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辽宁省抚顺市抚顺高级中学高二(上)月考历史试卷(10月份)(附答案详解).pdf
《2021-2022学年辽宁省抚顺市抚顺高级中学高二(上)月考历史试卷(10月份)(附答案详解).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辽宁省抚顺市抚顺高级中学高二(上)月考历史试卷(10月份)(附答案详解).pdf(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L2022学年辽宁省抚顺市抚顺高级中学高二(上)月考历史试卷(10月份)一、单 选 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 60.0分)1.周代对诸侯不按规定朝觐述职的,规定了惩戒措施: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一制度()A.使周天子的王权权威逐渐削弱 B.形成了西周时期的王权专制C.体现了天子与诸侯的主从关系 D.强化了西周时期的中央集权2.战国时期,与中原相邻的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定,分布更为广泛。从中可以看出()A.诸侯争霸推动了民族认同 B.中国文化中心星罗棋布多元并发C.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特点 D.各地区独立发展,齐头并进3
2、.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及知识分子,一方面强调“国以民为本”,另一方面又强调“民以君为主”,在他们看来,“尊君”与“重民”是统一的。材料重在说明()A.儒家思想推崇明君,反对尊君论B.儒家思想随着社会发展内容不断变化C.古代的民本思想可以完善皇权政治D.民本思想满足了君主绝对权力的需要4.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A.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B.开始推行郡国并行制C.封建土地私有制形成 D.人民起义推翻旧王朝5.据统计,汉武帝在位的54年间,先后经历了 13位丞相辅政。在
3、13位丞相中,有人是皇亲,有人原是布衣,他们中有5 位被处死,6 位被罢免。这一现象表明()A.西汉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B.汉武帝力图削夺丞相权力C.皇权与相权完全融为一体 D.丞相位高权重局面被颠覆6.如表,西晋的这一变动进一步()朝代职官职权东汉在司徒、司马、司空三公制之外,另设太傅 总领百官,指挥国家行政西晋设置八公(太宰、太傅、太保、太尉、大司马、大将军、司徒,司空等)共议国事,“燮理阴阳”,“训护人主”A.加强了中央集权 B.巩固并且加强了皇权C.引发了冗官冗费 D.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7.清代对官吏的考核以五等分别劝惩:一、二等为称职,加级纪录;三等为平常,留任;四等为不及,降调;五
4、等为不称职,革职。由此可知,清代考核制度()A.在调整中不断完善 B.等级特征较明显C.有利于整饬吏治 D.实现了公平公正8.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区划的设置经历了汉时期郡县两级制,魏晋时期州郡县三级制道州县三级制,宋代州(府、军、监)和县两级制,清朝省府县三级制的演变调整,这种主要原因是()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C.国家疆域的不断扩大 D.抵御少数民族的侵扰9.北宋统一后,赵普建议:”令诸州自今每岁受民租及管榷之课,除支度给用外,凡缗帛之辇送京师”。于 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这一做法()A.消除了地方割据的基础 B.不利于地方自主性的发挥C.改善了吏治腐败的情况 D
5、.缓和了社会阶级间的矛盾10.移风易俗远比军事征服艰难。秦灭六国,以郡县治东方,结果激起东方六国的强烈反抗。西汉立国后,诸侯王与“奉汉法以治”的郡县长官不同,一定程度上从俗而治,缓和了矛盾。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汉代中华文化尚未出现融合 B.从俗而治有助于缓和文化矛盾C.未从俗而治导致了秦的灭亡 D.汉承秦制才是长治久安的保证11.恩格斯在论及雅典某项改革的后果时说:“现在社会的及政治的制度建立于其上的阶级对抗,已经不是贵族与平民之间的对抗,而是奴隶与自由民之间的对抗,被保护民与公民之间的对抗了。”该项改革()A.使公民政治身份与经济利益得以保障B.以地域选举促进了平民政治的确立C.靠政治
6、放逐消除了专制独裁的可能性D.创设陪审法庭维护了司法公平公正第 2 页,共 23页12.公元前4 世纪时期,罗马经常爆发平民撤离运动。尤其是当北方蛮族入侵罗马城的时候,平民们高喊着口号撤离罗马。每当此时,元老院总会通过一些保护平民的法律,来换取平民们参战。这反映了()A.平民斗争推动罗马法治发展 B.元老院有权决定罗马所有事务C.直接民主制不利于对外战争 D.罗马帝国正在不断地走向衰落13.1958年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宪法及其修正案规定:“总统由全民直接投票选举之,任期七年”“总统于咨询总理及国会两院议长后,得宣告解释国民会议”。与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相比,1958年 宪 法()A.造成
