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学视域下《文心雕龙·知音》的研究获奖科研报告.docx
《接受美学视域下《文心雕龙·知音》的研究获奖科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接受美学视域下《文心雕龙·知音》的研究获奖科研报告.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接受美学视域下文心雕龙知音的研究获奖科研报告 【关键词】文心雕龙知音;接受美学;鉴赏论 接受主體角度看“知音” 接受主体方面,就西方接受美学思想渊源看,重视文学中人的主体地位的“人本主义”是主流,知音理论中,刘勰从“作者文本”1关系角度来阐明文本的表情性,在理解文学本质之后,提出了“阅文情”的观点。文中“文情”共出现了三次:“文情难鉴,谁曰易分。”、“将阅文情”、“观文者披文而入情。” 结合语境来分析,“文情”的语义是确定的,“文”指作品的语言文辞,是表层因素,“情”指所传达的思想,是深层因素。刘勰强调的“阅文情”、“鉴文情”、“披文以入情”,就是指接受者通过阅读文字感受作品,逐渐进入作品的情
2、境,体味作者的情志的过程。 这实质上就是要求接受者集中在审美内涵上的关注点。与西方接受美学相比,知音论强调归纳而不依靠推理,相比严谨的思维,更注重主观感悟式特点4,如隐秀篇中讲:“深文隐蔚,余味曲包”。“品”既是一个形容词又是动词,即指潜在于文字背后意味无穷的“味外之旨”。 知音论的核心是知音方法论5,刘勰提出“阅文情”是以具有审美性的作品本身作为接受对象,通过“披文入情”来求得对作品深层审美情趣的把控,可见刘勰观念中审美性观念是十分明确的,这一思想高度是西方早期接受美学理论难以企及的。 接受客体角度看“知音” 在西方接受美学的理论里,读者在文学接受之前就具备了基础:“期待视野”,接受者已有对
3、接受客体的预先估计与期盼,接受者的期待视野受到了绝对肯定。 而刘勰并没有完全肯定接受者,他在知音篇开篇就提出文学接受中存在的四种接受偏见:一是“贵古贱今”,由崇古原因造成;二是“崇己抑人”由文人相轻的陋习形成;三是“信伪迷真”,由文学认知匮乏导致;四是“知多偏好”,由主观片面造成,这四种偏见是造成“知音其难”的根本原因。 文学接受过程正常进行有赖于接受者对四种接受偏见的摒弃,做到“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否则,接收者也不可能是真正的“知音”。 刘勰认为造成“知音实难”还有接受客体的原因。知音载:“夫麟凤与麏雉悬绝,珠玉与砾石超殊,白日垂其照,青眸写其形。”刘勰认为像“麟凤”和“麏雉”、“珠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心雕龙·知音 接受 美学 视域 文心雕龙 知音 研究 获奖 科研 报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