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pdf
《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pdf(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六中六中 2023 年秋学期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年秋学期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化学试卷满分:满分:100 分分时间:时间:75 分钟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S-32Na-23K-39Fe-56Cu-64Ba-137一、单选题一、单选题(本题共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3 分,共分,共 3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不断进步的材料逐渐构筑了我们现代社会的文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唐三彩”和景德镇瓷器的主要化学成分都是硅酸盐B.玻
2、璃是一种常见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在一定温度下软化可制得玻璃仪器C.高铁和城铁所用镁合金具有密度小、强度高、耐腐蚀等特点D.以高纯硅制成的光导纤维内窥镜可直接窥视有关器官部位的变化2.下列实验中,所使用的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略)、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A.用装置配制 250 mL 0.1 molL1的 NaOH 溶液B.用装置制备少量2Fe OH固体C.用装置验证乙烯的生成D.用装置除去2CO中的少量2SO气体3.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黄绿色易溶于水的气体,常用于饮用水消毒。下列有关 ClO2制备与杀菌的说法不合理的是()A.NaClO2在酸性条件下歧化生成 ClO2和 NaCl,则 n(氧化剂
3、):n(还原剂)=1:4B.ClO2在强碱性环境中使用失效,可能的原因是:2ClO2+2OH-=ClO3-+ClO2-+H2OC.可用饱和食盐水除去 ClO2中的 NH3D.等物质的量的 ClO2杀菌效果比 Cl2强4.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向3AgNO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得到澄清溶液Ag与32NHH O能大量共存B向酸性4KMnO溶液中滴入适量的2FeCl溶液4KMnO溶液紫色褪去2Fe具有还原性C向久置的23Na SO溶液中加入足量2BaCl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盐酸,部分沉淀溶解部分23Na SO被氧化D向某钠盐粉末上滴加浓盐酸,将产生的气体
4、通入品红溶液品红溶液褪色该钠盐为23Na SO,3NaHSO或223Na S OA.AB.BC.CD.D5.NA代表阿伏加 德罗常数的值,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2NA个 HCl 分子与 44.8 L H2和 Cl2的混合气体所含的原子数目均为 4NAB.32gCu 将足量浓、稀硝酸分别还原为 NO2和 NO,浓、稀硝酸得到的电子数均为 NAC.物质的量浓度均为 1mol/L 的 NaCl 和 MgCl2混合溶液中,含有 Cl-的数目为 3NAD.1mol D318O+(其中 D 代表21H)中含有的中子数为 10 NA6.下列各组物质的稀溶液相互反应,把前者逐滴滴入后者与把后者逐滴滴入前者,边滴
5、边振荡,所产生的现象相同的是A.3AlCl和NaOHB.23Na CO和HClC.氨水和3AgNOD.3NaHCO和2Ca OH7.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新制氯水中加入少量3CaCO:222322ClH OCaCOCa2ClCO2HClO B.向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加入草酸:2242422C O2MnO16H10CO2Mn8H O C.4422NHFe SO溶液中滴加2Ba OH溶液至2Fe恰好完全沉淀:222442Fe2SO2Ba2OH2BaSOFe OH D.碘化亚铁溶液与等物质的量的氯气:23222Fe2I2Cl2FeI4Cl8.工业上制备下列物质的生产流程中,合理的是A.从海水中提
6、取溴:浓缩海水2Cl22BrBr 热空气吹出B.从海水中提取镁:海水2Mg OHMgOMg石灰乳加热电解C.由 NaCl 制漂白粉:饱和食盐水NaOH2Cl 电解溶液漂白粉D.由黄铁矿制硫酸:黄铁矿98%2324SOSOH SO煅烧催化氧化浓硫酸吸收9.已知 A、B、C、D、E 是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其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如图 1,且 A、B、C、D形成的化合物 X 如图 2,C 与 E 同主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化合物 X 在高温下稳定性较弱B.均由 A、C、D、E 四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在溶液中都显碱性C.D 元素的单质能与 C 元素的单质直接化合生成两种化合物D.C 元素的氢化物的沸
