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试卷】福建省厦门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二试卷】福建省厦门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试卷】福建省厦门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福建省厦门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和科类填写到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答非选择题时,必须用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一、 现代文阅读(28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材料一:仁是孔子所宣扬的最高道德原则。吕氏春秋不二云:“孔子贵仁。”这是符合事实的。但在春秋时代,孔子以前,仁已经是
2、一个公认的道德准则了。左传僖公三十年记载,晋大夫臼季云:“臣闻之,出门如宾,承事如祭,仁之则也。”又左传定公四年记载,楚郧辛曰:“诗曰: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强御。唯仁者能之。”又左传昭公十二年记载孔子对于楚灵王的评论说:“仲尼曰:古也有志:克己复礼,仁也。信善哉!”孔子以“克己复礼”为仁,乃是引述“古志”之言。过去多数学者认为,孔子并没有给出仁的完整界说。我不同意此种观点,我认为孔子确实曾经给出关于仁的明确界说。论语记载:“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
3、这里,孔子区别了圣与仁的不同层次。子贡误以圣为仁,混淆了圣与仁的不同层次。孔子区别圣与仁,因而必须讲明仁的完整含义,必须如此才能揭示圣与仁的不同意指。而且这里“夫仁者”三字也正是确立界说的格式。所以我认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乃是孔子所讲关于仁的界说。(节选自张岱年仁和仁义,有删改)材料二:孔子“贵仁”,同时也宣扬“义”。据论语所记,孔子尝说:“君子义以为上。”(阳货)“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卫灵公)“见义不为,无勇也。”(为政)“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雍也)“见得思义。”(季氏)孔子所谓义即道德原则之义。仁是最高的道德原则,义则泛指道德的原则。值得注意
4、的是,孔子讲仁,又讲义,但据论语所载,孔子未尝以仁义相连并举。我推测,以仁义并举,可能始于孔门再传弟子,但始于何人,由于书缺有间,已难考定。孟子多次以仁义并举,如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梁惠王上)“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离娄上)“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告子上)“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尽心上)“人皆有所不忍,达之于其所忍,仁也;人皆有所不为,达之于其所为,义也。”(尽心下)孟子道德学说的核心是仁义。(节选自张岱年仁和仁义,有删改)材料三:孔子提出的“仁”是他全部思想的核心。它是“礼”的根本内容,是道德伦理观念的基础,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重视人的世界观的出
5、发点。孔子讲到“仁”的地方很多,意思很广泛,从论语看几乎是包括了做人的全部规范。它包括忠、恕、孝、悌、智、勇、恭、宽、信、敏、惠等等。孔子的“仁”是他的最高的政治原则和道德准则,他以为离开了“仁”,忠、孝、信、勇等都无意义。那么“仁”的最根本的含义是什么呢?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仁者爱人”。孔子的“仁”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含义,这就是“尚贤”的意思。“尚贤”就是要注重个人的道德、学问和才能,而不必管其出身的高低。这个主张在实际上破坏着奴隶主贵族的世官世禄制度。关于“尚贤”,孔子也讲过许多话,例如他说“学也禄在其中矣”“学而优则仕”等等。在孔子看来,要做官就应该有学问,这个看法对于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
