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docx
《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代诗歌阅读贵州省黔南州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博,古代的一种棋戏。蘋洲:长满水草的沙洲。镜湖:在今浙江绍兴。唐代贺知章告老还乡,唐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以示矜恤。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酒徒”两句将终日酣饮耽乐的酒徒与心存恢复的有志之士的际遇形成鲜明对比。B上阕“独去作江边渔父”给我们塑造的是一个怡情山水、隐逸闲适的渔翁形象。C轻舟低篷在蘋洲烟雨中非常渺小
2、,词人却用“占断”一词,尽显独享风光的惬意。D全词用笔蕴蓄,颇见炼字之功,“元自”“何必”两词在表现感情方面起了重要作用。16陆游在作品中自称“闲人”,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也称自己是“闲人”,请分析两者有何异同。贵州省遵义市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监测高二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6题。人才宋毛珝但得人才即治安,不忧外侮敢相干。学关世道方为士,业晓农家始是官。国力在兵堪用少,虏情如鬼欲驱难。岂无一代奇男子,抱膝无言静处看。注毛珝,字元白,号吾竹,三衢(今浙江衢州)人。有诗名于南宋理宗端平年间。“抱膝”句:
3、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躬耕垄亩,好为梁父吟”裴松之注引魏略:“每晨夕从容,常抱膝长啸。”15下列对文本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诗人首句开门见山阐明人才的重要性,呼应了题目,下笔直露。B颈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边境局势之紧张。C尾联用典,作者用诸葛亮奇智超绝对比自己才华平庸,苦闷至极。D本诗语言质朴,抒情直切,与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诗风有相似之处。16在“治安”方面,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才观?(6分)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病后登快哉亭贺铸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
4、倚楼无限情。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故园又负黄华约,但觉秋风发上生。登快阁黄庭坚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注】快哉亭:位于彭城(今徐州)东南,本诗是诗人被贬徐州病后所作。黄华:菊花。15. 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贺诗与黄诗都以登楼抒情,贺诗以“病后”登楼引发愁情,黄诗以“了却公事”引发快意。 B.贺诗“倚楼”黄诗“倚晴”,黄诗用“倚”字虚实相兼地展现了快阁之上的“晚晴”美景。 C.贺诗与黄诗都以对美酒的贪恋和青睐来消解愁情,黄诗以典故表达了知音难寻的落寞无
5、奈。 D.黄诗尾联以与鸥鸟相伴来表达归隐之志,贺诗的尾联亦如此,借负菊花之约表达归隐之志。16. 同样登高望远,贺诗的颈联和黄诗的颔联在意境营造和情感表达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贵州省贵阳市三新改革联盟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2小题,共9.0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山行王安石宋出写清浅景,归穿苍翠阴。平头均楚制,长耳嗣吴吟。暮岭已佳色,寒泉仍好音。谁同此真意,倦鸟亦幽寻。注:“楚制”指儒服,意谓汉人穿的传统服装。“长耳”即毛驴。15. 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起始两句道出了山行的意图,意欲描写诗人外出和来时景色清
6、浅和苍翠的不同特点。 B.诗歌描写了诗人的装扮,借此暗喻自己在脱离官场后已俨然是一介平民百姓了。 C.诗中人着儒服骑毛驴,听着吴越民歌般的驴鸣,看似逍遥实则有掩不住的寂寞凄苦。 D.诗中“直意”与陶渊明“此中有真意”大抵类同,均可指自然中所包蕴的人生的真谛妙趣。16. 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书愤陆游清汴逶迤贯旧京,宫墙春草几番生。剖心莫写孤臣愤,抉眼终看此虏平。天地固将容小丑,犬羊自惯渎齐盟。蓬窗老抱横行略,未敢随人
7、说弭兵。【注】剖心:破胸取心,古代的一种酷刑。其事起于商纣王怒比干之谏,遂剖其心,见书泰誓。抉眼:挖出眼珠,指忠臣被谗诛杀。典出史记吴太伯世家,伍子胥被迫自尽时希望抉目悬门,以观越之灭吴。横行略:纵横驰骋的韬略。弭兵:平息战事,求和。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描绘了清澈的汴河流经旧日京城蜿蜒而去,宫墙春草青青的情景。B.颔联连用两个典故,表达诗人即便蒙冤受屈,也一心想要平虏的信念。C.第五句指斥天地不公,纵容丑恶,直接讽刺当朝统治者重用奸佞之事。D.第六句使用比喻,表达诗人对习惯于亵渎立下的盟誓的入侵者的不满。16.尾联“蓬窗老抱横行略,未敢随人说弭兵
8、”,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古代诗歌阅读贵州省黔南州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博,古代的一种棋戏。蘋洲:长满水草的沙洲。镜湖:在今浙江绍兴。唐代贺知章告老还乡,唐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以示矜恤。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酒徒”两句将终日酣饮耽乐的酒徒与心存恢复的有志之士的际遇形成鲜明对比。B上阕“独去作江边渔父”给我们塑造的是一个怡情
9、山水、隐逸闲适的渔翁形象。C轻舟低篷在蘋洲烟雨中非常渺小,词人却用“占断”一词,尽显独享风光的惬意。D全词用笔蕴蓄,颇见炼字之功,“元自”“何必”两词在表现感情方面起了重要作用。16陆游在作品中自称“闲人”,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也称自己是“闲人”,请分析两者有何异同。15B 16同:从处境来说。陆游和苏轼都是不被皇帝重用的闲散之人。异:苏轼自称“闲人”除了有被贬的郁闷之外,更多的是自我排遣后的释然、内心的豁达。陆游自称“闲人”,表现出的则是不屑、愤慨不平之气,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B.“给我们塑造的是一个怡情山水、隐
10、逸闲适的渔翁形象”分析错误。根据“谁记当年豪举”,“又何必君恩赐与”流露出的愤慨不平之气可以看出他依然想有所作为,并不是怡情山水、隐逸闲适。塑造的是一个壮志未酬而只能无奈隐居的闲散的江边渔翁形象。故选B。16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比较阅读的能力。在两部作品中,陆游与苏轼都自称“闲人”,之所以如此称呼,与当时二人的处境有关。陆游当时告老还乡,在乡间闲居。而苏轼则是被朝廷贬谪到边远的地区担任一个可有可无的官职。所以二人都自称“闲人”,是因为两人都是不被皇帝重用的闲散之人。虽然都自称“闲人”,但二人在其中所表露的情绪却有所不同。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
11、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谪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因此说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表现出了一种对生命的理解和豁达,虽然有被贬的郁闷,但更多的是自我排遣后的释然、内心的豁达。与苏轼不同,陆游词中的“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一句,唐代诗人贺知章老去还乡,玄宗曾诏赐镜湖一曲以示矜恤。陆游借用这一故事而翻出一层新意君恩(皇帝)既置他于闲散,这镜湖风月本来就只属闲人,还用得着你官家赐与吗?再说,天地之大,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