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部分地区上学期高三期初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广西部分地区上学期高三期初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部分地区上学期高三期初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广西部分地区上学期高三期初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文言文阅读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2023-2024学年新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人之幼稚童蒙之时,非求师正本,无以立身全性。夫幼者必愚,愚者妄行;愚者妄行,不能保身,孟子曰:“人皆知以食愈饥,莫知以学愈愚。故善材之幼者,必勤于学问,以修其性。今人诚能砥砺其材,自诚其神明,睹物之应,通道之要,观始卒之端,览无外之境,逍遥乎无方之内,彷徉乎尘埃之外,卓然独立,超然绝世,此上圣之所游神也。然晚世之人莫能。然莫能为者,偷慢懈堕,多暇日之故也,是以失本而无名。夫学者
2、,崇名立身之本也。仪状齐等而饰貌者好,质性同伦而学问者智。是故砥砺琢磨非金也而可以利金诗书辟立非我也而可以厉心。夫问讯之士,日夜兴起,厉中益知,以别分理,是故处身则全,立身不殆。士苟欲深明博察,以垂荣名,而不好问讯之道,则是伐智本而塞智原也,何以立躯也?骐骥虽疾,不遇伯乐不致千里;干将虽利,非人力不能自断焉;乌号之弓虽良,不得排檠不能自正;人才虽高,不务学问,不能致圣。水积成川,则蛟龙生焉;土积成山,则豫樟生焉;学积成圣,则富贵尊显至焉。中庸曰:“好问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积小之能大者,其惟仲尼乎!学者所以反情治性,尽才者也;亲贤学问,所以长德也;论交合友,所以相致也。诗云:“如切
3、如磋,如琢如磨,此之谓也。 子思曰:“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吾尝幽处而深思,不若学之速;吾尝跂而望,不若登高之博见。故顺风而呼,声不加疾,而闻者众;登丘而招,臂不加长,而见者远。故鱼乘于水,鸟乘于风,草木乘于时。” (节选自西汉刘向说苑建本有删改)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用“标识出来。(3分)是故砥砺琢磨非金也而可以利金诗书辟立非我也而可以厉心 11.下列对原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诚,文中指如果,与六国论“战败而亡,诚不得已”中的“诚字含义不同。 B.本,文中指根本,与礼记大学之道“皆以修身为本”的“本字含
4、义相同。 C.殆,文中指危险,与项脊轩志“得不焚,殆有神护者”的“殆字含义不同。 D.疾,文中指快速,与屈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的“疾”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孟子指出学习可以医治愚昧,他认为优秀的人才在幼小的时候,一定以勤学好问来修养自己的本性。 B.读书人想要察深见广,留下荣耀的名声,却又不喜好提问请教的方法,那就是毁坏、堵塞智慧的本源。 C.“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说的是人经常与贤人朋友交游相聚、请教学问,可以增进德行、相互促进。 D.鱼凭借水流游动,鸟凭借风力飞翔,草木依照时令生长,说明人也应有所依凭,借助学习增长才干。 13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然莫能为者,偷慢懈堕,多暇日之故也,是以失本而无名。(4分) (2)吾尝幽处而深思,不若学之速;吾尝跂而望,不若登高之博见。(4分) 14.说苑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使说理形象、有说服力。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3分) 广西南宁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武灵王平昼闲居,肥义侍坐。王曰:“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救百姓,而世必议寡人矣。”肥义曰:“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王其遂行之。 王送胡服。使王孙绁告公子成曰:“子不反亲,臣不逆主,先王之
