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气温的变化与分布_教案1.doc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气温的变化与分布_教案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气温的变化与分布_教案1.doc(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阅读世界年平均和 1 月、7 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2运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说出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该目标可以分解细化如下。1运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说出某地气温在一天中和一年中的变化特点。2通过模拟实验理解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成因,提高实践能力,培养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3阅读世界年平均和 1 月、7 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的纬度分布、海陆分布和垂直分布特点。4通过模拟实验,理解气温的纬度分布、海陆分布和垂直分布差异的成因,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提升科学品质。5用实例说明气温对人们
2、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形成尊重科学、探究自然、服务人类的情感态度。【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运用气温资料,说出某地气温在一天中和一年中的变化特点。2阅读世界年平均和 1 月、7 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的纬度分布、海陆分布和垂直分布特点。3用实例说明气温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教学难点】【教学难点】1运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2/322根据前面学过的等高线地形图知识,由此及彼,了解等温线图的绘制原理,会阅读等温线图,分析气温分布的规律。3通过模拟实验,理解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成因。4通过模拟实验,理解气温的纬度分布、海陆分布和垂直分布差异成因。【教学方法】【教学方法】1教法创设情景
3、法、读图分析法、模拟实验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2学法生活联想法、地图观察法、实验探究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一:用学生身边的知识“生活小体验”导入3/32你能解释几个小朋友遇到的现象吗?气温的变化和分布有哪些规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与这些问题相关的知识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导入二:用生活中的地理导入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异呢?这些现象反映了气温的哪种变化?气温的变化和分布有哪些规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与这些问题相关的知识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导入三:用上网百度的家乡天气预报导入
4、4/32怎样观测气温呢?如何计算日平均气温、如何阅读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呢?你会阅读等温线分布图并归纳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与这些问题相关的知识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讲授新课(小组合作,问题探究,归纳提升)一、气温的变化一、气温的变化1小组合作探究、发现(1)我会观察:学生分组讨论,结合多媒体呈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小组长负责协调大家的观点,记录员记录大家讨论的结果和对问题的困惑。读下图思考:日平均气温应如何计算?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又是怎样计算的?在下面所示的多样化教学策略下,老师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的学情,灵活地安排学生的活动过程。5/32读下图思考:气温日较差应如何计算
5、?气温年较差又是怎样计算的?6/327/32小组成员讨论后,选派代表到讲台前给大家讲解、展示,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质疑或补充。(2)我会画图在下图所示的教学策略下,老师可以灵活地安排学生的绘制过程,让学生在绘图中感悟气温的变化特点。老师指导学生绘图时,也可以采用下面分步骤的探索过程。8/329/32(3)我会判读:一步一回头,老师多媒体出示下面的思考题,检查学生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以及对前面所学五带知识的联系能力。ABC 三地,哪里气温年较差最小?分别位于五带中的哪一带?小组长负责整合探究的成果,形成结论,记录员记录大家的疑问和收获。(4)我会拓展:在老师的启发引导(见问题下面的温馨提示)下,小组成
