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归园田居(其一)》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7-2《归园田居(其一)》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2《归园田居(其一)》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7-2归园田居(其一)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走进文本,把握作品内容; 2.感知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的田园情怀; 3.了解诗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竣洁人格。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走进文本,把握作品内容;感知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的田园情怀。 教学难点:了解诗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竣洁人格。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引导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2015年,一封只有十个字的辞职信在网上引起热评,信上写道: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最近,深圳市一名教师的辞职信再次引起轰动,这位教师在辞职信上说:还有7年才能光荣
2、退休,我想将这7年赏赐给自己,按照自己的想法活一次。陶渊明在41岁的时候出任彭泽县令,在任八十余天便辞官归田,从此,直到他63岁去世,再也没有出仕。他们的做法都是对现有生活的“逃离,是对自己向往生活的追求和回归。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归园田居,去探寻陶渊明的回归。 (二)文本研读 1.解题:回归田园生活 题眼归 2.齐读课文,思考一下作者为何而归?并谈谈你的理解?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学生的理解)教师补充:既无逢迎世俗、周旋应酬、钻营取巧的本领,又天性真诚率直,性格清高孤傲、与世不合。这句话既体现了陶渊明对官场黑暗的不满和绝望,也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这样一个人,淳朴的乡村、宁静的自然生
3、活显然更适合他。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学生的理解) 教师补充:尘网、樊笼官场(穿插介绍陶渊明出仕的原因) 羁鸟、池鱼自己(既是比喻,又是对仗句式,便强化了厌倦旧生活、向往新生活的情绪。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在官场中的种种束缚下痛苦不堪的形象。)旧林、故渊、自然田园生活(最适合的生长环境) 3.小结:尘网、樊笼官场(人生常不得已。陶渊明之所以出去谋求官职,一是因为家境不好,负担重,一是因为他小时候所接受的儒家思想的教育,要求他在社会上有所作为。所以不能不违逆自己的韵和性,奔波于官场。然而他的天性是热爱田园生活,喜欢读书,加上当时朝廷权臣当道,他
4、们一心争权夺利,铲除异己。他一介文士投身其中并不能发挥一点有益的作用。因此,在奔波劳累的仕宦生活中,他时时觉得不适合厌倦,情不自禁地怀念起往日读书、闲居的乡村田园生活,对自己违背本性、汲汲求仕的行为产生怀疑,后悔的念头甚至也冒了出来。回头想起来,那是误入歧途,误入了束缚人性而又肮脏无聊的世俗之网。 4. 陶渊明归去之后的生活是怎样一幅场景?(请学生找出来,朗读,并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那幅场景)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曖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学生朗读、诗意的理解。 教师补充:归去之后的生活,虽无雕梁画栋之堂皇宏丽,却有榆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归园田居其一 7-2归园田居其一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园田 其一 一等奖 创新 教学 设计 统编 高中语文 必修 上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