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短文两篇测试题(含答案).docx
《统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短文两篇测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短文两篇测试题(含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统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短文两篇测试题(含答案)第13课短文两篇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书写及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狡黠(xi)聪颖(yng)狂妄自大 B滞碍(zh) 诘难(ji) 文彩藻饰 C涉猎(sh) 傅彩(f) 寻章摘句 D统筹(chu) 阐证(chn) 味同嚼蜡 2下列每组词语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A豁然惯通全神贯注咬文嚼字 B吹毛求刺欣然忘食寻章摘句 C高谈阔论文彩藻饰经院哲学 D修剪移接狂忘自大孜孜不倦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马路中间的那棵大树被砍掉了,马路顿时豁然贯通,像拓宽了几尺。 B.人们常说“开卷有益,但也
2、有人说,“开卷未必有益”。我认为开卷是有益的。 C.他时而高谈阔论,时而幽默风趣,时而词锋犀利,时而温和婉转,受到现场观众的热烈追捧。 D.安全生产重于泰山,我们要以“吹毛求疵的眼光查找各类事故隐患,确保万无-失。 4.对下列句子修辞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1)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2)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3)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 (4)“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 A.(1)比喻 (2)排比 (3)比喻(4)引用 B.(1)比拟 (2)反复(3)夸张(4)比喻
3、 C.(1)对比(2)排比 (3)比喻(4)拟人 D.(1)比喻 (2)反复 (3)夸张(4)引用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韦编三绝”“牛角挂书等都是与读书有关的成语。 B“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这是个单句。 C古代有许多表示敬称的特定字词,例如“惠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为动作,如“惠存”,“惠赠;“贵”用于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贵干“贵庚”。 D二十四节气中,立春之后是雨水,立夏之后是小满,处暑之后是立秋,冬至之后是小雪。 6词句赏析。 下面的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1)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
4、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 7仿句: 原句: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仿句:天生才干犹如_,读书然后_。 8、根据下面这幅漫画,完成以下题目。 (1)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画面内容。(含标点限80字以内)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漫画所蕴含的寓意。 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不求甚解(节选) 马南邨 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5、 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 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
6、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
7、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应该这样。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9请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观点,并阐释其具体内容。 10第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11本文指出“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结合链接内容和自己平时的读书习惯,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链接一】为学读书,须具耐心,细意去领会,切不可粗心。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去
8、尽骨,方见髓。 【链接二】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得尔。朱熹童蒙须知 (二)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书的征服 假若这个世界上没有书,会是一种什么样子呢? 精神失去了阳光,思想无法传播,知识不能保存,语言失去意义,人们的生活残缺不全,生命将变得无法忍受 所以,书是人类一种伟大而美妙的发明。 文明的征服其实也是书的征服。 书是最聪明、最可靠的老师和朋友。 有书为伴,孤独也是一种享受,深刻而丰富;闲暇将卓有成效;幽静将变得烂漫多彩;嘈杂也可以宁静和谐。移植生命,保持记忆,激发思想,传播知识,交流信息,表达灵感 书有说不尽的好处。正因为如此
9、,书才有强大的征服性和侵略性。我怕搬家就是怕搬书,所谓搬家主要就是搬书。每次搬家在家人和帮忙者的一再怂恿下都不得不扔掉一些书。逢年过节,把屋子收拾利索,长了能维持几个月,短了不消几天,屋子里又乱了,主要是书在捣乱,到处是书堆。外出总禁不住要逛书店,逛书店就不可能不买书。新书、准备要看的书、看了一半的书、写作正用得着的书、有保存价值的书,占据了我房子里的绝大部分空间;而且还不断扩展,每时每刻都在蚕食供我存身的那块空间。这不是侵略是什么?我舒舒服服、自得其乐地接受这种侵略和征服。 书不仅征服时间和空间,更征服人的大脑。但是,倘若一个人只是被书征服,而没有征服书,充其量也只能是个书呆子。正如培根所说
10、,把自己的大脑当成草地,任别人的思想如马蹄一般践踏。那样的话,再好的书也将失去其魅力和价值。 会读书的人都懂得征服书。 学生们有这样的体会:一册很厚的新书,会愈读愈薄,到期末考试的时候就剩下那么几道题了。这叫吃透了,掌握了,征服了知识。 读其他的书也一样。即便先被书征服,最后还是要反过来把它征服。书能够给人提供多种选择:生命的选择,思想的选择,生活的选择。书里有各种各样的人生,使我们生活在自己选择的时代里。在自己的生命之外,还可以再补充别的自己所需要的人生,可以拥有多种人生经历。每看一本书就是进入那个作家的头脑之中,了解他的思想、感情、经验和智慧。 读书需要选择。如果不善选择,一生什么事都不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编 九年级 下册 语文 13 短文 测试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