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7 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历史时空】 知识梳理自修笔记 解决基本知识问题 知识点1选官制度1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1)兴衰:曹魏时,创立了新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随着士族的没落,九品中正制无法继续。(2)内容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廷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选官标准从初创时期的家世、道德和才能并重,演变为西晋时期主要看重家世。(3)实质:逐渐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九品中正制从重视德才为主到以X1 为主。原因在于X2 的崛起;社会秩序的动荡。)2隋唐:科举制(1)形成隋朝建立后,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2
2、)完善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扩大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3)作用:扩大了统治的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科举制在理念上追求公平公正;打破了X3 垄断政治的局面;促进了社会之间的良性流动;有利于X4 的参政。)知识点2 三省六部制1魏晋时期:尚书台改称尚书省,与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三省,它们共同辅助决策,行使权力。2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1)确立:隋文帝时,中央正式确立了三省六部制。(2)职权: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有不妥者驳回;尚书省负责执行。尚书省下设吏、户、礼、
3、兵、刑、工六部,分工处理各项具体政务。(3)特点三省的职权分工明确,又彼此制约。(三公九卿制之下,丞相权力X5 ,职能部门相对较多。三省六部制实行X6 ,职能部门分工明确,机构有一定简化。)群相制:三省长官共议国事,执宰相之职;唐太宗时常给品位较低的官员以宰相名号,扩大任用宰相的范围。政事堂:宰相会议召开的地方叫政事堂。政事堂的设立,提高了工作效率,三省出现了一体化的趋势。(4)影响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对此后历朝产生了深远影响。知识点3 赋税制度1魏晋时期:租调制(1)魏晋时期,开始实行租调制,按户征收粮和绢帛。(2)北魏孝文帝改革,颁布均田令,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
4、调。成年男子负担一定的徭役。(均田制的目的:将被豪强隐占的人口纳入国家户籍;最大限度地增加税收;为中原地区实行按人口收税确立依据。性质:具有户籍制度、土地制度、赋税制度多重性质。)2唐初:租庸调制(1)内容:除租、调外,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2)影响:以庸代役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政府的赋税收入也有了保障。(租庸调制使农民X7 ;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保证了封建国家的X8 。)3唐后期:两税法(1)背景:天宝年间,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均田制无法推行,租庸调制无法维持,政府财政收入锐降。(2)目的:解决政府财政困难。(3)内容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
5、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4)影响两税法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两税法将各种名目的赋税统一并到户税和地税这两税中,主要按X9 的多少征税,开始改变了X10 的收税标准,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本课结构图说历史魏晋的九品中正制历史解释科举制确立完善历程归纳总结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历史解释历代中央官制的创新概念阐释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历史解释三生六部制的职责划分及其运作机制历史解释魏晋以来的均田制与租庸调制【归纳总结】均田制实施的条件、内容和作用【辨析比较】均田制和租
6、庸调制度(1)区别:均田制是土地分配制度,租庸调则是赋税政策,二者定义不同,适用范围不同,沿革历史时期不同 (2)联系:租庸调以均田制为基础和存在的依据,同时也正是由于均田制没有真正得到贯彻而使得租庸调制在中唐之后为两税法取代。 历史解释两税法的创新之处归纳总结 古代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趋势 课时小结 考向突破讲练结合 解决考试能力问题考向一 隋唐政治体制的创新与发展【史论精讲】一、 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及作用1、特点2、作用(1)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2)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3)尚书省下设六部,分别贯彻各种政令,处理日常事
7、务,提高行政办事效率。二、汉唐以来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特点1、皇帝通过不断压抑、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宰相制度沿着相权的步步削弱,君权的逐渐强化这根主线发展演变。2、中朝官向外朝官转化。中朝在牵制、架空外朝的同时,久而久之逐步发展为制度化、合法化的外朝中央机构。3、宰相职位的设置由实位转向虚位。由实位到虚位反映的是宰相权限及权威的下降,宰相不再专职是对相权的限制压缩。4、宰相权力不断分化。宰相既实行分权,在同一机构中,往往设置几个宰相职位,又注重事权的相对集中,弥补分权的效率低下的弊端。【典例互证】1.(2020浙江高考)唐朝自太宗时起,有了以他官为宰相的记载。一些官员以“参议朝政”“参知政事”等
8、名号预宰相事;一些元老重臣则以“平章事”或“同三品”等名号参与决策。唐代的宰相是一个集体,宰相议政办公的地方就是政事堂。政事堂的设立,反映了A相权有所分散 B官僚政治趋向贵族化C“外朝”参议要政 D政治决策走向透明开放【举一反三】(2021安徽模拟)有人描述唐代三省长官的工作:每天上午,三省长官齐集政事堂,根据皇帝的旨意,经过商议,取得一致意见。事毕,于下午各自回本省办理。由此可见,政事堂的设立A进一步完善了君主专制B代替了三省的职权C降低了政务处理的效率D强化了门下省决策权2.(2020山东高考)下表为唐代翰林学士的起源和演进概况。它反映了唐代时 期概 况高祖,太宗时期设立文学馆,弘文馆等学
9、士,备君主顾问高宗、武后时期学士开始参与决策事务玄宗时期开元初,设翰林待诏,后改为翰林学士,建立学士院,专掌最机密的诏令起草,正式参与朝政决策A翰林学士逐渐控制了决策权 B文官地位日益提高C三省六部制渐趋成熟 D朝廷内部权力的再分配【举一反三】(2021新疆模拟)史料记载,唐朝时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同时由皇帝临时加以名号的其他官员也成为宰相,唐中宗的时候,居然出现同时有10多个宰相共秉朝政的局面。这一现象A彻底瓦解了三省六部制度B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C大大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D集思广益,有利于科学决策考向二 隋唐时期选官制度的演变【史论精讲】一、全面认识古代的科举制二、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及规律
10、【典例互证】1.(2019江苏高考)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代()A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 B选官制度阻断贵族入仕C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 D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举一反三】(2021大庆模拟)下表为唐代前期宰相人数及科举出身的宰相人数统计表。对此解读合理的是,这一时期时期宰相人数科举出身的宰相人数唐太宗263唐高宗4113武则天4020唐玄宗2718A官员入仕途径单一B唐朝宰相制度变化较大C皇帝专制权力提高D科举制的地位逐步上升2.(2019海南高考)五代时,有人赞扬科举制度说,无论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精品资料 新高考历史精品专题 统编版高中历史资料 高中历史课件 高中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设计 高中历史试卷 高考历史指导 高中历史练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