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国甲卷高考真题语文试题变式练习之文言文阅读(解析版).pdf
《2021年全国甲卷高考真题语文试题变式练习之文言文阅读(解析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全国甲卷高考真题语文试题变式练习之文言文阅读(解析版).pdf(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年全国甲卷高考真题语文试题变式练习之文言文阅读原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九月契丹大举入卷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同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谓幸金陵陈尧更阀州人诵丰成都帝以问寇准,准曰:“不知谁为陛下画此二策?帝曰:“卿姑断其可否,勿问其人也。”准曰:“臣欲得献策之人,斩以然孽,然后北伐耳!陛下神武,将臣协和,若大驾亲征,敌当自遁;不然,出奇以挠其谋,坚守以老其师,劳佚之势,我得胜算矣。奈何弃值势,欲幸荒、蜀,所在人心崩溃,敌乘胜深入,天下可复保耶?”帝意乃决,因问准曰:“今虏骑驰突,而天雄军实为重镇,万一陷没,则河朔皆虏境也。孰为可守?”准以王钦若荐,且曰:“宜速召面谕,授敕俾
2、行。”钦若至,未及有言,准遽日:“主上亲征,非臣子辞难之日,参政为国柄臣,当体此意。”钦若惊惧不敢辞。闰月乙亥,以参知政事王钦若判天雄军兼都部署。契丹主隆绪同其母萧氏遣其统军顺国王萧挞览攻威虏、顺安军,三路都部署击败之,斩偏将,获其趟雪。又攻北平岩及保州,复为州君兵所败。挞览与契丹主及其母合众攻定州,宋兵拒于唐河,击其游骑。契丹遂驻兵阳城淀,号二十万,每纵游骑剽掠,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志。是时,故将王继忠为契丹言和好之利,契丹以为然,遣李兴议和。帝曰:“朕岂欲穷兵,惟思息战。如许通和,即当遣使。”冬十月,遣曹利用诣契丹军。十二月庚辰,契丹使韩杞持书与曹利用俱来,请盟。利用言契丹欲得关南地。帝
3、曰:“所言归地事极无名,若必邀求,朕当决战!若欲货财,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宜许之。“契丹犹觊关南,遣其监门卫大将军姚东之持书复议,帝不许而去。利用竟以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成约而还。(节选自 宋史纪事本末契丹盟好)【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闽州人请幸成都/B.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阀州人请幸成都/C.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闽州人/请幸
4、成都/D.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闻州人/请幸成都/【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衅鼓,指古代战争时杀人或杀牲取血涂在鼓上以举行祭祀仪式。B.庙社,庙指宗庙,社指社稷,庙社在古代常用来借指国家朝廷。C.闰月,农历逢闰年加一个月,闰某月指加在某月之前的那个月。D.辎重,文中指行军时随军运载的军械、粮草、被服等军用物资。【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契丹军队南侵宋朝,面对强致,寇准坚决反对退避内地,提出应当严惩主张避战的大臣,并力促皇上御驾亲征。B.寇准举荐主张避战
