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动力厂取排水环境影响评价指南(试行)(HJ1037-2019).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核动力厂取排水环境影响评价指南(试行)(HJ1037-2019).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动力厂取排水环境影响评价指南(试行)(HJ1037-2019).pdf(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中华华人人民民共共和和国国国国家家环环境境保保护护标标准准HJ 10372019核动力厂取排水环境影响评价指南(试行)Guidelines for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of cooling water intake andthermal discharge for nuclear power plants(on trial)本电子版为发布稿,请以中国环境出版集团出版的正式标准文件为准。2019-08-21 发布2019-10-01 实施发布生生态态环环境境部部I目次前言.II1 适用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RIS 选择方
2、法.25 核动力厂取水环境影响分析.36 核动力厂温排水环境影响分析.9附录 A(规范性附录)水生生物调查.21附录 B(资料性附录)取水生物影响评价方法.23附录 C(规范性附录)温排水环境影响分析论证流程.26附录 D(资料性附录)热扩散区域内水生生命准则.27II前言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结合核电发展的具体情况,规范核动力厂建设项目取排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防止和控制核动力厂取水和温排水产生的负面环境影响,保护水生生物资源和其他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制定本标准。本标准规定了核动力厂取排水环境影
3、响的评价要求。本标准的附录 A 和 C 为规范性附录,附录 B 和 D 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为首次发布。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核电安全监管司、法规与标准司组织制订。本标准起草单位: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本标准生态环境部于 2019 年 08 月 21 日批准。本标准自 2019 年 10 月 01 日起实施。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解释。1核动力厂取排水环境影响评价指南1 适用范围本标准给出了滨海固定式核动力厂取水和温排水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和判定准则,其他类型的核动力厂取排水环境影响评价可参考本指南的主要原则和方法。本标准主要用于指导滨海固定式核动力厂新厂址取水和温排水环境影响预测分析。老厂址新机组
4、、工程方案变更(如冷却方式和排放方式的变化)、运行方式的变化(如增加取水量或增加热量排放等)以及运行以后的回顾性分析评价也可参考执行本标准。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3097海水水质标准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T 12763.6海洋调查规范 第 6 部分:海洋生物调查HJ 1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冷却水取水设施 cooling water intake structure将水导入到冷却系统各个部分的整体结构,以实现冷却系统的冷却功能的设施。3
5、.2 卷塞 impingement冷却水进入冷却系统时被拦截在滤网等装置上导致的生物伤害或死亡的物理现象。卷塞对象包括那些被滤网收集或截留的生物,不包括通过滤网进入冷却水设施的生物,一般个体较大。3.3 卷载 entrainment随同取水进入冷却水系统的小型水生生物被动携带传输的过程。卷载生物在高压、高温以及杀生剂的作用下导致伤害或死亡。3.4 最佳实践技术 best technique available从减小冷却水取水和温排水对环境负面影响优化比选中确定的技术。该技术考虑建造成本,是切实可行的最佳技术。3.5 重要代表物种 representative important species
