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产品类别与代码(GB-T 25066-2020).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产品类别与代码(GB-T 25066-202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产品类别与代码(GB-T 25066-2020).docx(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ICS 35.040L 8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5066XXXX代替GB/T 250662010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产品类别与代码Information security technologyType and code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products报批稿(本稿完成日期:2019-05-06)XXXX - XX - XX发布XXXX - XX - XX实施GB/T 25066XXXX目次 前言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缩略语15 类别与代码25.1 类别25.2 代码25.3 类别与代码表2附录A(规范性附录)分类描述5
2、附录B(规范性附录)领域属性描述20参考文献211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GB/T 250662010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产品类别与代码。本标准与GB/T 250662010的主要差异如下:增加了缩略语;修改了信息安全产品类别与代码表;修改了附录A(规范性附录)中的信息安全产品分类描述;增加了附录B(规范性附录),描述信息安全产品可具有适用领域属性的情况。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60)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国家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产
3、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公安部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公安局、国家保密科技测评中心、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蓝盾信息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天融信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上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启明星辰信息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新网络信息安全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神州绿盟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威努特技术有限公司、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五研究所、中国金融电子化公司、上海市信息安全测评认证中心、360企业安全集团、北京安天网络安全技术有限公司、福建省网络与信息安全测评中心、上海交通大学。本标准主要起
4、草人:陆臻、李谦、顾健、祝国邦、章建国、陆磊、范春玲、陈骐、刘利锋、李斌、刘强、王龑、刘德林、张大江、闻英友、路娜、赵志宏、徐雨晴、吴璇、杨传安、石凌志、伊玮珑、王峰、赵焕菊、刘健、倪又明、张俊彦、翟胜军、沈亮、俞优、宋好好、李毅、张笑笑、顾建新、陈妍、张艳、吴其聪、邹春明、杨元原、沈清泓、李旋、邓琦、韦湘、纪燕芳、银鹰。21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产品类别与代码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信息安全产品的主要类别与代码,包括物理环境安全类、通信网络安全类、区域边界安全类、计算环境安全类、安全管理支持类及其他类六个方面。本标准适用于国家信息安全管理部门对信息安全产品(不包括涉密信息系统产品和仅提供密码算法运
5、算的商用密码产品)进行分类管理时参照应用,并可指导信息安全产品研制厂商的产品化工作和用户单位在信息化安全建设时的规划。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7859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GB/T 25069信息安全技术术语3 术语和定义GB 17859、GB/T 2506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信息安全产品information security product专门用于保障信息安全的软件、硬件或其组合体。4 缩略语下列
6、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ACL访问控制列表(Access Control List)AP访问接入点(Access Point)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T高级持续威胁(Advanced Persistent Threat)CA认证机构(Certification Authority)COS芯片操作系统(Chip OperatingSystem)CPU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FTP文件传输协议(File Transfer Protocol)IP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
