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东部新城核心区-城市设计导则-范本.pdf
《宁波市东部新城核心区-城市设计导则-范本.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波市东部新城核心区-城市设计导则-范本.pdf(14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宁波市东部新城核心区城市设计导则Ningbo Eastern New City Center&Core Area Urban Design Guidelines第一册Volume 1总体城市设计导则Overall Urban Design Guidelines宁波市规划局2007.8总目录执行概要第一册 总体城市设计导则第二册 中心商务区城市设计导则第三册 行政办公综合区城市设计导则第四册 居住与混合使用区城市设计导则宁波市东部新城核心区总体城市设计导则执行概要0-1 导则的定义0-1.1 宁波市东部新城核心区城市设计导则是对市政府批准的宁波市东部新城总体规划和核心区城市设计的深化,是把核心
2、区城市设计所确定的发展目标与设计理念准 确转化为可在日常规划管理工作中直接应用、可操作的设计准则、控制要点,是东部 新城核心区实施规划管理,控制和指导开发建设的主要法定依据。0-2 制定导则的目的0-2.1 宁波市东部新城核心区是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宁波中心城市重要发展区域,是展示宁波二十一世纪跨越式发展的形象与地标。为更好地推进东部新城走新型 城市化道路,实现市委市政府“中提升”战略,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现代化、国际 化港口城市品牌;更好地诠释宁波市东部新城总体规划与核心区城市设计所确定 的发展愿景及目标,保证一个充满活力而富有地域特色的现代化新城区的形成;更为有 效地引导、管理和控制该
3、地区的开发建设,特制定本导则。0-3 导则的形成0-3.1 本导则是在宁波市东部新城总体规划与核心区城市设计基础上,整合吸纳了东部新城中心商务区土地与产业发展策略研究、行政办公综合区详细城市设计、会展区详细城市设计、东部新城地下空间控制性详细规划、东部新城基础设 施规划、东部新城综合交通规划等专项研究和规划成果,结合国家以及宁波市 的有关法律、法规,经过反复深化、论证、专家咨询等程序,提炼形成。0-4 导则的法定地位0-4.1 本导则是控制和指引东部新城核心区发展与建设的法定文件,具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相同的法定地位。凡在核心区范围内进行的一切涉及城市空间资源利用的建设活动,以 及该范围内详细规划
4、、建筑设计、景观设计、专项规划等编制,均应遵守本导则。0-4.2 在东部新城核心区范围内的开发建设活动,除应遵守本导则的规定外,应同时遵守其它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有关规划。0-4.3 东部新城作为城市中一个特定发展区域,在一些“特殊地段”,导则采取了与一般城市发展区不同的设计策略、准则和控制要求。这些“特殊地段”在执行相关条例、规 范时,适用相关条例、规范的“特别条款”,即执行经法定程序批准的详细规划,也 即本导则。导则在有关章节对“特殊地段”作了明确界定。宁波市东部新城核心区城市设计导则0-5 导则的结构0-5.1 本导则包含四个分册-分册1:核心区总体城市设计导则,是从整个核心区层面提供
