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pdf(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语文试卷第 1 页,共 8 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枣庄三中高三年级 10 月月考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 分钟,试题满分 150 分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 0.5mm 中性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班级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 0.5mm 中性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班级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2.作答选择题时,
2、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 0.5mm 中性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 0.5mm 中性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不得折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4.考生必须保持
3、答题卡的整洁,不得折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共 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材料一:古籍今译是一项在现实生活中发挥广泛作用的工作,近百年来,成果丰硕。从宏观上讲,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或影响上层建筑,使其对经济基础产生反作用,从而调节或改变人的现实生存条件,间接地参与对经济基础的巩固或变革;从细节上看,它以其认识功能影响人的意识,进而影响人的行为,达到影响社会生活的目的。这类工作不可能像衣食住行那样来得直接,也不具有强制性,它就像杜甫说的春雨那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浸润人们心田,陶冶情操。它虽不能与国计民生活动并驾齐
4、驱,但从生存发展的意义上讲,社会是受益于它的。在翻译方式方法的探索上,清末思想家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的标准,受到人们的推崇。我们现在沿用“信、达、雅”三个词,并赋予它们以新的含义。“信”是指忠实地反映原作的内容,包括思想、风格、精神等。“达”是译文要畅达明白,用现代汉语将原作的内容准确地表达出来。“雅”是规范、典雅。雅是有条件的,原作雅,译文才能雅。“信、达、雅”之间,信是基础,是第一位的,达与雅是第二位的。没有信,达与雅就失去了基础。达是信的翅膀,没有达,信也就失去了凭借。雅是达的发展,没有达,不可能有雅。今译的过程是一个矛盾运动的过程,这里存在古今汉语表达形式之间的矛盾,原作的思想内容
5、与译者的理解之间的矛盾等。当译者将原作的内容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忠实地、准确地表达出来,达到了信达雅的统一,上述这些矛盾基本上解决了,今译也就完成了。翻译界历来有直译和意译之说,有人主张直译,有人主张意译,双方进行了长期的争论。主张直译的人批评意译随意胡译、乱译。主张意译的人批评直译逐字呆译、死译。实践证明,直译、意译都是行之有效的今译方法。直译与意译具有共同性,亦有差异性。共同性是都要求忠实于原作。差异性主要表现在方法上,前者强调按原文的结构、语序翻译。其优点在内容上易于忠实地、准确地传达出原文的意义,在形式上可以保存原文的语气及语言上的特色。后者强调反映原文的风格神韵而不必逐字逐句直译。其优点
6、,在内容上能保留原文的风格神韵,在形式上易于再现原文的体裁、风貌。需要指出的是,与直译相比,意译带有更大的主观性。对于这一点,译者应有所警惕。由于二者具有差异性,所以各自都有它们的适应性。直译适宜于翻译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意译适宜于翻译文艺作品,如诗、词、赋、曲等。当然,用直译还是用意译,没有十分严格的界限。能直译者不妨直译,不能直译者须用意译,兼及二者,方为妥当。不管采用哪种方式,今译中原作信息的丢失是肯定的,只是多或少的问题。科学技术的进步,多媒体的介入,为古籍今译的外化提供了新的途径,甚至促成了古籍今译概念的延伸。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典籍里的中国”,
