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技术移动智能终端数据存储安全技术要求与测试评价方法(GB-T 34977-2017).docx
《信息安全技术移动智能终端数据存储安全技术要求与测试评价方法(GB-T 34977-201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安全技术移动智能终端数据存储安全技术要求与测试评价方法(GB-T 34977-2017).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ICS35.040L 8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XXXXXXXXX信息安全技术 移动智能终端数据存储安全技术要求与测试评价方法Information security technologySecurity technology requirements and testing and evaluation approachesfor data storage of mobile intelligent terminals(报批稿)XXXX - XX - XX发布XXXX - XX - XX实施13GB/T XXXXXXXXX目 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2、13.1术语和定义13.2缩略语24数据信息的分类24.1硬件信息24.2操作系统数据24.3应用软件数据34.4用户个人数据35移动智能终端数据存储安全框架和目标35.1安全框架35.2安全目标46移动智能终端数据存储安全等级划分47移动智能终端数据存储安全技术要求47.1安全技术要求总表47.2基本级安全技术要求67.3增强级安全技术要求78移动智能终端数据存储安全测试评价方法88.1基本级测试评价方法88.2增强级测试评价方法10参考文献13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编制。本标准由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260)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移动
3、通信研究院、北京邮电大学、中国信息安全认证中心、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北京智言金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何申、张二鹏、彭华熹、刘颖卿、徐国爱、张淼、秦潇潇、王佳昊、陈彪。信息安全技术 移动智能终端数据存储安全技术要求与测试评价方法1 范围本标准从数据的加解密、完整性检测、访问控制、安全隔离、备份和恢复、数据销毁和安全审计等七个终端安全能力划分了移动智能终端数据存储安全等级,按照不同的安全等级提出了具体的移动智能终端数据存储安全技术要求和测试评价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指导移动智能终端厂商、移动操作系统提供商以及应用开发商开展移动智能终端数据存储安全工作。本标准仅适用于连接互联网的移动智能终
4、端,保护的数据包含有硬件信息、操作系统数据、应用软件数据和用户个人数据等存储在移动智能终端中的非涉密数据。本标准涉及到的密码技术应按照国家密码主管部门发布的相关规定和相关技术规范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0271-2006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GB/T 20272-2006 信息安全技术 操作系统安全技术要求GB/T 250692010 信息安全技术 术语GB/Z 28828-2012 信息安全技术 公共及商用服
5、务信息系统个人信息保护指南YD/T 1699-2007 移动终端信息安全技术要求YD/T 2407-2013 移动智能终端安全能力技术要求YD/T 2408-2013 移动智能终端安全能力测试方法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3.1 术语和定义GB/T 25069-2010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1移动智能终端 mobile intelligent terminal具有能够提供应用程序开发接口的开放操作系统,并能够安装和运行第三方应用软件的移动终端。3.1.2移动智能终端信息系统 information system of mobile intelligent terminal
6、由移动智能终端及其配套设备、设施(含网络)构成的,按照一定的应用目标和规则对数据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传输、检索等处理的信息系统。3.1.3用户 user使用移动智能终端资源的对象,包括人或第三方应用程序。3.1.4授权用户 authorized user经过系统的身份认证后,根据预先设置的安全策略,已被授予相应权限的用户。3.1.5销毁 destroy从信息系统和载体上永久清除数据并不可恢复。3.1.6备份 backup信息系统为了防止数据及应用等因移动智能终端故障而造成丢失及损坏,从而在原文件中独立出来单独贮存的程序或文件副本。3.2 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CPU中央处理器(Cen
7、tral Processing Unit)IMEI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UDID设备的唯一设备识别符(Unique Device Identifier)IMSI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Number)PINSIM卡的个人识别密码(Personal Identification Number)RA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O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SIM客户识别模块(S
8、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4 数据信息的分类移动智能终端中的数据分为以下四大类:硬件信息、操作系统数据、应用软件数据和用户个人数据。4.1 硬件信息移动智能终端的硬件信息是指关于硬件设备的信息,细分为如下两类:a) 硬件基本信息:移动智能终端硬件设备的基本信息,例如移动智能设备的型号、设备名称、系统版本、RAM和ROM大小、CPU类型以及存储器的型号等;b) 硬件配置数据:移动智能终端硬件设备的程序代码及配置数据,例如启动加载代码及数据、指令代码集等。4.2 操作系统数据操作系统数据主要是指操作系统自身包含的数据,细分为如下四类:a) 操作系统参数信息:操作系统自身包
