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_T 1834.2-2023 绿色水运建设指南港口航道 第2部分:工程实施.docx





《DB36_T 1834.2-2023 绿色水运建设指南港口航道 第2部分:工程实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6_T 1834.2-2023 绿色水运建设指南港口航道 第2部分:工程实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DB36ICS93.140CCSP67DB36/T1834.2-2023江西省地方标准DB36/T1834.22023绿色水运建设指南港口航道第2部分:工程实施GuidelinesforconstrutionofgreenportWaterwayPart2:Engineeringimplementation2023-09-18发布2024-03-01实施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36/T1834.2-2023目次前言.II引言.I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24基本规定.35绿色施工组织管理.56现场布设.67港口工程.108航道工程.15IDB36/T1834.2-20
2、23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绿色水运建设指南港口航道共分为两部分:第1部分:勘察设计第2部分:工程实施本文件为DB36/T18342023的第2部分。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江西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西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江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伟胜、刘江舟、夏聪聪、赵红、郭辉、黄团冲、曾波、董焕焕、贾胜银、王雪峰、邹蔚、方子锐、刘知远、江九九、张鑫、吴滋琦、黄金俊、肖偲凯、程回回、叶睿、徐英杰、俞俊平、申家成、王储
3、。IIDB36/T1834.2-2023引言为贯彻落实国家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相关政策,落实绿色交通发展理念,指导和规范港口航道项目开展绿色设计、施工,引导港口航道建设向标准化、绿色化、低碳化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航运发展的指导意见(交水发2017114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的通知(中发201939号)交通运输部关于推动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交规划发202075号)等政策文件和相关法律规定,制定本文件。绿色水运建设指南港口航道共分为两部分。第1部分:勘察设计。目的在于结合江西地方港口航
4、道项目建设特点,对绿色港口航道勘察、设计要求进行指引和规范。第2部分:工程实施。目的在于引导建设过程遵循“资源节约、节能减碳、污染防治、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原则,以推动绿色港口航道建设水平提升。IIIDB36/T1834.2-2023绿色水运建设指南港口航道第2部分:工程实施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江西省港口、航道和水上服务区绿色工程实施的一般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新建、改扩建港口和航道工程的绿色建设,水上服务区可参照执行,通航建筑物不在本文件适用范围之内。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
5、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6722爆破安全规程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12523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T14684建设用砂GB18597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T18920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50325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标准GB/T50326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905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范JTS/T105-4绿色港口等级评价指南JTS/T148水运工程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S155码头岸电设施建设技术规范JTS169码头附属设施技术规范JTS/T181-1内河航标技术规范JTS/T183水运工