7、点不一定高于 B 元素的氢化物的沸点10.海洋深处某种细菌能够在无氧条件下通过微生物产生的醋酸与含 MnO2的矿石反应生成 Mn2+,其反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一定能够加快反应速率B.生成 22.4LCO2时,转移电子为 1molC.过程的总反应为 MnO2+2HX=Mn2+2X+2OH-D.过程中既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断裂,又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形成11.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4NH、Cl、23CO、24SO,现取三份 100mL 溶液进行如下实验:第一份加入3AgNO溶液有沉淀产生;第二份加足量 NaOH 溶液加热后,收集到 0.03mo
8、l 气体;第三份加足量2BaCl溶液后,得到干燥沉淀 4.30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 2.33g。综合上述实验,你认为以下结论正确的是A.该混合液中一定含有:K、4NH、23CO、24SO,不含ClB.该混合液中一定含有:4NH、23CO、24SO,可能含K、ClC.该混合液中一定含有:4NH、23CO、24SO、Cl,可能含KD.该混合液中:23c K0.1mol/Lc CO0.1mol/L、12.常温下,在 20 mL 0.1 mol/L23Na CO溶液中逐滴加入 0.1 mol/L 盐酸 40 mL,溶液的 pH 逐渐降低,此时溶液中含碳元素的微粒物质的量浓度的百分含量
9、(纵轴)也发生变化(2CO因逸出未画出),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0.1 mol/L23Na CO溶液中233NaH2COHCOOHcccccB.在 A 点:3NaOHHCOHccccC.常温下2CO饱和溶液的 pH 约为 5.6D.当加入 20 mL 盐酸时,混合溶液的 pH 约为 8二、不定项选择题:二、不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4 分,共分,共 1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得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得 4 分,选对但不全得分,选对但不全得 2 分,多选、错选均不得
10、分。分,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3.由一种阳离子与两种酸根离子组成的盐称为混盐,2CaOCl是一种常见的混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2CaOCl中氯元素为-1 价B.2CaOCl水溶液呈碱性,具有较强的氧化性C.由氯气为原料,每生成 1 mol2CaOCl,转移的电子数为A2ND.2CaOCl溶液中加入足量浓硫酸,可有黄绿色气体产生14.下列各组分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由水电离出的13H10cmol L1的溶液中:2Ba、Cl、K、BrB.能与铝反应生成2H的溶液中:2Mg、Cl、Na、3NOC.含有大量3Fe的溶液中:I、Na、24SO、3NOD.中性溶液中:Na、3Al、C
11、l、3HCO15.向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 200 mL 中逐渐加入铁粉,产生气体的量随铁粉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硝酸只被还原为 NO 气体)。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OA 段产生的是 NO,AB 段的反应为32Fe2Fe3FeB.A 点溶液中的溶质为4FeSO和24H SOC.原混合酸中24H SO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2molL1D.原混合酸中3NO和24SO物质的量之比为 2116.工业上用软锰矿(主要成分是2MnO,含有23Al O、2SiO等杂质),制备4KMnO的流程如下:已知:24K MnO固体和溶液均为墨绿色,溶液呈碱性,能发生可逆的歧化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向“浸取”后的溶液
12、中通入2CO,调节其 pH,经“过滤”得滤渣 I,滤渣 I 的成分为硅酸B.“歧化”时,加入冰醋酸是为了调节溶液 pH,使242423MnO2H O2MnOMnO4OH平衡正向移动,促进4KMnO的生成,提高4KMnO的产率C.“歧化”步骤中调节溶液 pH 时,不可以用浓盐酸来代替冰醋酸D.“操作”时,当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利用余热蒸干,即得紫黑色4KMnO晶体三、填空题三、填空题(共共 48 分分)17.现有金属单质 A、B、C 和气体甲、乙、丙以及物质 D、E、F、G、H,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有些反应的生成物和反应的条件没有标出)。完成下列各题:(1)写出 B 的化学式_,丙
13、的电子式_。(2)写出实验室制备黄绿色气体乙的化学方程式:_。(3)反应中的离子方程式是_。(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18.四氯化碳主要用作优良的溶剂、干洗剂、灭火剂、制冷剂、香料的浸出剂以及农药等,也可用于有机合成,工业上可用二硫化碳与氯气反应制取四氯化碳。某化学小组用下图实验装置模拟工业制备四氯化碳。已知:2CS可与溴水反应生成硫酸和氢溴酸;2CS与2Cl在铁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在 8595反应可生成四氯化碳;硫单质的沸点 445,2CS的沸点 46.5,4CCl的沸点 76.8、密度 1.6 g/cm3。(1)A 装置中盛放227K Cr O的仪器名称为_导管 K 的作用为_。(2)上述