6、,RIS在冷却水取水或温排水影响区域内的重要水产资源物种、保护性物种和起重要生态功能的物种等,包括以下物种:a)重要经济物种(当地经济物种中排名前十的);b)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物种;c)在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中起重要作用的物种;2d)可能导致取水设施堵塞,影响冷源安全的物种;e)与上述物种(a-d)具有食物关系的物种;f)温升敏感物种或对取水影响敏感的物种。3.6 典型生物群落 typical biological community本标准中典型生物群落指红树林、珊瑚礁、海藻场、海草床、贝床等重要生物种群的集合,其是具有相对固定生命阶段特征的动植物群体。3.7 主要分析区 primary stu
7、dy area冷却水取水影响主要分析区为可能受影响的水域,取水影响主要分析区的范围由易受取水影响的水生生物的分布决定。温排水影响主要分析区是指2以上温升包络区域。3.8 远场分析区 far field study area主要分析区的外缘水域。远场分析区内的生物可能受到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对于滨海厂址,远场分析区通常指主要分析区域边缘至厂址半径 15km 范围以内的水域。3.9 温排水 thermal discharge用于输送废热的冷却水和工业过程用水,其水温高于排放区自然水体的温度。3.10 热扩散区 heat dissipation area该区域是经科学论证确定的温排水排放区域,专用于
8、温排水混合和扩散,该区域之外的水温应满足当地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要求。4 RIS 选择方法当“重要的”或“代表性的”物种较多,难以全部进行详细研究时,可选择部分物种(例如215 个)作为“重要代表物种”。一般而言,RIS 包括大部分敏感鱼类、软体动物、经济物种和在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中起作用的关键物种。根据如下方法选择 RIS:a)水体环境功能区划。若水体功能区划指定特定物种作为保护对象,则这些物种应被指定为 RIS;b)咨询渔业水产部门以及鱼类和野生生物保护部门;c)国家公布的珍稀濒危物种或附近保护区的保护物种。选取的物种应特别考虑可能出现的任何珍稀濒危物种;d)对水体温度变化或对取水影响较敏感的
9、物种。应识别当地对温度或对取水影响最敏感的物种(或类群),并考虑其重要性;e)当地重要的经济物种;f)根据取水环境、取水设施特点可能导致滤网堵塞的致灾生物。除了上述考虑,还需关注候选的 RIS 物种受到的可能影响、影响程度以及在厂址附近水域出现情况等。35 核动力厂取水环境影响分析5.1 评价目的进行取水影响分析的总体目标是获得充分的环境影响信息,以确定核动力厂冷却水取水设施的位置、设计和建造反映最佳实践技术,对环境的影响小。对于新建的取水设施,应通过对比历史数据、运行前的调查资料以及其他核动力厂的运行经验,获得可信的生物损失量估算。对于现有核动力厂,结合监测数据给出可信的取水造成的生物损失量
10、,评价已发生的和可能的长期影响。5.2 分析论证流程在编制核动力厂选址阶段环境影响报告书时,可采用收集资料的方式,根据厂址特征,确定冷却方式,判定取水的潜在影响。当取水潜在影响不可接受时,需修改冷却方式或重新确定厂址。在编制核动力厂建造阶段环境影响报告书时,首先根据收集的资料,初步判定取水影响。判定厂址取水影响较小的情况包括:取水量较小(如二次循环冷却系统取水)且取水区的生物量低;历史数据显示不存在取水影响;或者具备取水影响较小的其他条件。除上述情况外,应初步判定厂址取水影响较大。对于取水影响较小的厂址,收集必要资料,进行简要的综合影响分析;对于初步判定厂址取水存在较大影响的厂址要求进行相对广
11、泛的现场调查,应通过文献调研、现场调查和实验研究,进行估算或模型模拟,对取水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价,判定取水影响及最佳实践技术。在编制核动力厂运行阶段环境影响报告书时,应根据工程建造对取排水方案和设计参数进行确认,并根据最新环境数据(如与建造阶段发生变化)复核取水影响和最佳实践技术。核动力厂取水设施环境影响分析论证流程见图 1。4制定总体工作计划制定后续工作计划修改或优化取水方案(设施),或采取其它措施开展文献调研、现场调查和实验研究,进行估算或模型计算。进行取水环境影响分析和评价新建或扩建的取水设施反映在核动力厂选址阶段环境影响报告书反映在核动力厂建造阶段环境影响报告书根据厂址特征,确定冷却