6、通谊也。今胡服之意,非以养欲而乐志也。故寡人愿募公叔之义,以成胡服之功。使绁谒之叔,请服焉。”公子成再拜曰:“中国者,贤圣之所教也,仁义之所施也。今王释此,而袭远方之服,畔学者,臣愿大王图之。 使者报王。即之公叔成家,自请之曰:“夫服者,所以便用也;礼者,所以便事也。吾国东有齐、中山,北有燕、东胡,西有楼烦、秦、韩之边。今无骑射之备,则何以守之哉?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侵暴吾地,系累吾民,引水围部;微社稷之神灵,则部几于不守也,先君丑之。故寡人变服骑射,欲以备四境之难,报中山之怨。而叔顺中国之俗,恶变服之名,以忘部事之丑,非寡人之所望也!”公子成再拜,乃赐胡服。 赵文进谏曰;“衣服有常,礼之制也
7、,先圣之所以教。故臣愿王之图之。王曰:“三代不同服而王,五伯不同教而政。故势与俗化,而礼与变俱,圣人之道也。” 赵造谏曰:“隐忠不竭,奸之属也;以私诬国,贼之类也。臣虽愚,愿尽其忠,无遁其死。王曰:“忠不辟危,明不距人。子其言乎。”赵造曰:“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俗而动。臣愿王之图之。王曰:“圣人之兴也,不相袭而王。夏殷之衰也不易礼而灭故循法之功不足以高世法古之学不足以制今吾计决子其勿反也 (节选自战国策赵策二资治通鉴周纪,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夏殷/之衰也/不易礼而灭/故循法之功不足以高世/法古之学不足以制今/吾计决子其勿反也 B. 夏/
8、殷之衰也/不易礼而灭/故循法之功不足以高世/法古之学不足以制今/吾计决/子其勿反也 C. 夏/殷之衰也/不易礼而灭/故循法之功不足以高世/法古之学不足以制今/吾计决子/其勿反也 D. 夏/殷之衰也不易/礼而灭/故循法之功不足以高世/法古之学不足以制今/吾计决/子其勿反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侍坐,坐在尊长旁边陪伴侍奉,与论语先进“公西华侍坐”中的“侍坐意思相同。 B. “畔学者”与“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孟子公孙丑下)中的“畔”意思不同。 C. “使者报王与“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报意思相同。 D. “五伯不同教而政”与“二
9、州牧伯所见明知(陈情表)中的“伯”意思不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赵武灵王对国情、人情的洞察准确透彻,知道推行胡服骑射一定会招来非议,事实果不其然。 B. 同是说服反对者,赵武灵王对叔父从国家形势和往事说起,动之以情,对另外两位反对者则晓之以理。 C. 赵造一开始表明忠臣为国尽忠,即使获罪也不应当回避,这是在明确地表达反对意见。 D. 赵武灵王反复给反对者讲述道理的这段文字体现了战国策“智谋细,文辞妙的特点。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寡人愿募公叔之义,以成胡服之功。使绁谒亡叔,请服焉。 (2)衣服有常,礼之制也,先圣之所以教
10、。故臣愿王之图之。 14. 赵武灵王为什么要推行“胡服骑射”?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广西南宁三中、柳州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语文试卷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小题。 材料一: 太史公读秦楚之际,曰:初作难,发于陈涉;虐戾灭秦,自项氏;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成于汉家。五年之间,号令三嬗,自生民以来,未始有受命若斯之函也! 昔虞、夏之兴,积善累功数十年,德洽百姓,摄行政事,考之于天,然后在位。汤、武之王,乃由契、后稷,修仁行义十余世,不期而会孟津八百诸侯,犹以为未可,其后乃放弑。秦起襄公,章于文、缪,献、孝之后,稍以蚕食六国,百有余载,至始皇乃能并冠带之伦。