7、Sec互联网协议安全(Internet Protocol Security)KMC密钥管理中心(Key Manage Center)PKI公钥基础设施(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RA注册机构(Registration Authority)RFID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URL统一资源定位符(Uniform Resource Locator)VLAN虚拟局域网(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WEB万维网(World Wide Web)Wi-Fi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5 类别与
8、代码5.1 类别本标准以三级目录的形式将信息安全产品分为三级,其中一级分类包括六个类别:物理环境安全产品、通信网络安全产品、区域边界安全产品、计算环境安全产品、安全管理支持产品和其他产品。物理环境安全产品:用以保护环境、设备、设施以及介质免遭物理破坏(如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以及物理上的窃取、毁损等人为破坏)的信息安全产品。通信网络安全产品:部署在网络设备或通信终端上,用于监测、保护网络通信,保障网络通信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信息安全产品。区域边界安全产品:部署在安全域边界上,用于防御安全域外部对内部网络/设备进行攻击、渗透或安全域内部网络/设备向外部泄露敏感信息的信息安全产品。计算环境安全
9、产品:部署在设备及其计算环境中,保护用户设备、计算或网络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或保障应用安全的信息安全产品。安全管理支持产品:为保障网络正常运行提供安全管理与支持,以及降低运行过程中安全风险的信息安全产品。不能归入上述五类的信息安全产品暂归为其他类。5.2 代码一级分类代码为1位字母,二级分类代码为一级分类代码后增加1位数字(二级分类中的其他类,代码为一级分类代码后增加1位字母X),三级分类代码为二级分类代码后增加2位数字。5.3 类别与代码表表1信息安全产品类别与代码一级分类二级分类三级分类代码名称代码名称代码名称A物理环境安全A1环境安全A101区域防护A102灾难防范与恢复A10
10、3容灾恢复计划辅助支持A104电磁干扰A105抗电磁干扰A106电磁泄漏防护A2物理安全A201防盗A202防毁A203防线路截获表1(续)一级分类二级分类三级分类代码名称代码名称代码名称A物理环境安全A2物理安全A204电源保护A205介质安全AX物理环境安全其他B通信网络安全B1通信安全B101虚拟专用网B2网络监测与控制B201网络入侵检测B202网络活动监测与分析B203流量控制B204上网行为管理B205反垃圾邮件B206信息过滤BX通信网络安全其他C区域边界安全C1隔离C101终端隔离C102网络隔离C103网络单向导入C2入侵防范C201网络入侵防御C202网络恶意代码防范C20
11、3抗拒绝服务攻击C3边界访问控制C301防火墙C302安全路由器C303安全交换机C4接入安全C401终端接入控制CX区域边界安全其他D计算环境安全D1计算环境防护D101可信计算D102身份鉴别(主机)D103主机入侵检测D104主机访问控制D105主机型防火墙D106终端使用安全D107移动存储设备安全管理D2防恶意代码D201主机恶意代码防治D3操作系统安全D301安全操作系统D302操作系统安全部件D4应用安全防护D401身份鉴别(应用)D402WEB应用防火墙D403邮件安全防护D404网站恢复D405应用安全加固D5应用安全支持D501业务流程监控表1(续)一级分类二级分类三级分类
12、代码名称代码名称代码名称D计算环境安全D5应用安全支持D502源代码审计D503网站监测D504应用软件安全管理D505应用代理D506负载均衡D507数字签名D6数据安全防护D601数据加密D602数据泄露防护D603数据脱敏D604数据清除D605数据备份与恢复D7数据平台安全D701安全数据库D702数据库安全部件D703数据库防火墙DX计算环境安全其他E安全管理支持E1综合审计E101安全审计E2应急响应支持E201应急响应辅助系统E3密码管理E301密码设备E302公钥基础设施E4风险评估与处置E401系统风险评估E402安全性检测分析E403配置核查E404漏洞挖掘E405态势感知
13、E406高级持续威胁检测E407舆情分析E5安全管理E501安全管理平台E502安全监控E503运维安全管理E504统一身份鉴别与授权EX安全管理支持其他X其他综合型信息安全产品按照其主要功能,可同时属于多个三级分类。三级分类的详细描述见附录A。信息安全产品可具有适用领域属性,如适用于工业控制系统领域、云计算领域、移动互联领域、物联网领域和大数据领域等,领域属性描述见附录B。附录A(规范性附录)分类描述A.1物理环境安全(A)A.1.1环境安全(A1)A.1.1.1区域防护(A101)本类产品采用相关信息技术为支撑,对特定区域(包括固定或移动的)提供某种形式的保护和隔离,目的是保护特定区域的系
14、统或设备免受直接人为破坏。本类产品的安全功能可主要归纳为三个方面:a) 人员出入控制;b) 受保护资源控制;c) 传感器网络。任何提供以上一种或数种功能,且该功能为主导性功能的产品,均可归入本类。A.1.1.2灾难防范与恢复(A102)本类产品采用相关信息技术为支撑,提供受灾报警、受灾保护和受灾恢复等功能,目的是保护系统或设备免受水、火、有害气体、地震、雷击和静电的危害。本类产品的安全功能可主要归纳为三个方面:a) 灾难发生前,对灾难的检测和报警;b) 灾难发生时,对正遭受破坏的系统或设备采取紧急措施,进行现场实时保护;c) 灾难发生后,对已经遭受破坏的系统或设备进行灾后恢复。任何提供以上一种