7、对古籍的活化、诠释做了积极探索。更多不同方式的今译作品正在日益涌现,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课题。语文试卷第 2 页,共 8 页(摘编自尹波、郭齐古籍今译的理论与方法)材料二:材料二:古籍今译“为什么”的问题,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从根本上说,古籍今译就是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今译作为古籍资源的转化利用,既是“存亡继绝的工作”,也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最好桥梁”。今译的读者群体是非常明确的,主要是非专业的传统文化学习者和爱好者。要让广大读者走进古籍、热爱古籍,今译无疑是最好的门径。从先秦到晚清,我国古籍浩如烟海,古籍的形态除了它的本然状态之外,还有经过整理之后的现代形态。本然状态当然
8、非常重要,这是它的文物价值。但是,对社会大众而言,所接触到的还是经过整理之后的古籍,所重视的更是其阅读价值。今译就是古籍现代形态的一种特殊体现。说“特殊”,是因为它已经是经过古今语言转换之后生成的文本形式,并不是古籍的原始形态;可是,从文字所表达的内容来说,它又是由原始文本衍生而成的,其内容依赖于原始文本而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今译不是古籍的复制,也不可能替代古籍本身;译文也不能独立于古籍而存在,否则它是没有意义的。今译是古代文化信息的现代阐释,古籍不同于一般文物,其核心的价值就在于所承载的文化信息。随着时代发展,古籍所承载的文化信息与现代社会有着很大的差异,诸如语言、文字、名物、典章、制度、
9、规范、礼仪、习俗、观念、思想等,许多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不能很好地为现代读者所了解和掌握。今译就是对古代文化信息的综合阐释,是将古籍内容在现代语境中的重新“呈现”。它力求古籍内容完整、准确地再现,同时更要求便于现代读者的理解接受,这也就是程千帆所比喻的“金蝉子转世”与“七仙女下凡”:“佛弟转世,仍是高僧,仙女下凡,依然美妇,虽已今世,不昧前因。”今译就是对古代文化信息忠实、完整、准确、优美的再现,也就是古典文本的现代阐释,这也是古籍生命力的当代传承。(摘编自马世年为什么要古籍今译)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信、达、雅”的翻译标准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其中“信
10、”居首位,只有“达”“雅”而没有“信”的译文毫无意义。B翻译者对古籍的理解与古籍本身的思想内容之间存在着矛盾,译者用现代汉语翻译古籍,就是为了解决这一矛盾。C古籍以不同形态呈现,不同形态有着不同的价值,在当今社会,阅读价值才是它最重要的方面。D今译是古籍的衍生品而不是复制品,今译无法替代古籍,二者相互依存,不能脱离彼此而独立存在。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古籍今译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是间接的,所以我们无法看到它对现实生活的改变所起到的作用。B与其他类型的文物相比,古籍承载了更多的文化信息,在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方面更直观便捷。C古籍今译的过程中必定会有信息的丢失,译者应
11、选择合适的方法,尽可能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义。D随着时代的发展,古籍里许多内容与当今社会有较大的差异,如果没有译文,现代读者无法理解。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关于“直译”“意译”论述观点的一项是()(3 分)A郑振铎:译书自以能存真为第一要义,最好的一面极力求不失原意,一面要译文流畅。B茅盾:(翻译)就我的私见下个判断,觉得与其失“神韵”而留“形貌”,还不如“形貌”上有所差异而保留“神韵”。C郭沫若:原作是诗,他的译文也应是诗。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应该允许译者有部分语文试卷第 3 页,共 8 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的自由。D邹韬奋:鄙意以为译书之最大要素,在使看的人懂,而且觉
12、得畅快舒服,若使人看了头痛或糊里糊涂,不但不足劝人看书,反使人懒于看书。4两则材料都论述了古籍今译的重要作用,但侧重点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4 分)5下面是诗经卫风硕人的部分原文和译文,请结合材料分析这则译文好在哪里。(6分)原文译文手如柔夷,肤如凝脂,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手像春荑好柔嫩,肤如凝脂多白润,额角丰满眉细长,嫣然一笑动人心,秋波一转摄人魂。二、文学类阅读-双文本二、文学类阅读-双文本(共 16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文本一:一个人的河流 徐 迅面对一条河流,人肯定有许多想法。比如孔子站在黄河,庄子面对着濠水。但更多的时候,更多的人都让河水在面前悄悄流
