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导学案)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导学案)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导学案)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学 案学习目标1.通过分析比较科举选官和学堂选官的不同,认识官制改革的必然性。2.通过对民国时期文官制度发展过程的学习,理解文官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变化主要取决于中国当时的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3. 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的学习,了解新中国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的发展历程形成正确的时空观。通过对新中国干部制度特点的分析,培养史料实证素养。通过对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比较,分析其产生的不同原因,培养历史解释素养。引导学生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客观评价新中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培养唯物史观素养。通过对千部干部
2、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等历史概念的学习,培养历史解释素养。学习重难点重点:了解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知道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过程及影响。难点:正确认识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分析西方文官制度对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影响。探学新知一、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一)科举制的变革与废除1.科举制度的变革(1)科举制度变革的背景晚清之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具有浓厚传统的科举制度受到很大冲击。随着西学的传播和洋务运动的开展,科举制度发生一系列改变。(2)内容: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清政府加设经济特科,选拔经时济变之才在康有为等人的建议下,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3)结果:戊戌变法失败后,
3、慈禧太后下令所有考试悉照旧制。2.科举制的废除(1)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政府实行新政,通令各省书院一律改为大学堂,各府州县学改为中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2)1905年,光绪帝诏准袁世凯、张之洞等人的立停科举之奏,决定自1906年起,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并令学务大臣迅速颁发各种教科书,责成各督抚严饬府、厅、州、县,抓紧于城乡各处遍设学堂,将育人取才合于学校一途。至此,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000多年的科举制度最终被废除。(二)清末新政对选官制度的改革1.改革传统选官制度(1)新政开始后进行官制改革,裁减冗署冗官,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陆续设立农工商部巡警部、学部等部门,瓦解了传统的六部建
4、制。(2)对选官制度进行部分更新,规定凡学堂考试合格毕业者,均给予贡生举人进士等出身,对成绩优秀者进行殿试后,酌加擢用,优予官阶2.设立学堂选官制度(1)确立: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学堂选官制度由此正式设立。(2)内容:奏定学堂章程规定,自高等小学以上,毕业考试结果分最优、优、中、下、最下5等,一般中等以上者都获相应的奖励出身,并被授以官职或得以升学,奖励出身大致可分为翰林、进士、举人、贡生、生员5级,依据各级不同情形,分别由官府予以选录。3.确立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1)确立:1906年,清政府制定了考验游学毕业生章程,确立了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2)内容:规定每
5、年举行一次归国留学生考试,考试结果分最优优、中等3等,不同等级者分别被赐予进士、举人、拔贡出身,再被分配相应官职。二、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一)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1.文官考试思想(1)内容:文官考试思想南京临时政府十分重视官员选拔制度,特别是文官选拔制度的建设,出台了官员选拔方面的一系列法规草案。这些草案都是依据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而制定的。孙中山认为在官员选拔方面,应以考试制度为主,也就是在“五权宪法”的框架之中,国家建立考试院,主管人才的选拔和任用。完善国家政治制度,建立文官的培养、任用、监察等方面的运行机制。(2)影响: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进一步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
6、础。(3)评价:由于南京临时政府仅存在数月,文官选拔制度基本停留在纸面上,但对日后民国文官制度的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二)北洋政府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1.北洋政府时期的考试制度(1)1913年初,北洋政府颁布了典试委员会编制法草案文官考试法草案,这标志着文官考试制度的建立。文官考试法草案规定,民国男子年满21岁者,得应文官考试,亦即女子不得参加文官考试(2)文官考试由政事堂铨叙局负责,文官高等考试和文官普通考试各举行过两届,司法官考试、知事试验、留学毕业生甄拔考试等也举行过数届。2.北洋政府时期的甄别制度(1)含义:主要是指对已经在文官职位上工作的人,通过检验毕业文凭调查经历、检查工作成绩、考
7、查学识与工作经验等决定其能否留任。(2)影响:这是旧人事制度向现代文官制度转变的一个重要措施,用意在于保持行政的连续性与稳定性。(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1.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官员选拔制度的建立:(1)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重新设计颁布了政府的人事制度,“官吏”称谓逐渐被“公务员”代替。(2)从1929年制定公务员任用条例,到1933年颁布公务员任用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的建立。(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以北洋政府时期的文官制度为基础,继承、吸收了中国传统考试监察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的精华。2.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1)选拔方式:公务员的选任由最高考试机关考试院负责,“所有公
8、务员均须依法律,经考试院考选、铨叙,方得任用”。此外,对一般在职人员,南京国民政府也采取甄别审查措施,使其取得任用资格。(2)考试制度:1929年,国民政府公布了第一部考试法,此后又颁布系列法规。孙中山关于文官考试的思想主张,几乎全部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确立。不同于北洋政府的相关法规,考试法允许女子参加考试,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和平等性。(3)评价:尽管制度规定严密,但实施过程中漏洞百出,任用私人现象始终无法禁绝。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1.干部制度(1)内涵:干部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国家干部人事管理体制原则、机构,以及干部选拔、任用、考核、
9、交流、培训等内容。(2)发展历程:背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沿用民主革命时期由中共中央及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统一管理的干部制。发展:后来,我国又建立了在中共中央及各级党委组织部统一领导、统管理下的分类管理的干部制度。改革开放后干部制度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后,干部制度进入改革和进一步完善阶段,在干部选拔、任用、考核、奖惩、离休退休培训、工资、回避制度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废止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等。(3)干部制度的意义在坚持贯彻中国共产党管理干部的根本原则下,我国逐步实现了干部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现代化,特别是在干部管理体制上不断加强法制建设,初步建立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2
10、.建立和推行公务员制度(干部人事制度的重大改革)(1)过程:建立:1993年,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随后,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建立。法制化: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标志着国家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明确规定: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用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至此,公务员考录工作正式进入法制化轨道。(2)发展趋势近年来,报考公务员的人数不断增多,文化程度呈现高学历化的特点。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得到了全方位的推进和改善,考试录用的规模和范围在不断扩大,录用过程的透明化公开化和平等化也在逐渐完善。(3
11、)影响:公务员政治、文化素质的不断提升,为国家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增添了活力 深化探究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先秦时期的考试任职制度散见于现存的儒家经典中。秦汉时期,出现了关于考试任职制度可靠而详细的文献记载。从有文献记载的正式制度看,中国的选官制度可分为两类:荐举制度和考试制度。属于前者的有禅让制、“乡举里选”、察举制、征辟制和九品中正制等;属于后者的有科举制和文官制度等。实际上,这两种选官制度有着不可分割的继承性,选官制度经历了从荐举制度的察荐为主、考试为辅,再到科举制度只重考试的过程一科举制度实施早期即隋与唐初所采用的主要考试形式策试,就是
12、从汉代实行的察举制、征辟制发展而来的,而且在唐代以后,经过改造,策试仍然是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摘编自徐萍从进士科举到文官考试中国选官制度在民国时期的制度逻辑材料二 孙中山提出“中华民国者,人民之国也”,主权在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因而“国中之百官,上而总统,下而巡差,皆人民之公仆”。官吏既为人民之公仆,其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行政能力才能提供有效的服务。孙中山认为只有经过公开竞争、择优录用的考试制度才能选拔出高素质的官员一政府官员掌握公共权力资源,应该遵从人民的意志行使职权,为防止官员贪污腐化、滥用职权,孙中山主张应当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只有人民拥有监督的权力,才能够有效地监督政府官员。摘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精品资料 新高考历史精品专题 统编版高中历史资料 高中历史课件 高中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设计 高中历史试卷 高考历史指导 高中历史练习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96311435.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