5、的王钦若镇守天雄军,并告诫钦若:皇上决定亲征,臣子不可辜负圣意。钦若惊惧不敢推辞。C.契丹军队屡次侵犯宋朝,先攻威虏、顺安军,又攻北平碧及保州,而后又合兵攻定州,均遭到宋军迎头痛击。D.在战局有利的情况下,宋朝皇帝为了息战,主动提出议和,并派曹利用到契丹军中谈判,最终与契丹达成盟约。【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每纵游骑剽掠,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志。(2)若欲货财,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宣许之。【答案】【小题11 C【小题2】C【小题3】D【小题4】(1)常常纵使游动骑兵抢劫掠夺,稍稍失利就撤退,来回游荡没有斗志。(2)如果想要货物钱财.,汉朝曾赐给匈奴单于玉帛,有先例
6、,应当答应他们。【分析】【小 题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本句意为:九月,契丹大举入侵,当时因为契丹敌寇深入中原,朝廷内外都震惊骇怕,召集群臣询问应对策略。王钦若是临江人,请求皇帝驾临金陵暂避。陈尧叟是周中人,请求皇帝驾临成都暂避。“入寇”是入侵之意,”时”作后句的时间状语,应在“时”前断开,排 除AD。“王钦若/临江人”“陈尧叟/闽州人”是两个判断句,临江人 和 固州人 均为宾语,在其后断开,排 除B。故选C。【小 题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把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C.闰某月指加在某月之前的那个月“错误,闰月加于某月之后叫“闰某月故选C。【小 题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原文内容的能力。
7、D.“宋朝皇帝为了息战,主动提出议和“错误。原文“是时,故将王继忠为契丹言和好之利,契丹以为然,遣李兴议和“可见,并非宋朝皇帝主动议和,而是契丹主动议和。故 选D。【小题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注意以下关键词:(1)每:常常。纵:纵容,纵使。剽掠:抢劫掠夺。小:稍微。辄:总是,就。引去:撤退。徜徉:徘徊游荡。(2)货财:货物钱财。故事:先例,旧例。宜:应该。许:答应。参考译文:九月,契丹大举入侵,当时因为契丹敌寇深入中原,朝廷内外都震惊骇怕,召集群臣询问应对策略。王钦若是临江人,请求皇帝驾临金陵暂避。陈尧叟是闽中人,请求皇帝驾临成都暂避。皇帝用这件事去询问寇准,寇准说:“不知道
8、是谁替陛下筹划这两种策略?”皇帝说:“你姑且判断这两个方法是否能行,不要询问是谁出的计策。”寇准说:“我想要找到这个献策之人,斩杀他们,用他们的血涂鼓行祭,然后北伐中原罢了!陛下英明神武,将军大臣团结协作,如果陛下御驾亲征,敌人应当自己逃跑;不这样的话,用奇计来阻挠他们的阴谋,坚守城池来使他们军队疲敝,彼劳我逸,我方自然得到胜算。为什么要抛弃宗庙社稷,想要驾临楚地、蜀地?如果朝廷所在人心崩溃,敌人乘胜深入腹地,天下还可以再保住吗?”皇帝的心意就此决定,于是问寇准说:“如今敌人骑兵奔驰突袭,而天雄军是我朝重镇,万一陷落,那么河朔之地就都会成为敌人的地盘。谁能够来守卫天雄军呢?”寇准就把王钦若推荐
9、给皇帝,并且说:“应该赶快召见他当面晓喻,授予他敕令,让他立即行动。”王钦若到了宫中,还没来得及说话,寇准就突然说:“主上亲征,不是臣子以困难而推辞之时,您是国家的重臣,应该能体会这个道理。”王钦若又惊又怕不敢推辞。闰月乙亥日,凭借参知政事的身份,王钦若做天雄军判官,兼任都部署。契丹国主隆绪和他的母亲萧氏派遣他们统领军队的顺国王萧挞览攻打威虏、顺安军,三路都部署都打败了他们,斩杀了偏将,获取了他们的粮草辎重。又进攻北平碧和保州,再次被州分兵打败。萧挞览与契丹国主以及他的母亲联合攻打定州,宋兵在唐河抵抗,攻打他们的游骑兵。契丹于是在阳城淀驻军,号称二十万,常常放纵游骑剽掠抢夺,稍有不利就退去,徘
