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排水工程学.pdf
《灌溉排水工程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灌溉排水工程学.pdf(3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目 录前言绪论1第一章 农田灌溉原理9 第一节 农田土壤水分运动基本方程9 第二节 入渗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1 5 第三节 蒸发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2 0 第四节 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水分运动2 9 第五节 作物需水量3 3 第六节 非充分灌溉原理与作物水分生产函数4 0第二章 灌溉制度与灌溉用水量4 4 第一节 充分供水条件下灌溉制度的确定4 4 第二节 非充分供水条件下灌溉制度的优化5 2 第三节 灌溉用水量5 4 第四节 灌水率5 8第三章 灌水方法6 1 第一节 灌水方法的分类及适用条件6 1 第二节 地面灌溉技术6 3 第三节 喷灌7 2 第四节 微灌8 4 第五节 设施农业灌溉工程9 6
2、第四章 灌溉渠道工程9 9 第一节 灌溉渠道工程的组成9 9 第二节 灌溉渠道工程的规划1 0 2 第三节 田间工程及其规划1 0 5 第四节 渠道设计流量的推算1 0 9 第五节 渠道纵横断面的设计1 2 0 第六节 渠道防渗及抗冻胀1 3 1第五章 灌溉管道工程1 3 7 第一节 灌溉管道工程的组成1 3 7 第二节 管材种类及规格1 4 0 第三节 管道的附件1 4 4 第四节 管道输水灌溉系统的规划布置1 5 0 第五节 管道的工作制度及水力计算1 5 4 第六节 灌溉管道工程的结构设计1 6 1第六章 灌溉水源工程1 6 3 第一节 灌溉水源及水质要求1 6 3 第二节 灌溉取水工程
3、的分类及特点1 6 7 第三节 地表水灌溉取水工程的水利计算1 7 6 第四节 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1 8 4第七章 集雨灌溉工程1 9 5 第一节 概述1 9 5 第二节 集雨灌溉工程规划1 9 6 第三节 集雨灌溉水源工程2 0 2 第四节 集雨灌溉田间工程2 1 4第八章 田间排水与盐碱土改良利用2 1 6 第一节 田间排水要求及相关参数2 1 6 第二节 明沟排水2 2 1 第三节 暗管排水2 2 6 第四节 竖井排水2 3 8 第五节 防治盐碱化的灌溉排水技术2 4 0第九章 排水沟道系统规划设计2 5 0 第一节 排水沟道系统的规划布置2 5 0 第二节 排水沟流量和水位的确定2
4、5 3 第三节 排水沟的纵横断面设计2 6 6第十章 灌溉排水管理2 7 1 第一节 灌溉用水计划的编制及执行2 7 1 第二节 灌溉排水管理的自动化2 7 5 第三节 灌溉排水管理的信息化2 7 9 第四节 灌溉排水效益评价与水费计收管理2 8 6 第五节 灌溉排水试验2 9 1 第六节 灌溉排水工程常见病害及其处理2 9 9参考文献3 0 8书 书 书绪 论一、灌溉排水工程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灌溉与排水是用人工手段克服自然降水不足或过多而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的技术措施,包括调节区域水资源和土壤水分状况,防治旱、涝、渍、盐碱等灾害,以促进农业高产、优质、稳产。受季风气候影响,中国洪涝干
5、旱灾害频繁,灌溉排水事业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地处亚洲大陆东部。受季风气候和地形条件影响,降水在地域空间和年际之间、年内季节之间分配极不均匀。多数地区农作物生长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因降水过分集中造成的洪涝灾害,或降水过少产生的干旱问题。从总体上说我国农业对灌溉有较强的依赖性。具体到东、中、西三个不同地带,它们对灌溉的依赖程度又有所不同。年降水量低于4 0 0 mm的西北内陆和黄河上中游等地区,地域辽阔,土地资源丰富。这里位于大陆腹地,降水稀少,最少的只有一二百毫米,甚至几十毫米,而蒸发量是降水量的几倍、十几倍。在该地区兴建灌溉设施进行常年灌溉或季节性补充灌溉,是保证农业生
