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煤炭采选工程(HJ619-2011).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煤炭采选工程(HJ619-201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煤炭采选工程(HJ619-2011).pdf(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HJ 619-2011 HJ 619-201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煤炭采选工程 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Constructional project of coal development 本电子版为发布稿。请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2011-09-01 发布 2012-01-01 实施 2011-09-01 发布 2012-01-01 实施 环 境 保 护 部 发布 HJ 619-2011 目 录 前 言.II 1
2、适用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工作分类及程序.3 5 规范性技术要求.3 6 编制内容及要求.4 附录A(规范性附录)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篇章安排.17 I HJ 619-2011 前 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规范煤炭采选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制定本标准。本标准规定了煤炭开采工程、选煤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则、内容、方法和技术要求。本标准的附录 A 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为首次发布。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本标准环境保护部于 2011 年 9 月
3、 1 日批准。本标准自 2012 年 1 月 1 日起实施。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II HJ 619-201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煤炭采选工程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炭开采工程、选煤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则、内容、方法和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煤炭采选工程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煤炭采选工程环境影响后评价与煤炭资源勘探活动环境影响评价可参照本标准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18599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HJ 2.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 HJ
4、 2.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HJ/T 2.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 HJ 610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 HJ 2.4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 HJ 19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 HJ/T 169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HJ 446 清洁生产标准 煤炭采选业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 第 2 号)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 号)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煤炭地下开采 underground coal mining 通过开掘井巷抵达煤层,开采煤炭资源的作业(又称井工开采)
5、。3.2 煤炭露天开采 coal open-pit mining 剥离上覆岩土层揭露出煤层后,进行煤炭资源开采的作业。3.3 井(矿)田 diggings 煤田中由国家和省(市、自治区)矿产资源管理部门划定给一个煤矿企业开采的三维范围。1 HJ 619-2011 3.4 选煤 coal preparation 利用物理或化学等方法除掉煤炭中杂质,将煤按需要分成不同质量、规格产品的加工过程。3.5 选煤厂 coal preparation plant 对煤炭进行分选,生产不同质量、规格的产品的加工厂。3.6 矿井水 coal mine water 在煤矿建设和煤炭开采过程中产生并从井下抽排到地面
