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新世纪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月考(一)语文试卷(无答案).docx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新世纪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月考(一)语文试卷(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新世纪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月考(一)语文试卷(无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新世纪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月考(一)语文试卷(无答案)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1 七年级语文试题 (满分:140分 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古诗文默写。(10分) _,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夜发清溪向三峡, _。(峨眉山月歌李白) 遥怜故园菊, _。(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_,一夜征人尽望乡。(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我寄愁心与明月, 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表遥有此寄李白) 水何澹澹, _。(观沧海 曹操) 古代文人思乡之情特别浓厚,唐代诗人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用“_?_。来表达乡愁;元代马致远则用“_, 。”表达了游子思乡的
2、痛彻心扉。 2.根据语境写拼音或汉字。(6分)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山是朗润( )的,水是高涨的,牧童的笛声是lio( )亮的,花香、草香在空气里酝 ning( ),描绘了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老舍先生的散文济南的冬天,描绘了一幅幅动人的济南冬景图,温暖安适的济南抑制不住人们蠢蠢欲动的心。刘湛秋在雨的四季中写四季的雨景和人的感受,时而晶莹澄( )清,时而热烈豪放,时而端庄静m( ),时而自然纯洁,即使冬日冷冽的风遇见雨,也不再咄咄( )逼人。 3.根据语境作答。(4 分) 学会读书,不仅需要搭建自己究整的知识体系,还需要学会站在作者的角度去分析问题。你可以(A)自己就是作者,他关心的是什么问题?
3、 合上书本,思考一下,假如我是作者,我会怎样回答这个问题? 你可以用自己的语言重新整理作者的思维框架,画个思维导图。如果有了这样的思维导图,就可以从全局把握。你也要锻炼用一句话把作者的思想用更适合你自己的方式重新(B)出来。这种方法会让你更好地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读书的方法很多,最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文中括号处。(2 分) A (设想 想象) B (表现 表述) (2)修改文中画线句的语病,把正确的句子写下来。(2 分) _ _ 4. 下列句子中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春作者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
4、者、民主战士。代表作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有背影欧游杂记你我。 B.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龙须沟,话剧茶馆四世同堂等。 C.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像“尊君“令堂”“贤弟“足下”“贵姓都是敬辞,“家父”“舍弟“敝人”“寒舍都是谦辞。 D.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有窦娥冤。 二、阅读(54分) (一)阅读下面两段短文,完成59题。(15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
5、,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欲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司马光资治通鉴魏文侯书) 【注释】虞(y)人:侍卫焉:哪里。 5. 请用“/来断句。(断两处)(2分) 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6.解释加点词语(4分) 尊君在不( )_ 友人惭( ) 吾与虞人期猎(_ ) 文侯欲出( ) 7.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 )(3分)
6、 A太丘舍去 四舍五入 B.元方入门不顾 瞻前顾后 C.下车引之 穿针引线 D.去后乃至 乃往身自罢之 8. 翻译下面句子(4分) 是日,饮酒乐,天雨。_ _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_ _ 9. 请你结合文本简要谈谈【甲】【乙】两文共同给予我们的人生启示。(2分) 答:_ (二)阅读杜牧的旅宿一诗,完成第10、11题。(5分) 旅 宿 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注释】悄然:静静地。这里是忧郁的意思。断雁:失群之雁。此为失群孤雁的鸣叫声。远梦句:家远梦亦远,梦归之时已到拂晓,言梦里归家时间之短暂。 10. 这首诗借助
7、寒灯、_、归梦、_等意象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2分) 11.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在技法上有其独到之处,杜牧的旅宿一诗也有一句,请找出来,并品析其妙处。(3分) _ (三)阅读名著选段,完成1214题。(10分) 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
8、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有盘古,生于太荒, 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
9、“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徐州市 睢宁县 新世纪 中学 年级 上学 月考 语文试卷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