6、产正常进行,获取高产稳产的必要条件。除此之外,人工林地、饲草料地也需要灌溉,否则生长发育不良,严重时干枯死亡。西北地区建有大量的引水、蓄水、提水等灌溉工程,多数地方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比例在3 0%5 0%。新疆的比例高达9 8%,是我国灌溉事业发达的地区之一,其灌溉设施维护管理较好。该地区的灌溉水源主要来自高山降水和融雪形成的地表径流或地表水渗入地下转换而成的地下水。年降水量在4 0 01 0 0 0 mm之间的黄淮海及东北等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是我国农业发达地区之一,受强烈季风气候影响,降水在年际、年内之间变化很大,造成农业对灌溉的需求很不稳定。黄淮海地区小麦生产必须有灌溉条件的保障,
7、否则产量低而不稳,甚至无法种植。玉米、棉花、豆类等秋熟作物则只在干旱季节或干旱年份需要适当灌溉补水,一般年份对灌溉需求不大。东北地区水稻生产必须有灌溉条件保障,才能确保优质高产;玉米、大豆等作物,在春季播种和苗期容易遭受干旱,出苗率和幼苗存活率低导致减产,需要人工补水抗旱播种,当地称“坐水种”。但是多数年份的作物生长期靠天然降雨就可以基本满足需求,黄淮海地区是我国农田灌溉事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例约在2/3左右。黄淮海地区和东北地区的灌溉水源,一部分来自山区水库蓄水、平原河道引水,一部分来自地下水。黄淮海地区是我国水资源最紧缺的地方之一,地下水开发利用成为发展农业活动的主要
8、途径,建成了全国规模最大,集中连片的机井灌区。有些灌区采用井渠结合方式,实现地表水与地下水互相补充,联合调配运用。年降水量超过1 0 0 0 mm的长江流域及以南广大地区,国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3 6%。多数地方降水充沛,为水稻种植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成为我国主要稻谷产区。但是,在水稻栽插、抽穗扬花等生长关键期,经常出现季节性干旱,对水稻生长构成一定威胁。1连续几十天不下雨的大旱,也会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甚至绝收的灾难性后果。灌溉、防洪、除涝和防渍是这一地区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不可缺少的基础保障条件。长江、珠江等河流下游三角洲,洞庭湖、太湖等湖泊四周,山地丘陵之间的盆地,地势平坦,河网密
9、布,水资源丰富,易于发展灌溉,大多数地区已建成比较完善的灌排体系。山地和丘陵冈地的农田,受地形和水源条件限制,发展灌溉难度较大。华东和湖南、湖北、广东等省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比例多在8 0%9 0%,上海高达9 6%。以山地丘陵为主的西南各省,水利化程度较低,灌溉面积只占耕地的4 0%5 0%。南方地区灌溉水源主要取自河道、水库或塘坝。江河三角洲和河网湖区多依靠泵站和流动排灌机械进行排涝和灌溉,是我国机电排灌事业最发达的地区。我国人口众多,耕地资源少,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只有0.1 h m2,为世界人均占有耕地的1/3,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也少,只相当世界平均水平的1/4。要用有限的耕地和可用的淡水资源
10、,生产出数量多、质量优的农产品,满足1 3亿人不断提高生活水平的需要,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有效的途径之一是发展灌溉排水,不断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改善农业生产的不利自然条件,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二、灌溉排水工程的性质和特点建设灌溉排水工程是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为了统筹协调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关系,灌溉排水设施的建设必须由政府动员社会的力量,以集体的形式组织实施。政府在发展灌溉排水事业中起着主导的作用,农民是发展灌溉排水事业的主体。灌溉排水工程的管理机构是准公益性质的社会服务组织。灌溉排水工程建设与管理有以下特点:(1)灌溉排水工程有较