6、程生态保护修复与景观设计指南JTS203水运工程钢结构施工规范JTS204水运工程爆破技术规范JTS206水运工程地基基础施工规范JTS207疏浚与吹填工程施工规范JTS208防波堤与护岸施工规范JTS215码头结构施工规范JTS/T216港口道路与堆场施工规范JTS224航道整治工程施工规范JTS/T225内河航道绿色建设技术指南JTS252水运工程施工监理规范JTS252-1水运工程施工环境监理规范1DB36/T1834.2-2023JT/T1199.3绿色交通设施评估技术要求第3部分绿色航道DB36/852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36/T1291公路水运工程施工扬尘污染防治技
7、术管理指南DB36/T1378湿地修复与建设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绿色施工greenconstruction在保证施工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和管理创新,最大程度地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施工活动。3.2智慧工地管理系统managementsystemforsmartconstructionsite综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BIM、GIS等技术手段,对人员、设备、安全、质量、生产、环境等要素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全面采集与处理,并实现数据共享与业
8、务协同,最终实现全面感知、泛在互联、安全作业、智能生产、高效协作、智能决策、科学管理的施工过程智能化管理系统。3.3两区三厂twodistrictsandthreefactories指水运工程建设项目中的生活区、办公区、钢筋加工厂、拌合厂和预制厂。3.4“7S”管理7Smanagement在生产现场对人员、机器、设备、材料、方法、信息等生产要素进行“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7个方面的有效管理。3.5生态敏感区ecologicalsensitiveregion包括法定生态保护区域、重要生境以及其他具有重要生态功能且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的区域。法定生态保护区域包括:依据法
9、律法规、政策等规范性文件划定或确认的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世界自然遗产、生态保护红线等区域;重要生境包括:重要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栖息地,重要水生生物的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迁徙鸟类的重要繁殖地、停歇地、越冬地以及野生动物迁徙通道等。3.6非传统水源non-traditionalwatersource不同于传统地表水供水和地下水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等。3.72DB36/T1834.2-2023生态护岸ecologicalrevetment恢复后的自然河岸或具有自然河岸“可渗透性”的人工护岸。3.8环保疏浚environmentaldredging高精
10、度定位、高精度开挖、高精度吸入、低浓度溢出,减少水体二次污染的一种疏浚方法。4基本规定4.1生态环境保护4.1.1生态保护4.1.1.1施工单位应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水生生物及其栖息地影响专题报告文件编制绿色施工方案,施工影响区域涉及基本农田、饮用水源口保护区和其他生态敏感区的在方案中应有针对的提出绿色施工计划及环境保护措施要求。4.1.1.2水下施工应避开鱼类繁殖期、洄游期,加强水生生态监测工作,做好鱼类增殖放流工作。4.1.1.3施工船舶进出航路宜避开生态红线管控范围,新增抛泥区应组织专家论证,经水利主管部门认可后方可投入使用。4.1.1.4涉水爆破宜采用钻孔爆破等影响较小的爆破方式,爆
11、破时应采取驱鱼或在周边设置屏障等防护措施,码头拆除工程宜采用静力无损切割法。4.1.1.5施工中不可在河湖滩地和岸坡堆放、贮存固体废弃物和其他污染物。4.1.1.6施工现场的古树名木应划定保护区域,采取有效保护措施,确需迁移的应上报林业主管部门。4.1.2水污染控制4.1.2.1施工船舶应在水域内定点作业、停泊,船上配置油污分离处理装置,舶舱底油污水及船舶生活污水均交有资质的单位统一处理,不得任意排放。4.1.2.2水下施工作业应最大限度控制对底泥的搅动范围和强度,减少悬浮泥砂的发生量。4.1.2.3施工现场和场站应设置隔油沉淀池,施工含油废水经隔油沉淀处理后可用于道路抑尘洒水。生活区应设置化
12、粪池及隔油池,化粪池应定期清运。4.1.2.4钻孔灌注桩施工产生的钻渣或泥浆应排入临时沉淀池进行沉淀干化,处理后的钻渣或泥浆应运输至指定地点处置。4.1.2.5车辆冲洗处及固定式混凝土输送泵旁应设置沉淀池,污水经沉淀后应循环利用,沉淀池积存的污泥应定期清理。4.1.2.6污水经处理后外排自然水体时,出水水质应满足GB8978有关规定,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项目应满足DB36/852有关规定,回用应满足GB/T18920的有关规定。4.1.3有害气体及扬尘污染控制4.1.3.1施工现场严禁焚烧橡胶、塑料制品及其他废弃物。3DB36/T1834.2-20234.1.3.2施工现场不得露天进行产生含挥发性
