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五里高级中学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pdf
《2021-2022学年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五里高级中学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五里高级中学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pdf(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五里高级中学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 小题,共 36.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从五四以来的中国新诗一直在承担着的责任,就是对艺术的探索和对社会的关注。在我们的记忆中,1949年以来,中国新诗的第一次“繁荣”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那是一次变异的繁荣,一次和社会发展一样病态的假繁荣,古典式民歌,口号加标语的颂歌范式,它带给中国新诗的只剩下绵长的伤害。由于这样的伤害,以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诗歌对于社会责任的担当几乎成了“谈虎色变”。中国新诗真正鼎盛时期出现在 20世纪的80年代,中国诗人正是凭借自己的良心和责任,把艺术探索和
2、社会责任的双重担当骄傲地扛在肩上。这个时期,诗歌重新回到艺术领域,重新回到现实生活中来,成汪洋之势覆盖了中国大地。食指、北岛、舒婷、杨炼、多多们“朦胧诗”的崛起,把许多具有中国意义的现代诗歌和许多优秀的中国诗人的名字送出国门,开始了与世界诗歌平等的对话。同时,诗人的社会责任担当回到真实,成为优秀的诗人们的一种自觉。一大批直击现实、掷地有声的作品让中国老百姓的眼里饱含泪水,心潮久久不能平静。熊 召 政 请举起森林一般的手,制止!、叶 延 滨 干妈、骆 耕 野 不满等优秀诗篇,和中国社会的脉搏一起跳动,在中国社会引起前所未有的强烈反响。很显然,这个时期的诗人的社会责任担当是对50年代那种担当的一次
3、颠覆,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担当,诗人只有具备了这种社会责任的担当,才能够赋予诗歌血肉和灵魂的力量。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曾经和老百姓如此亲近的诗歌却让他们感到了陌生,滋养诗歌的这块土地也越来越不认识诗歌了,诗歌且战且退,已经退守到社会的边缘,渐渐失去了大众的认知和守护的热情。面对这样的现实,一些诗人并不以为然,一些批评家认为这是转型时期的中国由于社会分工细化诗歌必然受到的冷落,甚至还有人认为这是诗歌真正走向纯粹的唯一正确的选择。实际上,我们的诗人深陷“怎么写比写什么更重要”的误区,过分强调了诗歌技术性的重要,而忽略了诗歌作为一种文学形式的社会责任和作为诗人的社会担当,忽略了对我们
4、究竟该写什么的深度思考。这些年来,作为文学的诗歌几乎齐刷刷地朝着“纯粹”的方向一路狂奔远离人间烟火,远离了滋养诗歌的土地,包括业已成名的诗人,对现实生活的痛处、生存状态的无奈己经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缺失了一个诗人最应该具备的冲动和悲悯,很多人对现实麻木不仁,却无比自得、无比悠闲地陶醉在自娱自乐当中。这个事实不能不说是当下中国诗歌身处边缘的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诗人疏远自己的家园,诗人无视国计民生,诗人忽略百姓疾苦,不断地重复别人的同时重复自己。这样一种状态的写作,怎么可能不走到边缘?又怎么能让那些食人间烟火的百姓为我们的诗歌叫好,为我们的诗歌饱含泪水呢?中国诗歌走到今天,需要来一个转体,需要重新
5、找回对社会责任的担当。事实上,中国诗歌经过这么多年的探索,对一个真正的诗人来说,“写什么”才是他的当务之急。我以为摆在诗人面前的“写什么”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这种重要足以让我们已经远离的诗歌回到坚实的土地上来。(摘编自梁平 诗歌:重新找回对社会责任的担当)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新诗在20世纪50年代经历了一次病态假繁荣,在 20世纪80年代才真正经历了一次大繁荣。B.舒婷等“朦胧诗”诗人们扛起艺术探索和社会责任的大旗,创作出能与世界诗歌平等对话的诗歌。C.回避现实生活的痛处、生存状态的无奈,这也是当下的中国诗歌走向“边缘化”的一个重要的原因。D.如果诗人将“写
6、什么”作为当务之急,那么中国诗歌必然会回归到注重乡土诗歌的正确道路上来。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段开门见山,提出自己的看法,即对艺术的探索和对社会的关注是中国新诗一直在承担着的责任。B.文章运用了引用论证法,引 用“朦胧诗”优秀诗篇,论证了这个时期的诗人担当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责任。C.文章第段将老百姓对当下的中国诗歌的陌生与对曾经的中国诗歌的亲近进行比较,引出了第段的分析。D.文章在论证中将诗歌比作人,如“且战且退”“一路狂奔远离人间烟火”,语言生动形象,说理深入浅出。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由于社会转型和社会分工的细化,中国当代诗歌日益“纯文学
