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节选)》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
《《茶馆(节选)》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茶馆(节选)》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茶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作品的艺术结构特点及特殊的矛盾冲突。2.把握节选部分众多人物的形象特点,品味语言的个性化及幽默风格。3.了解茶馆的思想艺术成就,激发戏剧欣赏的兴趣,提高鉴赏能力。二、知人论世【写作背景】话剧茶馆是老舍1956至1957年间的作品。老舍写茶馆,本来是想要配合时政宣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在1954年颁布,作者抚今追昔感慨不少,觉得该写个说明新宪法得来不易的戏,用来教育青少年。于是,1956年他动笔写了一个4幕6场的话剧,戏里人物众多,由光绪年间一直写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北平学生“反饥饿、反迫害”运动,戏里的主要人物是兄弟3人。老舍把初稿拿到北京人艺,读给
2、院长曹禺、总导演焦菊隐等人,征求意见。曹禺他们感觉,这部作品最精彩的,是第1幕第2场发生在一家旧茶馆里的戏,觉得应当以这场戏作基础,另起炉灶,写个描绘旧时代社会面貌的戏。老舍痛快地接受了这个建议,当即表示:3个月后交剧本!期限一到,茶馆新作果然有了。经过跟导演、演员们的切磋磨合,这部新作真的大功告成了。剧本的最终完成稿,彻底放弃了正面展现革命斗争的场景,成了一部由往昔岁月市井生活画面组合起来的社会风情大戏。【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1913年考入北京师范学校,1918年毕业后曾任小学校长、中学语文教员等职,五四运动后开始文学创作。抗战期间在武汉和重庆主持
3、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等职。1950年创作话剧龙须沟,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老舍作品大多取材于北京的市民生活。他善于描绘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以他们的日常生活为背景,将北京特有的历史、环境、文物、民俗、风情、世态、习惯、语言等融合成一个整体,自成一个完整丰满、“京味”十足的艺术世界。老舍作品的语言俗白精致,雅俗共赏。他是潜台词运用的大师,其代表作品就是茶馆。三、层次结构本文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矛盾冲突一常四爷与二德子的矛盾冲突。常四爷出直言,二德子抖威风。第二部分:矛盾冲突二刘麻子拉纤,康六卖女。说明了当时
4、社会的腐败与黑暗,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预示着大革命即将爆发。第三部分:矛盾冲突三刘麻子兜售洋表,常四爷表示担忧。这一部分其实是写洋货冲击与清政府无能之间的矛盾。第四部分:矛盾冲突四黄胖子调解鸽子之争,老人家感慨人不如鸽。这揭示了穷人与富人在生活上的巨大差异和情感对立。第五部分:矛盾冲突五秦仲义作势涨房租,王利发谦卑求情。这其实揭示了民族资本家与小商户之间的矛盾。第六部分:矛盾冲突六常四爷怜悯乡妇母女,秦仲义想要实业救国。这揭示了民族资本家与富有正义感的民众之间的矛盾。第七部分:矛盾冲突七秦仲义舌战庞太监,众茶客议论谭嗣同。这揭示了维新派与保守派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民众对维新变革或不了解、或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