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复习:古代文化常识专练天文历法类.docx
《高考专题复习:古代文化常识专练天文历法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专题复习:古代文化常识专练天文历法类.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代文化常识专练 -天文历法类1下列常识有误的一项是()A“赵惠文王十二年,廉颇为赵将”这里是用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与左传“三十三年,秦师过周北门”的纪年方法一样。B年号起于汉武帝时期,以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每个皇帝用一个年号。C甲午战争、庚子赔款、辛丑条约这些重大事件都是采用的干支纪年的方法。D登泰山记中“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强调观泰山日出的时间是戊申日这天的4点左右,这一天正好是这个月的最后一天。2下列对孔雀东南飞并序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贱妾”是古代妇女谦卑的自称,文中是兰芝的自称。“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中的“卿”是古代夫妻、朋友间的爱称,文中
2、是仲卿对妻子兰芝的爱称。B初阳:冬至以后、立春以前的一段时间。此时阳气初动,故称“初阳”。C“黄昏”“夜半”“人定”“鸡鸣”四个词均为古代表示夜晚时段的名称。D“初七及下九”中的“初七”指农历每月的初七日,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乞巧。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永和,皇帝的年号,用于纪年,开始于秦始皇,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明清两代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B癸丑,干支纪年法,由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组成,既可以用于纪年,也可以用于纪月,不用于纪日。C暮春,孟仲季与每一季中的三个月相配,在表示月份时,孟表示每一季的第一个月,仲表示第二个月,季表示最后一个月即第三个月。D后人评价王羲之的书
3、法兰亭集序“飘若游浮云,矫如惊龙”,被誉为“天下第一楷书”。4下列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古人以天为干,以地为支。天干常用来表示次序,地支可用来表示时间。把天干地支依次组合,配成六十对,称为“六十甲子”。B阴历每月十五日称“望”。“既望”是每月望日之后的一天,这时候,月亮看起来很圆。阴历每月初一称“晦”,每月最后一天称“朔”。C古人以夜半为中心,把一夜分为“五更”,每更为一个时辰。也就是以夜半(子时)为三更,前后各有两更。现在常说的“半夜三更”本是指夜半子时,即11点至1点。D流火,流,下行;火,大火星,即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诗经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相当于公历的八月,流
4、火是说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渐西降,表明暑气已退。5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初七及下九”中的“下九”指农历每月十九,是妇女们结伴嬉游的日子。B“六合正相应”中的“六合”指表示月建的地支与表示日辰的地支相合。C“黄昏”“夜半”“人定”“鸡鸣”“平明”五个词均为古代表示时间段的名称,若按时间先后为序,可排列为:黄昏、人定、夜半、鸡鸣、平明。D“往昔初阳岁”中的“初阳岁”指冬至以后,立春以前。6下列关于天文历法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二十八宿”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B古代占星家将天上星空区
5、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蜀道难中“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诗句就是这种文化的体现。C诗经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其中“七月”相当于公历的八月,“流火”是说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渐西降,表明暑气已退。D“玉弓、金镜、金蟾、银兔、桂轮、桂宫、东曦”都是月亮的别称,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日中,又名日正、中午,表时间,即中午12点,是一天的太阳正中之时。B鸡鸣,古代记时以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十二时辰,鸡鸣是丑时,相当于现在夜里1点至3点。C下九,指农历每月十九,古人以农历每
6、月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在汉代,每月十九日是妇女聚会的日子。D主簿,古代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8下列各句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每月的初一称为“望日”,“夏四月之望”是指初夏的四月一日。B丁卯、己巳、戊申,为古时天干地支纪时的术语,可以用来纪日、纪月和纪年,古人常将之与五行结合预测人的运命。C古代“朔”指农历初一,“望”指农历十五,“晦”指农历三十。D“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南北朝民歌孔雀东南飞中有“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
7、忘”之句,其中的“下九”指的是农历的每月的二十九。B孔雀东南飞一文中的“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之句,“黄昏”“人定”都是天色纪时法的名称,分别指19-21点、21-23点。C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天干地支纪年、王公年次纪年、帝王年号纪年、年号干支兼用纪年。其中王公年次纪年法大多用在春秋战国时期。D清代文学家姚鼐在登泰山记中写到:“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其中的“晦”指的是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10下列对有关文化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壬成之秋”中的“壬戌”,采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即用十天干与十二地支循环相配来纪年,全部循环一次为60年。B“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是据月亮
8、的情况来纪日,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十六为既望。C“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为星宿的名称,即为“斗宿”和“牛宿”,均为二十八星宿之一。D“戊申晦”中的“晦”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即农历每月的三十。11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上班叫“点卯”,点卯的“卯”是古代计时中的“卯时”,按照地支的顺序,相当于现在的上午7点到9点。B农历清明前的四个节气依次为立春、雨水、惊蛰、谷雨;一季又常用孟、仲、季来称呼,如仲春时节,山花烂漫。C2020年是农历庚子年,按传统说法是属鼠人的本命年;据此推算,2008年是农历丁亥年,也是属鼠人的本命年。D古人把从黄昏到第二天拂晓分为五更。其中“三更”大
9、致相当于地支纪时法的丑时,也就是晚上11点到第二天凌晨1点。12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B古代夜晚分为五个时段,称为五更或五夜。以夜半23点到1点为三更天,前后依次递推。C十二地支纪时法,以夜半23点至1点为子时,1至3点为丑时,3至5点为寅时,依次递推。D黄昏:是酉时,(相当于现在的17时至19时),这里指太阳落去,天色欲黑而未黑之时。13下列关于古代日期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戊申晦,五鼓晦:农历每月初一五鼓:五更,早上四点到六点B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壬戌:天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高中语文精品资料 新高考语文精品专题 高考作文指导 统编版高中语文课件 高考语文解题指导 高中语文学案 高考语文拓展资料 高中语文模拟试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