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粪大肠菌群的测定滤膜法(HJ347.1-2018部分代替HJ-T347-2007).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水质粪大肠菌群的测定滤膜法(HJ347.1-2018部分代替HJ-T347-2007).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质粪大肠菌群的测定滤膜法(HJ347.1-2018部分代替HJ-T347-2007).pdf(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中华华人人民民共共和和国国国国家家环环境境保保护护标标准准HJ 347.1-2018部分代替 HJ/T 347-2007水质粪大肠菌群的测定滤膜法Water qualityDetermination of fecal coliformMembrane filtration(发布稿)本电子版为发布稿。请以中国环境出版集团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2018-12-26 发布2019-06-01 实施生生态态环环境境部部发 布i目次前言.ii1适用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方法原理.15干扰和消除.16试剂和材料.27仪器和设备.28样品.39分析步骤.310结果计算与表示.51
2、1精密度和准确度.612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613废物处理.714注意事项.7附录 A(资料性附录)粪大肠菌群检验记录及报告格式.8ii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规范水中粪大肠菌群的测定方法,制定本标准。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粪大肠菌群的滤膜法。本标准是对 水质粪大肠菌群的测定多管发酵法和滤膜法(试行)(HJ/T 347-2007)滤膜法部分的修订。本标准首次发布于 2007 年,原起草单位为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本次为第一次修订。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如下:完善了方法原理的表述;增加了检出限;增加了规范性
3、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干扰和消除、仪器和设备、样品采集、样品保存、精密度和准确度、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废物处理等章节;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水质粪大肠菌群的测定多管发酵法和滤膜法(试行)(HJ/T347-2007)废止。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法规与标准司组织制订。本标准起草单位:辽宁省环境监测实验中心。本标准验证单位:大连市环境监测中心、丹东市环境监测中心站、锦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辽阳市环境监测站、铁岭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和沈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本标准生态环境部2018年12月26日批准。本标准自2019年6月1日起实施。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解释。1水质粪大肠
4、菌群的测定滤膜法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测定水中粪大肠菌群的滤膜法。本标准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粪大肠菌群的测定。本方法的检出限:当接种量为 100 ml 时,检出限为 10 CFU/L;当接种量为 500 ml 时,检出限为 2 CFU/L。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14581水质湖泊和水库采样技术指导HJ 494水质采样技术指导HJ/T 91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粪大肠菌群fecal coliforms又称耐热大肠菌群(thermotolera
5、nt coliforms)。44.5培养 24 h,能在 MFC 选择性培养基上生长,发酵乳糖产酸,并形成蓝色或蓝绿色菌落的肠杆菌科细菌。3.2菌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s(CFU)单位体积样品中的细菌群落总数。4方法原理样品通过孔径为 0.45 m 的滤膜过滤,细菌被截留在滤膜上,然后将滤膜置于 MFC 选择性培养基上,在特定的温度(44.5)下培养 24 h,胆盐三号可抑制革兰氏阳性菌的生长,粪大肠菌群能生长并发酵乳糖产酸使指示剂变色,通过颜色判断是否产酸,并通过呈蓝色或蓝绿色菌落计数,测定样品中粪大肠菌群浓度。5干扰和消除5.1活性氯具有氧化性,能破坏微生物细胞内
6、的酶活性,导致细胞死亡,可在样品采集(8.1)2时加入硫代硫酸钠溶液(6.6)消除干扰。5.2重金属离子具有细胞毒性,能破坏微生物细胞内的酶活性,导致细胞死亡,可在样品采集(8.1)时加入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溶液(6.7)消除干扰。6试剂和材料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或生物试剂,实验用水为蒸馏水或去离子水。6.1MFC 培养基。胰胨10 g蛋白胨5 g酵母浸膏3 g氯化钠5 g乳糖12.5 g胆盐三号1.5 g1%苯胺蓝水溶液10 ml1%玫瑰红酸溶液(溶于 8.0 g/L 氢氧化钠液中)10 ml将上述培养基中的成分(除苯胺蓝和玫瑰红酸外),溶解于 1000 ml 水中
7、,调节 pH 至7.4,分装于三角烧瓶内,于 115高压蒸汽灭菌 20 min,储存于冷暗处备用。临用前,按上述配方比例,用灭菌吸管分别加入已煮沸灭菌的 1%苯胺蓝水溶液 1 ml 及 1%玫瑰红酸溶液(溶于 8.0 g/L 氢氧化钠液中)1 ml,混合均匀。如培养物中杂菌不多,则不加玫瑰红酸亦可。加热溶解前,加入 1.2%1.5%琼脂可制成固体培养基。也可选用市售成品培养基。配制好的培养基避光、干燥保存,必要时在 53冰箱中保存,分装到平皿中的培养基可保存 24 周。配制好的培养基不能进行多次融化操作,以少量勤配为宜。当培养基颜色变化,或脱水明显时应废弃不用。6.2无菌滤膜:直径 50 mm
8、,孔径 0.45 m 的醋酸纤维滤膜,按无菌操作要求包扎,经 121高压蒸汽灭菌 20 min,晾干备用;或将滤膜放入烧杯中,加入实验用水,煮沸灭菌 3 次,15min/次,前 2 次煮沸后需更换水洗涤 23 次。6.3无菌水:取适量实验用水,经 121高压蒸汽灭菌 20 min,备用。6.4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O)。6.5乙二胺四乙酸二钠(C10H14N2O8Na22H2O)。6.6硫代硫酸钠溶液:(Na2S2O3)=0.10 g/ml称取 15.7 g 硫代硫酸钠(6.4),溶于适量水中,定容至 100 ml,临用现配。6.7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溶液:(C10H14N2O8Na22
9、H2O)=0.15 g/ml称取 15 g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6.5),溶于适量水中,定容至 100 ml,此溶液可保存 30 d。7仪器和设备7.1采样瓶:1 L、500 ml 或 250 ml 带螺旋帽或磨口塞的广口玻璃瓶。37.2高压蒸汽灭菌器:115、121可调。7.3恒温培养箱:允许温度偏差 44.50.5。7.4过滤装置:配有砂芯滤器和真空泵,抽滤压力勿超过-50 kPa。7.5pH 计:准确到 0.1 pH 单位。7.6培养皿:直径 90 mm。7.7一般实验室常用仪器和设备。注:玻璃器皿及采样器具试验前要按无菌操作要求包扎,121高压蒸汽灭菌 20 min 备用。8样品8.1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质 大肠菌 测定 滤膜 HJ347 2018 部分 代替 HJ T347 2007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