5、对城市发展愿景、设计 准则以及空间框架的一个清晰的理解和说明,明确核心区整体架构性的控制内容和 设计通则,明确交通、市政、景观等涉及系统性方面内容的控制要求与设计指引。分册2分册4:分别为中心商务区城市设计导则、行政办公综合区城市设计导则、居住与混合使用区城市设计导则。从核心区各分区层面,阐述地区特性和架构,明 确各分区详细的控制内容和细则,明确交通、市政、景观等地区性内容的控制与设 计指引。-鉴于生态走廊区、中央走廊区和商务会展发展区的特殊性,在分区城市设计导则中 没有涉及这些区域。建议在核心区总体城市设计导则基础上,通过政府主导的详细 规划和设计,来具体指导这三个区域的建设。0-5.2 无
6、论是整个核心区层面,还是各分区层面,导则均从“总体设计”、“开发控制指弓I”、“交通系统控制指引”、“市政系统控制指引”、“地下空间开发控制指 弓I”、“景观设计指引”以及“建筑设计指引”七方面来阐述城市设计意图,与开发 控制要求。“总体设计”提供对整个核心区或各分区总体城市设计概念和框架的说明,一般包括 城市设计概念、空间架构、分区与特色等。“开发控制指引”提供对整个核心区架构性的规划控制要求,或各分区地块开发所需 符合的规划控制要求,以及地块开发与公共领域间的建设处理准则,包括土地使用、地块划分、容量控制、高度控制、界面控制与指引等。“交通系统控制指引”提供对整个核心区系统性的,或各分区地
7、区性的,道路交通方 面的设计控制指引,包括道路、轨道、公交、步行、停车场、地块出入等。“市政系统控制指引”提供对整个核心区市政工程系统的设计控制指引,包括各类市 政工程管线与设施的布局与设计控制指引,或各分区内市政设施的布局与建设控制要 求。“地下空间开发控制指引”提供对整个核心区总体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通则,或各分 区内地下空间开发的设计控制指引,包括轨道交通、地下停车场及其网络、地下道 路、地下人行通道及地下街、共同沟等。“景观设计指引”提供对整个核心区系统性的,或各分区地方性的,公共空间领域,包括街道景观、河道景观、公共开放空间景观等,景观设计的准则和景观要素控制规 定。“建筑设计指引”提
8、供整个核心区的建筑设计通则,或各分区建筑风格、特性描述及 设计指引。20-6 导则的使用0-6.1 本导则主要提供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开发商和设计师使用,为参与东部新城核心区范围内各类建设项目实施的各方,提供一个统一的、指导设计和决策的基础性框 架。0-6.2 本导则是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确定开发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条件,依法进行城市规划管理的主要法定依据。0-6.3 本导则对东部新城核心区范围内各类项目的规划控制要求,分“强制性规定”与“指导性规定”两种。其中,“开发控制指引”“交通系统控制指引”、“市政系统控制 指引”、“地下空间开发控制指引”,除条文特别说明之外,一般均属于强制性规 定;“
9、景观设计指引”及“建筑设计指引”,除条文特别说明之外,一般属于指导性 规定。“强制性规定”是必须严格遵照执行的规划控制要求,对“强制性规定”的使用和局 部的、有限度的调整,须符合宁波市城市规划实施管理有关规定。“指导性规定”是要求遵从执行,但无法明确量化的设计指导准则,对建设项目“指 导性规定”符合与否的判定,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照东部新城建设项目管理的 有关程序,组织进行项目审查,并据此进行项目管理。0-6.4 导则中的照片是用来辅助文字,表达文字难以描述的规划设计意向,其主要出现在“景观”与“建筑”的“指导性规定”内容中,不表示最终的建设成果。0-6.5 本规划由宁波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
