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技术信息技术产品安全检测机构条件和行为准则(GB-T 35280-2017).pdf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技术产品安全检测机构条件和行为准则(GB-T 35280-2017).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安全技术信息技术产品安全检测机构条件和行为准则(GB-T 35280-2017).pdf(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ICS 35.040L80中中 华华 人人 民民 共共 和和 国国 国国 家家 标标 准准GB/T XXXXXXXXX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技术产品安全检测机构条件和行为准则Information security technology-Requirement and code of conduct for securitytesting bodie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oducts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报批稿)2017 年 5 月 20 日XXXX-XX-XX 发布XXXX-XX-XX 实施GB/T XXXXXXXXXI目次前言.II引言.
2、I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基本要求.24.1行政管理要求.24.2能力要求.25资源要求.25.1人员.25.2设施和环境.35.3设备.35.4外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46过程要求.46.1要求、标书和合同的评审.46.2方法选择和确认.56.3抽样.56.4检测样品的处置.56.5技术记录.56.6检测结果质量的保证.56.7结果报告.66.8投诉.66.9不符合检测工作的控制.66.10数据和信息的管理.67管理体系要求.78行为准则.7参考文献.9GB/T XXXXXXXXXI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3、给出的规则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260)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中国信息安全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国家信息技术安全研究中心、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国家保密科技测评中心、国家应用软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信息安全认证中心、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五研究所(信息产业信息安全测评中心)、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陕西省网络与信息安全测评中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重庆邮电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本部分主要起草
4、人:范科峰、王惠莅、龚洁中、李琳、任泽君、王春佳、杨晨、顾健、杨宏宁、王坤、董晶晶、李凤娟、张宝峰、时志伟、魏方方、甘杰夫、刘玉岭、贺海、马文平、杨帆、裴庆琪、杨力、黄永洪、何道敬、刘虹、黄伟。GB/T XXXXXXXXXIII引言为保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消减因为大量使用的信息技术产品可能给设施引入的安全缺陷、漏洞、恶意程序等潜在的安全风险,需要通过对信息技术产品安全检测,提高信息技术产品供应方产品的安全保障能力。同时为加强信息技术产品安全检测机构管理,规范信息技术产品安全检测机构行为,保障检测活动的公正可信性以及安全检测机构的能力水平,促使信息技术产品供应方提高产品的安全保障能力,保
5、障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制定本标准。GB/T XXXXXXXXX1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技术产品安全检测机构条件和行为准则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信息技术产品安全检测机构应具备的条件以及应遵守的行为准则。本标准适用于从事信息技术产品安全性检测的第三方机构,可为相关主管部门、信息技术产品供应方和用户选择第三方检测机构提供参考。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5069-2010 信息安全技术 术语GB/T 27000-2006 合格评定、词汇和通用原则G
6、B/T 27025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GB/T 32921-2016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技术产品供应方行为安全准则3术语和定义GB/T 25069-2010、GB/T 27000-2006中和GB/T 32921-201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GB/T 32921-2016中的术语和定义。3.1信息技术产品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oduct具有采集、存储、处理、传输、控制、交换、显示数据或信息功能的硬件、软件、系统和服务。注:信息技术产品包括计算机及其辅助设备、通信设备、网络设备、自动控制设备、操作系统、数据库
7、、应用软件与服务等。GB/T 32921-2016,定义3.13.2信息技术产品供应方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oduct supplier提供信息技术产品的组织。注:信息技术产品供应方包括生产商、销售商、代理商、集成商、服务商等。GB/T 32921-2016,定义3.23.3信息技术产品安全检测机构 security testing bodie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oducts从事信息技术产品安全检测活动的第三方机构。注:信息技术产品安全检测机构可以是一个组织,或是一个组织的一部分。GB/T XXXXXXXXX2注:本标准中信
8、息技术产品安全检测机构简称“检测机构”。4基本要求4.1行政管理要求4.1.1检测机构应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成立的法律实体,或者为某个法律实体的明确部分,该实体应对其全部检测活动承担法律责任。4.1.2检测机构应获得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4.1.3检测机构在实施信息技术产品安全检测活动中,应满足本标准、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及网络安全主管部门的要求。4.1.4检测机构应对其在其固定场所、临时场所或者可移动的场所,以及客户场所中实施的活动负责。4.2能力要求4.2.1检测机构应明确其组织和管理结构,如检测机构属于某个实体的一部分,而该实体还从事检测以外的其它信息技术
9、产品安全相关活动,则该实体的检测活动和其它活动之间的关系应予界定。4.2.2检测机构应制定和维护实施信息技术产品安全检测活动的策略和规程,以维持其检测活动的独立性和公正性以及检测活动中涉及信息的保密性和完整性。4.2.3检测机构应制定文件,明确其有能力实施的检测活动,并从组织和管理上确保其具备能够持续开展检测业务所需的能力。在进行信息技术产品安全检测时,应最少具备 4.2.4 至 4.2.7 所描述的能力。4.2.4检测机构应具备发现并分析被测产品中是否存在恶意程序、安全缺陷、漏洞等的检测技术能力。4.2.5检测机构应具备产品供应链安全的检测能力,包括产品供应链组件关系分析和安全检测能力。4.
