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第九章 法律行为民法总论.ppt





《(31)--第九章 法律行为民法总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1)--第九章 法律行为民法总论.ppt(5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九章第九章 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与作为民法法律关系的客体的行为是一个概念吗?答曰:非也。1.作为客体的行为是指债的给付行为,是债权中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因为债权是请求权,债权人只能就自己的利益请求债务人为给付,如交付物、完成工作。2.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法律关系产生的原因之一,属于民事法律事实。(民事法律事实包括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是民事法律关系产生的原因)2 法法律律行行为为效力不完全的效力不完全的民事行为民事行为无效民事行为(不合无效民事行为(不合法行为)法行为)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3有效法律行为有效法律行为-合法行为合法
2、行为一、民事法律行为地位与概念一、民事法律行为地位与概念民法法律行为是意思表示行为,是行为人按自己意愿做事的行为。地位:落实私法自治原则。私法自治,指个人得依其意思形成私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私法自治,指个人得依其意思形成私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1 1、行为人的内心意思的自由;、行为人的内心意思的自由;2 2、行为人内心意思的外化即其行为的自由。、行为人内心意思的外化即其行为的自由。概念:(民事)法律行为是有意思表示,能发生法律效力的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有意思表示,能发生法律效力的行为。第一节(民事)法律行为概述4法律行为、事实行为、情谊行为法律行为是意思表示行为,产生内心所期待的法律效果。如
3、赠与行为。事实行为是非意思表示行为,是按照法律规定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如,拾得遗失物。情谊行为是不产生合同效果的行为,但如果存在侵权,会产生侵权责任后果。如 搭顺风车。5 二二 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征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征1 1、民事法律行为是最为重要的一种法律事实。、民事法律行为是最为重要的一种法律事实。2 2、民事法律行为是以意思表示为要素的法律事实。、民事法律行为是以意思表示为要素的法律事实。3 3、法律行为的目的在于发生私法上效果,而不是追求公法效果。、法律行为的目的在于发生私法上效果,而不是追求公法效果。注意:法律行为就是指民事法律行为。6 三、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三、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一)
4、区分标准(一)区分标准:以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所需的意思表示的数量不同:以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所需的意思表示的数量不同1 1、单方法律行为:基于当事人一方的意思表示即可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单方法律行为:基于当事人一方的意思表示即可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1 1)无相对人的单独行为。遗嘱)无相对人的单独行为。遗嘱(2 2)有相对人的单独行为。债务免除)有相对人的单独行为。债务免除2 2、双方法律行为:双方当事人相互对应的意思表示一致才能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买、双方法律行为:双方当事人相互对应的意思表示一致才能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买卖合同卖合同3 3、多方法律行为:两个以上的当事人共同意思表示一致才能成立
5、的民事法律行为。合、多方法律行为:两个以上的当事人共同意思表示一致才能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合伙、公司章程的制定。伙、公司章程的制定。(二)区分标准(二)区分标准:民事法律行为当事人取得利益是否支付对价:民事法律行为当事人取得利益是否支付对价1 1、有偿法律行为:一方当事人从对方取得某种利益必须支付相应对价的法律行为。、有偿法律行为:一方当事人从对方取得某种利益必须支付相应对价的法律行为。2 2、无偿法律行为:一方当事人从对方取得利益无须支付相应的对价的法律行为。、无偿法律行为:一方当事人从对方取得利益无须支付相应的对价的法律行为。(三)区分标准(三)区分标准: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除意思表示之外,