10、部门负责解释。0-7 导则的批准与调整0-7.1 本导则由宁波市人民政府批准,宁波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并作出决定后实施。0-7.2 本导则之分区城市设计导则中未包括的中央走廊区、生态走廊区、商务会展发展区等特殊片区,将作为城市重点地段,和政府实施的重点项目,单独编制实施性详细规 戈人由宁波市人民政府另行审批或审议后实施。0-7.3 本导则实施后,每1至3年,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对本导则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组织对导则的修订。0-7.4 导则的修订或调整均应按宁波市城乡规划编制与审批办法及其工作细则执行。若导则调整的内容有属下列情况之一的,需由市人民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作出报告,并
11、经市人大常委会同意。0-7.4.1 核心区重大功能区块调整,指涉及商业、商务、行政、居住、文化等城市主要功能的调整,原则上指次干路以上(含)道路围合地块的总体功能定位调整。0-7.4.2 重大公共设施调整,指对核心区范围内大型综合性医院、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中小学校等布局的重大调整。宁波市东部新城核心区城市设计导则 30-7.4.3 城市基础设施系统性调整,指城市主次干路重大调整,市政基础设施的系统性调整,河网水系的系统性调整,城市重要公共交通枢纽的重大调整。0-7.4.4 重大公共开放空间的调整,指对核心区“H”型开放空间架构,包括生态走廊、中央走廊、甬新河绿色长廊,以及商务区之中央公园/广场
12、、行政办公综合区之文化公园等城 市主要公园广场等公共开放空间的重大调整。4第一册宁波市东部新城核心区总体城市设计导则 5目录1.0 总体设计1.1 区域概述1.2 愿景1.3 目标与设计策略1.4 规模1.5 空间构架1.6 分区1.7 用地规划1.8 道路交通系统1.9 开放空间系统1.10 地下空间开发1.H 可持续发展2.0 开发控制指引2.1 概述2.2 地块分区编号2.3 土地使用2.4 开发容量2.5 建筑高度分区2.6 城市界面2.7 绿地3.0 交通系统控制指引4.3 共同沟网络4.4 管线综合4.5 城市防灾保障体系5.0 地下空间开发控制指引5.1 概述5.2 轨道交通5.
13、3 地下道路5.4 地下步行者网络5.5 地下停车场及其网络5.6 共同沟网络5.7 地下空间开发建设控制原则5.8 防灾对策6.0 景观设计指引6.1 概述6.2 街道景观6.3 河道景观64 公共开放空间6.5 私人与公共过渡空间6.6 其它重要景观元素/2 33 3 3述路道 概道轨3.4 公交(巴士)系统3.5 水上游线3.6 步行系统3.7 停车4.0 市政系统控制指引7.0 建筑设计指引7.1 概述7.2 总体指导原则4.1 概述4.2 市政设施配置与管网布局61.0总体设计Urban Plan Formwork1-1 区域概述1-2愿景1-3目标与设计策略1-4规模1-5空间构架
14、1-6分区1-7用地规划1-8道路交通系统1-9开放空间系统1-10地下空间开发1-11可持续发展宁波市东部新城核心区总体城市设计导则nna1-1 区域概述1-1.1 区域发展定位东部新城是以宁波未来中心商务和行政办公为核心功能的综合性城市新区,将与三江 口地区一起,共同承担未来城市中心功能。核心区是东部新城的重点发展区域,是宁 波市现代城市功能聚集区、重要的经济与政治中枢,将重点发展商务金融、贸易服 务、会议展览、行政管理、公共文化等城市功能,并配套完善生活居住、商业服务、休闲娱乐等设施。1-1.2 区域位置东部新城地处宁波未来城市构架的几何中心,核心区位于新城南北生态走廊以西,毗 邻老城。