10、徊犹疑没有斗志。这时,以前的将领王继忠向契丹说与宋朝和好的好处,契丹认为他说的对,派遣李兴议和。皇帝说:“我哪里想要穷兵默武呢,只想要停止战争。如果你们答应通和,立即就派遣使者。”冬季十月,派曹利用拜访契丹军。十二月庚辰日,契丹派遣韩杞拿着议和文书和曹利用一起前来,请求合盟。曹利用说契丹想要得到关南的土地。皇帝说:“他们所说的归还土地的事极其没有道理,如果一定要求得到此地,我应当与他们决战!如果想要获得钱财,汉朝也曾拿玉帛赐给单于,有此旧例,应该答应他们。”契丹依然觊觎关南土地,派遣他们的监门卫大将军姚东之拿着议和书再次来商议。皇帝不允许而离开。曹利用最终以十万两白银、二十万匹绢结成盟约而回。
11、变式题1基础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癸未,元张弘范乃四分其军,自将一军,相去里许。令诸将日:“宋舟西叔厘山,潮至必东,急攻之,闻吾乐作乃战,违令者斩。”时黑气出山西。李恒乘早潮退攻其北,张世杰以淮兵殊死战。至午,潮上,元军乐作,世杰以为且懈,不设备。弘范以舟攻其南,世杰南北受敌,兵士皆疲,不能复战。俄有一舟橘旗仆,诸舟之椅旗皆仆。世杰知事去,乃抽精兵入中军。诸军大溃,翟国秀、凌震等皆解甲降元。元军薄中军,会日暮风雨,昏雾四寒,咫尺不相辨。世杰遣小舟至帝所,欲取帝至其舟中,旋谋遁去。秀夫恐来舟不得遣,又虑为人所卖,或被俘辱,执不肯赴。秀夫因帝舟大,且诸舟环结,度不得出走,乃先驱其妻子
12、入海,谓帝曰:“国事至此,陛下当为国死,傻芍皇帝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即负帝同溺,后宫诸臣从死者甚众。世杰乃与苏刘义断维夺港,乘昏雾溃去。余舟尚八百,尽为弘范所得。越七日尸浮海上者十余万人元卒有求物尸间者遇一尸小而衣黄衣负诏书之宝取宝以献弘范弘范亟往求之,已不获矣,遂以帝崩报,年九岁。杨太后闻之,抚膺大恸曰:“我忍死间关至此者,正为赵氏一块肉耳,今无望矣。”遂赴海死,世杰葬之海滨。世杰将赴占城,士豪强之还广东,乃回舟般南恩之海陵山,散溃稍集,议入广。飓风大作,将士劝世杰登岸,世杰日:“无以为也。”登舵楼,露香祝日:“我为赵氏亦已至矣。一君亡,复立一君,今又亡,我未死者,庶几敌兵退,别立赵氏以
13、存祀耳。今若此,岂天意耶?”风涛愈甚,世杰堕水溺死。史臣日:“宋建炎而后,土宇分裂,犹能六主百五十年而后亡。岂非礼义足以维持君子之志,思惠足以固结黎庶之心欤?”(节 选 自 宋史纪事本末二王之立)【小 题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越七日/尸浮海上者十余万人/元卒有求物尸间者/遇一尸/小而衣黄衣/负诏书之宝/取宝以献弘范/B.越七日尸浮海上者/十余万人/元卒有求物尸间者/遇一尸小而衣/黄衣负诏书之宝/取宝以献弘范/C.越七日/尸浮海上者十余万人/元卒有求物尸间者/遇一尸小而衣/黄衣负诏书之宝/取宝以献弘范/D.越七日尸浮海上者/十余万人/元卒有求物尸间者/遇一尸/小
14、而衣黄衣/负诏书之宝/取宝以献弘范/【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军,古代军事概念。前军,负责为大部队探路;中军,即主力大部队;后军,运输粮草等辎重,并为大部队提供后卫。B.德祐,宋恭帝赵品的年号。中国古代的帝王除有姓名之外,往往还有庙号、谥号、尊号和年号,这些称号多见于史书。C.崩,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天子死日崩,诸侯死日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D.太后,对古代帝王生母的尊称,始于秦昭襄王。汉承秦制,根据封国、非封国的情况,可以分为王太后和皇太后。【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弘范认为宋军