13、有机物废气的施工作业。4.1.3.3施工现场食堂应设置油烟净化装置并定期维护保养。4.1.3.4施工扬尘污染防治措施宜参照DB36/T1291有关规定执行。4.1.4噪声污染控制4.1.4.1选用低噪声、低震动机械设备,并带有消声和隔声的附属装置,加强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保持施工机械良好状态。4.1.4.2加强对操作高噪设备劳动人员的个人防护,控制高噪设施操作时间。4.1.4.3夜间超标设备施工应向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向工程影响区域居民发出公告。4.1.4.4加强施工区附近交通管理,在岸上相关位置设置低速行驶和禁止鸣笛标志牌,合理调度和疏导施工区域车船,减少鸣笛噪声。4.1.4.5人员活动密集
14、区域及陆域施工场界可设置隔声墙或种植隔声的绿化林带。4.1.5固体废弃物处理措施4.1.5.1施工船舶垃圾做好日常收集、分类和储存工作,靠岸后交由陆域处理;陆域施工现场应设置旱厕及垃圾分类箱,与当地环卫部门签订清运协议。4.1.5.2施工产生的弃土弃渣、建筑垃圾、试验室垃圾等各类固体废弃物应妥善处置,优先考虑用于陆域回填等资源循环利用处理。4.1.5.3施工船舶、车辆设备宜到专业修理厂维修,现场保养产生的废机油、含油抹布等危险废物运输、贮存和处置按照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有关规定执行。4.1.5.4施工现场严禁焚烧废纸、包装箱、白色垃圾等可燃废弃物,禁止回填废机油、废油漆桶等有毒有害物质。4.1.6
15、文物保护措施4.1.6.1施工前应联系当地文物保护部门,并向当地居民了解调查当地的文物分布情况,及早采取保护措施。4.1.6.2在现有的文物、古迹附近施工时,应加强对文物、古迹的保护,施工不得损及文物和古迹;在施工中发现文物、古迹时,应立即报告当地的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并协助文物管理部门对其进行保护、发掘和清理工作。4.1.6.3在文物、古迹的保护范围内,不得违规进行爆破、钻探和挖掘等作业;必须进行时,应制订可靠的施工方案,并经当地文物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4.2资源节约4.2.1节地及土地资源保护4.2.1.1“两区三厂”宜结合陆域工程设计和当地发展需求开展“永临结合”建设,办公生活区鼓励租
16、用当地居民空置房,场站建设应按照混凝土集中拌制,钢筋集中加工,构件集中预制要求实施。4DB36/T1834.2-20234.2.1.2施工应减少土方开挖量及对土壤的扰动,开挖表层土应有计划地剥离、储存和临时堆放,施工结束后及时清理施工场地,选择当地适宜植物及时恢复绿化。4.2.1.3场地修复宜参照JTS/T183、DB36/T1378有关规定执行。4.2.2节能与能源利用4.2.2.1施工单位应制定节能措施,选择功率与负荷相匹配的节能型机械设备,不得使用国家、行业明令淘汰的施工机械、设备和产品。4.2.2.2施工中宜考虑临时用电与永久用电相结合,合理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临时变(配)电设施宜
17、设置在施工用量大的场地附近,减少线路损耗。4.2.2.3办公区、生活区、生产区宜采用信息化、无纸化、现代化手段办公。照明宜选用节能灯具和声、光控开关。用电电源处应设置明显的节约用电标识。有条件的安装太阳能光伏电板、风光互补路灯、太能能热水器等低碳产品。4.2.2.4合理安排施工区域及施工顺序,减少施工车辆运距,减少交叉作业,避免施工车辆怠速行驶。4.2.2.5施工过程应加强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优先选用清洁能源车辆进行运输。开展能耗监测相关工作,建立健全机械设备档案及能耗管理制度。4.2.3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4.2.3.1工程建设中宜推广使用高强度钢材、高强度钢筋。施工单位应优化施工方案,采用节
18、能环保型的周转材料,提高周转率。4.2.3.2施工中应根据施工进度、库存情况等,合理安排材料的采购、进场时间和批次,减少库存。4.2.3.3施工单位应按施工预算控制材料消耗并形成记录,制定成品、半成品、构配件及材料的保护措施。4.2.3.4施工现场临时办公、生活用房及构筑物等应合理利用既有设施。临建设施宜采用工厂预制、现场装配的可拆卸、可循环使用的构件和材料等。4.2.3.5在满足设计和施工工艺的前提下,施工中应优先选用绿色、环保材料和再生材料,限制和淘汰非节能环保材料。4.2.3.6合理利用建筑垃圾及施工余料。4.2.4节水及水资源利用4.2.4.1办公区、生活区、生产区用水应使用节水型器具
19、并在水源处设置明显的节约用水标识。4.2.4.2施工中宜利用非传统水源,建立雨水、中水或其他可利用水资源的收集利用系统。4.2.4.3基坑降水阶段排出的地下水宜合理利用。5绿色施工组织管理5区域占地办公室生活用房停车场活动休闲区绿化2面积(m)60008001400300500200注:场地面积宜根据项目大小及项目所在地地形地貌特点进行调整,调整系数取值0.61.4。DB36/T1834.2-20235.1建设单位编制招标文件时应包含绿色工程实施要求,标准化、规范化绿色施工工程量清单及综合费用。建立工程项目绿色施工协调机制,协调参建各方做好绿色施工管理工作,督促参建单位落实绿色施工措施。5.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6_T 1834.2-2023 绿色水运建设指南港口航道 第2部分:工程实施 1834.2 2023 绿色 水运 建设 指南 港口 航道 部分 工程 实施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