11、强的公益性。它承担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任务。它的服务对象是国民经济中的弱势产业 农业,社会中的弱势群体 农民。它所承担的防洪除涝抗旱减灾任务和改善生态环境等多种任务都属于满足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共同需求。(2)灌溉排水工程具有一定的可经营性。灌溉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使农作物增加产量,提高农产品品质,增加农民收入。灌溉供水和灌溉服务具有商品属性,应当按照商品交换价值规律,由受益者向提供者付费,补偿灌溉供水和灌溉服务过程中的损耗。(3)灌溉排水工程服务具有天然垄断性。灌区所用的灌溉水源、引水枢纽和渠道线路的地理位置和走向布置等,在一定条件下都是唯一的,不可能在同一个地方建多个灌区相互竞争;灌溉排水工
12、程的受益范围、服务对象相对固定,用水户对灌溉供水和灌溉服务没有选择余地。(4)灌溉排水事业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几乎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政府都对灌溉排水事业发展给予强有力的资金扶持,实行保护政策。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把支持灌溉项目作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农村贫困的主要措施之一,实行免收利息、延长还贷款限期(还款期限长达3 0年)等优惠金融政策。(5)灌溉排水活动有较强的不确定性和一定的风险性。农作物栽培管理的季节相对固2绪 论定,而灌溉用水的来源、灌水时间、灌水次数都与天然降水有密切关系,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因素。(6)灌溉排水设施的维护管理困难。灌溉设施建在远离村镇的荒郊野外,渠道线路长,渠系建筑
13、物多,田间灌溉设施覆盖面广,风吹、日晒、雨淋、冻融、水流冲刷,季节性间断使用,容易自然老化,雨季洪水、泥石流经常造成毁灭性破坏。(7)灌溉排水工程建设和管理跨多个学科专业,有较强的综合性。灌溉排水工程建设涉及水文、水资源、生态环境、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水工建筑、机电设备、土壤、农作物栽培等许多学科领域和专业技术,其管理涉及法律、政策、企业经营、市场销售、社会、历史、心理等多个方面,需要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综合治理,实现节水高效,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三、灌溉排水工程的发展历程(一)国外灌溉排水工程的发展灌溉排水这一古老工程技术可以远溯至新石器时代。从世界范围而言,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灌溉工程,是
14、公元前3 4 0 0年左右美尼斯王朝修建在埃及孟菲斯城附近截引尼罗河洪水的淤灌工程。约公元前2 2 0 0年巴比伦在底格里斯和幼发拉底河河谷建造了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奈赫赖万灌溉渠道。印度、古罗马、古波斯等国的灌溉,起源也都很早。公元前2 5 0 0年左右,印度就有引洪淤灌,到2 0世纪3 0年代,印度开始应用现代工程技术修建大型自流灌溉工程,同时发展小型提水灌溉与井灌。伊朗、叙利亚、意大利等国的灌溉,也有几千年的历史,其中伊朗和亚美尼亚等国,以坎儿井众多闻名。1 9世纪中叶,在美国西部大盐湖河谷地带,开始了移民垦殖,发展灌溉。2 0世纪初,美国联邦政府开始在西部1 7个州进行以灌溉为主的水利
15、综合开发,1 9 8 5年全美喷灌面积达0.0 8 9亿h m2,占其总灌溉面积(0.2 4 3亿h m2)的3 7%。苏联的灌溉农业也有较长的历史,公元前6世纪阿姆河和锅尔河流域就开始了灌溉。十月革命后,灌溉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主要灌区集中在中亚细亚。全世界灌溉面积1 9 5 0年为9 6 0 0万h m2,1 9 8 5年为2.2亿h m2,增加1.2倍,到2 0 0 2年增加到了2.7 7亿h m2。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例由1 9 5 0年的7%增加到1 9 8 5年1 6%,2 0 0 2年超过了2 0%;灌溉农田的农产品产值约占全部农产值的一半。世界上灌溉面积最多的国家为中国和印度