7、了内阁更迭频繁 B.适应了经济发展需要C.确立了议会制共和国 D.扩大了政府首脑权力14.1946年 4 月,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的 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边区、县、乡人民代表会议(参议会)为人民管理政权机关”,“人民普遍直接平等无记名选举各级代表,各级代表会选举政府人员”。这一文件颁布()A.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 B.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C.体现了中共探索民主政治的尝试 D.适应了土地革命运动形势的需要15.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将城乡有别的二元户籍制度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2014年 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规定了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到 20
8、16年各省普遍取消农业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我国存在半个多世纪的二元户籍制退出历史舞台。由此 可 见()A.建立二元户籍制度有利千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B.户籍改革推动了管理一体化与公共服务均等化C.取消二元户籍制度有力地促进了民主的广泛性D.二元户籍制度的消失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变革16.近代美国的文官既是总统的下属,又是国会的官员,其执行着总统的命令,又代表国会行使法律所授予的权力。因此,文官和总统、国会之间实际上形成了一种“三角关系”。这说明美国的文官系统()A.决定了政府政策的方向 B.重塑了权力制衡政治体制C.制约了总统权力的扩张 D.防止了权力的滥用和误用17.2010 2020年深化干
9、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出台以后,干部选拔方式和手段亮点频出,各地纷纷推进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大大拓宽了选人、用人视野。可见,当代干部制度()A.强调法治建设 B.注重创新发展 C.立足经济建设 D.强化民族团结18.明代继承前代“以例辅律”的传统。律一经颁行,即成定制,因而难以应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故朝廷不得不大量增补各类“例”以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甚至将六部办定的“成案”提 升 为“现行则例”。此 举()A.提升了社会治理的能力 B.杜绝了司法腐败的可能C.确保了审判结果的公正 D.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激化19.中华法系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下列对这一进程排序正确的是()一准乎礼引礼入
10、律明刑弼教天理人情国法A.0 B.C.D.20.王阳明在率军镇压南赣等地的动乱后,制定并推行 南赣乡约,结果,“近被政教,甄陶稍识,礼度趋正,休风惟日有渐矣。土知守法,民皆力农,骏骏乎有振兴之意”。由此可知,南赣乡约的 推 行()A.表明乡约具有明显的民办色彩 B.促进了当地社会秩序的稳定C.强化了政府对乡约组织的管控 D.增强了民众的情感归属意识21.十二铜表法以死刑惩罚下列侵权行为:叛国、法官受贿、谋杀、纵火、使用魔法毁坏他人的种子以及夜间在他人田地上放牧。这 说 明 十二铜表法()A.侧重保护平民的私有财产 B.掺杂着习惯法的残余C.注重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 D.惩处犯罪的效果不佳22.基
11、督教认为,人的灵魂不死,人人都有来世,并为现世的恶人与善人建构了不同的彼岸世界-地狱与天堂。基督教一方面承认人有原罪,另一方面指出任何人都不是因为原罪而是因为自己作恶而坠入地狱的。材料说明基督教()A.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 B.迎合了社会发展的需要C.具有劝善抑恶的社会功能 D.严重束缚人们个性的发展23.1804年 法国民法典规 定“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据此推断,该法典()A.为工商业自由发展提供了法律保证氏 使法国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C.成为近代欧美国家立法的主要来源D.体现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第4页,共23页24
12、.罗马最高裁判官在审理案件中,根 据“公平”“正义”并结合社会实际颁布的“告示”,被授予特权的法学家对法律疑难问题做出的解答等均是罗马法的重要形式。这种立法形式()A.推动了罗马帝国的形成 B.不利于罗马法体系的建立C.体现了罗马法的随意性 D.利于增强罗马法的适应性25.为了保障法律活动中的每个程序的公开公正,近代西方建立了律师制度和()A.三权分立制度 B.陪审团制度C.君主立宪制度 D.宗教裁判所制度26.近代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专制的诉讼过程中,继承了古代罗马不告不理的原则(最早出现在奴隶制时代的罗马)。当时采取控告式诉讼形式,即每个公民在得到最高裁判官的许可后,即可作为告诉人提起控诉,
13、法院则根据其控诉,在指定的日期进行审理,如果告诉人不到,则撤销控诉。这表明罗马法的一些条款()A.成为近代资产阶级诉讼的普遍原则B.成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斗争武器C.推 行“民不举官不究”的消极做法D.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27.某学者认为,周爵与秦爵在宏观上“确实存在着密切关系”,秦 爵“承袭了 爵的形式,用作个人品位,其上辐犊着优厚权益,具有确定社会身份的功能”。这表明先秦时期“秦爵”()A.维护了周天子崇高地位 B.构建起统一的国家观念C.有利于血缘关系的强化 D.显示出浓厚的贵族气息28.宋代继承了唐代编敕的传统,使之成为经常性的立法活动。宋史刑法志中说,“宋法制因唐律令、格式,而