13、逝,连一朵浪花也不会溅起。我也毫不例外。我自小从皖河的这岸走向那岸,又从那岸走向这岸,河水流逝了我的童年、少年,还在毫不犹豫地流逝我的中年和老年。我发觉我也无法改变皖河的什么。有时候,我站在桥上望着河里的倒影,我发觉,我和皖河的乡亲们在本质上没什么区别,我们喝的都是皖河水,是河水无私地滋养了我们。“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皖河人说这话,是因为皖河住进了一个外乡人。皖河两岸的乡里乡亲,见面一律嘻嘻哈哈,直呼其名,比如瞎爷、望全、孝女、牛王几乎没有人被称为先生的。可乡亲们唯独对这个人例外,他们称他乌先生,这是因为乌先生不是土生土长的皖河人。像皖河身后那沉睡了几千年,蒙上了一层又一层神秘面纱的天柱山一样
14、;在皖河,乌先生身上也有一层神秘和传奇的色彩。乡亲们第一次见到他,是在一个有着淡雾的早晨,乌先生长得很矮,身子瘦硬,反剪着双手(这就不像皖河人)站在沙滩上,细眯双眼打量着什么。乡亲们开始以为他只是一个过路的人,没当一回事。但很快,他们就发觉乌先生一点也没有要走的意思。于是各式各样的猜测和议论就如浓雾一般布满了皖河。有人振振有词地说:“乌先生是北京城里来的学生,他走遍了天下的名山大川,最后爱上皖河秀丽的山水,所以住了下来。过一阵子还会把他的家眷接来。”背后,乡亲们这样嘀嘀咕咕的,但没有人直接去问他。乌先生为皖河改变了什么,乡亲们开始并不知道。一年,两年乡亲们开始渐渐承认了一个事实:乌先生竟然一直
15、住在皖河,直到住到老、住到死。乌先生把一生都交给皖河,交给天柱山,造福了皖河两岸他在皖河做的都是些善事:他拿出自己的积蓄不算,还到处化缘给皖河修桥,给天柱山铺石阶、修路,为牺牲在皖河的抗日将士们修建陵园;创办学校,写山志随着天柱山风景区的开发和皖河的声名远播,乡亲们恍然大悟。但有些一时也还无法明白:比如说,他可以到省里当大官,但他去了一个月,除自己批准自己建一座学校就辞职了;他被诬陷关入监牢,却看鸡、养猫、写写画画:被罚砸石子,他却成天哼着黄梅小调,快活得像神仙乡亲们目睹着乌先生全部的苦难和欢语文试卷第 4 页,共 8 页乐,同时也将问号投向了皖河当然,这些并没有妨碍他们尊重他、喜欢他。有些事
16、可以回避,但有些人却无法回避。皖河的乡亲们嘴里时而就会蹦出这样一些朴素的话来。的确,人与人就像隔河相望的两棵树,无法走到一起,但有些事却像雾一样穿河而过缠绕着你,直到一棵树老了、蔫了,而另一棵树还很年轻,还散发着旺盛的生命力。那么,那棵年轻的树也要面对河流我就曾试图蹚过这条河。在一个阳光如水的秋日之后,我多次见到乌先生。在交谈中,我渐渐印证了皖河人传说的一些事实:乌先生叫乌以风,山东聊城人,曾就读于北京国立大学哲学系。后来任过一些地方的图书馆员和中学教师。在一个偶然的机缘,他遇上当时称为国学大师的马一浮先生,即被马先生的学识所吸引,于是跟随马先生跑到四川复性书院担任了典学和督讲。一年秋天,他因
17、拜望远在西湖休假的马一浮,凑巧路过了皖河。莫名其妙地他就被皖河身后那座雄伟的大山迷住了四年之后,他义无反顾地来到了皖河。他说,这是命中注定。有时候,一个人就是一条河,一条布满往事的河流尽管它的语言人们不懂。“立极方知天地大,凌空不见古今愁”,这是乌先生第一次登临天柱山时的感受。他说,有人建议他将这“大”字改成“小”字,但想想他还是改了回来。他觉得天地还是很大很大。他像是一尾鱼游到皖河,他就得把整个身心都投向皖河,交付给天柱山我们几次交谈都一直充满着平静与快乐,我静静地凝望着他,那天柱山般的寂寞、皖河般沉静的心态,如一泓淡淡的秋水,温暖而长久地流进了我的心里当然,皖河是出过一些著名人物的,只是那
18、些人物都与历史有关,历史学会记住了他们。但还有一些人与历史无关,却与皖河有关。乌以风就是其中的一位不信,你把一生交给一条河流试试?(有删改)文本二:文本二:乌以风先生(节选)乌以风先生于 1901 年出生于山东聊城。1922 年至 1928 年就读于国立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任浙江省国书馆编纂和杭州省立高中教师。他立志教育和大成学业,在某种程度上与伟大教育家马一浮先生的交往和教诲是分不开的,他把马先生奉为恩师和做人楷模。乌以风为教育事业献出了毕生精力。1943 年,安庆行政督察区专员请乌以风担负创建学校的重任,他不负众望,历经千辛万苦。1943 年 9 月,景忠中学终于按时开学。可是不久,省教
19、育厅以景忠中学未获批准而擅自开学为由,不予立案,不承认学生学籍,并勒令停办。乌以风对此极为愤慨,亲自到省会周旋。恰好这时汪少伦接任教育厅长,仰慕乌以风才学,挽留其担任教育厅主任秘书。乌以风到任后,即代行批准了景忠中学。随即又辞官归校,任景忠中学校长。(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文本一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皖河两岸的乡亲唯独称乌以风为“乌先生”,而不直呼其名,是出于对这个外乡人的尊重。B文本一叙述了乡亲们由“开始并不知道”到“恍然大悟”的过程,表明他们逐渐理解了乌先生甘于奉献、苦中作乐的精神。C文本一乌先生在“立极方知天地大”一句诗中选用“大”字,不是因为
20、“小”字不合情理,而是“大”字更能表达自己心意。D文本二中乌以风“亲自到省会周旋”,是因为他知道只有自己作为校长出面,才能够解决学校面临的“不予立案”的难题。7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文章以乡亲的眼光介绍乌先生,通过动作、神态等细节写出人物的特征,并用场景烘托人物状态,表明他并不是一个皖河人。B“如一泓淡淡的秋水,温暖而长久地流进了我的心里”,这一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乌先生寂寞、沉静的心态给予我滋润的美好感觉。C文章以“不信,你把一生交给一条河流试试”结尾,不仅能够激发读者进一步思索人语文试卷第 5 页,共 8 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生,而且让人有跃跃欲
