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海洋沉积物和海洋生物质量评价技术规范(HJ1300-2023).pdf
《海水、海洋沉积物和海洋生物质量评价技术规范(HJ1300-2023).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水、海洋沉积物和海洋生物质量评价技术规范(HJ1300-2023).pdf(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生态环境标准HJ13002023海水、海洋沉积物和海洋生物质量评价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ssessment of sea water,marine sediment andmarine biological quality本电子版为正式标准文本,由生态环境部环境标准研究所审校排版。2023-07-11 发布2023-10-01 实施生态环境部发 布HJ 13002023i目次前言.ii1适用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海水质量评价.25海洋沉积物质量评价.46海洋生物质量评价.7附录 A(资料性附录)近岸海域富营养
2、化评价.9附录 B(资料性附录)海洋沉积物质量时间序列趋势分析方法.17HJ 13002023ii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防治海洋生态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规范海洋环境质量评价技术方法,制定本标准。本标准规定了海水质量、海洋沉积物质量及海洋生物质量状况评价的主要内容、技术要求和方法。本标准的附录 A 和附录 B 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为首次发布。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海洋生态环境司、法规与标准司组织制订。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本标准生态环境部 2023 年 7 月 11
3、日批准。本标准自 2023 年 10 月 1 日起实施。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解释。HJ 130020231海水、海洋沉积物和海洋生物质量评价技术规范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海水质量、海洋沉积物质量及海洋生物质量状况评价的主要内容、技术要求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海水、沉积物及生物质量状况评价。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未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GB 3097海水水质标准GB 17378.2海洋监测规范第 2 部分:数据处理与分析质量控制GB 18421海洋生物质量
4、GB 18668海洋沉积物质量HJ 442.2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二部分数据处理与信息管理HJ 442.3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三部分近岸海域水质监测HJ 442.10近岸海域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十部分评价及报告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空间插值spatial interpolation通过已知点的数据推求未知点数据的计算方法,常用于将离散点的测量数据转换为连续的数据曲面。3.2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海水中氮、磷含量超过正常水平,导致某些海洋生物生长、繁殖异常,进而引起海洋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异常的现象。3.3时间序列趋势分析time series tr
5、end analysis一段时间内某类随机变量的一系列观测值构成时间序列,据其判断总体概率分布是否随时间变化,进而描述变化程度或变化速率。HJ 1300202324海水质量评价4.1通则4.1.1评价指标海水质量评价依据 GB 3097 所列指标,按需求选择指标开展评价。4.1.2数据要求开展海水质量评价的数据资料应符合 GB 17378.2 和 HJ 442.3 中水质监测一般要求,按 HJ 442.2 中监测数据信息与数据处理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后方可使用。在分层采样的情况下,油类采用表层数据进行评价;其他指标在采样点水深小于或者等于 50 m 时采用多层数据的平均值进行评价,在采样点水深大
