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劝学》课件51张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x
《【语文】《劝学》课件51张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劝学》课件51张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x(5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六单元劝学劝学荀子1、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和虚词。掌握本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掌握本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2、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述。3、审美鉴赏与创造:学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自己围绕中心论提高自己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点合理论证的能力。力。4、文化传承与理解:明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确认识学习的
2、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积累”“”“坚持坚持”“”“专一专一”的道的道理理。核心素养目标教学目标教学重点:1.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2.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自己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教学难点: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情境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是否总有些困惑?有人说,我整天冥思苦想,埋头看书,但是效果不佳;有人说,我上课真的是认真听讲了,也觉得听懂了,但是一做题就不会了;有人说,我认真努力地学习了,付出了,可考试总是成绩平平。我们也曾是雄心勃勃,也想卧薪尝胆,也想破釜沉舟,但面对现实中的自己又总
3、是有些无奈。今天,让我们走进荀子,走进他的劝学,希望这位睿智的思想家、教育家,能帮助我们走出困惑,给我们指明一条前行的路。知人论世 荀子(约公元前荀子(约公元前313313前前238238),名),名况况,字,字卿卿,战国末期战国末期赵国人赵国人,当时人们尊重他,称他,当时人们尊重他,称他荀卿荀卿。曾两度到当时齐国的文化中心稷下(今山东临淄)曾两度到当时齐国的文化中心稷下(今山东临淄)游学,任过列大夫的游学,任过列大夫的祭酒祭酒(学宫领袖),还到过(学宫领袖),还到过秦国,拜见秦昭王,后来到楚国,任秦国,拜见秦昭王,后来到楚国,任兰陵兰陵(今山(今山东枣庄东南)东枣庄东南)令令。公元前。公元前
4、238238年失官,居家著书,年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死后葬于兰陵兰陵。韩非韩非和和李斯李斯都是他的学生。都是他的学生。荀子是我国古代的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思想家、教育家教育家,朴素唯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是先秦集大成者,是先秦儒家儒家的最后代表,的最后代表,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荀子知人论世 荀子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但人类可以用主观努力去认识它,顺应它,运用它,以趋吉避凶。他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在认识论方面,他认为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首先要通过感觉器官和外界事物接触,强调“行”对于“
5、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在政治上,他针对孔子、孟子效法先王的思想,提出“法后王”,主张应该适应当时的社会情况去施政,要选贤能,明赏罚,兼用“礼”“法”“术”实行统治。他的许多思想为法家所汲取。在人性问题上,他不同意孟子的性善论,他认为人类天生有欲求,有欲求必有争夺,任其天性发展,必做恶事,因此他提出“性恶论”,认为后天环境可以改善人的恶的本质,所以他主张“明礼义而化之”,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功能的重要。认为人和物都可以改变,能改造好,能“知明而行无过”。作品简介作品简介荀子是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内容内容】荀子全书一共32篇,是他和
6、弟子们整理或记录他人言行的文字,但其观点与荀子的一贯主张是一致的。一般认为前26篇为荀子所著,末6篇为其门人弟子所著。内容涉及哲学、政治、治学、处世学术等。【特点特点】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绵密,善用比喻。知识拓展孟子荀子宇宙观孟子心目中的“天”是万物的主宰,并且有判别义理、是非的能力。荀子认为“天”是没有意志的,也没有判断是非的能力,只是一个自然的现象,与人事无涉,相信人定胜天。伦理观孟子主张“性善说”。所谓性善,即是说人性之中,而具善端,是与生俱来的特性,那就是仁、义、礼、智,称为“四端”。荀子主张“人性恶”,因为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好利而恶害”,而要使人向善,就必须靠后天人工的
7、节制和教育。政治观孟子主张施行“仁政”,他认为政治的最高理想,是在于为人民谋幸福、保民及救世。因此,统治者必须先有仁心,再培养出德性,才能施行仁政。荀子主张“礼治”,他积极鼓励以礼乐制度来节制人之情欲,以克服人的恶性。并且,荀子也凭着“礼”来使人民“明分使群”,即是使人类群居生活而不争,残贼淫乱等恶行而不行。君民关系孟子亦提倡“民本说”,他指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一切的政治制度皆应为人民而设,处处为人民着想。荀子主张“尊君”说,与孟子的“民本说”刚好相反。识背景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
8、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天下既要靠“法”治,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知识拓展荀子散文的特点荀子散文的特点 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绵密、多作排比善于比喻正面设喻正面设喻(从正面直(从正面直接打比喻阐明观点)接打比喻阐明观点)正反设喻正反设喻(通过正反(通过正反对照把所要说明的道对照把所要说明的道理说得更具体明白)理说得更具体明白)反复设喻反复设喻(连用几个(连用几个不同的比喻,使读者不同的比喻,使读者加深对道理的理解)
9、加深对道理的理解)知识拓展 在在宇宙观宇宙观方面,荀子提出方面,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的思想。在在认识论认识论方面,他强调方面,他强调“行行”对于对于“知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有朴素的唯物思想。性,有朴素的唯物思想。在在政治政治上,他提出上,他提出“法后王法后王”的口号,主张应该适应当时的社会情况的口号,主张应该适应当时的社会情况去施政,要选贤能,明赏罚,兼用去施政,要选贤能,明赏罚,兼用“礼礼”“”“法法”“”“术术”实行统治。他的实行统治。他的许多思想被法家所吸取。许多思想被法家所吸取。在在人性问题人性问题上,他不同意孟子的性善论,主