21、试之感,余韵悠长。D本文多次叙述有关乌先生的经历,既有人们的猜测与议论,还有作者的求证,从不同的角度为我们勾勒出乌先生的一生。8周国平评价本文“似在写人与河的关系,其实蕴涵着人生的道理”。请据此简要分析文章题目“一个人的河流”的意蕴。(4 分)9这两个内容相近的文本文体不同,因而艺术表现也有差异。请比较并简要分析。(6 分)三、古代诗文阅读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37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材料一: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今学者旷废隳惰,玩岁愒时,而百无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
22、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昔人有言:“使为善而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乡党贱恶之,如此而不为善,可也;为善则父母爱之,兄弟悦之,宗族乡党敬信之,何苦而不为善、为君子?使为恶而父母爱之,兄弟悦之,宗族乡党敬信之,如此而为恶,可也;为恶则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乡党贱恶之,何苦而必为恶、为小人?”诸生念此,亦可以知所立志矣。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诸生试观侪辈之中,苟有“虚而为盈,无而为有”,讳己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资禀虽甚超迈,侪辈之中,有弗疾恶之者乎?有弗鄙贱之者乎?彼固将以欺人,人果遂为所欺
23、,有弗窃笑之者乎?苟有谦默自持,无能自处,笃志力行,勤学好问,称人之善,而咎己之失,从人之长,而明己之短,忠信乐易,表里一致者,使其人资禀虽甚鲁钝,侪辈之中,有弗称慕之者乎?彼固以无能自处,而不求上人,人果遂以彼为无能,有弗敬尚之者乎?诸生观此,亦可以知所从事于学矣。夫过者,自大贤所不免,然不害其卒为大贤者,为其能改也。故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诸生自思,平日亦有缺于廉耻忠信之行者乎?亦有薄于孝友之道,陷于狡诈、偷刻之习者乎?诸生殆不至于此。不幸或有之,皆其不知而误蹈,素无师友之讲习规饬也。诸生试内省,万一有近于是者,固亦不可以不痛自悔咎。然亦不当以此自歉,遂馁于改过从善之心。但能一旦脱然洗
24、涤旧染,虽昔为盗寇,今日不害为君子矣。若曰吾昔已如此,今虽改过而从善,人将不信我,且无赎于前过,反怀羞涩疑沮,而甘心于污浊终焉,则吾亦绝望尔矣。(节选自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有删改)材料二: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之外,于今为要绥,而习类尚因其故。人皆以予自上国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求其所谓甚陋者而莫得。独其结题鸟言,山栖羝服,无轩裳宫室之观、语文试卷第 6 页,共 8 页文仪揖让之缛,然此犹淳丽质素之遗焉。盖古之时,法制未备,则有然矣,不得以为陋也。夷之人其好言恶詈,直情率遂。世徒以其言辞物采之眇而陋之,吾
25、不谓然也。(节选自王守仁何陋轩记,有删改)【注】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世称“阳明先生”,在写材料一、二时,作者自京城谪龙场驿丞。结题,指少数民族结发于额的装束。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并标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3 分)讳已之 不能 忌 人之有 善 自矜 自是 大言 欺人者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百工,文中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师说)的“百工”都是对手工业者的总称,有尊敬劳动者之意。B“使为善而父母怒之”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阿房宫赋)两句中的“使”字含义相同。C“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枣庄市 第三中学 2023 2024 学年 上学 10 月月 语文试题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