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文言文重点字词解析练习1022(附参考答案和解析).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文言文重点字词解析练习1022(附参考答案和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文言文重点字词解析练习1022(附参考答案和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考文言文重点字词解析练习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先生名鼐,字姬传,一字梦谷,世为桐城姚氏,端恪公文然元孙也。少家贫,体羸多病而嗜学。四库馆开,刘文正公、朱竹君学士咸荐先生,遂为纂修官。乾隆三十九年,书成,当议迁官。文正以御史荐,记名矣。会文正薨,先生乃乞养归。归里后,主梅花、钟山、紫阳、敬敷诸讲席,凡四十年。所至,士以得及门为幸。与人言,终日不忤,而不可以鄙私干。有来问,必竭意告之,汲引才俊如不及。虽学术与先生异趣者,见之皆亲服。纪文达撰四库书目录,颇诋宋儒,先生直斥其妄。先生貌清臞,神采秀越,澹荣利,有超世之志。王兰泉称其蔼然孝弟,有儒者气象,
2、而文名尤重天下。礼恭亲王薨,遗教必得姚某为家传。自望溪方氏以文章称海内上接震川推文家正轨刘海峰继之。论者谓:“望溪之文质恒以理胜,海峰以才胜,学或不及;先生则理与文兼至。”三君皆籍桐城,故世或称“桐城派”。 (节选自清先正事略选卷一)材料二:安庆府治,始于南宋嘉定年,黄勉斋先生之所营建。此府学之兴,亦必始勉斋矣。恭维我列圣御宇,以朱氏之学训士,而勉斋,朱子之高弟也。其守此郡,以朱子之学教于一方。虽当时支撑江、淮,戎马之间,不竟其志事,而其意可思也。昔当朱子时,有象山、永嘉之学,杂出而争鸣。至明而阳明之说,本乎象山,其人皆有卓出超绝之姿,而不免贤智者之过。及其徒沿而甚之,乃有猖狂妄行,为世道之大
3、患者,夫乃知朱子之教之为善也。近时阳明之焰熄,而异道又兴。学者稍有志于勤学法古之美,则相率而竞于考证训诂之途,自名汉学,穿凿琐屑,驳难猥杂。其行曾不能望见象山、阳明之藩,其识解更卑于永嘉,而辄敢诋朱氏之学,庸非今日之病哉?安庆府学,历代屡有损坏修复。今某来抚此土,又值其年久功敝,乃合官民计量,出财而修之。自嘉庆十三年某月起工,至次年某月毕工,用银一万几千几百两。门庑阶砌及旁附祠,靡不整饬。吏民请志其事,余幸当海宇清晏、庠序大兴之日,临勉斋之旧治。余仰企勉斋道德,而渺不可追,惟近推圣天子崇教之心,而远循朱子勉斋之旧训。愿诸生入是学者,一遵程朱之法,以是为学,毋迁异说。至其修建兴革之细碎者,则不足
4、载云。 (节选自姚鼐安庆府重修儒学记)【注】1象山:陆九渊,因其讲学于象山书院(今江西贵溪西南),被称为“象山先生”,创立“心学”,与朱熹“理学”相异。永嘉:即永嘉学派,是南宋时期与朱熹理学、陆九滴心学成鼎足之势的学术思想流派。阳明:王守仁,人称“阳明先生”,明代思想家。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圈出正确答案的序号,每对一处给1分,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自望溪A方氏B以文章称C海内D上接震川F推文家G正轨H刘海峰继之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凡,指总共、一共,与琵琶行并序中“凡六百一十六言”的“凡”词义相同。B.桐城派,是
5、中国清代文坛最大的散文流派,文风不重堆砌辞藻,力求“清真雅正”。C.竞,指完毕、终了,与成语“有志者事竟成”中的“竞”词义相同。D.庸,表示反问语气,与师说中“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的“庸”词义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姚鼐幼年时虽然家庭条件不好,自己也体弱多病,但十分好学;四库馆开设后,他被举荐为编修人员。B.当时的评论者认为,方苞的文章凭借理性取胜;刘海峰的文章则以才华见长,但他在学识上可能比不上姚鼐。C.安庆府学由朱熹的得意弟子黄勉斋所建。他作为郡守忙于军政事务,最终无法实现以朱子之学教化一方的志向。D.姚鼐认为,陆九渊、王阳明等人都有卓越
6、的才能,但仍然不免犯下贤智之人的过错,他们的学徒甚至给世间带来祸患。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王兰泉称其蔼然孝弟,有儒者气象,而文名尤重天下。(2)愿诸生入是学者,一遵程朱之法,以是为学,毋迁异说。14.姚鼐修安庆府学的背景是什么?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古者国有危难,君简贤能而任之。斋三日,入太庙,南面而立,将北面。太师进钺于君。君持钺柄以授将,曰:“以此至军,将军其裁之。”复命曰:“见其虚则进,见其实则退。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恃功能而失忠信。士未坐,勿坐;士未食,勿食;同寒暑,等劳逸,齐甘苦,均