10、张性恶论。他主张上,他不同意孟子的性善论,主张性恶论。他主张“明礼明礼义而化之义而化之”。他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功能的重要,有积极意义。他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功能的重要,有积极意义。荀子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使人的本性改变,因此,他十分强调教育荀子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使人的本性改变,因此,他十分强调教育的作用和学习。的作用和学习。荀子论解题劝劝:勉励、劝勉、鼓励。作者在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劝学是荀子第一篇节选。劝学是荀子第一篇节选。疏通文本 君子君子曰:学不曰:学不可以可以已已。青青,取,取之之于于蓝,而青蓝,而青于于蓝
11、蓝;冰,水;冰,水为为之,之,而而寒寒于于水。木直水。木直中中绳,绳,輮輮(之)之)以以(之)(之)为为轮,其轮,其曲曲中中规规。虽。虽有有槁槁暴暴,不,不复复挺挺者者,輮輮使之然也。故使之然也。故木木受绳受绳则直,则直,金金就砺就砺则则利利,君子,君子博博学学而而日日参参省省乎乎己,则己,则知知明明而而行无行无过过矣。矣。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已:停止。可以用来,应该状后从状后比凝冻而成状后比合乎符合把作为形作名弯度同又再通曝晒通“煣”靠近磨刀石锋利名作状每天通“智”智慧枯直测圆的工具,圆规。明:明达省察验,检查 靛青指金属制的刀剑等经墨线比量过。通“煣使弯曲。蓝色(深)代青表转折广状后对
12、并且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半途而止。靛青是从蓼蓝草里提炼出来的,却比蓼蓝草还要青;冰是由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即使的原因表并列过失疏通文本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 加疾也,而 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
13、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 于物也。曾经片刻提起脚后跟见得广强,这里指声音宏大 明显,显著借助,利用人在远处也能看见车使快 名作动游泳横渡通“性”,资质,禀赋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船和桨,泛指船只 表修饰到达表转折但是擅长表修饰修饰修饰转折听转折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得洪亮,可是听的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
14、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古义:特古义:特指长江和指长江和黄河黄河形作名 高处对状后疏通文本 积土成山,风雨积土成山,风雨兴兴焉焉 ;积水成;积水成渊渊,蛟龙生,蛟龙生焉焉;积;积善善成德,成德,而而神明神明自自得得,圣心圣心备备焉焉。故不积。故不积跬跬步,步,无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骐骥一跃,不能十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驽马十十驾驾,功在不,功在不舍舍。锲。锲而舍而舍之,朽木不折;锲之,朽木不折;锲而而不舍,金石可不舍,金石可镂镂。蚓无爪牙。蚓无爪牙之之利,筋骨利,筋骨之之强强,上上食食埃土埃土,下下饮饮黄泉黄泉,用用心心一一也。蟹六也。蟹六跪跪而
15、而二二螯螯,非蛇鳝之穴无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寄托者,者,用用心心 躁躁也。也。于此”,从这里、在这里。了深水形作名善行指人的智慧获得圣人之心,通明的思想。表顺承起具备古代的半步没有用来的(办法)骏马劣马马拉车一天走的路叫“一驾”。放弃,中止 刻。雕刻。尘土。因为。数作形专一蟹钳浮躁,不专心表假设如果放弃定后的标志强劲方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并列蟹的脚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从这里兴起;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从这儿产生;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
16、马连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以因为地下水藏身托身文言知识点归纳1 1、通假字、通假字虽虽有有槁槁暴暴,不复挺者,不复挺者“有有”通通“又又”,再一次;,再一次;“暴暴”通通“曝曝”,晒。,晒。则则知知明而行无过矣:明而行无过矣:“知知”通通“智智”,智慧。,智慧。輮輮使之然也使之然也“輮輮”通通“煣煣”,使,使.弯曲。弯曲。君子君子生
17、生非异也非异也“生生”通通“性性”,天赋,资质。,天赋,资质。知识点归纳2 2、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假舟楫者,非能假舟楫者,非能水水也,而绝江河也,而绝江河 水,水,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动词,游泳。,游泳。君子博学而君子博学而日日参省乎己参省乎己 日,日,名词作状语名词作状语,每日。,每日。假舆马者,非假舆马者,非利利足也足也利利,形容词使动形容词使动,使使快快上上食埃土,食埃土,下下饮黄泉饮黄泉 上、下,上、下,方位名词作状语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向上、向下。用心用心一一也也一,一,数词作形容词数词作形容词,作,作“专一专一”讲。讲。知识点归纳古今异义(古古今异义(古/今)今)1、君子
18、博学而日、君子博学而日参参省乎己省乎己2、声非加、声非加疾疾也也3、假假舆马者舆马者4、蟹六、蟹六跪跪而二螯而二螯5、金金就砺则利就砺则利6、劝劝学学7、蚓无、蚓无爪牙爪牙之利之利(检查/参加、加入)(强、洪亮/疾病、快凭借、借助/不真)(脚/跪下)(金属/金子)(勉励/规劝、劝戒)本义:爪子、牙齿。后来形成褒义的比喻义:帮手、武士;现代又转为贬义的比喻义:帮凶、走狗,词义的感情色彩有了变化。知识点归纳3、特殊句式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19、 定语后置定语后置輮以为轮輮以为轮 省略句省略句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判断句判断句知识点归纳重点重点虚词虚词1 于于(1)青,取之于蓝(从)(2)而寒于水(比)(3)善假于物也(介词,引出对象,可不译)2 者(1)假舟楫者 (特殊指示代词,组成名词性结构,表现“的人”)(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表示略作停顿,并提示下文要说的原因)(3)而见者远 /而闻者彰(用在动词 后,表“的东西”)(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表“的地方”)知识点归纳3 焉(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蛟龙生焉(指示代词兼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劝学 【语文】劝学课件51张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课件 51 2023 2024 学年 统编 高中语文 必修 上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