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检测卷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检测卷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检测卷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检测卷一、单选题1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的主要任务是A尽快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B变落后农业国为先进工业国C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D践行国民经济调整八字方针2“外务部、学部为札知事案,查按年遣派学生赴美留学一事极为繁重,兹由外务部、学部会同设立游美学务处。查有署理外务部右丞、左参议兼学部丞参上行走周自齐,中西学问俱得优长,堪以派充该处,总理综办留学一切事宜。为此札知该右丞遵照可也。须至札者。”上述事件发生于哪一历史时期()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C清末新政D新文化运动31901年清廷宣布“新政”。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倡导官商创办工商企业1906年,颁布预备仿行宪政
2、的谕旨,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23条,1911年成立皇族内阁,立宪成为一场骗局。这些措施表明()A改革加速了革命的进程B清末新政加深了民族危机C清廷主动适应时代潮流D民主政治成为社会的共识4据下表内容可知,北宋改革派三位代表人物所指出的解决社会问题的途径是()代表人物思想主张范仲淹(9891052年)“山海之货,本无穷竭”“使天下之财通济无滞”李觏(1009年1059年)“不耕不蚕,不饥寒者希(稀)也”王安石(1021-1086年)“游民慕草野,岁熟不在天”A积极生产,发展经济B民富优先,国富次之C农业为本,辅以工商D保护环境,和谐共生5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最主要目的是A吸引商人把钱
3、财投入农业B鼓励人民从耕织中求功名C防止商人和高利贷者兼并土地D满足发动兼并战争的需要61910年宣统皇帝发布上谕,北洋大学堂毕业生考列“最优等”的学生,“均赏给进士出身,授为翰林院编修”,其他“考列中等”的毕业生,则赏给进士出身,令各部“尽先补用”。这一材料可以说明当时A通过科举制选拔经世之才B新式教育与官员选拔相结合C北洋政府统治基础的形成D六部分别办学培养对口人才7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是A十七大报告B十八大报告C十八届三中全会D十九大报告81950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此次改革变
4、地主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结果却有许多农民将自己的土地卖出。这种现象A说明农民不支持土地改革B体现小农经济的稳定性C推动农村城镇化向前发展D促进农业合作化的实施91905年9月,清王朝下诏废止持续1300多年的科举制,这是清末新政最重要的举措之一。这一决策出台之时,无论是保守派、国粹派与改革派、洋务派之间,还是满清贵族和汉族士人之间,均没有太大的分歧,也没有引起轩然大波。这表明科举制的废除()A基本上成为统治阶层的共识B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C加剧了读书人与清政府矛盾D促进了近代中国教育的转型101898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
5、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宣布他的死讯”。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B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C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D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11改革开放以来,对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提法多次调整(见下表),由此可知会议正式提法中共十二大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中共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A思想解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B体制改革推动了经济高速发展C单一的所有制结构开始打破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已完善121895年春,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宣统帝,要求拒签条
6、约,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史称公车上书。以上表述中需要更正的地方有几处A4处B3处C6处D5处13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公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提出保存富农经济,不动中农土地,限制没收地主财产范围等。其目的是A适应新中国成立后的新形势B服务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需要C总结党过去土地改革的教训D为推动农业合作化运动蓬勃发展14北史载:(孝文帝诏)“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孝文帝此项改革A推动了北魏封建化进程B加快北魏统一北方的进程C大大加剧了民族间矛盾D顺应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151897年9月,贵州学
7、政请朝廷仿康乾时期招试博学鸿词旧制,创设经济特科,得到清廷认可。1898 年4月,浙江巡抚奏请加大改造学堂力度,实用人才要逐渐培养。戊戌变法时,康、梁主张立废八股。清廷采取了张之洞的科举大改内容少改形式的方案。这表明当时()A废除八股逐步成为社会共识B地方各界参与推动科举改革C政府及官员对改革虚与委蛇D改革存在急进与缓和的斗争16下列关于19世纪末清政府统治状况的表述,错误的是A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B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增强鸦片税的征收C清政府采取的解决财政危机的措施挽救了其统治D清政府的统治危机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到来二、材料分析题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8、问题。材料一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战国策秦策材料二地方行政制度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内容。北魏前期,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广设军镇,相当于州,镇下置成,相当于郡,对所在地区实行军事控制。孝文帝为推行均田制、三长制,下令将全国分为38州,除北方边境地区外,中原各地全面裁撤镇、戍,改为州、郡、县,地方管理回归汉晋体制。孝文帝还将州、郡、县依所管地区大小、民户多少等,各分为上、中、下三等,各等级地方长官的品级不同,其下所设属员多少也有相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精品资料 新高考历史精品专题 统编版高中历史资料 高中历史课件 高中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设计 高中历史试卷 高考历史指导 高中历史练习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96289108.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