7、危患;如此,则士必尽死,敌必可亡。”将受词,凿凶门,引军而出。君送之,跪而推毂,曰:“进退惟时,军中事,不由君命,皆由将出。”若此,则无天于上,无地于下,无敌于前,无主于后。是以智者为之虑,勇者为之斗,故能战胜于外功成于内扬名于后世福流于子孙矣。 (节选自诸葛亮将苑出师)材料二:昭王四十七年,秦使左庶长王龁攻韩,取上党。上党民走赵。赵军长平,以按据上党民。四月,龁因攻赵。赵使廉颇将。赵军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斩赵禆将茄。六月,陷赵军,取二鄣四尉。七月,赵军筑垒壁而守之。秦又攻其垒,取二尉,败其阵,夺西垒壁。廉颇坚壁以待秦,秦数挑战,赵兵不出。赵王数以为让。而秦相应侯又使人行千金于赵为反间,曰:“
8、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子赵括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赵王既怒廉颇军多失亡,军数败,又反坚壁不敢战,而又闻秦反间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秦闻马服子将,乃阴使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而王能为尉神将,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赵括至,则出兵击秦军。秦军详败而走,张二奇兵以劫之。赵军逐胜,追造秦壁。壁坚拒不得入,而秦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后,又一军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而秦出轻兵击之。赵战不利,因筑壁坚守,以待救至。秦王闻赵食道绝,王自之河内,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及粮食。至九月,赵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来攻秦垒,欲出。为四队,四五复之,不能出。其将军赵括
9、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武安君计曰:“前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扶诈而尽坑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 (节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圈出正确答案的序号,每对一处给1分,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故能战胜A于外B功C成D于内扬名于后世G福流于子孙矣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简,指选择、选拔,与出师表中“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的“简”意思相同。B.凶门,古代将军出征时,凿一扇向北的门,由此出发,如办丧
10、事一样,以示必死的决心。C.裨将,指副将。俗语“三个臭皮匠,顶过诸葛亮”中的“皮匠”,其实就是“裨将”的谐音。D.拔,指攻取、占领,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势拔五岳掩赤城”的“拔”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诸葛亮借古代君王在将帅授权仪式上的训命,指出将帅统兵打仗应有的行为准则。B.材料一既讲了将帅率军出征时临战指挥问题,也讲了将帅用人、律己和决策问题。C.秦、赵两国因争夺上党而爆发战争,赵将廉颇坚守壁垒不出,秦军屡攻不下,对此无可奈何。D.赵括到长平后,马上攻打秦军,被秦军引诱包围,粮食断绝40多天,赵括屡次突围无法成功。13.把材料二中画横线的句子
11、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子赵括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2)秦军详败而走,张二奇兵以劫之。赵军逐胜,追造秦壁。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30分)苏秦说赵王曰:“请屏左右,白言所以异。大王诚能听臣,燕必致毡裘狗马之地,齐必致海隅鱼盐之地。楚必致橘柚云梦之地,韩、魏皆可使致封地汤沐之邑,贵戚父兄皆可以受封侯。夫割地效实,五伯之所以覆军禽将而求也;封侯贵戚,汤、武之所以放杀而争也。今大王垂拱而两有之,是臣之所以为大王愿也。大王与秦,则秦必弱韩、魏;与齐,则齐必弱楚、魏。魏弱则割河外,韩弱则效宜阳。宜阳效则上郡绝,河外割则道不通。楚弱则无援。此三策者,不可不熟计也。夫