16、,其次为美国和巴基斯坦(表0 1)。欧洲西部一些国家,因雨量较丰沛,且分布较均匀,灌溉设施一般较少。据预测,全世界人口到2 1世纪中叶,将增加4 7%,而耕地只能增加4%,为满足未来对粮食的需求,主要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因此,发展灌溉仍将是今后发展农业的重要措施之一。今后世界灌溉发展的趋势是:灌溉方法仍将以地面灌溉为主,喷、微灌面积会有较大的发展;为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系数,缓解水资源紧缺程度,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和非充分灌溉等节水灌溉技术将日益发展;改进灌溉管理,提高灌溉自动化程度。计算机、遥测、遥控和3 S等新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二)国内灌溉排水工程的发展1.新中国成立前的灌溉排水事业我国有悠
17、久的灌溉发展历史,在人类文明史上有着辉煌灿烂的成就。早在3 0 0 0多年3绪 论表0 1世界灌溉面积(处于前2 5位的国家,2 0 0 2年,引用于F A O S T A T2 0 0 5)国家和地区灌溉面积占耕地的比例/%灌溉面积/1 06h m2国家和地区灌溉面积占耕地的比例/%灌溉面积/1 06h m2埃及1 0 03.4西班牙2 83.8乌兹别克斯坦9 64.3墨西哥2 56.3巴基斯坦8 31 7.9印度尼西亚2 34.8伊拉克6 03.5土耳其2 05.2日本5 92.6法国1 42.6孟加拉国5 84.6美国1 32 2.5伊朗5 07.5哈萨克斯坦1 12.4越南4 53.0
18、乌克兰72.3中国3 85 4.9巴西52.9印度3 55 7.2澳大利亚52.5意大利3 42.8俄罗斯44.6罗马尼亚3 33.1前2 5位国家合计2 3 2.1泰国3 15.0全世界合计2 7 6.7阿富汗3 02.4前的商周时期,就有了蓄水、输水、分水、灌水、排水不同功能的人工灌排系统,称为“井田沟洫”制度。公元前5 9 1年就建成了芍陂蓄水灌溉工程(位于今天的安徽省寿县,现在叫安丰塘),灌溉农田数十万亩(1亩=1/1 5 h m2),至今仍在发挥着效益。公元前2 5 1年建成的无坝引水工程都江堰,引岷江水灌溉川西平原沃野良田,使之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荒”的天府之国。在人们精心维护管
19、理和改造扩建下,历经2 0 0 0多年而不衰,并且灌溉面积扩大到目前的1 1 3 0万亩,这在世界灌溉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奇迹。公元前2 4 6年秦国在陕西泾水上修建了无坝引水的郑国渠,以后改建成今天的泾惠渠。古代灌溉事业的发展,提高了作物产量,发展了区域经济,使灌区成为当时的经济繁荣发达地区,促进了古代农耕文明和社会进步,也为封建王朝统一中国,扩大疆域,巩固政权创造了条件。但是受历史条件的局限,几千年来我国农田灌溉事业发展缓慢。2 0世纪3 04 0年代,近代水利先驱李仪祉先生等,学习、引进、吸收西方先进水利科技,规划和兴建了如陕西关中泾惠渠、渭惠渠等一批著名灌溉工程,缩小了我国灌溉工程技术与西
20、方工业发达国家的差距。到新中国成立的1 9 4 9年,全国有标准不高的农田灌溉面积2.4亿亩,占耕地面积的1 6.3%。利用近代工业和科技成果发展起来的机电排灌,起步于2 0世纪2 03 0年代的东南沿海地区,到1 9 4 9年新中国成立前,动力设备保有量只有7万kW,灌排面积3 8 0万亩,其中2/3集中于江苏南部。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和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十分脆弱,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大部分地方的农业“靠天吃饭”,粮食不能自给,几亿农民长期处于缺吃少穿、不得温饱的贫困状态。农业基础的不稳,制约着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4绪 论2.新中国成立后灌溉排水事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提
21、出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等方针,对兴建水利、发展灌溉排水给予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灌溉排水事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组织广大农民坚持不懈地兴修水利,先后建成了上千万处多种类型的蓄水、引水、提水灌溉工程,几十年发展的灌溉面积超过了以往数千年的总和。截至2 0 1 2年年底,全国灌溉面积1 0.1 6亿亩,其中节水灌溉面积4.6 8亿亩,包括渠道防渗节水灌溉面积1.9 2亿亩,占4 1.1%;低压管道输水灌溉面积1.1 3亿亩,占2 4%;喷微灌面积0.9 9亿亩,占2 1%;其他节水灌溉面积0.6 4亿亩,占1 6.5%。全国有大型灌区4 4 7处,控制有效灌溉面积2.