11、以德若彼,用力如此,盖一统若斯之难也! 秦既称帝,患兵革不休,以有诸侯也,于是无尺土之封,堕坏名城,销锋镝,锄豪杰,维万世之安。然王迹之兴,起于闾巷,合从讨伐,轶于三代。乡秦之禁,适足以资贤者为驱除难耳。故奋发其所为天下雄,安在“无土不王?此乃传之所谓大圣乎?岂非天哉?岂非天哉?非大圣孰能当此受命而帝者乎? (选自司马迁史记 秦楚之际月表) 材料二: 二世不行此术,而重以无道:坏宗庙与民,更始作阿房之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天下多事,吏不能纪;百姓困穷,而主不收恤。然后奸伪并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众,刑戮相望于道,而天下苦之。自群师以下至于众庶人怀自危之心亲处穷苦之实咸不安
12、其位,故易动也。是以陈涉不用汤、武之贤,不借公侯之尊,奋臂于大泽,而天下响应者,其民危也。 故先王者,见终始之变,知存亡之由。是以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矣。下虽有逆行之臣,必无响应之助。故曰:“安民可与为义,而危民易与为非”,此之谓也。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身在于戮者,正之非也。是二世之过也。 (节选自贾谊过秦论)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自群卿A以下至B于众庶C人怀D自危E之心F亲处穷G苦之H实I咸不J安其位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 A.期,译为“约定,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期年之后,虽欲言”的“期意思
13、不同。 B.乃,译为“才”,与鸿门宴中“度我至军中,公乃入“的“乃意思相同。 C.蒙,译为“蒙受、遭受”,与过秦论中“蒙故业,因遗策的“蒙”意思不同。 D.虽,译为“虽然,与劝学中“虽有槁暴,不复挺者”的“虽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 A.材料一概括了秦楚之际政治形势的特点,即陈涉发难、项羽灭秦、刘邦称帝,而这些又都是在短促的时间内发生的事。 B.材料一回顾了历史上虞、夏、汤、武至秦以德政统一天下的艰难历程,结尾以多次发问来分析刘邦称帝之因,颇有余味。 C.材料二中作者认为,秦二世虽然尊贵到做了天子,富足到拥有天下,但却没有用对挽救局势的方法,自身难免被杀戮。
14、 D.材料二用铺陈的手法渲染秦二世统治时的种种过失,最后揭示国家倾覆的原因,让人感到文章气势充沛,笔锋锐不可当。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然王迹之兴,起于闾巷,合从讨伐,轶于三代。 是以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矣。 14.请结合两则材料概括秦朝盛衰的原因。 广西贵港市平南县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检测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宪宗与杜黄裳论及藩镇,黄裳曰:“德宗自经忧患,务为姑息。有物故者,先遣中使察军情所与则授之。中使或私受大将赂,归而誉之,即降旄钺,未尝有出朝廷之意者。陛下必欲振举纲纪,宜稍以法度裁
15、制藩镇,则天下可得而理也。”上深以为然。 西川节度使韦皋薨支度副使刘闘自为留后使诸将表求节钺朝廷不许。征刘闘为给事中,刘闘不受征,阻兵自守。上以初嗣位,力未能讨,以为知节度事。刘闢志益骄,求兼领三川,上不许。闢遂发兵围梓州。推官林蕴力谏,闘怒,引出,将斩之,阴戒行刑者使不杀,但数砺刃于其颈。蕴叱之曰:“竖子,当斩即斩,我颈岂汝砥石邪 闢顾左右曰:“真忠烈之士也。”乃黜为唐昌尉。 上欲讨闘而重于用兵,公卿议者亦以为蜀险固难取,杜黄裳独曰:“闘狂戆书生,取之如拾芥耳。臣知高崇文勇略可用,愿陛下专以军事委之,闘必可擒。上从之。时宿将名位素重者甚众,皆自谓当征蜀之选,及诏用崇文,皆大惊。 高崇文屯长武
16、城,练卒五千,常如寇至,卯时受诏,辰时即行,器械糗粮,一无所阙。凡八战皆捷。甲午,诏凡西川继援之兵,悉取崇文处分。九月壬寅,河东将阿跌光颜将兵会高崇文于行营,愆期一日,惧诛,欲深入自赎,军于鹿头之西,断其粮道,城中忧惧。于是關将李文悦、仇良辅皆以城降于崇文。崇文长驱直指成都,所向崩溃。辛亥,克成都。刘闘帅数十骑西奔吐蕃,崇文使高霞寓等追擒之。崇文入成都,屯于通衢,休息士卒,市肆不惊,珍宝山积,秋毫不犯。槛刘闢送京师,军府事无巨细,从容指挥,一境皆平。闘有二妾,皆殊色,监军请献之。崇文曰:“天子命我讨平凶竖,当以抚百姓为先,遽献妇人以求媚,岂天子之意邪 崇文义不为此。”乃以配将吏之无妻者。崇文素