12、秦下轵道则南阳动,劫韩包周则赵自销铄,据卫取淇则齐必入朝。秦欲已得行于山东,则必举甲而向赵。秦甲涉河逾漳,据番吾,则兵必战于邯郸之下矣。此臣之所以为大王患也。臣闻,明王绝疑去谗,屏流言之迹,塞朋党之门,故尊主广地强兵之计,臣得陈忠于前矣。故窃为大王计,莫如一韩、魏、齐、楚、燕、赵,六国从亲,以傧畔秦。令天下之将相,相与会于洹水之上,通质刑白马以盟之。约曰:秦攻楚,齐、魏各出锐师以佐之,韩绝食道,赵涉河、漳,燕守常山以北。秦攻韩、魏,则楚绝其后,齐出锐师以佐之,赵涉河、漳,燕守云中。秦攻齐,则楚绝其后,韩守成皋,魏塞午道,赵涉河、漳、博关,燕出锐师以佐之。秦攻燕,则赵守常山,楚军武关,齐涉渤海,
13、韩、魏出锐师以佐之。秦攻赵,则韩军宜阳,楚军武关,魏军河外,齐涉渤海,燕出锐师以佐之。诸侯有先背约者五国共伐之六国从亲以摈秦秦必不敢出兵于函谷关以害山东矣如是则伯业成矣!”赵王乃封苏秦为武安君,饰车百乘,黄金千镒,白璧百双,锦绣千纯,以约诸侯。 (节选自战国策苏秦从燕之赵始合从)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诸侯有先/背约者五国共伐之/六国从亲以摈秦/秦必不敢出兵于函谷关以害山东矣/如是则伯业成矣B.诸侯有先背约者/五国共伐之/六国从亲以摈秦/秦必不敢出兵于函谷关以害山东矣/如是则伯业成矣C.诸侯有先/背约者五国共伐之/六国从亲以摈秦/秦必不敢出兵/于函谷关以
14、害山东矣/如是则伯业成矣D.诸侯有先背约者/五国共伐之/六国从亲以摈秦/秦必不敢出兵/于函谷关以害山东矣/如是则伯业成矣2.下列对文中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五伯,即五霸,指春秋时期诸侯中势力最大的五个诸侯盟主;文中的赵王不属于五霸。B.山东,指峭山以东,代指东方诸国,与鸿门宴中“沛公居山东时”的“山东”不同。C.朋党,又称集团、派别,多是指为争夺权力、排斥异己,互相勾结而结合起来的集团。D.百乘,即一百辆兵车。春秋战国时期常用“百乘之家”称拥有百辆兵车的士大夫之家。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苏秦对赵王说,只要赵王真的听从他的
15、忠言,就能得到别国土地,并使父兄外戚等得以封侯。B.苏秦告诉赵王,如果赵国与齐国结盟,齐国必然削弱楚国,楚国被削弱,赵国就孤立无援了。C.苏秦认为,如果秦国东向的想法一旦施行,就必然会举兵攻打赵国,占领邯郸,赵国就会灭亡。D.苏秦认为,如果赵王使六国缔结盟约,全力抵抗秦国,秦国就不敢危害六国,赵王霸业就可完成。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今大王垂拱而两有之,是臣之所以为大王愿也。 (2)令天下之将相,相与会于水之上,通质刑白马以盟之。5.苏秦是如何打动赵王同意合纵的?请结合文本概括说明。(3分)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30分)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九月,资
16、政殿大学士、右谏议大夫知越州赵公,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当廪于官者几人,沟防构筑可僦民使治之者几所,库钱仓廪可发者几何,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州县吏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忧其众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而人受二日之食。忧其且流亡也,于城市郊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不能自食者,有是具也
17、。能自食者,为之告富人,无得闭粜。又为之出官粟,得五万二千余石,平其价予民。为粜粟之所,凡十有八,使者自便如受粟。又僦民完城四千一百丈,为工三万八千,计其佣与钱。民取息钱者,告富人纵予之,而待熟,官为责其偿。弃男女者,使人得收养之。 法,廪穷人,尽三月当止,是岁尽五月而止。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属。有上请者,或便宜,多辄行。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民不幸罹旱疫,得免于转死,虽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是时,旱疫被吴越,民饥谨疾疠,死者殆半,灾未有巨于此也。天子东向忧劳,州县推布上恩,人人尽力。公所拊循,民尤以为得其依归。所以经营绥辑先后终始之际,