6、员合作探究下列问题,以实现对刚才所学知识的拓展延伸。AB 两地,哪个在北半球,哪个在南半球?CD 两地,哪个是陆地,哪个是海洋?10/32温馨提示:南、北半球的判断,可以思考该半球最冷月、最热月出现在 1 月还是 7 月。海陆的判断,大家可以做一个想象实验:暑假时,到海边游泳,会感觉(陆地/海洋)吸热快,散热快。(陆地/海洋)吸热慢,散热慢。然后进一步进行判断。为了让学生具备讨论的基础,老师可以在讨论前,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并讲解下面的模拟实验。小组长负责整合探究的成果,形成结论,记录员记录大家的疑问和收获。(5)生活链接:老师多媒体出示下面的连线题,以实现知识和生活的链接。假如你是北京的一名
7、中学生,你会正确判断北京气温的年变化特点吗?动动手,小组合作,完成下面的连线吧。11/32小组长负责整合探究的成果,完成连线,记录员记录大家的疑问和收获。2老师多媒体展示系统化资源,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实现对知识的感悟提升。12/32二、气温的分布二、气温的分布1小组合作探究发现(1)我会探索:老师引导学生由等高线联想出等温线,由此及彼探索地理规律。小组长负责整合探究的成果,形成结论,记录员记录小组成员的收获和疑问。(2)我会探究:老师多媒体呈现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科学探索的过程中自然地收获知识和技能。7 月的北京,天气很热,假如你是北京的一名中学生,你会选择去哪里避暑呢?13/3
8、2探究方案一:上山的感觉会凉快一些吗?动动手,根据 0.6/100 米的气温递减率,计算一下下面这座山山顶的温度吧。小组长负责整合探究的成果,形成结论,记录员记录小组成员的收获和疑问。探究方案二:下海的感觉又是如何呢?海洋的夏天会比陆地凉快一些吗?小组长负责整合探究的成果,形成结论,记录员记录小组成员的收获和疑问。探究方案三:往两极的感觉会如何呢?极地的夏天该不会像我们这里这样热吧?14/32小组长负责整合探究的成果,形成结论,记录员记录小组成员的收获和疑问。(3)我会归纳:老师多媒体呈现需要学生归纳的问题,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气温分布特点的知识整合和归纳。小组长负责整合探究的成果,形成结论,记录
9、员记录小组成员的收获和疑问。2老师多媒体展示多元化资源,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实现对知识的感悟提升。15/3216/3217/32图片小结,情感收获18/32求知开启了我们的探索、发现之旅,一次愉快的科学探索之旅,让我们明白了气温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气温的变化和分布会影响我们的生产和生活。让我们用所学到的知识,去体会大自然的神奇,也会让我们感受到探索带来的快乐!畅谈收获,感悟提升(多样化小结或板书展示,老师上课时也可以自己创造有特色的板书)19/32学习有限,探索无限20/3221/32实践作业这一节我们学习了气温知识,那么气温是如何观测的呢?这是一个实践作业,同学可以结合阅读课文
10、自学完成。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在周末或假期去家乡的气象台(站)尝试体验气温的观测,并与气象台(站)的专家交流对气温知识的认识,以巩固我们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实现对知识的进一步感悟提升。【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本节教学设计以课标为依据,链接教材内容和最新的网络教学资源,重视教师、学生和教学资源之间的互动。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体现对重点、难点的突破,用创设的问题带领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索、感悟和提升。本节课主要内容有两部分,即气温的变化和气温的分布。可以说,很多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会感觉理论性很强,理解和感悟知识的难度都会很大,如何带领他们对这节课的重难点知识进行突破、并进而获得科学探索方法的体验呢?在上课
11、一开始,我们就可以以生活中的地理或家乡的地理等多种新颖的形式引入新课,在学生感受知识魅力的同时,引导他们进入本22/32节课的探索之旅,培养他们热爱地理的兴趣。每一个环节得教学过程都是按照小组合作探究发现老师以多媒体等多样化的方式对学生的发现进行点拨提升这样简单的讲课思路来进行,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同时自然地获取了地理知识,在此基础上,配合必要的点拨提升,既调动了学生的探索热情,又增强了他们在探索中发现和感悟知识的能力。这样,我们的一节课不但顺利达成了课时教学目标,更重要的是实现了我们的最高目标学生的发展。同步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等温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等温线是反映某地气温变化的曲线B
12、等温线密集的地方表示温度变化小C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并不一定相等D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2 下图是某气象观测站一天中四次气温的观测记录,其中能正确反映 14 时的气温状况的是()下图是中纬度地区 7 月平均气温分布略图,(两地纬度相同)。读图完成 34 题。23/323从图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A处的平均气温低于处B两处的平均气温相同C处是海洋,处是陆地D处是陆地,处是海洋4每年 7 月,下面地理现象可信的是()A内蒙古高原昼长夜短 B南极中山站出现极昼C长江进入枯水期 D寒潮频繁南下读“气温曲线图”,回答 56 题。5图中所示,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A8 时 B12 时 C14 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天气与气候 2023 2024 学年 人教部编版 初中 地理 年级 上册 第三 天气 气候 气温 变化 分布 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96271925.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