15、范围西起世纪大道,东至南北生态走廊,南至铁路,北至通途路,面积8.45平 方公里。新城核心区西侧世纪大道,连接沿海国道主干线、杭甬高速公路,是直接联系外部城 市及周边城市、县市区的快速通道;北侧的通途路是连接三江口和北仑组团的快速 路;核心区更通过城市主次干路、地铁一号线与五号线与三江口地区、科技园区、高 教园区、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等周边城市功能区保持紧密联系。至上海杭外奉宁波市东部新城核心区总体城市设计导则 91-2愿景塑造一个极具活力和鲜明个性的世纪新城延展城市风华衍伸生态水文-延展城市风华作为城市向东部地区扩张的核心,东部新城核心区将逐步在城市中担负起更重要的 角色,既是城市的商务与市政中
16、心,也将成为现代化的城市风尚区。新城核心区将 与三江口地区交相辉映,体现宁波现代与传统城市文化和形象之间的鲜明对比与和 谐共存;代表着未来宁波的新城,将延展老城的耀眼风华、展现现代化都市的无穷 魅力。-衍伸生态水文丰富的河道系统,是宁波城市景观中的一个显著特征,该特征将在东部新城核心区 的设计中得到扩张与延伸,成为新城的基本空间架构。河网水巷不仅创造了一个绿 色的生态环境,而且为新城中心树立起强有力的个性特征。10 I1-3 目标与设计策略1-3.1 多样而充满活力的繁华都市-多样化的土地利用,商务、商业、文化、行政、居住等多功能综合发展;创造各具特色的分区,构筑别具一格、个性鲜明的城市新区;
17、设定较高的道路网密度,塑造街坊式都市空间肌理,丰富都市生活;-鼓励土地混合使用。1-3.2 赞颂水,赞颂生命,水与绿的城市-延伸扩张现有河岸空间,形成东西、南北方向的水路网络系统;-以河道和绿廊构筑新城的开放空间网络和城市空间架构;建立南北向以绿色景观为主,东西向以都市商业文化活动为主的空间连接;-分层级设计与控制不同类型、功能与尺度的开放空间;设计一系列水的节点,创造不同尺度与形式的湖体,彰显不同地区与空间场所的鲜 明个性;-在核心区南部发展具河道水岸特色的水巷邻里住区。1-3.3 有文化而充满生活情调的城市公共文化走廊与融合水空间的中央开放空间走廊密切结合,塑造最具活力的公共生 活地带;强
18、调滨水空间使用,塑造浓郁的现代水乡、时尚都市风采;-创造社区公共设施皆在步行距离之内的邻里社区;籍由人性化街景设计、各具特色的邻里中心和邻里公园,营造人文都市氛围,建立 社区归属感。1-3.4 设施先进、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以“以人为本”和“与环境友善”发展理念统领新城建设;-提供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倡导“公交优先”;-提供完善的市政基础设施系统,建设共同沟网络;地上地下综合一体规划,有计划有重点开发利用地下空间;通过专项的“可持续发展规划”,探索和实现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最佳人居环 境”目标。1-4 规模东部新城核心区规划居住人口约6万,工作人口约15万,总建筑开发量约8 00-1000万
19、平 方米。宁波市东部新城核心区总体城市设计导则|111-5 空间构架1-5.1 延续东部新城总体规划所确定的“东西中央走廊、南北生态走廊”城市框架,结合核心区西侧的甬新河生态水利景观工程,围绕中心商务和行政办公二大功能,形成新城 核心区“H轴双核心”空间架构和“开放型、网络状”城市联结。1-5.1.1“H”轴:甬新河、中央走廊与生态走 廊,构成新城核心区主要开放空间架 构,并成为展现新城、体验新城的长 廊。1-5.1.2双核:中心商务区与行政办公综合区形 成双核心架构,是主导新城发展、塑造 城市特质的关键区域。1-5.1.3城市联结:以绿化与水道空间为纽带,连接重要活动节点,创造开放型、网络
20、状的城市联结。12|1-6 分区1-6.1 按主导功能和地区特质,新城核心区总体上分为十大功能分区,中心商务区、行政办公综合区、中央走廊文化艺术区为主体,外围布置混合使用区、商务会展发展区、花 园住宅区、水巷邻里区、甬新干河区、生态走廊区,并于城市南部边缘布置特定用途 区。1-6.2 中心商务区中心商务区位于新城核心区西北部,北起通途路、会展中心,南迄宁穿路,西临甬新 干河区,东至海晏路,面积约156公顷,总建筑开发量约250-350万平方米;是宁波市商 务金融、贸易服务、会议展览等功能的密集发展区,其总体特征是集中紧凑、高强度 开发,是城市经济、生活最活跃地区。该区将创造一系列地标性建筑或建