15、的船停靠在屋山西面,潮水一来船只必定往东面走,这个时候应该疾速攻打,并且以乐声做为战斗的约定。B.张世杰腹背受敌,军士疲惫,不能够再战斗。等到所有船上的橘旗接二连三倒下之后,宋军大败,许多人放下武器投降元军。C.陆秀夫认为小皇帝理应为国而死,因为先皇被侮辱太过,不能再次受辱。他先迫使妻儿投海,然后背负小皇帝一同投海而亡。D.张世杰认为自己对宋朝已经做到仁至义尽了。他原本希望在敌军退后,再拥立一个赵氏后人,可是大势已去,无力回天。【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至午,潮上,元军乐作,世杰以为且懈,不设备。(2)秀夫恐来舟不得免,又虑为人所卖,或被俘辱,执不肯赴。【答案】【小 题1
16、】A【小题2】D【小 题3】B【小题4(1)到了正午,潮水上涨,元军乐声响起,张世杰认为元军将要懈怠,没有设置防备。(2)陆秀夫恐怕张世杰的船不能逃脱,又考虑被人出卖,或者被俘虏侮辱,坚持不肯前往。【分析】【小 题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子大意是:等到七日后,十多万人浮尸海上。有一个元朝士兵在尸体间搜寻物件,遇到一个尸体,幼小但穿着黄色衣服,抱着诏书之宝,他取下宝物来献给张弘范。“越七日”是时间状语,一般要在后面断开;“十余万人”是海上浮尸的数量,应与前面相连,排 除BD;“衣”是动词 穿”,黄衣”是宾语,二者是动宾结构,不能断开;且后文“负诏书之宝”的是尸,而非黄衣,排 除C。故
17、 选A【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对古代帝王生母的尊称”错,也包括嫡母、生母、养母。故 选D。【小 题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橘旗倒下之后,宋军大败”错误。根据原文,“兵士皆疲,不能复战”;张世杰知大势已去,抽调精兵进入中军,才导致失败的。故选B。【小题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题得分点有:至,至 作,响起;以为,认为;且,将要;设备,设置防备。(2)题得分点有:免,逃脱;为所,表被动;或,或者;辱,侮辱;执,坚持;赴,前往。参考译文:癸未年,元朝的张弘范于是把他的军队四等分,自己率领一军,相互之间保持一里左右的距离
18、。命令各位将领说:“宋军的船停靠在厘山西面,潮水到达必定往东面走,这时疾速攻打他们,听到我的乐声响起便战斗,违令者斩。”当时黑气从山的西面出现。李恒趁着早潮退去攻打宋军北面,张世杰率领淮兵拼死作战。到了正午,潮水上涨,元军乐声响起,张世杰认为元军将要懈怠,没有设置防备。张弘范率领船队攻打宋军南面,张世杰南北遭受攻击,士兵都疲惫,不能再战斗。不久有一条船的才啬旗倒下,所有船的橘旗都跟着倒下。张世杰知道大势已去,于是抽调精兵进入中军。宋军全军大败,翟国秀、凌震等都放下武器投降元军。元军迫近中军,正好太阳落山风雨大作,傍晚雾气蔽空,咫尺之间不能分辨。张世杰派遣小船到皇帝居处,想要迎接皇帝到他的船里,
19、随即计划逃跑。陆秀夫恐怕张世杰的船不能逃脱,又考虑被人出卖,或者被俘虏侮辱,坚持不肯前往。陆秀夫因为皇帝的船只大,并且众船环环相连,估计不能够逃跑,于是先迫使他的妻子儿女投海自杀,对皇帝说:“国家的政事到这般田地,陛下应当为国而死,德祐皇帝被侮辱太过,陛下不能够再受辱。”立刻背负皇帝一同投海而亡,后宫各位大臣跟随死亡的人很多。张世杰于是和苏刘义斩断大绳冲出港口,趁着黄昏的烟雾败逃。剩下船只尚有八百,全被张弘范所得。等到七日后,十多万人浮尸海上。有一个元朝士兵在尸体间搜寻物件,遇到一个尸体,幼小但穿着黄色衣服,抱着诏书之宝,他取下宝物来献给张弘范。张弘范迅速前往寻找尸体,已经不能找到,于是把皇帝
20、的死讯报告元帝,宋帝享年九岁。杨太后听说这件事,捶拍胸口异常悲痛地说:“我临终不肯绝气经过艰辛的旅途到达这里,正是因为赵氏一块骨肉啊,现在没有希望了。”于是举身投入大海而死,张世杰把杨太后葬在海边。将要前往占领城池,地方首领强迫他返回广东,于是回船停靠在南恩的海陵山,溃散的士兵稍微集中,便商议进入广东。这时飓风大振,将士劝说张世杰上岸,张世杰说:“没有办法了。”登上舵楼,露天焚香祝祷说:“我对赵氏也已经仁至义尽了。一个皇帝死了,重新拥立一个皇帝,现在又死了,我没有死,只希望敌兵退却,另外拥立赵氏遗孤来延续后代。现在像这样,难道是天意吗?”风涛更加汹涌澎湃,张世杰落入水中溺死。史官说:“宋高宗建