7、化”,这是中国当代诗歌唯一的出路。B.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诗人对诗歌艺术不懈追求,是因为这也是中国现代诗歌责任担当的一部分。第 2 页,共 25页C.2008年汶川地震后涌现出的一批抗震诗歌,内容丰富,时代感强,体现了诗歌对社会责任的担当。D.根据文章内容推知,和“写什么”相比,也 许“怎么写”更能体现出中国当代诗歌的未来发展趋势。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电视剧 山海情以福建与宁夏进行的“东西协作”扶贫为背景,讲述了宁夏西海固地区的移民们在国家政策的帮扶下,群策群力,努力建设新家园、走向康庄大道的故事。剧中,马得福困难不断、走得不易,却很坚定,他为的是早日兑现“塞上江南”的承诺。这
8、其中的酸甜苦辣,正是基层干部真实的生活写照。“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基层干部,我觉得他们非常不容易,他们是希望、是光,由衷地向他们致敬。”黄 轩(马得福的扮演者)感慨地说。用性格碰撞带动故事讲述,塑造鲜活形象,不经意间就能戳中观众的泪点。剧中,一边是涌泉村村民想出各种理由拒绝移民搬迁,一边是马得福使出浑身解数用心坚持,这样的戏剧冲突恰恰说明观念脱贫有多难。(摘 自 电视剧山海情热播:山海扶贫情,讲给世界听,2021年 3 月,福建东南网)材料二: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重在发挥制度优势,让发达地区支援欠发达地区在中国大地结出累累硕果,东西部扶贫协作始于1996年,是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9、目标的战略举措,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结对牵手,不以事艰而不为,不以任重而畏缩,令西部贫苦地区、革命老区扶贫开发取得重大进展,谱写了无数个温暖的“脱贫故事”。如今,在云南,“沪企入滇、滇品入沪”的经贸往来,成为上海和云南两地从单向帮扶到合作共赢的生动注脚;在广西,由广东援建的移民异地安置新村,见证了“两广一家亲”的区域合作对口扶贫的成功实践,开创了优势互补、长期合作、聚焦扶贫、实现共赢的良好局面,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制度优势。(摘 自“闽宁模式”的启示:不以事艰而不为,2021年 3 月 人民日报)材料三:编者按:在近日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的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中,一批批
10、闽商弘扬“敢拼会赢”精神,助推优势互补产业对接、增强宁夏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与“造血”能力。本文采访了宁夏福建总商会会长、宁夏麦尔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添进。“32年前,我 18岁,揣着借来的3000多块钱来到银川,成了最早在这里生产糕点食品的个体户,也是福建到宁夏从事食品加工的第一人,刚到宁夏时,手里没有多少钱,是银川当地的朋友借钱给我,帮我闯过了创业之初的重重难关。闽宁协作给在宁闽商提供了机遇和平台,也带来了责任和动力。此后,一批批福建企业家带着技术、资金和销售渠道,从八闽大地向黄土地进发,从最初的几个行业,拓展到如今的建筑材料、食品加工、教育文化等20多个行业。”(摘 自 闽宁对口扶贫
11、协作中的“市场之手”-市场为媒,山海携手谱新篇,2021年1月人民网福建频道)材料四:春节假期刚过,宁夏银川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的闽宁禾美电商扶贫车间恢复了往日的繁忙,“巧媳妇”团队的女工们忙着直播推介、包装货品、打印订单,构杞、红酒等宁夏特产从这里源源不断发往全国各地。“刚来的时候字都不识几个,车间负责人和镇上的扶贫干部从电脑开关机、复制粘贴文字开始教我们。”原隆村村民摆西彦2019年来到禾美电商扶贫车间,凭着勤奋好学成长为车间采购部长,月收入近3000元,人也越来越自信。摆西彦生活的变化是闽宁镇移民的一个缩影。经 过 20多年不懈奋斗,最初8000多人的闽宁村发展成6.6万人的移民示范镇,移