6、的水,包括井下涌水、井下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3.7 露天煤矿疏干水 opencast coal mine draining water 在露天煤矿剥离和开采过程中(或提前),产生的煤矿排水。3.8 露天煤矿矿坑水 opencast coal mine pit water 在露天煤矿剥离和开采过程中,由地下涌入或地表汇入采坑内的积水。3.9 剥离物 overburden 在露天矿开采过程中,剥离的煤层以上地表土层和岩石统称为剥离物。3.10 开采沉陷 mining subsidence 煤炭地下开采时,因煤炭资源采出引起上覆岩土层和地表发生垂直和水平移动变形的过程和现象。3.11 导水裂隙带
7、water flowing fractured zone 垮落带上方一定范围内的岩层发生断裂,且具有导水性,能使其上覆岩层中的地下水流向采空区,这部分导水断裂岩层的范围称导水裂隙带。3.12 煤矸石 gangue 采、掘煤炭生产过程中从顶、底板或煤夹矸混入煤中的岩石(掘进矸石)和选煤厂加工过程中排出的洗矸石。3.13 煤矸石堆置场 gangue yards 2 HJ 619-2011 堆放煤矸石的场地和设施。3.14 煤层气 coal bed methane 煤层气俗称“瓦斯”,其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它是主要存在于煤矿的伴生气体,是成煤过程中经过生物化学热解作用以吸附或游离状态赋存于煤层
8、及固岩的自储式天然气体,属于非常规天然气,它是优质的化工和能源原料。3.15 建设期 construction period 建设项目的井筒与巷道开凿等井下作业、地面工业场地各厂房、站场、储运排等生产系统建设时段,或者露天矿开采时的地表土层、岩石的剥离及转运、堆存时段,均称为建设期。3.16 运行期 runtime 建设项目的煤炭开采、煤炭运输及煤炭处理时段为运行期。3.17 闭矿期 mine closure period 煤炭开采建设项目服务期满后,停运、关闭、恢复土地使用功能时段为闭矿期。4 工作分类及程序 4.1 煤炭采选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类,应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有
9、关煤炭采选部分的规定确定。4.2 煤炭采选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应按照 HJ2.1、HJ2.2、HJ/T2.3、HJ2.4、HJ19、HJ/T169、HJ610 的规定执行。5 规范性技术要求 5.1 环境影响因素及评价因子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可根据项目特点及周围环境敏感性选取环境影响因素和评价因子。5.2 评价标准的确定 5.2.1 评价执行的标准应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功能要求执行相应环境要素的国家或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及污染物排放标准。5.2.2 当建设项目评价因子无国家或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及污染物排放标准,经国家或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书面同意后,可参照执行国外的相关标准。5.3 评价
10、工作等级 5.3.1 大气环境、地表水环境、声环境、生态影响和环境风险评价等级 分别按照 HJ2.2、HJ/T2.3、HJ2.4、HJ19、HJ/T169 中的规定,确定大气环境、地表水环境、声环境、生态影响、环境风险的评价工作等级。3 HJ 619-2011 5.3.2 地下水环境评价等级 按照 HJ610 的要求初步确定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基于煤炭采选业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特征,根据评价区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与水文地质问题,煤炭开采在不直接影响具有城镇及工业供水或潜在供水意义的含水层时,或评价区内不涉及集中供水水源地等地下水敏感保护目标时,适当降一级确定煤炭采选工程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5.4
11、评价范围及环境敏感目标 5.4.1 大气环境、地表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声环境和环境风险评价范围 分别按照 HJ2.2、HJ/T2.3、HJ610、HJ2.4、HJ/T169 中规定的大气环境、地表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声环境、环境风险的影响评价的评价工作等级确定评价范围。工业场地、风井场地与运输道路声环境评价范围一般为厂(场)界外 200m。5.4.2 生态影响评价范围 按照 HJ19 的要求初步确定生态影响评价范围,井工开采项目根据地面沉陷影响范围进一步合理确定生态评价范围;露天开采项目一般以采掘场、外排土场边界外扩 1000-2000m作为煤炭采选工程生态评价范围。5.4.3 环境敏感及保护
12、目标 按环境要素或产生环境影响的生产生活设施,分别说明受煤炭开发影响的环境敏感及保护目标;对所确定的环境敏感及保护目标,用图、表标示其与建设项目的相对位置、距离、特征及保护要求。5.4.4 附图 附环境敏感保护目标(含各场地周边与线性工程沿线)及相关要素评价范围图。5.5 评价时段 根据煤炭采选工程的时序特点,一般将煤炭采选工程划分为建设期和运行期;当剩余服务年限低于 5 年的,应该开展闭矿期环境影响评价。根据我国煤炭采选工程运行服务期长的特点,应分阶段适时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6 编制内容及要求 6.1 工程分析的内容和方法 6.1.1 工程分析的方法 a)工程分析以设计文件为依据;b)污染源