6、是否还须交付标的物: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除意思表示之外,是否还须交付标的物1 1、诺成行为,指仅以意思表示而不须交付标的物即可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买卖合同。、诺成行为,指仅以意思表示而不须交付标的物即可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买卖合同。2 2、要物行为(实践合同),指除意思表示之外,尚须物之交付才能成立的民事法律行、要物行为(实践合同),指除意思表示之外,尚须物之交付才能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保管合同。为。保管合同。7(四)区分标准:(四)区分标准: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是否必须具备特定的形式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是否必须具备特定的形式1 1、要式法律行为:指必须具备法律要求的特定形式才能成立的法律行为。、要
7、式法律行为:指必须具备法律要求的特定形式才能成立的法律行为。2 2、不要式法律行为:指不要求具备特定形式就能成立的法律行为。、不要式法律行为:指不要求具备特定形式就能成立的法律行为。(五)区分标准(五)区分标准:相互关联的多个法律行为,是否具有独立性:相互关联的多个法律行为,是否具有独立性1 1、主法律行为:指相互关联的法律行为中能够独立成立的法律行为。、主法律行为:指相互关联的法律行为中能够独立成立的法律行为。2 2、从法律行为:指相互关联的法律行为中不能独立成立而必须以主法律行为、从法律行为:指相互关联的法律行为中不能独立成立而必须以主法律行为为前提才能成立的法律行为。为前提才能成立的法律
8、行为。无主法律行为,从法律行为不能成立;从法律行为随主行为消灭而消灭。无主法律行为,从法律行为不能成立;从法律行为随主行为消灭而消灭。8第二节民事法律行为的构成第二节民事法律行为的构成意思表示意思表示一、民事法律行为构成的概念一、民事法律行为构成的概念民事法律行为的构成,指民事法律行为的构成要素。民事法律行为的构成,指民事法律行为的构成要素。二、意思表示二、意思表示(一)意思表示的概念(一)意思表示的概念意思表示,指民事主体将其欲产生一定民事法律效果的内心意思,通过一定意思表示,指民事主体将其欲产生一定民事法律效果的内心意思,通过一定方式表达于外部,从而使对方当事人或者社会知晓的活动。方式表达
9、于外部,从而使对方当事人或者社会知晓的活动。法律行为是以意思表示为核心的行为,法律行为是以意思表示为核心的行为,没有意思表示,就不是法律行为没有意思表示,就不是法律行为。如事实。如事实行为就不以意思表示为要件行为就不以意思表示为要件。下列哪个有意思表示:1.甲立遗嘱,把遗产全给了大儿子;2甲把乙揍了一顿。3.甲捡到了一个钱包。(法律行为?事实行为?事实行为包括侵权行为和适法的事实行为)9(二)意思表示的构成(二)意思表示的构成 意思表示是一个意思由内到外的表示过程。意思表示是一个意思由内到外的表示过程。单纯的停留在内心的主观意思是没单纯的停留在内心的主观意思是没有法律意义的,该意思必须表示在外
10、,能够为人所知。意思表示概念意味着法律行有法律意义的,该意思必须表示在外,能够为人所知。意思表示概念意味着法律行为参与人欲设立一定法律关系的主观想法的外在表达或宣示。为参与人欲设立一定法律关系的主观想法的外在表达或宣示。10要素内心意思行为意思表示意思效果意思表示行为明示或默示控制自己行为的意识知道行为会产生民法后果的意识知道行为会产生特定民法效果的意识 默示(行为推定;法律规定的默示情形)1 1、教授甲举办学术讲座时,在礼堂外张贴栏中公告其一教授甲举办学术讲座时,在礼堂外张贴栏中公告其一部新著的书名及价格,告知有意购买者在门口的签字簿上签部新著的书名及价格,告知有意购买者在门口的签字簿上签名
11、。学生乙未留意该公告,以为签字簿是为签到而设,遂在名。学生乙未留意该公告,以为签字簿是为签到而设,遂在上面签名。对乙的行为应如何认定?上面签名。对乙的行为应如何认定?(05/3/1)(05/3/1)A A乙的行为可推定为购买甲新著的意思表示乙的行为可推定为购买甲新著的意思表示 B B乙的行为构成重大误解,在此基础上成立的买卖合同可乙的行为构成重大误解,在此基础上成立的买卖合同可撤销撤销 C C甲的行为属于要约,乙的行为属于附条件承诺,二者之甲的行为属于要约,乙的行为属于附条件承诺,二者之间成立买卖合同,但需乙最后确认间成立买卖合同,但需乙最后确认 D D乙的行为并非意思表示,在甲乙之间并未成立
12、买卖合同乙的行为并非意思表示,在甲乙之间并未成立买卖合同案例:案例:11 2 2、下列哪些情形构成意思表示?下列哪些情形构成意思表示?(07/3/51)(07/3/51)A A甲对乙说:我儿子如果考上重点大学,我一甲对乙说:我儿子如果考上重点大学,我一 定请你喝酒定请你喝酒 B B潘某在寻物启示中称,愿向送还失物者付酬潘某在寻物启示中称,愿向送还失物者付酬 金金500500元元 C C孙某临终前在日记中写道:若离人世,愿将孙某临终前在日记中写道:若离人世,愿将 个人藏书赠与好友汪某个人藏书赠与好友汪某 D D何某向一台自动售货机投币购买饮料何某向一台自动售货机投币购买饮料 12【答案答案】1、