6、会有很大的影响,一方面它打破了世官世禄的贵族政治;另一方面它又能吸收有才能有知识的人为封建统治服务,但最终又能使知识分子不脱离政治的轨道。(节选自汤一介“仁”孔子思想的核心,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子贵仁”,就是因为孔子的重视,“仁”才成为公认的道德原则。B在“孔子是否给出关于仁的明确界说”问题上,张岱年与过去许多学者的观点不同。C子贡误以圣为仁,在孔子看来,主要是颠倒了圣与仁的层次。D“仁”是孔子的最高的政治原则和道德准则,也是他全部思想的核心之一。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子不曾以仁义相连并举,真正将仁义并举,是孔门的再传
7、弟子。B孟子多次以仁义并举,仁义是孟子道德学说的核心。C孔子在很多地方讲到仁,意思很宽泛,包括了做人的全部规范。D孔子认为选拔人才,既要看其出身的高低,更要注重个人的道德、学问和才能。3结合材料内容,判断下面哪个选项不属于孔子“仁”的思想范畴(3分)A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克己复礼。 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第2自然段的论证思路。(3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预谋犯契诃夫法院审讯官面前,站着一个身材矮小、消瘦异常的庄稼汉。他穿着花粗布衬衫和打补丁的裤子,那张鬓须浓重、布满麻点的脸,以
8、及藏在耷拉的浓眉里、让人不易看清的眼睛,露出阴沉而冷漠的表情。“丹尼斯格里戈里耶夫!”审讯官开始说,“你走近一点,回答我的问题。本月七日,也就是七月七日,铁路看守人伊凡谢苗诺夫阿金福夫沿线巡查时,在一百四十一公里处,撞见你正在拧铁轨上固定枕木的螺丝帽。瞧,这就是螺丝帽他把你同这颗螺丝帽一齐扣下了。是这样吗?”“啥?”“事情是像阿金福夫说的那样吗?”“没错,是这样。”“好。那你为什么要拧螺丝帽?”“啥?”“你别啥啥啥的,回答我的问题:你为什么要拧螺丝帽?”“要是用不着,俺才不去拧它哩。”丹尼斯斜眼望着天花板,声音嘶哑地说。“那你要这螺丝帽做什么用?”“螺丝帽吗?俺们拿它做坠子”“俺们是谁?”“俺
9、们,老百姓呗也就是克利莫夫斯克的庄稼人。”“听着,老乡,你别跟我装糊涂,说正经的!用不着撒谎,扯什么坠子不坠子的!”“俺一辈子没有撒过谎,这会儿说俺瞎扯”丹尼斯眨巴着眼睛,嘟哝着,“再说,老爷,没有坠子能行吗?你若把鱼饵或是蚯蚓装到钓钩上,不加上个坠子,难道它能沉到水底?还说俺瞎扯哩”丹尼斯冷笑道:“鱼饵这东西,若是浮在水面上,能顶什么用!鲈鱼,梭鱼,江鳕,向来往深水里钻。鱼饵若漂在水上那只有赤梢鱼才来咬钩,再说那种事也少见俺们那条河就没有赤梢鱼这种鱼喜欢大河大水。”“你跟我大讲赤梢鱼干什么?”“啥?这可是您自己问的呀!俺们那儿,连地主老爷们也都这么钓鱼的。最不懂事的娃娃没有坠子也不去钓鱼。当
10、然啦,也有一种人啥也不懂,嘿,没有坠子也去钓鱼。傻瓜蛋可不管章法不章法”“那么你是说,你拧下这颗螺丝帽是为了拿它做坠子的?”“不为这个又为啥!”“可是,你要做坠子尽可以拿铅块,子弹壳或者钉子什么的”“铅块在大路上可找不着,得花钱去买。说到钉子,那不管用。螺丝帽这东西最好不过了又重,还有个小洞。”“你装什么糊涂!难道你不明白,笨脑瓜,拧摔螺丝帽会造成什么后果?要不是看守人及时发现,火车就要出轨,许多人就会丧命!你就成了杀人凶手!”“上帝保佑,可千万别出这种事,老爷!干啥要去害人?难道俺们不信教,或是什么坏人?谢天谢地,好老爷,别说俺一辈子没害死过一个人,就连这种念头也没有转过求圣母娘娘保佑,饶恕
11、瞧您说的,老爷!”“那么依你看,火车是怎么出事的?告诉你:你拧下两三颗螺丝帽,火车就要翻身!”丹尼斯嘿嘿冷笑,眯起眼睛,瞧着审讯官。“得了吧!这些年来,俺们村的人拧下的螺丝帽不少,上帝保佑,可从来也没见翻车,这会儿说什么出事,害人我若把铁轨搬了去,或是,比方说吧,扛一根大木头横在铁路上,噢,那样的话,火车倒兴许要出轨,可是呸!不就是少一颗螺丝帽吗!”“你要明白:那些螺丝帽是用来固定铁轨和枕木的。”“这个俺们也懂俺们又不是把所有的螺丝帽都拧下还留着许多呢俺们办事也不是不动脑筋俺们也懂”“去年这地方有一列火车出轨了,”审讯官说,“现在知道是什么原因了”“您说啥?”“我是说,现在知道了,为什么去年有
