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上海闵行高三二模语文试卷(解析版).pdf
《2021年上海闵行高三二模语文试卷(解析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上海闵行高三二模语文试卷(解析版).pdf(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年上海闵行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 .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 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2 .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3 .考试时间1 5 0 分钟。试卷满分1 5 0 分。一、积累应用 10分L按要求填空。(5 分)(1)分野中峰变,.(王 维)(2),任重而道远。(论语七则)(3)秦 观 踏莎行郴州旅舍中的,两句,与宋人吴 文 英 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中“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意境相似。2.按要求选择。(5 分)(1)小明准备书写一幅古人的诗句寄给出国
2、留学一年的同学,以表达别后的思念之情。你认为下列最不合适的一项是()。(2 分)A.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B.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C.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D.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 分)一个学术领域的潜力和活力最终在于能够吸引优秀的年轻一代学人。,在学术态度上更为开放,更不用说正逢一个有大量出土文献的时代。年轻一辈的学人已能摆脱五四以来种种文化包袱学术训练比此前一两代人来得全面扎实经学和文献学这个领域具有这种趋势A.B.C.D.【答案】1.(1)阴 晴 众 壑 殊 终 南 山(2分)(2)士不可以不弘毅(1 分)(
3、3)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2 分)2.(1)B (2 分)(2)C (3 分)【解析】1 .本项考查的是课内基础的掌握,学生要注意错别字,诗句是否有背串,另外就是理解性默写,一定要反复掌握诗歌本身的意义。有时候题干中也会给到提示要去关注,最终要注意书写。2.(1)本题考查诗句内容的积累与掌握:题干要求的是对出国一年的同学表达别后的思念之情。B选项诗歌的意思是说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多情的少年男女那样悲伤得泪湿衣巾,这句诗是指分别时的宽慰,不符合别后思念的要求,所 以D选项更合适。(2)本题考查句子排序;排序的时候注意话题一致原则确定收尾句之后进行排除,最后再根据句子中间内部的关
4、系,进行选择。经学和文献学这个领域具有这种趋势是后面两句的总起句,然后说的是比此前一两代人来得更全面扎实,是与年轻一辈的学人进行对比,故应该在前面,结合选项就是C。二、阅读 70分(-)阅读下文,完成第3 7 题。(1 6 分)括号内的声音:一种网络汉语修辞的潜能王东杰澎湃新闻的微信公众号二0二0年八月九日发表文章,介绍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官方微 博 账 号“东风快递”的一份征兵文告:好消息!好消息!世界一流、包吃包住的东风快递招(征)人(兵)啦!这份文告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它最后一行采用的特殊的修辞方式。而澎湃新闻在结语处采用了同样的手法:看 了 这 么 硬(t u)核(w e i)的宣传
5、你还在等什么?这是近年网络文章中非常流行的一种修辞方式,括号内外的几个字或拼音连起来,分别构成两个不同的单词或短语。它们放入句中都可以念得顺,但意思完全相异。有人将这种修辞方式称为“注音心声体”。“注音”指的就是其在形式上的特征,“心声”是指它同时为读者提供了两个不同声音。大部分情况下,括号外的表述都更加“官方”、正式,但括号内所要表达的,才是作者的真正意图所在:所 谓“招人”,其 实 是“征兵”;表面上夸奖对方“硬核”,实际却是说其“土味”。它可以看作两个文本的并置、对比与复合,一个是由汉字承载的公开而“正式”的文本,一个是放在括号里的“半遮半闭”的文本。其特殊之处就在于,它在隐藏信息的同时
