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白城市大安市七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吉林省白城市大安市七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白城市大安市七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吉林省白城市大安市七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七年级上学期 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 一、 积累与运用(15分 请在下面的横线上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或填写相应选项。(第1-4题每句1分,第5题每小题2分)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若出其里是曹操在观沧海中虚写自己所见之景。 2.在北固山下,王湾看到夜末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存已来,不禁感叹,写下了_,_。(次北固山下) 3. 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 _ ,_。 4.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还有此寄一诗中,借月传悄,表
2、达了自己对友人贬谪牵挂担忧的诗句是: _ ,_。 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近期热映的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为唐诗又带了一波新流量,影片主角高适、李白之所以如此有人气,和他们诗作的广泛传播是分不开的。今天的诗人可以在报纸、杂志、新媒体上刊登作品,在唐宋时期,李白、高适和苏东坡们又是如何发表自己的大作呢 口 其实,唐宋也有诗刊、诗报,只不过不是现在的样子,而是遍布全国的亭台楼阁、驿站馆舍 口 僧寺道观的墙壁。在这些墙壁上,( )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歌,( )有诗歌背后的逸闻趣事。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杂志( )驿站( ) (2)语段中“报纸”“杂志两个词语的词性皆是 (3)语段中“口
3、”处依次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A.句号 冒号 B.逗号 句号 C.问号 顿号 D.感叹号 逗号 (4)语段中括号处填写一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虽然但是 B.无论都 C.不仅也 D.因为所以 二、阅读(45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咏 雪 谢太傅本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尔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含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4、”答日:“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日:“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B.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方正篇。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 C.咏雪中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D.尊君”“家村是敬醉、“贤弟“鄙人”是谦辞。 7.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与儿女讲论文义(文章的义理) B.因风起(趁、乘) C.与友期行(日期) _ D.
5、人门不顾(回头看) 8.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2 分) 9.陈太后与友期行文任“ 修身方面提出的积极主张是什么 (2分) 10.两篇短文中的主人公谢道韫、陈元方都是古代聪整儿意的代表,请结合原文,说说他们的聪慧分别体现在哪里 (3 分)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竞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翠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谢公:谢安,世称谢太傅。圆棋:下图棋。谢玄:东晋名将,谢安之侄。淮上:淮水上.这里指淝水战场上。竞:完毕、结束。向局:面向棋局。 11.“俄而
6、谢玄淮上信至中“俄而一词的意思是: _。(1分) 1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 分) 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 13.文中突出了谢安怎样的性格特点 (2 分) (二) 现代文阅读(25 分)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6分) 又是一年藜蒿香 初舂时节,漫步江边,瞧见几株不起眼的小苹,清新的嫩绿色让人怦然心动,走近一看,竟是装蒿,不禁又想起了外婆做的藜蒿耙耙。 外婆家紧挨着南洞庭湖湿地,傍湖而居。一条长长的望不到头的大堤将湿地分成两面,一面是炊烟袅袅的村庄,另一面则是绵延万里的芦苇荡。开春,洞庭湖区湿地里最早钻出来的,便是这迎风猛长、肆意拔节的藜蒿。 藜蒿,是故乡初春独
7、有的野菜,多长于沼泽地旁,且浑身是宝。叶可洗净焯水剁碎和糯米揉捻成团做成藜蒿粑粑,可甜可咸;茎则带着独特香味,可蒸可煎。 口感独特的藜蒿,古往今来受无数文人追捧。大文豪苏轼有诗云,“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古诗中的“蒌蒿”便是这藜蒿了。 儿时,最盼望的便是外婆做的藜蒿粑粑。做藜蒿粑耙可不简单。掐蒿半日,剁蒿煮蒿半日,再加上蒸煮、煎饼做成粑祀又是半日,这一套流程下来,耗尽不少心力。当地人大多嫌麻烦鲜有耐心做这道点心,唯有外婆,年年坚持,乐此不疲。她总是笑着说:“只要我们孙孙喜欢就不麻烦! 忽而想起儿时外婆带我采摘蔡蒿的场景。惊蛰后的春雷,唤醒了万物。一碧万顷的芦苇荡像一条绿色的绸带随大堤
8、延绵至远方,肥美青翠,郁郁葱葱。经过一冬的蛰伏,藜蒿绿色的嫩尖钻出泥土,伴着芦苇荡和杂草快速生长,好不热闹。清晨,大堤旁黎高的嫩芽尖尖微微有些潮润,伸手仿佛就能掐出水来。远处,几只白鹭翩跹起舞,悠闲地吃着草的羊群点缀其中。微风拂过,一阵阵青草香袭入鼻端,令人心情舒畅。 采摘藜蒿的过程是辛苦的。藜蒿个矮,得弯腰凑近细瞧,稍不注意,就有可能摘错,所以,藜蒿只能一根根耐心地掐。掐完半篓,连忙乐得向外婆炫耀“战绩”。结果外婆笑得合不拢嘴:“英子,你把野草都摘进篓子里啦!我摸不着头脑。外婆耐心地教我分辨:“蓬萵和藜蒿长得极为相似,仔细看却有很大的区别,你看一藜蒿叶片有锯齿,背面灰白色,根茎紫红色,闻起来
9、还有一股清香。” 半日,终于摘得一篓。外婆来不及休息便开始在灶台前忙活起来,清洗、揉搓、拧干、和面,待到这些工序完成后,取青枣大一个墨绿色团子,揉捻成饼状,便可以均匀地贴在铁锅边了;把火烧旺蒸汽升腾,“滋滋滋沸水与藜蒿的交融声此起彼伏,空气中弥漫着的青草香直钻鼻尖,约莫半小时,软糯稿的藜蒿粑粑就出锅了。 外婆把藜蒿粑粑一一夹出来放进盘子里,等不及拿碗筷,我直接用手抓着吃了起刚咬下一口,藜蒿裹挟着野菜的袅袅清香立马萦绕于口齿之间,外皮软糯,清香可人,简直停不下来。难怪汪曾祺曾感叹藜蒿“食时如坐在河边,闻到新涨的春水的气味。外婆在一边笑着嗔怪:“小馋猫,当心撑到!”我拍拍肚子:“放心,我这肚皮可是
10、装下过十二个藜蒿粑粑的! (10)后来,外出读书就业,吃过松软的藜蒿饼、咸鲜的黎蒿团,但是,都不及外婆的黎蒿 粑粑香甜。 (11)春来,又是一年藜蒿香。忽然明白、朴素的藜蒿粑粑里承载的是千里之追的思念。 14.本文第(11)段围绕“黎蒿”写了哪些事 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4分) 外婆带“我采藜蒿_ 我吃藜蒿粑粑 15.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 分) 清晨,大提旁黎蒿的嫩芽尖尖微微有些潮润,伸手仿佛就能掐出水来。远处,几只白鹭翩跹起舞,悠闲地吃着草的羊群点缀其中。 16.文中的外婆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 17.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最后-段在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吉林省 白城市 大安市 年级 上学 月月 语文试题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