14、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_(3)反应结束后关闭1K,2K,此时 F 装置的作用为_。(4)装置 B 中若 1 mol2CS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_。(5)反应结束先过滤除去固体催化剂,再经过_(填操作名称)可得到4CCl。(6)若用4CCl提取碘水中的碘单质,振荡静置后的现象为_。19.钠、钾的碘化物在生产和科学实验中有十分重要的应用。工业上利用碘、烧碱和铁屑为原料可生产碘化钠,其生产流程如图所示:(1)NaOH 溶液和碘反应时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如果温度过低,所得副产物的化学式是_。(2)生产流程中加入过量铁屑的目的是_,过滤所得固体中除剩余铁屑外,还有红褐色固体,则加入铁屑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
15、式是_。(3)溶液 2 中除含有H外,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_。(4)溶液 2 经一系列转化可以得到草酸亚铁晶体(242FeC O2H O),称取 3.60 g 草酸亚铁晶体用热重法对其进行热分解,得到剩余固体的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写出第阶段的化学方程式_。20.实验室模拟工业制备硫氰化钾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已知:NH3不溶于 CS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CS23NH3催化剂、水加热NH4SCNNH4HS,生成物中 NH4HS的热稳定性较 NH4SCN 差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 A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2)三颈烧瓶内盛放有 CS2、H2O 和催化剂,进气导管
16、口必须插入下层 CS2液体中,目的是_,该反应比较缓慢,实验中可通过观察 C 中现象来控制 A 中 NH3的生成速率,则 X 的化学式为_(3)反应一段时间后,关闭 K1,保持三颈烧瓶内液温 105 一段时间,其目的是_;然后打开K2,继续保持液温 105,缓缓滴入适量的 KOH 溶液,制得较纯净的 KSCN 溶液(4)制备硫氰化钾晶体:先滤去三颈烧瓶中的固体催化剂,再减压_、_、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硫氰化钾晶体六中六中 2023 年秋学期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年秋学期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化学试卷满分:满分:100 分分时间:时间:75 分钟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
17、量:H-1C-12N-14O-16S-32Na-23K-39Fe-56Cu-64Ba-137一、单选题一、单选题(本题共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3 分,共分,共 3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不断进步的材料逐渐构筑了我们现代社会的文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唐三彩”和景德镇瓷器的主要化学成分都是硅酸盐B.玻璃是一种常见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在一定温度下软化可制得玻璃仪器C.高铁和城铁所用镁合金具有密度小、强度高、耐腐蚀等特点D.以高纯硅制成的光导纤维内窥镜可直接窥视有关器官部位的变化【答案
18、】D【解析】【详解】A.“唐三彩”和景德镇瓷器都是陶瓷,陶瓷的主要化学成分都是硅酸盐,故 A 正确;B.玻璃是一种常见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玻璃属于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熔点,在一定温度下软化可制得玻璃仪器,故 B 正确;C.镁合金具有密度小、强度高、耐腐蚀等特点,常用于高铁和城铁的设备制造,故 C 正确;D.光导纤维的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硅,不是硅,故 D 错误;故选 D。【点睛】硅是常见的半导体材料,可以用作制硅芯片、太阳能电池等,二氧化硅常用于制光导纤维。2.下列实验中,所使用的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略)、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A.用装置配制 250 mL 0.1 molL1的 NaOH 溶液B.用装置