12、方式,判定取水潜在影响可接受不可接受判定取水影响和最佳实践技术不可接受修改冷却方式或重新确定厂址收集必要资料,初步判定取水影响影响小其它可接受制定后续工作计划根据工程建造,对取排水方案和设计参数进行确认;根据最新环境数据(如与建造阶段发生变化),复核最佳实践技术和取水影响修改或优化取水方案(设施),或采取其它措施判定取水影响和最佳实践技术不可接受可接受反映在核动力厂运行阶段环境影响报告书分析论证结束简要分析图 1 取水设施环境影响分析论证流程图5.3 厂址特征及取水设施描述5.3.1 取水设施的位置和布局5.3.1.1取水设施的位置,在地图上标明取水设施位置以及厂址半径 15km 范围内与工程
13、5水域水文变化相关的设施。5.3.1.2给出取水设施所在水体地形和水文数据图,需要的资料包括:a)详细的地形数据;b)水文特征,包括等深线;c)水体边界;d)受影响的水体;e)厂址附近其他取水工程描述;f)取水设施建造和运行后,取水设施所在地地形和冲淤环境可能出现的变化(视厂址的具体情况而定)。5.3.2 气象数据当进行流体动力模拟时,需要气象数据的资料包括:a)气温,最大、最小和平均月降雨量;b)太阳辐射 kcal/m2/d(平均值或年度循环的每月值);c)风速和风向,季节性主导风向;d)其他与厂址相关的数据。5.3.3 冷却水取水设施核动力厂建造、运行阶段环境影响报告书应提供冷却水取水设施
14、信息,包括以下内容。选址阶段的信息根据实际情况提供。a)结构:1)冷却系统的位置;2)管道和水渠的外形及详细构造图;3)容量;4)网筛、栅栏,包括拦截网等环保装置类型或规格;5)鱼类回流通道等设施结构图和平面图;6)通过滤网水流的平均和最大流速;7)与负荷特征相关的流量和出现频率;8)用来除冰等再循环水的位置、流量和持续时间;b)泵:1)设计细节(在构筑物中的位置,叶片和外形的结构);2)转速;3)数量、容量和计划运行时间表;4)压力条件;5)水泵的传输速度和切变力;c)杀生剂和消泡剂:1)在系统中添加的位置;2)杀生剂和消泡剂毒性描述;3)使用时间和持续时间;4)受纳水体中的杀生剂和消泡剂的
15、浓度;d)热影响:年度环境温度表。不同运行功率下冷却水附加的热量,及对冷却水系统中卷载生物的时间-温度影响。6e)其他关于冷却水系统的数据:1)可溶性气体;2)固体悬浮物和浊度;3)其他废物和添加的化学药剂;4)冷凝管、热交换组件、水管和虹吸管等的尺寸;5)维护程序,热除冰程序的使用。5.4 生物调查和取水环境影响评价5.4.1 评价步骤生物调查是为了合理评价冷却水取水设施的位置、设计和建造等相关的环境影响,同时为选址提供充分有效的基础数据。评价的目标是通过分析和优化生物调查和监测数据,说明取水设施体现了最佳实践技术,对环境影响小。评价步骤包括:a)通过收集资料或对厂址附近初步的生物调查,选定
16、 RIS,确定适合 RIS 的调查方法和调查时间,给出主要分析区和远场分析区生物调查计划,进行生物调查(见附录 A);b)根据受取水设施运行影响的生物体数量、大小和重量的昼夜以及季节性变化,评价受取水设施的影响程度,评价中可保守假设通过取水设施的生物死亡率为 100%,也可通过现场实验获得死亡;c)对供水水体进行研究,评估取水对特定水域内生物种群的损害和影响,评价个体生物的损失对当地种群的影响,说明取水设施的位置、设计和建造对生物的影响。取水对很多生物物种的影响可能低于调查方法和分析技术的检测下限。对于这类物种,一般不需要进行全面调查,除非用于判定最佳实践技术。同时可以征询水生生物学家的意见,
17、判定取水对物种的负面影响。5.4.2 评价方法对调查数据以及监测数据可采用附录 B 群落响应参数进行分析评价。若初步调查表明取水设施的卷载和卷塞损失可能较大,则可采用预测模型对生物损失进行模拟预测,使用生物价值概念判定最佳实践技术,见附录 B。5.5 最佳实践技术判定5.5.1 最佳实践技术判定方法在进行取水设施最佳实践技术判定时,需通过判定取水设施对某生物的直接、潜在破坏以及该生物在水体中的区域价值,获得该生物受影响的程度。对于某特定物种,区域价值的评价主要考虑的内容包括:主要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路线等渔业敏感区,生物现存量以及生命过程中其它关键功能。对于取水设施是否为最佳实践技术,
18、生物价值-潜在影响判定方法表 1 所示,判定步骤如下:7表 1 生物价值-潜在影响判定方法冷却水流量高(相对于供水水体)冷却水流量低(相对于供水水体)生物价值高不是未知生物价值低未知是a)在一个生物价值高的地区建设直流冷却取水系统一般不是最佳实践技术,除非能够证明受取水影响的物种少或者能存活下来的较多,且不会导致该种群减少;b)通常在低生物价值区域建设低流量取水设施属于最佳实践技术,除非取水设施会影响珍稀濒危物种;c)在其它相对生物价值-冷却水流量的组合下,难以直接判定最佳实践技术。在这种情况下,要求提供充分的水生生物调查资料,完成取水设施的环境影响评价,综合考虑经济因素和技术水平确定最佳实践
