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质量监测 八年级语文试题卷 注意事项: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4页。 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默写。(10分) (1)水,引发了人们诸多的遐想,牵动着人们无尽的情思。“_,_(郦道元三峡)高山飞泉,直冲江面,流露出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赞美之情。“_,_”(李白渡荆门送别)滚滚江水牵动着诗人不绝如缕的思乡之情。“_,_ (欧阳修采
2、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水面如镜,船动不觉,泛舟西湖,尽享悠闲惬意之情。 (2)数千年来,中国文化积累了丰富而深厚的修身理念。孟子认为:“富贵不能淫,_,_。此之谓大丈夫。” 曹操在龟虽寿中,用“_,_ 来表明他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 2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13分) 【甲】“中国采用游击战的主要原因,”A开始说,“是因为经济破产,特别是农村经济破产。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军阀_加在一起,破坏了农村经济的基础,不消灭它的主要敌人是不能恢复的。苛捐杂税,加上日本_,军事上和经济上的侵略,在地主的帮助下加速了农民破产的速度。农村中的豪绅的ln用权力使大多数农民无法生活下去。农村
3、中失业现象普遍。穷人阶级愿意为改变处境而_。 【乙】在他们面前的那条路程最危险紧张,因为他们所选择的那条路线经过藏族人部落和川康一带ho战的游牧的藏族人所居住的荒野地带。红军一进入藏族地带,就第一次遇到了团结起来敌视他们的人民,他们在这一段行军途中所吃到的苦头远远超过以前的一切。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军阀( ) n( )用 藏( )族 ho( )战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侵略 混战 战斗 B混战 侵略 斗争 C争斗 侵略 抗争 D争斗 侵占 反抗 (3)以上两段文字均出自_,【甲】语段中的A是_(人名)。(2分) (4)
4、结合原著回答:在经过藏族人部落和川康一带时,红军遇到了哪些困难?(4分) 3光明中学开展“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宣传。(12分) (1)【保护遗产我宣传】请你为本次活动拟一则宣传标语,要求符合主题有文采。(3分) (2)【活动参与我动员】小红同学写了一段话,动员同学们积极参与保护身边的文化遗产活动,请你帮她修改。(6分) 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文化遗产及其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甲不少历史文化名城、古建筑、古遗址及风景名胜区遭到损坏。【乙】文物非法交易、盗窃古墓以及走私文物的违法犯罪活动还没得到有效遏制;大量珍贵文物流失
5、境外。许多重要文化遗产消亡或失传【丙】难道我们还能熟视无睹吗?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刻不容缓。 【甲】处画线句有语病,应将“_”改为“_。(2分) 【乙】处画线句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你修改。(2分) 请你将【丙】处画线句改为陈述句,使它和前后句语气一致。(2分) (3)【文化遗产我报道】请你为以下消息拟一个标题,要求概括主要事实,不超过20字。(3分) 本报电(陈雨茜) 近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公布了2022年“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名录”,浙江省松阳县明清古街入选。 松阳建县于东汉建安四年,松阳明清古街坐落在县城西屏街道,核心线路长19公里,其范围内有省级文保单位(点)3处,历史
6、文化建筑30余处。此次申报旅游休闲街区位于人民大街以东、十字街一塔头街以西、猪行路以北的保存较好较完整的街区。 二、阅读(55分)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22分) 到兰州种一棵树 徐贵祥 40多年前,我还是一名中学生,对文学非常痴迷。有两首诗我记得很熟,一首是高红十等人创作的理想之歌、一首是贺敬之创作的西去列车的窗口。这两首诗,把远方的世界推到我的眼前。 20世纪70年代末,我参军入伍,在训练、工作之余,开始兴致勃勃地创作小说,写好之后便投向上海、北京、广州等地,投出去被退回来,修改后再投出去直到1983年,兰州的飞天杂志发表了我的第一个短篇小说相识在早晨。当时飞天有一个栏目叫“新
7、芽,是专门培养新作者的,编辑在我的作品后面附了一段几百字的点评,大意是,这是一个部队青年战士的处女作,虽然稚嫩,但是不乏真情。这件事情对我来说意义非凡。当我还在文学的路上苦苦摸索的时候,当我投稿四处碰壁的时候,兰州首先接纳了我,否则,我可能会走上另外一条道路。 2019年9月下旬,我应邀前往兰州参加活动。飞机从首都机场起飞,拐了一个弯,向西北方向飞行。我坐在靠舷窗的位置,一直俯瞰下面的景致。很快,视野里涌现出大片裸露的山脉。看到此情此景,我的心情很沉重,我深切地感受到,由于自然因素的影响,西部仍然欠发达,建设西部任重而道远。 中学时代,我别的功课学得不太好,唯独政治和语文学得不错,从初中到高中
8、,这两门课的成绩一直领先。我的高中语文老师名叫汪泛舟,本来是一位大学老师,古典文学功底非常深厚,讲起课来抑扬顿挫,很有感染力。他讲得有声有色、我们学得津津有味。 多年后,我才得知,就在我参军后不久,有一个全国人才调配行动,汪老师在这次大调配中离开了家乡。当时有3个地方供汪老师选择:北京、上海、甘肃,而他最终选择了甘肃,1982年入职敦煌文物研究所。 这一次到兰州,我要去看看我的老师。 见面那天,老师和我都很激动,老师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表示欣喜,学生对老师的学术成就深感钦佩,我们相谈甚欢。我问老师,在兰州生活习惯不习惯,老师说,很习惯,再回老家倒不习惯了。在兰州,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做自己能做的事
9、情,人生快意。他告诉我,虽然自己已经86岁了,但精力还很充沛,他还要写两本书,一本是关于敦煌的,一本是关于兰州的。 望着耄耋之年而又精神矍铄的老师,我的心里涌起无限感动。新中国成立以来,许多人放弃优越的生活,来到相对偏远和落后的兰州,把他乡作为故乡,建设重工业基地,垦荒开矿,植树造林,发展文化,支教扶贫,才出现了今天这样一个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于一体的新型城市。如今的兰州,黄河穿城而过,两岸高楼林立,树影婆姿。这些遮风挡沙的绿树,从一代代人的心里生出来。长起来。我的老师和他那代人,就像一棵树,扎根兰州,长在兰州,守护兰州,美化兰州。 我想,我们来到兰州,不是来做客的,而是来认识兰州、亲近兰州、
10、融入兰州的。 在兰州期间,我听说了一个有点儿像神话的故事:在距今久远的年代,兰州树很少,后来有人久天把冰背到山上,埋在树苗下面,等待来年春天,土里的冰一点一点地融化,终于有一棵树成活了,然后是两棵、十棵、一百棵,直至绿树成荫。从少到多,从黄到绿。“背冰种树”,多么好的意象,多么富有诗意的概括。 让我们一起为兰州种一棵树吧!用我们的热爱作种子,用我们的情感作养料,种一棵精神之树、信念之树、理想之树。 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写作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形散而神聚,以第一人称叙述给读者真实感。 B当年兰州飞天杂志有一个培养新作者的栏目叫“新芽”。 C“背冰种树的故事意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徽省 滁州市 南谯区八 年级 学期 期末 语文试题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