6、于 50 m 时采用表层数据进行评价。4.1.3评价网格根据不同的评价尺度,选择不同精度的网格数据集进行海水质量评价。管辖海域评价网格分辨率不低于 11;海区评价网格分辨率不低于 0.50.5;省级评价海域面积大于或等于 10000 km时,评价网格分辨率不低于 0.050.05;省级评价海域面积小于 10000 km时,网格分辨率不低于 0.010.01;地市级及重点河口、海湾评价网格分辨率不低于 0.010.01。4.2评价方法4.2.1单指标评价依据 4.1.3 的要求确定评价网格,使用插值方法对网格进行赋值。插值方法采用改进的距离反比例法,见公式(1):niiiXZBZ1)()((1)
7、式中:)(BZ待赋值网格的浓度值,B为待赋值网格中心点;)(iXZ第i个实测点的浓度值,iX为实测点;n实测点数量;i实测点iX的权重,依据区域化变量的相关性,得到权重i的确定方法,见公式(2):niiiidd14411(2)式中:id待赋值网格中心点与实测点iX间的距离。iX的选取应尽可能满足以下条件:能够形成凸包,且每一个点均为凸包的顶点;B点在该凸包内,且该凸包内部不包含其他实测点;与B点空间通视;HJ 130020233实测点n数量不大于 4。采用等级判定法,对单指标的质量等级进行判定。判定标准采用 GB 3097,判定原则见表 1。表 1单个评价指标的海水质量等级判定原则海水质量等级
8、判定原则一类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二类劣于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但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三类劣于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但符合第三类海水水质标准。四类劣于第三类海水水质标准但符合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劣四类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4.2.2综合质量评价对各单指标质量等级的网格进行叠加比较,依据所有指标中质量最差的等级,确定该网格的综合质量等级,判定原则见表 2。表 2海水综合质量等级判定原则综合质量等级判定原则一类水质海域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二类水质海域劣于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但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三类水质海域劣于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但符合第三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四类水质海域劣于第三
9、类海水水质标准但符合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劣四类水质海域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对综合评价的网格数据集进行等值面提取,获取代表综合水质各等级的等值面分布图,并计算各等级的水质面积。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水质评价方法,优先采用 HJ 442.10 的相关技术规定。4.2.3区域主要污染指标的确定采用影响贡献率分类筛选法确定区域主要污染指标,见公式(3):)(ikkikikSfSSC(3)式中:ikC第i种指标的第 k 类质量等级海域的影响贡献率,k为该指标确定的各类水质等级;kS第 k 类海水综合质量等级总面积;ikS第i种指标的第k类质量等级面积;)(ikSf标准化函数,取值方法见公式(
10、4):0 0 0)(ikikikSkSSf(4)HJ 130020234在计算完所有指标的影响贡献率后,按照影响贡献率从大到小进行排序,确定主要污染指标。4.2.4图件要素海水综合质量等级分布图应包括下列要素:地理底图要素:境界、岸线、水系、重要地名注记等主要基础背景信息;海水质量要素:海水综合质量等级状况;图例:质量等级、颜色式样要求见表 3。表 3海水综合质量等级图例要求质量等级式样说明一类水质海域RGB 值(115,178,255)二类水质海域RGB 值(178,221,247)三类水质海域RGB 值(196,196,196)四类水质海域RGB 值(166,150,135)劣四类水质海域
11、RGB 值(111,88,67)4.3富营养化评价海水富营养化状况评价采用 HJ 442.10 的富营养化指数及水质富营养等级划分指标进行评价。依据 4.1.3 中的要求确定评价网格。使用 4.2.1 的插值方法,分别对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化学需氧量进行赋值,计算每个网格的富营养化指数。依据水质富营养等级划分指标确定每个网格的富营养化等级。对富营养化等级评价的网格数据集进行等值面提取,获取代表富营养化各等级的等值面分布图,并计算各富营养化等级的面积。图件要求参照 4.2.4,图例要求见表 4。表 4富营养化等级图例要求质量等级式样说明轻度富营养化RGB 值(255,255,0)中度富营养化RG