14、随时损益则有 编敕这种编敕类活动的开展()A.体现了近代法律精神 B.开创了刑律编纂新体例C.完善了唐宋法律体系 D.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强化29.北洋政府废除了官与吏之间的等级差别,将除议员与军官以外的所有官员统称文官,废除了古代九品官等制实行四级文官等级品位制。北洋政府还颁布了保障文官权力和地位的法律。这些措施()A.有利于提高文职官吏的工作积极性氏使民主和观念深入人心C.标志着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本建立D.推动了民主政治得重大进展30.”它接受现代化,但只接受它的形式,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但是与现代化的方法相反,它 是 将 现代 服务于 传统,让 现代向
15、 传统过渡,因 此 是 反现代化。”以上论断适用于评价()A.戊戌政变 B.义和团运动 C.预备立宪 D.辛亥革命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 小题,共 40.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孔子认为社会治理常要等级秩序的建立和巩国,唯有兴礼治法的刑罚功能才能发挥,才能将国家、社会、家庭中的长幼、醇卑关系延续下去而不致亲乱。论语子路云:“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这一思想经汉代儒家学说代表董仲舒吸收改造为具有神秘主义倾向的“德主刑辅”论。汉书董仲舒传 云:“F 日为德,阴为刑 童仲针既重视的教化,也主张在“大德小刑”原别指导下利罚的适用,德刑并举、重德轻刑的正统
16、“礼治”思想由此发晨形成。理学将儒家纲常理论提升至具有先验性特质的“天理”高度,将礼法结合的共同体思想贯彻于“德礼政刑”“相为表里”的治国策略。可以说,中国古代法治观是以“礼法合一”为核心范畴的“混合法”的思想理论与实践活动的集合。-摘编自李墨 儒家伦理法:中国古代法治观的核心范畴材料二西方法治意识理念是建立在自,由主义基础上的,强调的是维护和保障个人的权利。法治的核心理念,就 是“确信法律能够提供可靠的手段来保障每个公民自由合法地享用属于自己的权利”。作为西方法治史上的第一个宪法性文件-英国1215年颁布的 自由大宪章,就是一部权利自由的宣言书。法 国 1789年颁布的 人权宣言在第二条中规
17、定:“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杭压迫。”作为西方法治文明精髓的宪政制度,就是建立在防止国家权力侵犯个人自由的理念之上的C 关国学者萨托利说过:自由主义“在英国的宪政实践中得到发展,在美国宪法中可以看到最成功。的书面表达,并且在宪法保障-因而也就在法治国家-理论中得到了详尽的阐发”。自由主义“发明了从制度上平衡人治与法治的方法”。-据 柯 卫 中西方法治意识的差异及启示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法治观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历史影响。第 6 页,共 23页(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法治观与古
18、代中国法治观的主要不同之处及其原因。(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法治观的认识。3 2.以考试来选用人才,是人类经过长期摸索探求之后做出的最佳选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主要的选官制度演变简表一摘编自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朝代时间主要制度西周到春秋约公元前1 0 4 6-公元前4 76世官制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公元前2 2 1举荐、军功授爵秦公元前2 2 1-公元前2 0 6“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汉代公元前2 0 2-公元2 2 0察举制魏晋南北朝2 2 0-5 8 1九品中正制明清5 8 1-1 9 1 2科举制材料二:1 9 世
19、纪中期以后,英、美等国已完成了工业革命,社会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迫使政府必须增加管理社会事务的职能,需要增设一些新的社会管理机构和一大批有较高知识水平和技能的管理人员参与管理,以提高工作效率。旧有的人事任用制度造成了结党营私、任人唯亲、贪污腐化、效率低下等弊端,不利于迅速发展起来的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西方各国在借鉴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基础上,确立了文官考试录用制度。一一摘编自姚琦 略论西方主要国家文官考试制度(1)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表中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依据。(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英美国家确立文官考试制度的原因,简要说明中西方官员选拔制度对
20、现代国家选拔人才的启示。(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科举制与近代英国文官制度的异同。第 8 页,共 23页答案和解析1.【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可知,诸侯要向天子朝贡,对不朝的诸侯,天子能够进行惩罚,甚至带军队征伐,这体现了天子与诸侯的主从关系,c项正确;这一制度是维护王权权威,排除A项;材料体现天子与诸侯的主从关系,没有反映王权专制,排除B项;当时尚未实现中央集权,排除D项。故 选:C o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封制,考生可根据材料“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封制,侧重考查考