13、强的确定可采用类比法、物料衡算法以及排污系数法;改扩建(或资源整合)、技术改造项目可采用实测法。6.1.2 工程分析的内容 工程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项目概况、生产工艺分析、环境影响因素分析、拟采取环境保护措施分析等基本内容,改扩建(或资源整合)、技术改造项目含现有工程存在的环境保4 HJ 619-2011 护问题与“以新带老”要求。6.1.2.1 项目概况:包括项目名称、建设规模、建设性质、建设地点、项目组成、产品方案及流向、总平面布置(含工业场地竖向设计与防洪)及占地面积、占用土地类型、地面运输、劳动定员、建设周期、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等。工程项目概况介绍应提供以下图表:a)项目的地理位置和交通图
14、;b)地面总布置图;c)工业场地平面布置图;d)项目组成一览表,按照主体工程(含选煤厂)、辅助工程、公用工程、储运工程分列工程内容和主要技术指标;改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应提供项目组成对比一览表,并说明项目实施前后各分项工程之间的依托关系。e)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6.1.2.2 煤炭资源和生产工艺分析的主要内容有:a)煤炭资源赋存情况。包括井(矿)田境界、储量、煤种与煤质、煤层气、煤尘、煤的自燃特性、有害元素含量等;b)开拓方案与生产工艺。井工开采包括井田开拓方案、开采工艺、水平划分、采区划分及接续计划、采煤方法、首采区工作面个数和工作面参数、井下运输、通风方式、排水系统、瓦斯抽放系统等;露天
15、开采包括采区划分及开采顺序、开采工艺及开采方法、剥采比及开采进度计划、剥离物排弃计划、露天矿防排水方案;c)地面生产系统。井工开采矿井包括主、副、风井生产系统,排矸系统,选煤厂生产系统和工艺流程,煤炭储装运系统,煤矸石堆置场选址等。露天开采包括煤炭破碎系统、选煤厂生产系统和工艺流程、煤炭储运系统、总平面布置、外排土场及工业场地选址等;d)给排水系统。包括项目分类分项用水量、排水量,设计文件提出的取水和排水方案、污废水处理方案;e)供电与供热。包括项目用电负荷、供电来源;锅炉型号及数量、热负荷、燃料种类及消耗量;f)设计文件提出的煤炭共伴生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的技术特征(产品、规模、技术指标等)、选
16、址和建设时序;g)煤炭资源和生产工艺分析应提供以下图表:井(矿)田境界图;地层综合柱状图(表);开采煤层特征表;开采煤层煤质特征表;井田开拓平面与剖面图;采区(盘区)开采接替顺序表;露天煤矿采区划分及开采顺序图;露天煤矿各采区主要技术指标表;露天煤矿开采进度计划及剥离物排弃计划表;项目主要设5 HJ 619-2011 备技术特征一览表;地面生产工艺流程图;选煤厂生产工艺流程图和产品平衡表;配套公路、铁路路线主要技术特征一览表;项目生产、生活用水及排水水量表;项目水量平衡图(表)。6.1.2.3 环境影响因素分析的主要内容 a)生态影响因素分析 简述建设期、运行期主要生态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土地占
17、压、开采沉陷与地表挖损。b)环境污染影响因素分析 按建设期、运行期分别说明环境影响因素。污染源和污染物分析应主要包括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噪声的产生源、排放方式、废气排放口参数、废水排放量与排放去向等,主要污染物的数量、浓度(强度)。改扩建、技术改造项目还应明确原有污染源和污染物排放情况,目前存在的环境问题,工程实施后的污染源及污染物变化情况等。6.1.2.4 拟采取环境保护措施 简要说明拟采取的污染控制、生态恢复及沉陷治理措施。环境影响因素及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部分应提供的图表包括:产污环节示意图(可与地面生产工艺流程图合并);改扩建、技术改造项目“以新带老”措施一览表;污染源及污染物排放汇
18、总表;改扩建、技术改造项目污染物排放情况对比一览表。6.2 区域自然、社会经济概况及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6.2.1 环境现状调查的原则和方法 6.2.1.1 环境现状调查应遵循实事求是、全面系统、重点突出、时域特征显著的原则。6.2.1.2 环境现状调查范围应与各个环境要素的评价范围一致。6.2.1.3 环境现状调查一般采用收集资料法、现场调查和现状环境监测法、遥感影像解译法,几种方法可以结合使用。采用遥感影像解译方法,遥感卫片获取时段应为近 3 年以内的有代表性意义的季节,图件的空间分辨率一般不得低于 15m。6.2.2 区域自然与社会经济概况调查 6.2.2.1 交通地理位置调查:建设
19、项目的位置、隶属行政区划、地理坐标等。6.2.2.2 自然环境调查包括:a)地形地貌。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地形特征。b)地质与矿产资源。地层概况、地质构造、已探明或已开采的矿产资源。可能对建设项目产生影响的地质灾害和潜在因素,如采空区、崩塌、滑坡、泥石流等。c)气候与气象。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主要气候特征,常规气象参数。d)地表水水文特征。项目所在区域主要地表水体的水文特征、所属水系划分、水环境功能区划、水质和水资源利用,本项目取水、排水口位置与区域水系的关系。应附地表水水6 HJ 619-2011 系图。e)地下水水文地质特征。依据煤田地质勘探报告,阐述评价范围内含、隔水层的主要特征以及地下水补