10、2.6检测机构应具备验证信息技术产品供应方是否仅依照所声称的方式进行数据交互和收集用户相关信息的检测能力。4.2.7检测机构应具备分析检测工作安全风险的能力,并能够通过采取人员培训、签署委托检测协议、保密协议、制定安全操作规程等方法,消减或缓解检测工作安全风险。4.2.8检测机构应明确涉及检测活动的每个岗位/人员的职责及相互关系。4.2.9检测机构应至少具有 5 名满足 5.2 节中相关要求的人员,包括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检测人员、监督人员等。4.2.10检测机构应具有有效运行的管理体系,并考虑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满足客户和其它要求的重要性,并及时沟通。4.2.11检测机构应建立信息安全管理
11、制度,包括信息安全策略、资产管理、人员管理、物理和环境安全、保密制度等,并有效执行。5资源要求5.1人员5.1.1检测机构应建立和维护确定人员能力要求、人员选择、人员培训、人员监管、人员授权和人员能力监控的管理制度,明确人员的责任、义务和权利,并保存相关记录。5.1.2检测机构应维护从事信息技术产品安全检测的人员名单,包括最高管理者、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授权签字人、检测人员、监督人员等。GB/T XXXXXXXXX35.1.3检测机构的检测人员应了解检测活动中涉及的信息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标准、信息技术产品安全检测工具、编程测试方法、测试指标和实施指南等,具备信息技术产品安全检测能
12、力,能够满足检测机构开展信息技术产品安全检测业务的需求。5.1.4应由熟悉检验检测目的、制度、方法和结果评价的人员,对检验检测人员包括实习员工进行监督,监督内容包括信息安全检测方案、检测过程、检测结果以及信息安全检测质量评价等。5.1.5检测人员应具有信息安全、计算机软硬件、通信或网络等相关专业本科或以上学历,或至少 1年信息技术产品安全检测经历。技术负责人、授权签字人应具备信息技术产品安全检测人员的专业背景,具有中级及以上相关专业技术职称或同等能力,至少 3 年信息技术产品安全检测经历。质量负责人应在上岗前接受 GB/T 27025 中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知识培训,熟悉本机构质量管理体系,具备
13、保持机构质量管理体系正常运转的能力。5.1.6检测机构中从事检测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应在两个或以上检测机构同时从业。技术人员在从事特定领域或产品的检测时,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能力及相关检测经验。5.1.7检测机构的人员,不应提供影响检测结果公正性的咨询服务。5.1.8检测机构应至少每年对本机构和检测技术人员的检测技术能力进行评价,对检测技术手段进行更新等,以维持持续开展检测活动的技术能力。5.2设施和环境5.2.1检测机构应规定检测活动所需的设施和环境,并形成文档。设施和环境应满足检测活动的要求,不应影响检测结果的正确性。检测机构应监测、控制和记录相关说明书、方法和规程所要求的环境。如果存在影响结
14、果正确性的情况,应根据需要监测、控制和详细记录环境。5.2.2检测机构应有受到保护(例如通过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保护)的检测网络,保护其免受外部实体的非授权访问,以及免受恶意软件、蠕虫、病毒及间谍软件等的攻击。5.2.3检测机构应有保护客户硬件、软件、检测数据、电子和纸质记录以及其它材料的系统,该系统应保护客户所有的材料和信息,避免检测机构的外部人员、检测机构的访客、与相应检测无关的检测机构其他人员和其它未授权人员接触这些材料和信息。5.2.4如果检测机构在多个地点进行检测活动,每个地点都应符合本标准的相关要求,并应建立多个地点之间的安全通信机制。5.2.5检测机构应对检测活动相关信息系统进
15、行及时维护,以有效预防病毒和恶意软件攻击。5.2.6检测机构应建立有效的备份机制,避免数据和记录的丢失。5.2.7当检测机构同时进行多个检测活动时,不同客户或者不同检测产品的检测环境应有效分离。5.2.8当检测活动在检测机构外部进行时,检测机构应制定相应管理规程,用以指导检测技术人员开展检测活动。例如,在客户地点进行检测活动时,管理规程应规定如何在客户地点安全的进行检测、如何存储记录和文档以及如何控制对检测设备的访问等。5.3设备5.3.1检测机构应具有满足检测活动的设备,应建立设备使用、维护、废弃等管理制度。当检测机构使用非本机构的设备时,应确保其满足本标准及相关要求。5.3.2检测机构针对
16、可能对检测结果准确性或有效性产生显著影响的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应验证其是否能够满足检测的需求。5.3.3检测机构应具有相应的安全检测工具等资源,检测工具包括但不限于安全漏洞扫描工具、源代码分析工具、安全配置核查工具等。5.3.4检测工具应遵从制造商的说明书进行维护(如适用),并遵从检测机构内部管理制度。GB/T XXXXXXXXX45.3.5当检测工具发生变更时,无论其变动大小,检测机构都应对变更后的检测工具进行验证,以确保其正确执行。如检测工具没有配套的验证程序,检测机构应定义验证程序,形成文档,并记录验证过程。5.3.6检测机构应维护可能影响到检测活动的设备的记录。记录应包括:设备标识(包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技术产品安全检测机构条件和行为准则GB-T 35280-2017 信息 安全技术 信息技术 产品 安全 检测 机构 条件 行为准则 GB 35280 2017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