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部分地区上学期高三9月语文试卷汇编写作专题(含答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江苏省部分地区上学期高三9月语文试卷汇编写作专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部分地区上学期高三9月语文试卷汇编写作专题(含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江苏省部分地区上学期高三9月语文试卷汇编写作专题(含答案)写作专题 江苏省镇江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什么才是生活的本来面貌?是消除一切压力与焦虑,摆脱所有传统习俗与社会舆论,随心所欲,自由自在,还是体认到自由与责任永远相伴相生,人必须在责任与压力中淬炼生命?前一种只是乌托邦,后一种才是真实世界。既然如此,我们只有并且最好欣然,接纳世界的真实模样,接纳生活的本来面貌。 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
2、0字。 江苏省基地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有时难免孤独。有人说,摆脱孤独的最佳途径是与正确的人交流;也有人说,学会从自然万物中获得趣味,就能战胜孤独;还有人说,能忍受孤独,有比孤独更重要的事要去做,就会觉得孤独是一笔财富孤独总能触发人对社会人生的思索。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江苏省常州三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卷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电影长安三万
3、里近期爆火,影片中呈现了李白、高适、杜甫等数十位“顶流诗人群像及代表作,引发大众对古诗词的新一波兴趣与关注。在现代忙碌的生活中,古诗词对人们的意义与价值是什么?在当今社会生活中,你能看到哪些古诗词的“渗透”?你感觉古诗词的学习到底对自己的素养提升有哪些帮助? 围绕这些问题,常州市第三中学高三各班级举行了一次以“今天,我们为什么读古诗词为主题的语文研讨会,要求大家结合学习古诗词的心得,任选角度提炼观点,准备好发言稿,作为代表在会上发言。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江苏省盐城市东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开学语文试卷 8(60分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当前世界,变乱交织,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成为常态。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大变局中,人们迫切希望有更多更强大的确定性力量,来推动世界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 作为新时代青年,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明确文体,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江苏省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学情调研语文试题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使鹅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泰戈尔飞鸟集 我们民族在欣赏艺术上存乎一种
5、特性,花木重姿态,音乐重旋律,书画重笔意等,都表现了要用水磨工夫,才能达到耐看耐听,经得起细细的推敲,蕴藉有余味。 陈从周说园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专题 江苏省镇江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什么才是生活的本来面貌?是消除一切压力与焦虑,摆脱所有传统习俗与社会舆论,随心所欲,自由自在,还是体认到自由与责任永远相伴相生,人必须在责任与压力中淬炼生命?前一种只是乌托邦,后一种才是
6、真实世界。既然如此,我们只有并且最好欣然,接纳世界的真实模样,接纳生活的本来面貌。 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在责任与自由中前行 朝暾夕月,落崖惊风,春华秋实,松涛柳韵,这是追求自然的自由;见贤思齐,少立大志,心怀天下,心系苍生,这是完善社会的责任。那么,到底什么才是生活的本来面貌 西奥多罗斯福说“没有自由的秩序和没有秩序的自由,同样具有破坏性”,唯有记住责任与压力的生活,才是世界的本来面貌。 以天下为己任,是被老祖宗翻来覆去的话题。漫漫
7、五千年。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再到“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社会责任总伴一腔热血,满怀豪情,回肠荡气,发聩于历史的风口浪尖。 追溯历史,我们可以看到,追求个人自由,是无数青衫追求向往的目标。飞回流转五千年,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到“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个人自由总伴随着超然外物,逍遥自得,闲静幽雅,流淌于历史的松涛竹林之中。 责任与自由,两条平行于历史长河的精神线索,却是惊人地相似。同样是战国,同样是战火纷飞。孟子带着“黎民不饥不寒”的王道,在战争中辗转,担起社会的责任;而庄子带着“宁曳尾于污泥的超然,驾着大鹏追求个人的自由。同样是明清交界之际,同