12、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搬迁之初的500元跃升到 2020年 的 14961元,闽宁镇6 个行政村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600万元。(摘 自 宁夏闽宁镇因对口扶贫协作而娉变,2021年 2 月,人民网)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近期热播的电视剧 山海情,真实而艺术地描绘了一幅扶贫攻坚的壮阔画卷。B.无数个温暖的“脱贫故事”背后,彰显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制度优势。C.一 批批闽商带着技术、资金和销售渠道来到宁夏,是他们成就了宁夏的经济发展。D.经济有产业,移民有自信,发展有数据,材料四令人信服地报道了闵宁镇的变化。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13、A.电视剧 山海情 抓 住“安土重迁”的矛盾冲突,突显了“治贫先治愚”的观念。B.“闽宁模式”体现了精准扶贫的典型特征;先富帮后富、优势互补、实现共赢。C.对口扶贫绝不是单项的输出与帮扶,闽商黄添进的人生经历就是很好的证明。D.四则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脱贫攻坚工程”的复杂性、系统性和长期性。6.中 国“精准扶贫”取得成功,被认为是人类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请 以“闽宁模式”为例,说一说我国是怎样完成这一“奇迹”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父亲的树(陈忠实)又有两个多月没有回原下的老家了。终于有了回家的机会,也有了回家的第4页,共25页轻松,更兼着昨夜一阵小雨,把燥热浮尘洗净,也把自
14、己都记不清的烦扰洗去。进门放下挎包,先蹲到院子拔草。这是我近年间每次回到原下老家的必修课。或者说,每次回家事由里不可或缺的一条,春天夏天拔除院子里的杂草,给自栽的枣树、柿树和花草浇水,秋末扫落叶,冬天铲除积雪,每一回都弄得满身汗水灰尘,手染满草的绿汁。温习少年时期割草以及后来从事农活儿的感受,常常获得一种单纯和坦然。前院的草已铺盖了砖地,那些草无疑都是从砖缝里冒出来的。两月前回家已拔得干干净净,现在又罩满了。我的哥哥进门来,也顺势蹲下拔草,和我间间断断说着家里无关紧要的话。我们兄弟向来就是这样,见面没有夸张的语言行为,也没有亲热的动作,平平淡淡里甚至会让人产生其他猜想,其实大半生里连一句伤害的
15、话从来都没有说过,更谈不到脸红脖子粗的事了。世间兄弟姊妹有种种相处的方式,我们却是于不自觉里形成这种习惯性的状态。说话间不觉拔完了草,之后便坐在雨篷下说闲话,想到什么人什么事,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从雨篷下透过围墙上方往外望去,大门外场堤上的椿树直撑到天空。记不清谁先说到这棵树,是说这椿树当属村子里现存的少数几棵最大的树,却引发了我的记忆,当即脱口而出,这是咱爸栽的树。我便说起这棵椿树的由来。大约是在“三年困难”中最困难的一年,我正上高中,周日回到家,父亲在生产队出早工回来,肩上扛着镶头,手里攥着一株小树苗。我在门口看见,搭眼就认出是i株椿树苗子。坡地里这种野生的椿树苗子到处都有,那时椿树结的荚
16、角随风飘落,在有水分的土壤里萌芽生根,一年就可以长到半人高的树秧子。这种树秧子如长在梯田坊坎的草丛中,又有幸不被砍去当柴烧,就可能长成一棵大椿树;如若生长在坡地梯田里,肯定会被连根挖除晒干当作好柴火,怕其占地影响麦子生长。父亲手里攥着的这根椿树苗子是一个幸运者,它遇到父亲,不是被扔在门前的场地上晒干了当柴烧,而是要郑重地栽植,正经当作一棵望其成材的树,进入郑重的保护禁区。我对父亲的一个尤为突出的记忆,就是他一生爱栽树。他是个农民,除了农作本职外,业余爱好就是栽树。我家在河川的几块水地,地头的水渠沿上都长着一排小叶杨树。地头的水渠里大半年都流淌着从浦河里引来的自流水,杨树柳树得了沃土好水的滋养,
17、迎着风如手提般长粗长高。我的父亲还指望着在地头渠沿培植的这些杨树,能补贴家用,能供给哥和我的学杂费用。我在每个夏天的周日从学校回到家中,便要给父亲的那棵椿树秧子浇一桶水。这树秧长得很好,新发出的嫩枝竟然比原来的杆子还粗,肯定是水肥充足的缘由。这椿树就一直长着,直到现在。每隔一段时日抽空回到老家,到门口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这棵椿树,父亲就站在我的眼前、树下或门口;我便没有任何孤独空虚,没有任何烦恼现在,在祖居的宅院里,两个年过花甲的兄弟,坐在雨篷下,不说官场商场,不议谁肥谁瘦,却于无意中很自然地说起父亲的两棵树。父亲去世已经二十五年,他经手盖的厦屋和承继的祖宗的老房都因朽木蚀瓦而难以为继,被我们拆掉
18、换盖成水泥楼板的新房子,只留下他亲手栽的两棵树还生机勃勃,一棵满枝尖锐硬刺的皂荚树,守护着祖宗的坟墓园,一棵期望成材做门窗的椿树,成为一种心灵的感应的象征,撑立在家院门口,也撑立在儿子们的心里。每到农历六月,麦收之后的暑天酷热,这椿树便放出一种令人停留贪吸的清香花味,满枝上都绣集着一团团比米粒稍大的白花儿,招得半天蜜蜂,从清早直到天黑都嗡嗡嘤曙的一片蜂鸣,把一片祥和轻柔的吟唱撒向村庄,也把清香的花味弥漫到整个村庄的街道和屋院。每年都在有机缘回老家时闻到椿树花开的清香,陶醉一番,回味一回,温习一回父亲。今年却因这事那事把花期错过了,便想,明年一定要赶在椿树花开的时日回到乡下,弥补今年的亏空和缺欠
19、。那是父亲留给这个世界也留给我的椿树,以及花的清香。(选 自 陈忠实自选散文集,有删改)7.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对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 中“我”与哥哥拔草闲聊的情景看似闲笔,实则既表明兄弟间平淡又真实的关系,又引出了下文对父亲栽树的回忆。B.作者回老家拔草常常能获得一种单纯和坦然,原因是回老家后可以不说官场商场,不议谁肥谁瘦,远离世俗的纷扰。C.“父亲的树”是“我”的精神寄托:是一种心灵的感应的象征,是“我”精神的依靠,让“我”摆脱孤独、空虚、烦恼。D.文章最后一段运用比拟的手法描写蜜蜂,写出了村庄朴素、清新、宁静、祥和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老家村庄的热爱。8.作者在写作时