22、5 1亿亩;大型灌溉排水泵站4 5 0处,装机功率5 6 3万kW,控制有效灌溉面积1.4 7亿亩、总有效排涝面积1.3 7亿亩;中型灌区约7 3 0 0多处,控制有效灌溉面积2.3 1亿亩;全国拥有塘坝、小型泵站、机井、水池水窖等独立运行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2 0 0 0多万处,包括塘坝6 0 0多万处,引水堰(闸)1 1 0多万处,小型排灌泵站4 7多万处,灌溉机电井4 3 0多万眼,水池、水窖(柜)等小型集雨工程6 0 0多万处。大中型灌区末级渠道、小型灌区固定渠道近3 0 0万k m,固定灌溉管道约1 8 0万k m,相应的配套建筑物近7 0 0万座。2 0 1 2年全国总供水量6 1
23、3 1.2亿m3,其中地表水源占8 0.8%,地下水源占1 8.5%,其他水源占0.7%。总供水量中:生活用水7 3 9.7亿m3(其中城镇生活用水占7 4.3%),占总供水量的1 2.1%;工业用水1 3 8 0.7亿m3,占总供水量的2 2.5%;农业用水3 9 0 2.5亿m3,占总供水量的6 3.6%;生态环境补水1 0 8.3亿m3,占总供水量的1.8%。中国以占全国耕地5 0%的灌溉面积生产了占全国总产量7 5%的粮食,8 0%的经济产品和9 0%的蔬菜。中国以占全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 2%的人口,重要原因之一是有较发达的灌溉排水基础设施。伴随着大规模的灌溉排水工程建设与
24、改造,灌溉排水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推广也取得了很大成绩。如地表水与地下水互补、联合调配使用的井渠结合技术,丘陵山区蓄引提结合多水源综合开发、联合调度利用技术,灌区中低产田旱涝碱综合治理技术,渍害低产田改造技术,喷灌技术,微灌技术,沟畦地面灌溉改进技术,水稻控制灌溉技术,旱作物非充分灌溉技术,雨水集蓄利用技术,计划用水优化调配管理技术等。与此同时,在灌溉排水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基础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批有价值的成果,如节水灌溉条件下农作物需水规律、作物水分生产函数与节水机理,大气水、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四水转化,饱和非饱和土壤水和溶质运移规律,土壤作物大气连续体水分传输机理与计算模型等。为了适应
25、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今后灌溉排水事业发展的工作重点将放在已有灌溉设施的改造和管理体制的改革上,使灌溉水利用率大幅度提高,达到6 0%以上。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力和供水条件,以非充分灌溉、节水灌溉为主,既重视提高用水效率,同时更重视提高水分生产率、单位水量创造的价值和纯收益;既重视生产实践经验,更重视科学技术的应用。四、灌溉排水工程学研究对象及主要内容灌溉排水工程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认识农田水旱灾害发生发展规律,采取适宜措5绪 论施,如调节农田水分状况以及改变和调节地区水情等,最大程度地减小水旱灾害造成的损失,实现区域光、热、水、土资源的高效利用。1.农田水旱灾害农田水旱灾害主要包括涝、渍、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灌溉 排水 工程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