19、制备少量2Fe OH固体C.用装置验证乙烯的生成D.用装置除去2CO中的少量2SO气体【答案】B【解析】【详解】A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固体,应在烧杯中溶解,A 错误;B图示装置制作了一个封闭式隔绝氧气的环境,当生成氢氧化亚铁时可防止其被氧化,B 正确;C挥发的醇及生成的乙烯均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由褪色不能说明乙烯生成,C 错误;D导管口应在碳酸氢钠溶液的液面下,可发生倒吸,D 错误;故选 B。3.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黄绿色易溶于水的气体,常用于饮用水消毒。下列有关 ClO2制备与杀菌的说法不合理的是()A.NaClO2在酸性条件下歧化生成 ClO2和 NaCl,则 n(氧化剂):n(还原剂
20、)=1:4B.ClO2在强碱性环境中使用失效,可能的原因是:2ClO2+2OH-=ClO3-+ClO2-+H2OC.可用饱和食盐水除去 ClO2中的 NH3D.等物质的量的 ClO2杀菌效果比 Cl2强【答案】C【解析】【详解】A.NaClO2在酸性条件下歧化生成 ClO2和 NaCl,NaCl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NaClO2中+3价 Cl 降低到 NaCl 中的-1 价,1mol NaClO2得到 4mol 电子,同时 NaClO2中的+3 价 Cl 升高到 ClO2中的+4价,1mol NaClO2失去 1mol 电子。根据电子守恒,失去电子的 NaClO2(做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是
21、得到电子的 NaClO2(做氧化剂)的物质的量的 4 倍,所以 n(氧化剂):n(还原剂)=1:4,故 A 不选;B.ClO2在强碱性环境中使用失效,可能的原因是 ClO2发生歧化反应,+4 价氯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生成 ClO3-和 ClO2-,故不 B 选;C.二氧化氯易溶于水,所以不能用饱和食盐水除去 ClO2中的 NH3,故 C 选;D1molClO2得到 5mol 电子生成 Cl-,1molCl2得到 2mol 电子生成 Cl-,所以等物质的量的 ClO2杀菌效果是Cl2的 2.5 倍,故 D 不选。故选 C。4.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向3A
22、gNO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得到澄清溶液Ag与32NHH O能大量共存B向酸性4KMnO溶液中滴入适量的2FeCl溶液4KMnO溶液紫色褪去2Fe具有还原性C向久置的23Na SO溶液中加入足量2BaCl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盐酸,部分沉淀溶解部分23Na SO被氧化D向某钠盐粉末上滴加浓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品红溶液褪色该钠盐为23Na SO,3NaHSO或223Na S OA.AB.BC.CD.D【答案】C【解析】【详解】A硝酸银中滴加过量氨水,生成银氨溶液,银离子与一水合氨不能大量共存,A 错误;B氯离子也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无法说明是 Fe2+使高锰
23、酸钾褪色,无法证明亚铁离子的还原性,B 错误;C久置的亚硫酸钠中加入足量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入足量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说明沉淀的成分为硫酸钡和亚硫酸钡,则部分亚硫酸钠被氧化成了硫酸钠,C 正确;D氯气、二氧化硫均可使品红溶液褪色,由实验操作和现象可知,溶液可能为NaClO 溶液,D 错误;故答案选 C。5.NA代表阿伏加 德罗常数的值,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2NA个 HCl 分子与 44.8 L H2和 Cl2的混合气体所含的原子数目均为 4NAB.32gCu 将足量浓、稀硝酸分别还原为 NO2和 NO,浓、稀硝酸得到的电子数均为 NAC.物质的量浓度均为 1mol/L 的 NaCl
24、和 MgCl2混合溶液中,含有 Cl-的数目为 3NAD.1mol D318O+(其中 D 代表21H)中含有的中子数为 10 NA【答案】B【解析】【详解】A氢气和氯气所处的状态不明确,故其物质的量无法计算,则和 HCI 的原子数目是否相同无法计算,A 错误;B32gCu 的物质的量 0.5mol,失去的电子数均为 NA,浓硝酸被还原为二氧化氮,稀硝酸被还原为 NO,根据得失电子数守恒,浓、稀硝酸得到的电子数均为 NA,B 正确;C溶液体积不明确,故溶液中含有的氯离子个数无法计算,C 错误;DD318O+中含 13 个中子,故 1molD318O+中含 13NA个中子,D 错误;答案选 B。
25、6.下列各组物质的稀溶液相互反应,把前者逐滴滴入后者与把后者逐滴滴入前者,边滴边振荡,所产生的现象相同的是A.3AlCl和NaOHB.23Na CO和HClC.氨水和3AgNOD.3NaHCO和2Ca OH【答案】D【解析】【详解】A把前者滴入后者,开始没沉淀,后有沉淀;把后者滴入前者,开始就有沉淀生成,后沉淀溶解,故 A 不符合;B把前者滴入后者,开始有气泡产生;把后者滴入前者,开始不出现气体,后有气体产生,故 B 不符合;C把前者滴入后者,开始有沉淀,后沉淀溶解;把后者滴入前者,开始无沉淀,后有沉淀,故 C 不符合;D无论怎么滴加,都会立刻出现白色沉淀,故 D 符合;故选 D。7.下列离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 含答案 安徽省 六安 第一 中学 2023 2024 学年 上学 第二次 月考 化学试题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