12、B 值(255,153,0)重度富营养化RGB 值(255,0,0)海水富营养化状况亦可参见附录 A 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5海洋沉积物质量评价5.1通则5.1.1评价指标沉积物评价指标包括硫化物、有机碳、汞、镉、铅、锌、铜、铬、砷、油类、六六六、滴滴涕和多氯联苯。另外,粒度作为沉积物质量评价的辅助指标,用于评价沉积物类型变化和辅助阐释污染分布特点。HJ 1300202355.1.2数据要求开展海洋沉积物质量评价的数据资料应按 GB 17378.2 和 HJ 442.2 中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后方可使用。5.2沉积物质量评价方法5.2.1评价标准评价指标的含量优于 GB 18668 第一类标准值,
13、则该指标等级为优;评价指标的含量介于第一类和第三类标准值之间,则该指标等级为中;评价指标的含量劣于第三类标准值,则该指标等级为差。各指标的质量等级评价标准见表 5。5.2.2单点位单个指标质量分级按表 5 规定的评价标准,对单点位的单个评价指标进行等级划分。表 5沉积物中各指标的质量等级评价标准评价指标优中差汞0.200.20且1.001.00镉0.500.50且5.005.00铅60.060.0且250250锌150150且600600铜35.035.0且200200铬80.080.0且270270砷20.020.0且93.093.0油类500500且15001500六六六0.500.50且
14、1.501.50滴滴涕0.020.02且0.100.10多氯联苯0.020.02且0.600.60有机碳2.02.0且4.04.0硫化物300300且600600注:有机碳的单位为10-2,其余各指标的单位为10-6,均以干重计。5.2.3单点位沉积物质量分级5.2.3.1有机碳和硫化物指标质量分级对单点位沉积物有机碳和硫化物指标,按表 6 的要求进行质量分级,缺失任何一项指标将不给出评价结论。HJ 130020236表 6单点位沉积物有机碳和硫化物指标质量分级原则等级分级原则优至少一项指标为优,另一项不为差。中一项指标为差或者两项指标为中。差两项指标均为差。5.2.3.2其他指标质量分级对单
15、点位沉积物中除有机碳和硫化物以外的其他指标,按表 7 的要求进行质量分级。至少 6 项指标参与评价,如果小于 6 项指标将不给出评价结论。表 7单点位沉积物其他指标质量分级原则等级分级原则优最多一项指标为中,没有一项指标为差。中一项以上指标为中,没有一项指标为差。差有一项或更多项指标为差。5.2.3.3单点位沉积物质量分级在以上质量分级的基础上,对单点位的沉积物质量按表 8 的要求进行分级,如缺失其他指标质量分级的结果,将不给出评价结论。表 8单点位沉积物质量分级原则等级分级原则优有机碳和硫化物指标等级不为差,其他指标等级为优。中有机碳和硫化物指标等级不为差,其他指标等级为中。差有机碳和硫化物
16、指标等级和其他指标等级均为差,或者任何一项为差。5.2.4区域沉积物综合质量评价在单点位沉积物质量分级基础上,按表 9 的要求,确定区域沉积物综合质量等级。表 9区域沉积物综合质量分级原则等级分级原则优有不到 5%点位的沉积物质量等级为差,且不低于 70%点位的沉积物质量等级为优。中5%15%点位的沉积物质量等级为差;或不到 5%的点位为差且低于 70%的点位沉积物质量等级为优。差有 15%以上点位的沉积物质量等级为差。5.3沉积物中各指标含量年际变化趋势评价沉积物中各指标含量年际变化趋势可参见附录 B 的方法进行评价。HJ 1300202376海洋生物质量评价6.1通则6.1.1评价原则以海
17、洋贝类(双壳类)为监测生物,以 GB 18421 为评价标准,与 GB 3097 海水水质标准配套执行,用于表征海洋环境质量。6.1.2评价指标评价指标为海洋贝类体内的总汞、镉、铅、铬、砷、铜、锌、石油烃、六六六和滴滴涕。6.1.3数据要求开展海洋生物质量评价的数据资料应按 GB 17378.2 和 HJ 442.2 中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后方可使用。6.2海洋生物质量评价方法6.2.1评价标准按表 10 的评价标准,对单点位的单个评价指标进行等级划分。表 10贝类体内污染物残留状况质量等级评价标准评价指标优中差总汞0.050.05 且0.300.30镉0.20.2 且5.05.0铅0.10.1
18、且6.06.0铬0.50.5 且6.06.0砷1.01.0 且8.08.0铜1010 且50(牡蛎 100)50(牡蛎 100)锌2020 且100(牡蛎 500)100(牡蛎 500)石油烃1515 且8080六六六0.020.02 且0.500.50滴滴涕0.010.01 且0.500.50注:单位为 mg/kg,以贝类去壳部分鲜重计。6.2.2单点位贝类体内污染物残留状况分级对单点位贝类体内污染物残留状况按表 11 的要求进行分级。至少 5 项指标参与评价,否则将不给出评价结论。HJ 130020238表 11单点位贝类体内污染物残留状况分级原则等级分级原则优没有一项指标为差,最多两项指