21、炎初年之后,疆土分裂,仍然能维系六代皇帝一百五十年后才灭亡。难道不是因为礼义能够维持君子的志向,恩惠能够团结坚实百姓的心吗?”变式题2基础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戌,韩世忠自镇江退守江阴。是月,知徐州赵立闻诏诸路以兵勤王,乃将兵三万趋行在。金人邀立于淮阴,立麾下劝立不如还保徐州,立奋怒,嚼其齿日:“回顾者斩!”于是率众径进,与金人遇,转战四十里,至楚州城下。立中箭贯两颊,口不能言,以手指麾诸军,憩歇定,方拔箭出之。议者谓自燕山之役,南兵未有如此之麋战者。辛巳,金人攻常州,守臣周杞遣赤心队官刘晏击之;迎岳飞移屯宜兴。盗郭吉闻飞来,遁入湖,飞遣王贵等追破之,尽降其众。时兀术将趋杭州,
22、遂进攻广倬军。飞闻之,邀击至广德境中,六战皆捷,擒其将王权。驻军钟村,将士无粮,忍饥不敢扰民。会金复遣兵攻常州,飞复追至,四战皆捷。于是广德无援,金人杀守臣张烈。乙酉,兀术自广德过独松关,见无戍者,谓其下目:“南朝若以嬴兵数百守此,吾岂能遽度哉!”遂犯临安。守臣康允之弃城走,钱塘县令朱理率弓手土军,前路拒战,两中流矢,犹奋勇而进,力竭死之。兀术闻帝在明州遣阿里蒲卢浑帅精骑渡浙来追己丑帝乘楼船次定海县留范宗尹赵鼎于明州以待金使又谓张俊日:“若能捍敌成功,当加不敷。”吕颐浩奏令从官以下各从便去。帝曰:“古木木当知义理,岂可不扈从!若然,则心所至乃同寇盗耳。”于是郎官以下多从卫。癸巳,帝舟次昌国县。
23、戊戌,金人犯越州,安抚使李邺以城降,金人琶八守之。卫士唐琦袖石伏道旁,伺其出击之,不中,被执。琶八诘之,琦目:“欲碎尔首,我即死,为赵氏鬼耳。琶 八 日:“使人如此,赵氏岂至是哉!”又问:“李邺为师,尚以城降,汝何人,敢尔?”琦日:“邺为臣不忠,恨不得手刃之,尚言及斯人耶”!仍顾邺口:“我月给石米,不肯悖其主,汝享国厚思,乃至此,岂人类哉?”诟骂不少屈,琶八趣杀之,至死不绝口。(节 选 自 宋史纪事本末 金人渡江南侵)【小 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兀术闻/帝在明州遣阿里蒲卢浑帅/精骑渡浙来追/己丑/帝乘楼船/次定海县/留范宗尹赵鼎于明州/以待金使/B.兀术闻帝在
24、明州/遣阿里蒲卢浑帅精骑渡浙来追/己丑/帝乘楼船/次定海县/留范宗尹/赵鼎于明州/以待金使/C.兀术闻/帝在明州遣阿里蒲卢浑帅/精骑渡浙来追/己丑/帝乘楼船次定海县/留范宗尹/赵鼎于明州/以待金使/D.兀术闻帝在明州/遣阿里蒲卢浑帅精骑渡浙来追己丑/帝乘楼船/次定海县/留范宗尹赵鼎于明州/以待金使/【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广德军为宋代行政区域,属江南东路,辖境相当今安徽广德、郎溪等县地,为杭州西北重镇。金兀术和阿刺罕进攻临安,均取道于此。B.王爵是君主制下的一种爵位,一般地位仅次于整个国家的君主,高于公爵。汉朝施行封国制,没有王爵,只设普通爵位;魏晋
25、始设王爵。C.士大夫是古代中国对于社会上具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和官吏的统称,属于封建的官僚阶层,也包括没有做官的读书人。D.朕为古代帝王自称,为了突出皇帝的尊贵。“回朕车以复路兮”一句中的“朕”即指楚王本人,除此之外,帝王还可以“称孤道寡”。【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世忠退守江阴后,徐州知州赵立带兵勤王,和金人相遇,战斗中两颊中箭,他仍指挥若定,议者震撼。B.岳飞降服强盗郭吉之后,又带兵拦截兀术,连战连捷,活提大将王权。此时,金人攻打常州,导致广德失陷。C.吕颐浩奏令从官以下去留从便,皇帝认为官员应知晓伦理,随驾陪从,以此来避免盗贼的侵扰劫掠。D.唐琦暗杀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全国 高考 语文试题 练习 文言文 阅读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