13、D 2、BCD13 三、意思表示的形式三、意思表示的形式 1 1、口头形式口头形式 (注意其优缺点)(注意其优缺点)2 2、书面形式书面形式 书面形式的分类及书面形式的优缺点书面形式的分类及书面形式的优缺点 3 3、推定形式推定形式 4 4、沉默形式沉默形式(意见意见6 66 6条、继承法条、继承法2525条)条)5 5、视听资料形式视听资料形式(意见(意见6565条)条)14第三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成立与生效)案例案例1 1:原告曾于原告曾于19961996年年3 3月月5 5日在日在H H省某县丢失一个提包,内有现金省某县丢失一个提包,内有现金1010万元,各种票据等价款万元,各种票据
14、等价款8 8万万余元。原告发现钱物丢失以后,立即到该县电视台和有线广播台连续播发寻物启事。在寻物启事余元。原告发现钱物丢失以后,立即到该县电视台和有线广播台连续播发寻物启事。在寻物启事中声称:谁拾到提包并归还失主,失主将付给拾得者中声称:谁拾到提包并归还失主,失主将付给拾得者1 15 5万元酬金,以示谢意。万元酬金,以示谢意。1010天后,被告在天后,被告在下班回家的路上拾到该提包,当即前往原告指定的交物地点,准备将提包、钱物交付给原告。但下班回家的路上拾到该提包,当即前往原告指定的交物地点,准备将提包、钱物交付给原告。但在交付时,被告提出原告应当按寻物启事的内容先偿付在交付时,被告提出原告应
15、当按寻物启事的内容先偿付1 15 5万元酬金,然后才能交付拾得物。原万元酬金,然后才能交付拾得物。原告提出当初播放寻物启事主要是为了尽快地找到拾得物,考虑到提包内只有告提出当初播放寻物启事主要是为了尽快地找到拾得物,考虑到提包内只有1010万元现款,因此不万元现款,因此不能给能给1 15 5万元的酬金,只能给万元的酬金,只能给20002000元酬金。双方未达成一致意见。被告遂拒绝交付拾得物。后原元酬金。双方未达成一致意见。被告遂拒绝交付拾得物。后原告请有关部门出面做协调工作,并同意支付告请有关部门出面做协调工作,并同意支付1 1万元酬金,被告仍坚持应实现许诺的万元酬金,被告仍坚持应实现许诺的1
16、 15 5万元,否万元,否则不交钱物。原告被迫向法院起诉,请求被告交付拾得物。则不交钱物。原告被迫向法院起诉,请求被告交付拾得物。问:本案中原告的悬赏广告行为是否成立问:本案中原告的悬赏广告行为是否成立?15案例案例2:夫妻忠诚协议案:夫妻忠诚协议案 原告曾明与被告贾雨虹都是曾原告曾明与被告贾雨虹都是曾离婚,后二人相识后准备再婚。离婚,后二人相识后准备再婚。为慎重起见,为慎重起见,20002000年年6 6月双方签订月双方签订了一份了一份“忠诚协议书忠诚协议书”,特别强调了,特别强调了“违约责任违约责任”:若一方在婚姻期间:若一方在婚姻期间出现了背叛另一方的不道德行为出现了背叛另一方的不道德行
17、为(婚外情),要赔偿对方精神损失费(婚外情),要赔偿对方精神损失费3030万元。协议签订后,在婚姻存续万元。协议签订后,在婚姻存续期间,贾雨虹发现曾明与其他异性有不正当关系。期间,贾雨虹发现曾明与其他异性有不正当关系。20022002年年5 5月,曾明向月,曾明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与此同时,贾雨虹以曾明违反法院提起离婚诉讼,与此同时,贾雨虹以曾明违反“夫妻忠实义务夫妻忠实义务”为为由提起反诉,要求法院判令曾明支付违约金由提起反诉,要求法院判令曾明支付违约金3030万元。万元。问:原告与被告之间的约定是否有效?问:原告与被告之间的约定是否有效?16 上海市闵行区法院审理后认为,上海市闵行区法院审
18、理后认为,婚姻法第四条规定了夫妻双方有相互忠婚姻法第四条规定了夫妻双方有相互忠实的义务。虽然法律没有具体规定违反该义务的责任,但法律也没有明文禁止实的义务。虽然法律没有具体规定违反该义务的责任,但法律也没有明文禁止当事人自行约定当事人自行约定。而贾雨虹与曾明约定。而贾雨虹与曾明约定3030万元违约责任的忠诚协议,实质上正万元违约责任的忠诚协议,实质上正是对婚姻法中抽象的夫妻忠实责任的具体化,完全符合婚姻法的原则和精神。是对婚姻法中抽象的夫妻忠实责任的具体化,完全符合婚姻法的原则和精神。也正是这一具体的协议,使得婚姻法上原则性的夫妻忠实义务具有了可诉性。也正是这一具体的协议,使得婚姻法上原则性的
19、夫妻忠实义务具有了可诉性。法院认定:既然协议没有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且是双方没有受到任何胁法院认定:既然协议没有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且是双方没有受到任何胁迫的平等地位下自愿签订的,协议的内容也未损害他人利益,因而当然有效,迫的平等地位下自愿签订的,协议的内容也未损害他人利益,因而当然有效,应受法律保护。据此,法院判决曾明支付对方违约金应受法律保护。据此,法院判决曾明支付对方违约金3030万元。万元。17 一、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的意义一、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的意义1 1、法律行为的成立,指民事法律行为具备构成要素的事实状态,即在客观、法律行为的成立,指民事法律行为具备构成要素的事实状态