20、用了哪种写作顺序?有什么好处?9.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椿树”这一意象在本文中的作用?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4 小题,共 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俅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伊尼之意。”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第6页,共25页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子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21、。”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带云 匪兜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日:“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日:“赐,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稽,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
22、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聿。”(节 选 自 史记孔子世家)注释:“匪兜匪虎,率彼旷野”,意为:不是犀牛不是老虎却沿着旷野而行。孔子用以形容他与弟子被围于野的困境。10.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A.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B.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东道而求为容/蜴而志/不远矣/C.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
23、不远矣/D.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A.诸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B.仲尼,孔子的字,孔子名“丘”,“尼丘”为山名,“仲”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C.诗 即 诗经,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三百首诗,又 称“诗三百”。D.宰,原指贵族的管家,后也作县令别名,如“家君作宰”,本文为第一种含义。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孔子为人正直,不畏危难。他因批评陈国和蔡国国君的问题,在陈蔡之间遭遇两国的围攻,断绝粮食,但依然
24、坚持教学。B.子路面对困境,主张反省。他认为孔子的学说得不到当权者的信任,有可能是孔子及其弟子的德行不够,应该加以改进。C.子贡面对困境,主张妥协。他认为孔子的学说虽然确实非常伟大,但为了便于让天下人接受,应该适当降低一些要求。D.颜回面对困境,信念坚定。他认为即使不被接受,孔子也还是应该坚持自己的正道,不被接受,更能显出君子的品格。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 恕 乎!”三、诗 歌 鉴 赏(本大题共2 小题,共 9.0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示长安君王安石少年离别意非轻
25、,老去相逢亦怆情。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注】长安君为诗人大妹,因封长安县君故称,时诗人将使辽,行前以此诗赠妹。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年轻时就看重离别,年老了即使相逢,也会引起心中的伤悲。B“三年”“万里”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表现兄妹分别易而会面难。C.此诗抒写了兄妹深情,表达了诗人对妹妹长安君的担忧不舍之情。D.全诗未用一个典故,以家庭生活细节入诗,语言传神,质朴自然。15.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对其表达技巧进行简要分析。四、默 写(本大题共1 小题,共 6.0分)第8页,共25页1 6.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2022 学年 陕西省 安康市 汉滨区五里 高级中学 期中 语文试卷 答案 详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