19、技术,使得取水位置、设计和建造对环境的总体影响小。5.5.2 取水设施优化步骤取水设施优化步骤如下:a)能否通过改造过滤系统降低影响;b)能否通过增大取水设施的尺寸(即降低通过滤网的最大流速)降低影响;c)考虑其他减少取水影响的工程和管理措施;d)考虑放弃现有取水设施,在另一个位置新建取水设施,并且在新建取水设施时引入适当的设计,降低取水的环境影响;e)如果以上技术都无法降低环境影响,则可降低取水量,通过提高冷凝器或换热器进出口的温差或者采用二次循环冷却水系统实现。5.6 取水环境影响后评价要求5.6.1 总体要求核动力厂运行一定时期后,为了评价取水的实际影响,了解生态保护和风险防范措施的有效
20、性,提出补救方案或者改进措施,需进行循环冷却水取水的环境影响后评价。冷却水取水设施环境影响后评价流程见图 2。根据卷载、卷塞的监测结果和水生生物调查结果,评价现有取水设施的环境影响,当取水的环境影响大时需提出补救方案和改进措施。核动力厂运行后,应在五年内对取水设施的环境影响进行后评价,卷塞和卷载调查应至少进行两周年,此后可根据取水影响的后评价情况适当降低监测频率。8整理或进一步收集卷塞、卷载监测结果提出补救方案或者改进措施运行核动力厂的取水设施评价取水设施环境影响影响小影响大分析论证结束图 2 取水设施环境影响后评价流程图5.6.2 卷塞监测要求卷塞监测的目的是记录冷却水取水设施运行导致的鱼类
21、损失量。通过对取水滤网的反冲洗可以获得卷塞鱼的数量,并应考虑进行整年的收集,以准确反映物种每年的总损失量。如果无法进行每日的监测,则每月进行一次 24 小时的采样。基于取水影响程度、取水量、产卵期以及其他厂址特定和季节性因素,也可增加或减少取样频次。通常是在滤网反冲洗泄水道上安装收集篮来收集样品。收集篮的网孔应等于或小于取水滤网。取样期间应收集核动力厂运行数据和生物数据。核动力厂运行数据包括:取水和排水口水温、开始时间和持续时间、取水流量、取水流速(代表性测量值或计算值)、氯化期间循环冷却水中的总余氯、取样间隔中滤网运行次数、海水的流速、盐度和溶解氧。收集的生物数据包括:a)从滤网或二次取样(
22、当收集的个体物种数量很大时)收集的物种、数量、长度、重量和年龄;b)每种物种的代表性样本,用于测定性别和个体成熟度;c)评估在取水系统滤网之前区域发生的鱼类自然死亡量;d)定期测试,确定滤网上卷塞生物的回收率。5.6.3 卷载监测要求鱼卵、仔鱼等的卷载损害程度取决于通过冷凝器系统的数量以及经过管道时的条件。监测的目标是确定冷却系统吸入和排出的鱼卵、仔鱼等物种的数量,必要时还应确定这些生物通过冷却系统管道的直接影响和后续影响。卷载的监测建议两周进行一次,每次连续监测24 小时。基于取水影响程度、取水量、产卵期以及其他厂址特定和季节性因素,可增加或减少取样频次。建议进行昼夜采样以观测生物数量的变化
23、。若工程水域是某种鱼类良好的产卵和育幼场,这些物种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数量分布常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尤其是当浓度较低时)。通过昼夜连续观测,可获得足够的有代表性数据。9实际取样体积取决于工程水域中鱼卵和仔鱼的密度,根据目标物种的最小密度来确定取样体积。如果缺少工程水域的生物密度数据,则需选取尽可能大的样本体积。采样位置应紧靠取水滤网,并位于滤网之前。当假设小于 100%的死亡率时,则在排水系统中合适的位置也应进行取样。6 核动力厂温排水环境影响分析6.1 评价目的在分析评价温排水影响时,应证明温排水限值能够满足水体质量的管理要求,以及基本上不影响受纳水体中关键物种和经济物种的生长和繁育。该影响考
24、虑了温排水与其他对物种有重要影响因素(包括杀生剂的影响、冷却水取水的影响、渔业资源过度捕捞、其他污染源的排放等)的总体影响。6.2 分析论证流程在编制核动力厂选址阶段环境影响报告书时,可采用收集资料的方式,根据厂址特征,确定冷却方式,判定温排水的潜在影响。当温排水潜在影响不可接受时,需修改冷却方式或重新确定厂址。在编制核动力厂建造阶段环境影响报告书时,当满足如下三种情况中任意一种情况时,选用分析论证类型 I 进行温排水环境影响分析论证,包括:采用二次循环冷却系统;温排水热扩散区域范围满足基于最佳工程实践确定的范围要求(见 6.7.2 节);根据筛选方法(见6.4 节)判定对六类生物类别的温排水
25、潜在影响小。除上述情况外,初步判定厂址温排水存在较大的环境影响,应进行 RIS 保护分析和评价,即采用分析论证类型 II 进行温排水环境影响分析论证。在编制核动力厂运行阶段环境影响报告书时,应根据工程建造对取排水方案和设计参数进行确认,并根据最新环境数据(如与建造阶段发生变化)复核温排水环境影响。核动力厂温排水环境影响分析论证流程见图 3,具体流程见附录 C。10确定重要代表物种以及远场分析区,制定RIS研究和调查计划收集相关工程和水文资料,完成物理影响分析开展现场调查、试验和文献调研,完成RIS 分析根据现场调查、文献调研进行六种生物类别分析,完成生物类别分析将物理影响、RIS以及生物类别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核动力 排水 环境影响评价 指南 试行 HJ1037 2019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