21、筑群,创造 新城区富有动感的城市天际线和富有活力的城市形象。1-6.3 行政办公综合区行政办公综合区位于新城核心区东部的中间位置,北起惊驾路,南迄百丈路,西以河 清路为界,东至院士路,面积约85公顷,总建筑开发量约60-70万平方米。该区位于东 西中央走廊和南北生态走廊交汇处,以行政办公为核心功能,同时又是一个多功能综 合、和谐发展的城市特色功能区块。总体特征是一个四面环水,低至中高密度开发的 特别地区,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倡导“亲民”理念。1-6.4 中央走廊文化艺术区中央走廊文化艺术区西起甬新干河,东至河清路,南北分别以中山路和宁穿路为界,面积约56公顷,总建筑开发量约50-6
22、0万平方米。该区是新城核心区内最重要的开放空 间和都市走廊,串接中心商务区和行政办公综合区。走廊区以文化活动为主题,形成 低密度开发的城市公共生活地带。其总体特征是中央水道,两侧排列整齐、绿树葱笼 的人行步道,以及置身公园绿意中独特的公共文化建筑。1-6.5 混合使用区混合使用区位于中心商务区、行政办公综合区与住宅区的过渡地带,中央走廊以北和 以南各有一个和二个区块,面积约84公顷,总建筑开发量北区约45-50万平方米,南区 约90-100万平方米。混合使用区为商业、办公、住宅多功能复合使用发展区,包含中高 密度的商业办公和公寓式住宅等类型的土地使用,有较多的混合性和灵活性。1-6.6 花园住
23、宅区花园住宅区位于新城核心区,惊驾路至通途路、商务会展发展区与生态走廊之间,面 积约100公顷,总建筑开发量约110/20万平方米,发展以邻里花园为中心的住宅社区。花园住宅区以小街廓形态开发,邻里花园和邻里中心结合形成社区生活中心。1-6.7 水巷邻里区水巷邻里区位于百丈路至小塘河、甬新河至浅水湾住宅小区之间,面积约106公顷,总 建筑开发量约70-8 0万平方米,发展以河道水岸为特色的住宅区。水巷邻里区通过小型 邻里道路和河道对大型地块进行分割,以创造一个更为步行友好、亲切的人文社区。1-6.8 甬新干河区甬新干河区位于新城核心区的西界面,南北延绵3.3公里,东西纵深约150米,面积约 51
24、公顷,是结合邺东南排洪工程开辟的兼具防洪与生态功能的景观水体,沿线发展与 其周边城市分区功能相融合、相渗透的景观与功能性用地。该区的总体特征是连续的 水岸空间和一系列富有人文特色的活动节点,是东部新城最显著的公共景观区域。宁波市东部新城核心区总体城市设计导则|131-6.9生态走廊区生态走廊区位于新城核心区的东侧,南北长约3.3公里,东西纵深18 0-350米不等,面积 约105公顷,是东部新城之绿肺,是人们发现自然、从自然中获取知识的场所。区内安 排一定数量的公共体育、文化、休闲设施,在提供亲近自然的机会同时,赋予走廊区 相应的活力。该区的总体特征是融合在都市肌理中的绿色走廊,茂密的绿色缓冲
25、带、自然水面、绿地,为动植物提供最适宜的栖息地,体育设施、生态教育建筑点缀在绿 色环境中。1-6.10商务会展发展区位于新城核心区北部中间位置,西邻中心商务区和会展中心,东、南为花园住宅区,以通途路,杨木硬河、民安路、河清路为界,总面积约35公顷。现状为江东科技园区 之电子工业区,规划作为商务会展发展区,根据发展要求伺机对该区域实施改造。1-6.11特定用途区位于核心区南部,兴宁路与铁路之间狭长用地区,面积约39公顷,总建筑开发量约25-30万平方米。适建那些宜在城市边缘地区布置的特定的公共机构和市政公用设施,不 宜发展住宅。14|1-6分区宁波市东部新城核心区总体城市设计导则|751-7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宁波市 东部 新城 核心区 城市设计 范本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