15、或数种功能,且该功能为主导性功能的产品,均可归入本类。A.1.1.3容灾恢复计划辅助支持(A103)本类产品采用相关信息技术为支撑,为制订容灾恢复计划提供计算机辅助,以容灾恢复计划辅助软件的形式提供,目的是实现容灾恢复计划的半自动化生成。本类产品的安全功能可主要归纳为三个方面:a) 受灾的影响分析;b) 受灾恢复计划的概要设计或详细制订;c) 受灾恢复计划的测试与完善。任何提供以上一种或数种功能,且该功能为主导性功能的产品,均可归入本类。A.1.1.4电磁干扰(A104)本类产品采用相关信息技术对电磁信号进行主动干扰,目的是在一定范围内阻断通过电磁信号进行的数据通信,防止利用电磁信号进行信息窃
16、听或窃取活动。任何提供以上功能,且该功能为主导性功能的产品,均可归入本类。A.1.1.5抗电磁干扰(A105)本类产品采用相关信息技术防止电磁干扰,目的是保护系统或设备的运行及数据的安全性。本类产品的安全功能可主要归纳为两个方面:a) 对抗外界对系统的电磁干扰;b) 消除来自系统内部的电磁干扰。任何提供以上一种或两种功能,且该功能为主导性功能的产品,均可归入本类。A.1.1.6电磁泄漏防护(A106)本类产品采用相关信息技术防止电磁信号的泄漏,目的是在特定安全域内提高敏感信息的安全性。本类产品的安全功能可主要归纳为两个方面:a) 降低或阻断电磁信号的泄漏;b) 干扰泄漏的电磁信号。任何提供以上
17、一种或两种功能,且该功能为主导性功能的产品,均可归入本类。A.1.2物理安全(A2)A.1.2.1防盗(A201)本类产品采用相关信息技术为支撑,提供对设备或部件的防盗保护(如网络探测报警),目的是保护设备和部件免遭人为盗窃。任何提供以上功能,且该功能为主导性功能的产品,均可归入本类。A.1.2.2防毁(A202)本类产品采用相关信息技术为支撑,提供对设备的防毁保护,目的是保护设备免遭自然力和人为毁坏。本类产品所提供的安全功能可主要归纳为两个方面:a) 对抗自然力的破坏,使用一定的防毁措施(如网络远程控制防护)保护系统设备和部件;b) 对抗人为的破坏,使用一定的防毁措施(如网络远程防拆报警)保
18、护系统设备和部件。任何提供以上一种或两种功能,且该功能为主导性功能的产品,均可归入本类。A.1.2.3防线路截获(A203)本类产品采用相关信息技术为支撑,防止通信线路中传输的信息被非授权截获,目的是提高敏感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本类产品的安全功能可主要归纳为两个方面:a) 探测线路截获,发现线路截获并报警;b) 定位线路截获,发现线路截获设备工作的位置。任何提供以上一种或两种功能,且该功能为主导性功能的产品,均可归入本类。A.1.2.4电源保护(A204)本类产品采用相关信息技术为支撑,为系统设备的可靠运行提供电源保障,目的是保障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本类产品的安全功能可主要归纳为两个方面:
19、a) 对工作电源的工作连续性的保护,如不间断电源;b) 对工作电源的工作稳定性的保护,如纹波抑制器。任何提供以上一种或两种功能,且该功能为主导性功能的产品,均可归入本类。A.1.2.5介质安全(A205)本类产品采用相关信息技术为支撑,提供对介质及其承载数据的防护或销毁,目的是防止数据被非授权访问、删除或者已删除的敏感数据被非授权恢复。本类产品的安全功能可主要归纳为三个方面:a) 介质数据的防盗,如防止介质数据被非授权拷贝;b) 介质数据的销毁,包括介质的物理销毁和介质数据的彻底销毁(如消磁等),防止介质数据删除或销毁后被他人恢复而泄露信息;c) 介质数据的防毁,防止意外或故意的破坏使介质数据
20、丢失。任何提供以上一种或数种功能,且该功能为主导性功能的产品,均可归入本类。A.1.3物理环境安全其他(AX)不能归为上述2类的物理环境安全类产品暂归为物理环境安全其他类。A.2通信网络安全(B)A.2.1通信安全(B1)A.2.1.1虚拟专用网(B101)本类产品提供在公共通信基础网络上以逻辑方式隔离出安全通讯链路的基本功能,目的是在互联网链路或移动互联网链路等物理链路上建立专用的安全传输通道,保障数据网络传输的安全性。本类产品的安全功能可主要归纳为五个方面:a) 通信方的身份鉴别;b) 密钥协商,通过协商产生工作密钥等;c) 安全传输隧道建立;d) 安全数据传输,通过对传输数据的分段、压缩
21、及解压缩、加密及解密、完整性校验等保证数据的安全传输;e) 密钥动态更新。任何提供以上全部功能,且该功能为主导性功能的产品,均可归入本类。A.2.2网络监测与控制(B2)A.2.2.1网络入侵检测(B201)本类产品针对网络入侵进行监测,自动识别各种入侵行为并进行报警,目的是及时发现网络中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被攻击的迹象。任何提供以上功能,且该功能为主导性功能的产品,均可归入本类。A.2.2.2网络活动监测与分析(B202)本类产品对网络传输信息进行监测与分析,目的是为管理员进行网络管理提供支持。本类产品的安全功能可主要归纳为两个方面:a) 根据不同的网络协议进行监测,对网络通信信息进行记录并
22、还原;b) 通过流量分析等手段将网络活动信息与预先设置好的安全策略进行匹配,从而发现网络活动异常。任何提供以上一种或两种功能,且该功能为主导性功能的产品,均可归入本类。A.2.2.3流量控制(B203)本类产品是对安全域的网络进行流量监测和带宽控制的流量管理系统,可实现合理的带宽分配,目的是优化带宽资源的使用,避免网络拥塞,从而保护关键应用的带宽占用,提高带宽利用率。本类产品的安全功能可主要归纳为两个方面:a) 流量监测,监测和分析网络流量的分布情况;b) 带宽控制,提供带宽限制、带宽预留、带宽保证等带宽管理功能。任何提供以上全部功能,且该功能为主导性功能的产品,均可归入本类。A.2.2.4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产品类别与代码GB-T 25066-2020 信息 安全技术 安全产品 类别 代码 GB 25066 2020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