12、一列火车出轨我弄明白了!”“您念过书,所以才明白事理您刚才评判了一大通,是怎么回事,可那个看守人也是庄稼汉,就知道一把揪住俺的后脖领,拖着俺就走你先说出个理来,再拖人也不迟呀!俗话说得好,庄稼人有庄稼人的道理”“搜你家的时候,又搜出另外一颗螺丝帽那颗螺丝帽你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拧下的?”“您是说小红箱子底下的那一颗吧?”“我可不知道它放在哪儿,只知道又搜出一颗。你什么时候拧下的?”“俺可没拧,那是伊格纳什卡给我的,他么,就是独眼龙伊凡的儿子。俺说的是压在小箱子底下的那一颗,至于院子里雪橇上的那一颗是俺同米特罗凡一块儿拧的。”“哪个米特罗凡?”“就是米特罗凡彼得罗夫呗难道没听说过?他在俺们村编大
13、鱼网,卖给老爷们。他需要很多这种螺丝帽。编一张网,估摸着也得十来颗”“你听着刑法第一千零八十一条规定:凡蓄意破坏铁路,致使该路上行驶中的运输工具发生危险,且肇事者明知该行为的后果将造成不幸听明白了吗?明知!而你不可能不知道,拧掉螺丝帽肇事者当判处流放并服苦役。”“当然,您知道的东西多俺们是无知无识的人,这个俺们哪能弄懂?”“你什么都懂!你就会瞎扯,装糊涂!”随后是沉默。丹尼斯不知所措地倒换着脚站定,瞅着蒙上绿绒布的桌子,使劲眨巴眼睛,仿佛他看到的不是身前的绿绒布,而是红太阳。审讯官很快写着什么。“俺可以走了吧?”沉默半晌后丹尼斯问道。“不行。我得把你押起来,再送进班房。”丹尼斯不再眨眼,抬起浓
14、眉,怀疑地望着审讯官。“怎么要去班房?老爷!俺可没有这个闲工夫,俺得去赶集。伊戈尔欠俺三卢布的腌猪油钱,俺得去讨回来”“住嘴,别碍事。”“坐班房要是真做了坏事,去也行啊,可是活得好好的犯什么罪啦?俺又没有偷东西,好像也没跟人打过架您若怀疑俺拖欠税款,老爷,那您千万别信村长的话您一定得问问常任委员先生他,那个村长,没有良心”“住嘴!”“俺也没说啥”丹尼斯嘟哝着,“村长尽造假账,这个俺敢对天起誓”审讯官叫道,“把他押下去!”丹尼斯继续嘟哝,这时两名壮实的士兵押着他走出审讯室,“什么法官!俺东家是将军可惜死了,但愿他升天要不然他会给你们这些法官厉害瞧瞧审案子也得有本事,不能胡来”一八八五年七月二十四
15、日(有删改)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A“身材矮小”“消瘦异常”“鬓须浓重”“阴沉而冷漠”等,通过外貌和心理描写刻画了庄稼汉丹尼斯格里戈里耶夫的形象。B丹尼斯格里戈里耶夫拧下铁轨上固定枕木的螺丝帽用来做坠子,但他肯动脑筋,不是拧下所有的螺丝帽,火车出轨与他无关。C“俺可没拧,那是伊格纳什卡给我的院子里雪橇上的那一颗是俺同米特罗凡一块儿拧的”,这表明破坏铁路不是个别现象。D“什么法官审案子也得有本事,不能胡来”,可见法院审讯官对丹尼斯格里戈里耶夫的审讯不成功,不能使其认罪。6关于小说中审讯丹尼斯格里戈里耶夫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丹尼斯格里戈里
16、耶夫认为钓鱼需要用坠子,他拧下螺丝帽用来做坠子是正当而合理的行为。B丹尼斯格里戈里耶夫说他们村的人拧下的螺丝帽不少,但他认为这样做不会导致火车出轨。C审判官认为丹尼斯格里戈里耶夫对拧掉螺丝帽的肇事者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装作不知道。D丹尼斯格里戈里耶夫揭露村长尽造假账,审讯官却置之不理,旨在表现法院审判不公平。7面对法院审讯官的审问,丹尼斯格里戈里耶夫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简要说明。(4分)8本文塑造的丹尼斯格里戈里耶夫与装在套子里的人塑造的别里科夫是不同类型的形象,请简要概括二者的形象。(6分)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 课内基础知识(6分)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
17、项是(2分)敏于事而慎于行敏:勤勉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言:一个字为一言天下归仁焉归:归属,归依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安:安逸迩之事父迩:近 君子喻于义喻:比喻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壹是:一概,一律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端:萌芽,发端ABCD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是以圣人欲不欲 吴王使之将 不贵难得之货 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其坚不能自举也A/B/C/D/11下列选项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A辞让之心,礼之端也B治之于未乱C仁以为己任D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