20、,即在客观上产生了民事法律行为。上产生了民事法律行为。2 2、法律行为生效,指已经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发生法律效力的法律状态。、法律行为生效,指已经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发生法律效力的法律状态。3 3、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是其生效的前提条件和事实基础,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是其生效的前提条件和事实基础,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是法律对已经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所作出的价值判断的结果。效是法律对已经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所作出的价值判断的结果。18 二、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二、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一)一般成立要件(一)一般成立要件1 1、须有民事主体存在。、须有民事主体存在。民事主体的行为能力不是
21、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民事主体的行为能力不是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2 2、标的确定和可能。、标的确定和可能。(1 1)标的确定,指法律行为之标的须自始确定,或可得确定。标的不确定的法律行为,无效。)标的确定,指法律行为之标的须自始确定,或可得确定。标的不确定的法律行为,无效。(2 2)标的可能,指法律行为之标的在客观上有实现的可能性。)标的可能,指法律行为之标的在客观上有实现的可能性。3 3、具有意思表示。应相对完整且为相对人知晓。、具有意思表示。应相对完整且为相对人知晓。(二)特别成立要件(二)特别成立要件1 1、要物法律行为的成立,尚须标的物的交付;、要物法律行为的成立,尚须标的物的交
22、付;2 2、要式法律行为,尚须具备意思表示的特定形式或者履行特定的程序;、要式法律行为,尚须具备意思表示的特定形式或者履行特定的程序;3 3、有因行为须具有给付原因。、有因行为须具有给付原因。19 三、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要件三、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要件法律行为发生行为人所追求的民事法律后果所应具备的有效条件。法律行为发生行为人所追求的民事法律后果所应具备的有效条件。(一)一般生效要件(一)一般生效要件指所有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均应具备的法律条件。指所有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均应具备的法律条件。1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 2、意思表示自愿真实。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23、、意思表示自愿真实。包括两方面的含义:(1 1)意思自由。指当事人内心意思的形成与表示是其自由意志决定的,不存在欺诈、胁迫等干涉和妨害)意思自由。指当事人内心意思的形成与表示是其自由意志决定的,不存在欺诈、胁迫等干涉和妨害其自由形成意思和自由表示其意思的因素。其自由形成意思和自由表示其意思的因素。(2 2)表示一致)表示一致(真实真实)。指表意人表示出来的意思与行为人的内心真意一致、相符合,不存在误解、表示。指表意人表示出来的意思与行为人的内心真意一致、相符合,不存在误解、表示错误、内心保留等妨害意思表示一致的因素。错误、内心保留等妨害意思表示一致的因素。3 3、不违反法律强制性或者禁止性规定
24、、不违反法律强制性或者禁止性规定 4 4、不违反社会公共利益、不违反社会公共利益(二)特别生效要件(二)特别生效要件1 1、死因行为以行为人死亡为特别生效要件;、死因行为以行为人死亡为特别生效要件;2 2、附延缓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在所附条件成就时发生法律效力;、附延缓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在所附条件成就时发生法律效力;3 3、附始期的民事法律行为在始期到来时生效;、附始期的民事法律行为在始期到来时生效;4 4、要式民事法律行为,在具备法律规定的特定形式时生效。、要式民事法律行为,在具备法律规定的特定形式时生效。20 2007 2007年年9 9月,在成都工作的李先生通过中月,在成都工作的李先生通过
25、中介,以介,以31.831.8万元的价格向刘氏夫妇买了一套房万元的价格向刘氏夫妇买了一套房子。当李先生付清房款进屋装修时,邻居大妈子。当李先生付清房款进屋装修时,邻居大妈却告诉他一个惊人的消息。却告诉他一个惊人的消息。20042004年间,就在这套房子里,刘氏夫妇的年间,就在这套房子里,刘氏夫妇的儿子将一名到他家做客的儿子将一名到他家做客的1010岁小女孩杀了,还岁小女孩杀了,还残忍地将她碎尸后藏在屋顶的水箱边。残忍地将她碎尸后藏在屋顶的水箱边。李先李先生多次找卖家夫妇商量退房,均被拒绝。无奈生多次找卖家夫妇商量退房,均被拒绝。无奈之下,李先生只好告上法院,要求退房。之下,李先生只好告上法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31-第九章 法律行为民法总论 31 第九 法律行为 民法 总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