9、含的描述性数据,例如操作系统版本号和操作系统位数等;b) 操作系统程序文件:操作系统的运行程序及支撑文件,例如操作系统内核程序文件、驱动程序文件和接口库文件等;c) 操作系统配置信息:操作系统的配置信息,例如系统安全配置信息、系统权限配置信息、数字证书等;d) 操作系统密钥:操作系统相关密钥。4.3 应用软件数据应用软件数据主要是指应用软件自身包含的数据,其可细分为以下三类:a) 应用程序文件:应用软件的程序代码的存储文件,例如应用软件可执行程序文件等;b) 配置数据:应用软件的资源文件及配置文件,例如图片、字符串、配置信息等;c) 代码签名证书:软件开发商用于对软件进行签名的证书。4.4 用
10、户个人数据用户个人数据是指用户在使用移动智能终端的过程中产生的数据,细分为以下七类:a) 通信信息是指移动智能终端用户用于发起或接受通信以及在通信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信息,包括通讯录、短信、邮件等。b) 使用记录数据是指用户在使用移动智能终端的过程中间接产生的、反映用户操作记录的数据缓存数据,包括日志数据、通话记录、浏览器记录数据等。c) 账户信息是指移动智能终端应用程序在注册或登录时需要填写的信息,以及应用程序所存储的用户相关信息。d) 金融支付信息是指移动智能终端用户借助终端参与金融交易或支付活动而产生的数据信息,包括交易验证码、动态口令等。e) 传感采集信息是指利用移动智能终端传感器设备所
11、采集到的、能反映移动智能终端设备使用者的周边环境和身份特征的数据信息,包括地理位置信息、指纹信息等。f) 用户设备信息是指可标识移动智能终端唯一性的数据信息,包括IMEI、UDID 等。g) 文件信息是指存储在移动智能终端设备存储介质中的数据信息。包括照片、音频、视频、文本等各种类型文件数据。5 移动智能终端数据存储安全框架和目标5.1 安全框架图1为移动智能终端数据存储安全框架,主要包含4个部分:最底层是硬件信息存储安全,中间层是操作系统数据存储安全,顶层是应用软件数据存储安全,用户个人数据存储安全涉及到应用软件、操作系统及硬件3个层面。图1移动智能终端数据存储安全框架5.2 安全目标本标准
12、以硬件信息、操作系统数据、应用软件数据、用户个人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为安全目标, 并分别提出数据存储安全技术要求。5.2.1 机密性数据的机密性是指数据和数据状态信息只能被授权用户正当获取和使用,不能泄露给未授权用户,确保隐私信息、私有数据和重要数据的机密性。5.2.2 完整性数据的完整性是指数据不被不正当地篡改或销毁,并具有不可否认性和真实性。移动智能终端应该保证隐私信息、私有数据和重要数据的完整性。5.2.3 可用性数据的可用性是指数据可被授权用户访问并按需求使用,即保证授权用户对数据的使用不会被不合理地拒绝。移动智能终端应该保证数据具有可用性。6 移动智能终端数据存储安全等级划分
13、根据移动智能终端所支持的数据存储安全能力和程度,将移动智能终端的数据存储安全划分为两个等级:基本级和增强级。基本级规定了移动智能终端数据存储安全的基本技术要求,其包含了基本级应支持的数据存储安全能力集合。增强级规定了移动智能终端数据存储安全应满足基本级要求以外还应满足的增强的数据存储安全技术要求,其包含了增强级应支持的数据存储安全能力集合。7 移动智能终端数据存储安全技术要求7.1 安全技术要求汇总表移动智能终端的数据存储安全技术要求汇总表如表1所示,其中“/”表示对相应的终端数据不作安全技术要求,“*”表示相应的终端数据应遵循7.2、7.3的安全技术要求。表1 移动智能终端数据存储安全技术要
14、求汇总表数据存储安全等级终端数据安全技术要求加解密完整性检测访问控制安全隔离备份/恢复数据销毁安全审计基本级硬件信息硬件基本信息/*/硬件配置数据/*/操作系统数据操作系统参数信息/*/操作系统程序文件/*/操作系统配置信息/*/操作系统密钥*/应用软件数据应用程序文件/*/资源文件/*/代码签名证书/*/用户个人数据通信信息/*/使用记录数据/*/账户信息*/*/金融支付信息*/*/传感采集信息*/*/用户设备信息/*/文件信息/*/增强级硬件信息硬件基本信息/*/硬件配置数据/*/操作系统数据操作系统参数信息/*/操作系统程序文件/*操作系统配置信息*操作系统密钥*应用软件数据应用程序文件
15、/*/*资源文件/*/*代码签名证书/*/*用户个人数据通信信息*使用记录数据*账户信息*金融支付信息*传感采集信息*用户设备信息*/*文件信息*7.2 基本级安全技术要求7.2.1 加解密应对移动智能终端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实现对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进行保护,加解密操作应采用国家密码主管部门认可的密码算法。对于加密的数据,未授权实体无法获得或操作明文,授权实体可通过合理的解密获得和操作明文,保证数据的可用性。7.2.2 完整性检测应对移动智能终端数据进行读取操作时的完整性检测,发现数据的完整性是否被破坏,防止未授权实体对数据进行篡改、删除和插入等操作。数据完整性遭到破坏时,应提供授权用户可察觉
16、的告警信息。7.2.3 访问控制当非授权实体访问移动智能终端数据时,系统应终止非授权实体的访问行为,并提供授权用户可察觉的告警信息。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访问或试图修改移动智能终端数据时,应确保授权用户知情并可控。应用软件初装时应与授权用户约定其访问数据的权限。授权用户应可随时收回和授予实体访问移动智能终端数据的权限。7.2.4 安全隔离应对移动智能终端数据进行安全隔离,为每个实体的数据分配独立的内存空间,以防止不同实体间数据的非法访问。7.2.5 备份和恢复为防止移动智能终端数据在系统硬件或存储介质出现故障时受到损坏而无法还原,系统应提供移动智能终端数据的备份和恢复功能。数据备份包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信息安全技术移动智能终端数据存储安全技术要求与测试评价方法GB-T 34977-2017 信息 安全技术 移动 智能 终端 数据 存储 要求 测试 评价 方法 GB 34977 2017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96305909.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