20、、径、排条件等,明确评价范围内集中供水水源地的位置,有供水意义的含水层及潜在供水意义的含水层。水文地质条件调查应利用评价区内已进行的水源水文地质勘查成果,一级评价必要时应补充水文地质勘查。f)土地利用及水土流失概况。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主要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情况;水土流失现状。g)生态功能区。说明项目所在地区生态功能区划及所在分区特征、保护与建设要求等内容。生态脆弱区应说明植被变化、荒漠化、沙漠化、土地生产力变化、采矿可能导致的生态环境变化情况。h)动植物资源。项目所在区域的主要动植物资源、濒危珍稀野生动植物物种基本情况。6.2.2.3 社会经济调查 a)社会经济调查范围为建设项目所在县(市)、
21、乡(镇)两级。b)调查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行政区划、人口数量和收入情况。列表给出评价范围内的村庄数、住户数和人口数、村民收入来源、饮用水源情况。c)调查区内教育、文化、医疗、通讯、市政环卫等基础设施情况。d)调查区内工业的类型、产业结构、工业总产值等。e)调查区内农业的类型、产品结构、农业总产值、灌溉条件等。6.2.3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6.2.3.1 调查对象 包括环境空气、地表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声环境和生态。6.2.3.2 环境现状评价 利用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或近期例行环境监测数据进行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应符合相关环境质量监测标准、环境保护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等相关规定。
22、利用近期例行环境监测资料、数据时应说明资料来源、监测时间、监测点位,论证资料引用的可靠性和可利用性。6.2.3.3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 按 HJ2.2 中的规定,在充分收集、利用已有的有效数据的前提下,进行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6.2.3.4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根据建设项目排污口设置、污水性质及纳污水体功能区划,按 HJ/T2.3 中的规定,在充分收集、利用已有的有效数据前提下,对纳污水体进行水质监测与评价。根据项目的具体特7 HJ 619-2011 点和已有监测数据情况,可适当减少监测断面的布设。6.2.3.5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按确定的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按 HJ610
23、 的规定确定监测点位与监测点个数,改扩建煤矿可增加 12 个监测点,重点调查评价范围内村庄和集中供水水源含水层,已有采区开采对地下水水位和水质影响情况。民用井水监测应考虑地方性地下水特征污染物并说明井深、水位、含水层。6.2.3.6 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按照 HJ2.4 中的规定,在充分收集、利用已有的有效数据前提下,对声环境进行布点、监测与评价。监测点位布设应包括工业场地、风井场地、运输道路、声环境敏感点等,新建项目场地周围无工业及交通噪声源时可适当减少监测点位。现状监测应附监测布点图。6.2.3.7 生态现状调查 a)煤炭采选工程生态现状调查方法,原则上执行 HJ19 中的相关规定。从行业
24、特点出发,生态调查应突出下列重点内容。评价范围内土地利用现状、植被类型分布现状、植被覆盖度、植被生物量、水土流失现状、土壤类型等;明确评价范围内有无国家级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集中分布区或栖息地、国家级和地方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以及其它类型的保护区域。技改及改扩建项目应进行移民安置情况调查及开采沉陷影响调查。移民安置情况调查内容应以涉及环境的相关内容为主,包括污水和垃圾处置情况、水土保持情况、移民搬迁前后变化情况等;开采沉陷调查内容包括原有煤矿开采(建设)造成的地表沉陷变形基本情况,如沉陷及裂缝深度、范围;受影响的建构筑物损害、耕地破坏、地表植被破坏、农业生产损失和其他损害情况等。b
25、)收集资料和成果应尽可能采用图表方式表达,图件要求参照 HJ19 执行。c)生态现状评价应明确:生态现状质量,区域生态系统的特征、类型、结构、初级生产力以及区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稳定性。评价范围内主要生态制约因素。d)根据煤炭开采环境影响特点和可能获得的技术数据,煤炭采选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生态现状评价主要采取定性评价与半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6.3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6.3.1 地表水污染源调查 调查评价范围内矿井水、露天矿矿坑水、一般生产生活污废水等水污染源排放情况。6.3.2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 6.3.2.1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原则按照 HJ/T2.3 规定的方法执行。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环境影响评价 技术 煤炭 工程 HJ619 2011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