8、样是满汉的矛盾,袁崇焕在中原的北疆驰骋万里,精忠报国;王宗羲面对山河沦陷,隐入石船山,感悟自然,体悟动静,诗文相伴,发现了运动与静止的相对关系。责任与自由,在相同的时代,以相同的背景,相同地影响着后世,推动发展。 米兰 昆德拉说,生命不能不承受之轻。那生命的重量呢?无可非议,便是社会责任。每个人都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纵使我们无法成为拿破仑,踏平欧洲;纵使我们无法成为商鞅,推动社会转型,但至少能为自己加一点重量,而不至于成为波涛中的浮萍,飘零的鸿雁。一次弯腰,整齐一方土地;一次行礼,温暖他人心房。 当下的人们,人人都向往着自由、追求自由。但我们追求个人自由,并不是放浪,而应是放逸。柳本依依,藤本
9、妖蔓,荷本高挺,这是自然的自由。泼墨山水两三笔的放逸勾勒出的却是飘逸的景致。追求自我,认识自我是个人的完善。社会责任不是束缚个人自由的枷锁,个人自由更不是社会责任的洪水猛兽。苏轼的社会责任铸就了其个人独特的秉性,而正是这种秉性让他不论身在何处,都能为官一方,受人赞誉。 在城市中生长的我们和用机器浇铸的人们,应想到凡尔赛宫的大气俨然,秩序紧凑,也应看到江南古镇因势而建,曲径通幽。让我们去寻求社会责任与个人自由的平衡点,在重量和完美中前行!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首先提出问题“什么才是生活的本来面貌?”然后据此给出两种截然相反的回答。前
10、者强调自由,后者则坚持应当遵守相应的责任与压力。而此后的评论“后一种才是真实世界“接纳世界的真实模样”则说明,在命题者看来,生活的本来面貌绝对不是无所顾忌的自由,而一定是戴上枷锁的自由。这个“枷锁就是我们的责任与担当,以及应当遵守的规则。 行文构思上,可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遵守规则才能获得自由,或承担责任与压力才是人生的真谛等。接下来从为什么的角度展开论述,每一个人都能依规而行,那么我们的社会才会文明和谐有序。再从怎么办的角度展开论述,一、作为现代公民,树立规则意识,并不是自建囹圆、束缚自由,而是为自身、他人的健康,为社会的文明进步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二、遵守规则、承担责任是每个个体
11、文明内蕴的集中体现,更是社会有机体葆有昂扬生气的鲜活力量。 立意: 1自由不能凌驾于责任之上。 2先接纳现实,再改变现实。 3拒绝虚幻,活在当下。 4是压力,更是动力。 江苏省基地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有时难免孤独。有人说,摆脱孤独的最佳途径是与正确的人交流;也有人说,学会从自然万物中获得趣味,就能战胜孤独;还有人说,能忍受孤独,有比孤独更重要的事要去做,就会觉得孤独是一笔财富孤独总能触发人对社会人生的思索。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12、,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孤独是一笔财富 夜空中众星拱月,人们羡慕明月的尊贵,却很少有人知道它与星遥遥相望的凄清;沙漠 里胡杨挺立,人们赞扬胡杨的意志,却很少有人注意它们与风沙搏斗、与烈日抗衡时的孤单; 历史的长河中英雄豪杰不计其数,人们感叹风流人物的雄姿英发,却很少有人了解他们难言的孤独。 孤独,不是孤僻,而是一笔财富,是在这个信仰失落、文化缩水、精神迷茫的时代,为自己的心灵留下一片净土,如同陶渊明有南山,史铁生有地坛、高更有塔西提岛,在这个熙熙攘攘的世界,一个甘于孤独的人,其实就是一个仍能保持生命本来色彩的人。走进孤独,那是一种倾世的才华,迷漫着不流俗
13、的真精彩。徐志摩的康桥再别,是源自内心孤独的呼唤;戴望舒的雨巷撑伞,是惆怅丁香孤独的彷徨;梵高的葵花向阳,是无人理解的孤独的绽放。这些孤独的背后,往往存在着一颗细腻的心,他们孤独地走在被世界遗忘的角落,叩击着黑暗中的文明,走进孤独,怀揣一颗赤子之心,去看最自然的风景。走进孤独,那是一种未名的寂寞,在广阔的天空下建设一处自己精神的桃花源。没有八音齐奏,一声悠悠二胡也足以让人断肠;没有繁花似锦,一枝红杏出墙也足以书写春意盎然;没有茂林修竹,一抹梅影也足以淡泊心境。 孤独的价值不是用多与少去衡量,真正的孤独者,敢于直面黑暗的恐怖,在无数的日夜更迭中看出生命的价值,升华了精神。走进孤独,让外界的喧嚣远
14、离,在心灵净土上种植自己的精神之树。走进孤独,那是一种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对明日的期待。孤独的海子期待着明日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孤独的食指固执地相信未来热爱生命。或许他们的思想曾有偏执,或许他们是凡人眼中的异类,但他们的孤独,却也不是脱离红尘,梅妻鹤子,而是坚信明天会更好。 孤独是一笔财富。三毛曾说:幸福的路走得很难,孤独的路走得很远。孤独是一条波澜不惊的小溪,它甚至掀不起一个浪花。然而它却孕育着可能成为飞瀑的希望,渗透奔向大海的理想。让我们在孤独的力量中学会成熟,学会坚韧,学会乐观,学会洒脱,在孤独中提升生命的价值。当我们走进孤独时,我们要从中获得力量,坚持梦想,不断拼搏,同时保持宁静的内心
15、,让精神在孤独中休憩,孕育生生不息的力量。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提到人生对待孤独的状态,如摆脱孤独,战胜孤独,忍受孤独等。由此可以启发我们,与人交往是突破孤独壁垒的利器,学会倾听与沟通,多与朋友和家人分享自己的真实感受,才会摆脱孤独;孤独时观察自然万物,方知云开海阔,沧海一粟,形成豁达达观的心态,一扫孤寂的阴霾;要具有忍受孤独的能力,成功与孤独为友,因为在你成功之前,你永远是孤单的,没有人能帮得上你,没有人会崇拜你和注视你。人是孤单地奋斗的。不管有多少人在你身边,要真正达到成功,主要还是靠你自己;不惧怕孤独,自我的内心足够丰盈,即