18、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鲁复善待,由是反鲁。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子墨子言曰:“昔者三代圣王禹汤文武方为政乎天下之时,曰:必务举孝子而劝之事亲,尊贤良之人而教之为善。是故出政施,赏善罚暴,且以为若此
19、。则天下之乱也,将属可得而治也;社稷之危也,将可得而定也。若以为不然,昔桀之所乱,汤治之;纣之所乱,武王治之。当此之时,世不渝而民不易,上变政而民改俗。昔三代暴王桀纣幽厉,贵为天子,富有天下,于此乎,不而矫其耳目之欲,而从其心意之辟,外之驱骋、田猎、毕弋,内湛于酒乐,而不顾其国家百姓之政,繁为无用,暴逆百姓,遂失其宗庙。其言不曰:吾罢不肖,吾听治不强。必曰:吾命固将失之。虽昔也三代罢不肖之民,亦犹此也。不能善事亲戚君长,甚恶恭俭而好简易,贪饮食而惰从事,衣食之财不足,是以身有陷乎饥寒冻馁之忧。其言不曰吾罢不肖,吾从事不强,又曰吾命固将穷。”(选自墨子非命下,有删改)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使
20、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有。犹有盗贼乎?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亡有。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亡有。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亡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选自墨子兼爱,有删改)1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在答题卡方框内依次填入与正确答案相对应的字母。(3分)聪明深察A而近B于死者C好议D人者也E博辩广大F危其身者G发H人之恶者也。13下列对文中
21、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3分)A世家,是纪传体史书史记为历史人物作传时采用的一种体例,一般是给诸侯工作的传。B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土神和谷神是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C毕弋,毕为捕兽所用之网,弋为射鸟所用的系绳之箭。泛指打猎活动。D国家,国是指大夫封地,也有国都的意思。家指诸侯的封地。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子在鲁国时,鲁国国君和孔子共乘一辆马车,带了两匹马,一个童仆随从,一起去周朝廷学礼,主要是去见老子。B三代圣王主持天下政事时,公布政令实施教化,奖赏善行惩罚凶暴与三代暴君耽于酒乐,不顾国家百姓形成鲜明对比。C选段中墨子的“非
22、命”观是对那些拿“命运”来说事,但自身不努力也不试图改变的统治者和百姓的批评。D第三则材料从正面立意,指出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大家将心比心、以己度人,做到互相爱护,就能消除乱象,使天下大治。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4分)(2) 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4分)16.简要概括墨子的“非命”观给了你哪些为人的启示?(3分)(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离思五首其四唐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宋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二试卷 试卷 福建省 厦门市 一中 2023 2024 学年 上学 第一次 月考 语文试卷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