18、委曲纤悉,无不备者。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盖灾沴之行,治世不能使之无,而能为之备。民病而后图之,与夫先事而为计者,则有间矣;不习而有为,与夫素得之者,则有间矣。予故采于越,得公所推行,乐为之识其详,岂独以慰越人之思,将使吏之有志于民者,不幸而遇岁之灾,推公之所已试,其科条可不待顷而具,则公之泽岂小且近乎? 公元丰二年以大学士加太子少保致仕,家于衢。其直道正行在于朝廷、岂弟之实在于身者,此不著。著其荒政可师者,以为越州赵公救灾记云。 (节选自唐宋八大家越州赵公救灾记)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
19、/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B.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C.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D.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7.下列对文中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知越州,越州知州。知州是官名,宋初州本有刺史,别命京官知军州事,以分知州权柄,后罢刺史,专用知州,总治州郡政事。B.“前民之未饥”中“前”作状语,意为在之前,与项脊轩志中“前辟四窗”中
20、的“前”用法相同。C朔,古代农历每月第一天叫朔,月中叫望,望之后的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如“戊申晦,五鼓”。D.“于城市郊野为给粟之所”中“为”意为修筑、修建,与四章中“凿户牖以为室”的“为”含义不同。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吴越大旱,赵公来到越州,在饥荒还未到来之前,就亲自带领属官到各个县调查了七件事情,并谨慎地准备应对。B.文章通过一连串的数量词,如“二万一千九百余人”“四万八千余石”“一升”“四千一百丈”等,充分反映了赵公出色的救灾成绩。C.文章详写了赵公救灾,结尾简要地概括了赵公的其他方面的品德和修养,给读者留下思考的余地,具有无穷的余味。
21、D.这是一篇调查记,记述赵公在越州救灾的始末,重在总结并推广他的救灾经验,并盛赞赵扑的吏才与吏德。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分)(1)民取息钱者,告富人纵予之,而待熟,官为责其偿。(2)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10.本篇救灾记重在记事,而非写人,但由于笔端含情,人也因事可见。请根据文本第一、二两段简要概括赵公的形象。(3分)附:参考答案和解析一、【挖空训练】材料一:先生名鼐,字姬传,一字梦谷,世为桐城姚氏,端恪公文然元孙(玄孙,曾孙的儿子)也。少家贫,体羸(瘦弱)多病而嗜学。四库馆开,刘文正公、朱竹君学士咸荐(推荐)先生,遂为(担任)纂修官。乾隆三十九年,书成,
22、当议迁官。文正以(凭借身份)御史荐,记名矣。会(恰逢)文正薨,先生乃乞(请求)养归(即归养,回家奉养父母)。归里后,主(主持)梅花、钟山、紫阳、敬敷诸讲席(指高僧,儒师讲经讲学的席位),凡(总共)四十年。所至,士以得及门(正式登门拜师受业的学生)为幸。与人言(谈论),终日不忤(抵触,在这指厌烦),而不可以鄙(粗鄙浅陋的问题)私干(冒犯)。有来问,必竭意告之,汲引(引荐提拔)才俊如不及(够)。虽(即使)学术与先生异趣(不一致,不一样)者,见之皆亲服(令人信服)。纪文达撰四库书目录,颇(很,甚)诋(诋毁)宋儒,先生直斥其妄(狂妄)。先生貌清臞(清瘦),神采秀越,澹(通“淡”,淡泊)荣利,有超世之志
23、。王兰泉称其蔼然(和气友善的样子)孝(孝顺父母)弟(通“悌”,敬爱兄长),有儒者气象(气度),而文名尤重(被看重)天下。礼恭亲王薨,遗教(临死时的教诲)必得姚某为家传(叙述父祖事迹以传示后人的传记)。自望溪方氏以文章称海内上接震川推文家正轨刘海峰继之。论者谓:“望溪之文质恒(常常)以理(理性)胜,海峰以才胜,学或不及(达到);先生则理与文(文采)兼至。”三君皆籍桐城,故世或(有的)称“桐城派”。 (节选自清先正事略选卷一)材料二:安庆府治,始于南宋嘉定年,黄勉斋先生之所营建。此府学之兴(兴建),亦必始勉斋矣。恭维(称赞,颂扬)我列圣(历代帝王)御宇(统治天下),以朱氏之学训士,而勉斋,朱子之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 2024 高考 复习 文言文 重点 字词 解析 练习 1022 参考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