16、使独行也如众,有自己独立的生存空间,不害怕孤独,静观万物皆自得,可以在独处时心中绽开大千世界,也可以在人群中保持一份恬淡清寂。 行文思路上,首先由材料提出中心论点,真正的孤独者坚贞于自己的内心,抵得住诱惑,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然后采用例证法和引证法展开论证,如即使孤身一人,也勇敢直面风雨,坚持真理的布鲁诺、创作无韵之离骚的司马迁,再如“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是孤独,也是自在;“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高风亮节,也是在高处的灵魂,“如果你想走得快,一个人走” “越伟大、越有独创精神的人,越喜欢孤独等。 立意: 1.孤勇向前,赢得成功。 2.在孤独寂寞中铸就辉煌。 3.青山尚且直如弦
17、,人生孤立何伤焉。 4.独处时心游万仞。 江苏省常州三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卷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电影长安三万里近期爆火,影片中呈现了李白、高适、杜甫等数十位“顶流”诗人群像及代表作,引发大众对古诗词的新一波兴趣与关注。在现代忙碌的生活中,古诗词对人们的意义与价值是什么?在当今社会生活中,你能看到哪些古诗词的“渗透?你感觉古诗词的学习到底对自己的素养提升有哪些帮助? 围绕这些问题,常州市第三中学高三各班级举行了一次以“今天,我们为什么读古诗词”为主题的语文研讨会,要求大家结合学习古诗词的心得,任选角度提炼观点,准备好发言稿,作为代表在会上发言。 要
18、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3.写作(60分) 【写作指导】 古诗词,对高中生来说,应该是有厚重积累的,也有过不少的体会和感悟。在审题时,要看到材料中的提到的问题,再结合自我的感触,来谈古诗词的影响或生活中的运用,则有着一定的说服力。为此,作为高中生,可以谈古诗词对生活的触动,或写古诗词对语文素养提升的作用,还可以领略诗人词人创作时澎湃的内心,不同的角度,都可以有独到的感受。 【解读与立意】 细读材料,在审题时,要切中诗词对中学生日常的影响,对时代社会群体的触动,及其诗词在人们生活、工作中的需要,找准某一个点来思考写作。 诗歌让生活更美好
19、。我们读诗词,感受诗词的美好,从诗境中领略古人笔下的生活,身处尘世,吟咏诗词,身边的生活变得充实,多了几分诗意,几分情怀。 诗歌提升文学素养。个人的素养来自于学习,人们读诗,感受诗境的优美,懂得了风雅,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变得彬彬有礼,言谈之间,彰显才情与风情。 诗词激荡人生追求。读古人诗歌,感受古人奋斗拼搏的情怀,倾听古人为国捐躯的壮语,从而影响一代又一代人的追求,面对时代,肩负应有的社会责任。 【佳作展示一】 品味诗词 传唱经典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 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蕴。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奋力前行。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品味诗词,传唱经典。 人
20、生如一场修行,得意时是“一日看尽长安花,艰难时是“潦倒新停浊酒杯”。诗词是千年时光构建的家园,收藏着一代代中国人的喜怒哀乐。舴艋舟都载不动的离乱之愁,胸中万古流的不平之怒,不思量自难忘的悼念之哀。诗词像一本本心灵相册,等待着我们去打开,去品读一个个熟悉又陌生的精神世界。 怀谆谆之心,悟古之真情。“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多少真诚的友谊因诗词的铭记而长存。“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是激励,“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是真挚,“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是牵挂。句句古诗,字字情谊。 远大之志,领诗中真理。诗词中国,古之蕴味。千百年来,无数人从诗词中获得感悟,体味人生真理。“谁怕,
21、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不羁,“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都是生活。哪怕“畏途巉岩不可攀”也要“会当凌经顶,哪怕“无人会,登临意”,也要“猛志固常在。从经典中汲取“九万里风鹏正举”的力量、历练“长风破浪会有时的心境,“待到重阳日”,我们“还来就菊花。 借点点文字,探古人岁月峥嵘。永远的经典,永恒的诗词。跟随诗词去感悟屈原“众人皆醉为我独醒”的辛酸无力;跟随诗词去体味“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不甘,跟随诗词去体味杜甫“国破山河在”的悲京。诗词的魅力,古人的细腻、诗词不仅仅是文字,更是一种力量。一种不被时间所改变的永恒的力量 诗意中国,渊远流长,与时光作伴,听世纪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部分 地区 上学 期高三 语文试卷 汇编 写作 专题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