21、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2.【答案】C【解析】据题意可知,与中原相邻的少数民族逐渐融入华夏族,体现了民族交融,说明中华民族具有多元一体的特点,故选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诸侯争霸,排除A;材料内容并不能说明文化中心星罗棋布,排除B;“独立发展,起头并进”的说法并不符合史实,排除D。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考生可根据材料”与中原相邻的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定,分布更为广泛”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3.【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在他们看来,尊 君 与 重民
22、是统一的”可知,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及知识分子“尊君”与“重民”并重,即在强调既加强皇权,又突出民本,这说明民本思想服务于皇权,即古代的民本思想可以完善皇权,故c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儒家思想强调“尊君”和“重民”,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儒家思想随着社会发展内容不断变化”,故B项错误;D项 中“绝对权力”表述错误,故D项错误。故选:C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治国思想,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在他们看来,尊君与 重民是统一的”的主旨,结合民本思想与皇权政治的关系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和皇权政治的关系,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4.【答案】A【解析】由题干中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
23、前221年”可知,这是指秦朝建立那一年,结合所学可知,秦朝在公元前221年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故选A项;郡国并行制出现在西汉,与题干中的公元前221年不符,故排除B项;封建土地私有制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也与题干中的公元前221年不符,故排除C项;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是通过灭六国实现的,而不是人民起义实现的,故D项与题意不符,所以排除。故选:Ao本题以 全球通史中关于中国历史上三次大革命切入,考查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5.【答案】B【解析】根 据“13位丞相中,有人是皇亲,有人原是布衣,他们中有5位被处死,6位被罢免”并结合已学知识可知,这一现象
24、表明汉武帝力图削夺丞相权力。故选B项;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是军机处的设置。排除A项;皇权与相权完全融为一体是在明朝废丞相后。排除C项;丞相位高权重局面被颠覆是“中朝”的出现,D项与题干无关。故选:B。第 10页,共 2 3 页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汉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解答本题需要紧扣关键信息“在 1 3 位丞相中,有人是皇亲,有人原是布衣,他们中有5 位被处死,6 位被罢免”,这体现为了汉武帝力图削夺丞相权力。6 .【答案】B【解析】题目材料体现了东汉到西晋中央丞相等要职由少到多,由行政、执行权变为议事权。皇帝扩大了谋议群体,削弱了行政系统,进而巩固并加强了皇权,故答案选B项;材料没有涉及到地方,
25、管理制度体现不出,加强中央集权,A排除;冗官冗费是在宋朝,和材料时间有冲突,C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地方管理制度,而且D选项表述太绝对了,排除。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要求学生结合中国古代中央官制变化的特征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中国古代中央官制变化的特点,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7 .【答案】C【解析】A.材料不能说明清代考核制度是否完善,排除A项;B .题意主要考查的是清代考核制度的作用,排除B;C.由材料可知,清代将考核结果作为官吏升迁的依据,这有利于整顿官僚队伍,故选C项;D中的“实现了”据材料无法判断,排除。故选:C o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古代监察制度的变化,解答本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2022 学年 辽宁省 抚顺市 抚顺 高级中学 月考 历史 试卷 10 月份 答案 详解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96293802.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