17、惮刘潍,黄裳使谓之曰:“若无功,当以刘潍相代。故能得其死力。及蜀平,宰相入贺,上目黄裳曰:“卿之功也。”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宪宗平蜀)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西川节度A使B韦皋薨C支度副使D刘嗣自为E留后F使G诸将表求H节钺I朝廷不许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使,意为“顶用,好用,如水浒传第四回:师父,肥了,不好看,又不中使;唐时也指宫中派出的使者,多指宦官,文中“中使”应为此意。 B.“诏凡西川继援之兵,悉取崇文处分中的“处分”意谓调度、
18、指挥,与孔雀东南飞中“处分适兄意的“处分”意思不同。 C.“刘闘帅数十骑西奔吐蕃中的“西”是名词作状语,向西,与赤壁赋中“下江陵,顺流而东也的“东用法不同。 D.“上目黄裳的“目”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看,注视,与鸿门宴中“范增数目项王的“目”用法和意义都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刘闘自立为西川留后,朝廷不予承认,征召他入朝担任给事中,刘闘拒不受命,发兵自守,朝廷因无力讨伐,让他处理节度使的事务。 B.刘闢因发兵包围梓州,林蕴极力进谏,刘闘很生气,命人用刀在他脖子上划来划去,装出要杀他的样子,最后将其贬为唐昌尉。 C.高崇文平时就注重练兵和军资储备,
19、所以他一接到朝廷讨伐刘闢的诏命,就可以迅速出兵平叛。他连战连捷,朝廷也让他统率西川境内的援兵。 D.高崇文军纪严明,阿跌光颜由于延误了会合时间,想要立功赎罪,便断绝刘闢粮道,刘闘带领李文悦、仇良辅拿城池向高崇文投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中使或私受大将赂,归而誉之,即降旄钺,未尝有出朝廷之意者。 (2)时宿将名位素重者甚众,皆自谓当征蜀之选,及诏用崇文,皆大惊。 14.蜀地平定后,宪宗看着杜黄裳说:“卿之功也。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这样评价的理由。(3分) 广西南宁市武鸣区武鸣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
20、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赵抃,衢州西安人。翰林学士曾公亮未之识,荐为殿中侍御史,弹劾不避权幸,声称凛然。京师目为“铁面御史”。其言务欲朝廷别白君子小人以谓小人虽小过当力遏而绝之君子不幸诖误,当保全爱惜,以成就其德。言宰相陈执中不学无术,且多过失;宣徽使王拱辰平生所为及奉使不法;枢密使王德用、翰林学士李淑不称职。皆罢去。欧阳修、贾黯由是得留。一时名臣,赖以安焉。知益州。蜀地远民弱,吏肆为不法,州郡公相馈饷。抃以身帅之,蜀风为变。知虔州。虔素难治,抃御之严而不苛,召戒诸县令,使人自为治。令皆喜,争尽力,狱以屡空。岭外仕者死,多无以为归,抃造舟百艘,移告诸郡曰:“仕宦之家,
21、有不能归者,皆于我出。”于是至者相继,悉授以舟,并给其道里费。为天章阁待制、河北都转运使。时贾昌朝以故相守魏,抃将按视府库,昌朝使来告曰:“前此,监司未有按视吾藏者,恐事无比,若何 抃曰:“舍是,则他郡不服。”竟往焉。昌朝不悦。初,有诏募义勇,逾期不能办,官吏当坐者八百余人。抃被旨督之,奏言:“河朔频岁丰,故应募者少,请宽其罪,以俟农隙。从之。坐者获免,而募亦随足。昌朝始愧服。知成都。抃向使蜀日,有聚为妖祀者,治以峻法。及是,复有此狱,皆谓不免。抃察其亡他,曰:“是特酒食过耳。”刑首恶而释余人,蜀民大悦。会荣諲除转运使,英宗谕諲曰:“赵抃为成都,中和之政也。神宗立,召知谏院。故事,近臣还自成都
22、者,将大用,必更省府,不为谏官。大臣以为疑。帝曰:“吾赖其言耳,苟欲用之,无伤也。”以太子少保致仕。元丰七年,薨,年七十七。赠太子少师,谥曰清献。为政,善因俗施设,猛宽不同。日所为事,入夜必衣冠露香以告于天,不可告,则不敢为也。 (节选自宋史赵抃传)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3分) 其言务A欲朝廷别B白君子小人C以谓D小人虽小E过F当力遏G而绝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馈响,可指运送粮饷,也可指馈赠财物,本文“州郡公相馈饷中“馈响”的含义为后者。 B.无比,指没有什么可以相比,与孔雀东南飞“可怜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西 部分 地区 上学 期高三期初 语文试卷 汇编 文言文 阅读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