19、标为中。中没有一项指标为差,两项以上指标为中。差一项或更多项指标为差。6.2.3区域贝类体内污染物残留状况综合评价区域贝类体内污染物残留状况综合等级按表 12 的要求确定。表 12区域贝类体内污染物残留状况分级原则等级分级原则优有不到 10%的点位贝类体内污染物残留状况等级为差,且不低于 50%的点位贝类体内污染物残留状况等级为优。中有 10%20%的点位贝类体内污染物残留状况等级为差;或有不到 10%的点位为差,且低于 50%的点位贝类体内污染物残留状况等级为优。差有 20%以上的点位贝类体内污染物残留状况等级为差。HJ 130020239附录A(资料性附录)近岸海域富营养化评价A.1适用范
20、围本附录规定了近岸海域富营养化状况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适用于河口、海湾及近岸开阔水域等近岸海域的富营养化状况评价。A.2评价指标及阈值范围评价指标分为两类:水质状态指标和生态响应指标(表 A.1)。水质状态是指水体中水化学指标如氮、磷、化学需氧量等的总体状态,用于反映水体营养盐加富作用的水平。水质状态指标为无机氮(DIN)、活性磷酸盐(PO4-P)和化学需氧量(COD)。生态响应指河口、海湾等生态系统在陆源氮、磷等营养物质输入后,因其敏感程度不同,所表现出的生态系统状态的异常改变,反映了水体对营养盐加富产生的富营养化效应。根据生态系统对营养盐输入所产生异常改变的时间先后,生态响应分为初级生态
21、响应和次级生态响应。生态响应指标中,初级生态响应指标为叶绿素 a(Chl-a)、浮游植物细胞丰度(PP)和大型藻类暴发,次级生态响应指标为赤潮事件和底层溶解氧(DO)。表 A.1富营养化评价指标及阈值范围评价指标阈值范围水质状态DIN(mg/L)0.20.2 且0.30.3 且0.40.4且0.50.5PO4-P(mg/L)0.0150.015且0.030.03 且0.0450.045COD(mg/L)22 且33 且44 且55生态响应初级生态响应Chl-a(g/L)11 且33 且55PP(cells/L)103103且104104且106106大型藻类暴发次级生态响应赤潮事件DO(mg/
22、L)52 且52低于检出限A.3评价流程评价流程如图 A.1 所示。按盐度分区,开展各盐度区水质状态评价和生态响应评价。综合各盐度区评价结果,获得整个评价区域的指标得分。最后依据整个评价区域的水质状态等级和生态响应等级,得到富营养化综合等级。A.4评价区域划分按评价区域内各采样点的盐度(S)均值,将评价区域划分为 3 个盐度区:HJ 1300202310感潮淡水区(S2);混合区(2S25);海水区(S25)。根据评价区域盐度的实际分布状况进行盐度分区。在盐度分区基础上,还可根据海域的自然属性,如浊度、地形等进行更细分区,但应避免根据人为因素划分。图 A.1近岸海域富营养化评价流程A.5水质状
23、态评价A.5.1单个盐度区单个水质状态指标评价A.5.1.1评价浓度值确定评价浓度值指通过计算某一指标所有采样点或单个采样点的所有评价数据在各个浓度区间出现的数据量及其占总数据量比值累积得出累积频率值。将 90%累积频率值对应的浓度(溶解氧以 10%累积频率值对应的浓度)作为评价浓度值。对于每个水质状态指标,利用单个盐度区内所有采样点的数据绘制累积频率曲线,确定该指标的评价浓度值,对照表 A.1 确定其阈值范围。A.5.1.2空间覆盖度计算首先计算单个采样点的评价浓度。根据单个采样点评价周期内的水质状态数据,得到该采样点 90%累积频率对应的浓度值;若采样点数据量少,不适合进行累积频率计算,则
24、采用平均值作为评价浓度。计算等于或高于此前计算得到的阈值范围下限的采样点个数占总采样点个数的比例,得到水质状态指标的空间覆盖度。若阈值范围处于最小等级,则无需计算空间覆盖度。HJ 1300202311示例 1:以 DIN 为例。一个盐度分区所有采样点 DIN 的 90%累积频率对应浓度值为 0.93 mg/L,对照表 A.1,该浓度值所处阈值范围是 DIN0.5 mg/L。再将盐度分区内每个采样点的 DIN 的 90%累积频率对应浓度一一计算出来,大于 0.5 mg/L(阈值范围的下限)的采样点数量占单个盐度分区内所有采样点数量的比例即为 DIN 在该盐度区的空间覆盖度。示例 2:若 DIN
25、的 90%累积频率对应浓度值为 0.33 mg/L,其所处阈值范围为 0.3 mg/LDIN0.4 mg/L,则单个点位 90%累积频率对应浓度值高于 0.3 mg/L 的采样点数量占单个盐度分区内总采样点数量的比例为空间覆盖度。A.5.1.3发生频率判定单个盐度区水质状态指标发生频率判定方法如下:大于、等于评价浓度值的采样点数据在评价周期内极少次监测到,则定义为偶尔发生;大于、等于评价浓度值的采样点数据在评价周期内固定季节或者月份出现,出现规律可预见,则定义为周期性发生;大于、等于评价浓度值的采样点数据在评价周期内大量出现,则定义为持续发生;如果数据不足以判断评价浓度值的周期性发生,则根据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海水 海洋 沉积物 海洋生物 质量 评价 技术规范 HJ1300 202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