6、,又故意将破解其秘密的线索展示给读者,逗引读者去揭开更深层的真相。隐藏与指点它同时召唤出两个相反的行动。“注音心声体”可以视作一种委婉语。但一般的委婉语意在对说话者的真实意图加以修饰、润色,使其看起来不那么直接、坦率、咄咄逼人。“注音心声体”却恰好与之相反,其 目 的 是“欲”盖而弥彰:“盖”只是手段,其最终目标还是“彰”。它将我们在生活中彼此心照不宣的“潜台词”公然摆上台面,同时又假装是“不小心”泄露的在这个意义上,它又成了“不”盖而弥彰。单从修辞的角度看,“注音心声体”主要是为了造成一种幽默效果。它产生于互联网,是一种年轻人的文化,因此也天然带有一种活泼和俏皮的感觉。在这里我想提出一个有趣
7、的对比,那就是巴赫金笔下的“狂欢节”。从某种意义上看,“注音心声体”和“狂欢节”不无相似:它们都是由“民间”发动的,表达了“人民大众”对 于“主流”秩序的疏离乃至颠覆。而且,它们都是通过冷潮热讽或插科打评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目标的,但这两者在精神上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和“狂欢节”不同,“注音心声体”所要凸显的是一种清醒,而非沉醉的狂迷,它是个体的或个体之间的交流,而非群体性的耽溺。相 对 于“狂欢节”那种刻意的倒置和“革命”精神,“注音心声体”来自更为日常的社会互动情境。发言者并不刻意地跳出现实,而是很清楚自己就生活在现实之中。但他又不肯全情投入,而是维持了与现实之间应有的距离 这距离使他保有了刻
8、意冷眼旁观乃至点破 现 实“合理性”中的虚伪和漏洞的权利。可是,他也不会采用“狂欢节”那种撕裂一切秩序、决绝抗争的态度去否定现实。与其说它在批判,不如说它在调侃、揶揄。与巴赫金 狂欢节”精神不同的另一方面是,“注音心声体”一般不会刻意使用粗话和怪诞、恶心的形象,即使是括号内的语言,它采用的也是“正常”的、可以被公众接受的表达。“注音心声体”诞生于互联网,与这种发言环境本身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那里既是各种语言现象的催生地和实脸室,又较实体性的人际社会更为宽松和自由。网络为发言者带来心理上的安全感,给了他们将“潜台词”公开化的勇气。实际上,言语行为所依赖的社会共识的存在,不 仅 为“注音心声体”的
9、诞生带来了可能,也为它释放其政治潜能提供了保障。近些年来,“注音心声体”已经不再只是一种“民间”专属的修辞手段,也得到官方的采纳好比是国王也可以在“狂欢节”中“与民同乐”一样。同一种修辞形式,可以得到不同社会力量的青睐和使用,自然表明了语言首先还是一种交流工具,具有价值中立性。然而任何一种语言现象都是从特定社会环境中产生的,因此也难免会受到其使用环境的影响,而社会环境自有其无法摆脱的伦理向度。这既体现为人们说了什么,也体现为他们怎样说。不同的语言表述形式和运用方式,内嵌着人们观察世界和人生的不同视角。因此,哪怕只是对现象的单纯“描写”,也不可避免地会关联到某种特定的价值导向,说到 注音心声体”
10、,这至少意味着,我们要维持好括号内的声音,使其被更多的人听到,然后再去努力修正括号外的那个世界。(选 自 读书2 0 2 1 年第1 期,有删改)3 .第段中的“不盖而弥彰”在文中是指。(2 分)4 .下列选项中,对“注音心声体”的“潜能”,推断正确的一 项 是()。(2 分)A.通过修辞润色,使其表意温和,半遮半闭中揭示真相而不令人反感。B.通过插科打浑,达到幽默的效果,使个体之间的交流得以轻松进行。C.清醒地点破现实生活中某些不太合理之处,委婉地引起修正的注意。D.为官方发声,借此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起到价值导向作用。5 .作者将“注音心声体”与“狂欢节”进行对比,除“方式”的比较外
11、,还从哪些角度进行了对比?请简要分析。(4 分)6 .概述本文的行文思路。(4 分)7 .张亮同学准备了一些材料,想选择其中一则作为例子来佐证第段画线句的观点,你认为哪一则最合适?请向他推荐并说明理由。(4 分)A.才(h a o)华(w u)横(j i e)溢(ca o)的你们帮着想个别致的名字吧!B .当遇到老人摔倒时,我们要勇(h u a n)于(x i n g)扶(l i a n g)起(z h i)他们。C.在菜场,他常常会友(w e i)好(su o)地对卖菜老大妈笑笑,卖个萌,以便宜的价格买到新鲜的蔬菜。【答案】3.(2 分)不掩盖“潜台词”,将其公然摆上台面,使真实意图更明显。
12、4.(2 分)C5.(4 分)源头,两者都来自民间和大众;精神,二者有较大的差异:前者清醒(保持距离、冷眼旁观),是个体或个体之间的交流;后者狂迷(全情投入),是群体性的耽溺。态度,前者不刻意地跳出现实,而是对现实调侃、揶揄;后者追求刻意的倒置和“革命”精神,撕裂一切秩序、决绝抗争地去否定现实。6.(4 分)先以征兵文告来引出阐释的对象:注音心声体(1 分)。接着时概念加以界定,并点明其特点(1 分)。之后分析其修辞上的特征:委婉与幽默。(1 分)在 与“狂欢节”的异同对比中,突出其深层的特质。(1 分)最后论及其产生的环境,与所受到环境影响。(1分)7.(4 分)选B。括号内的声音具有正确的
13、价值导向,针对现实生活中扶老人被讹诈的情况,要保护好善良助人之士。【解析】3 .本题考查高中阅读社科类现代文中理解词语、句子在文中的意思。结合文章内容可知不掩盖“潜台词”,将其公然摆上台面,使真实意图更明显。4 .本题考查高中阅读社科类现代文中理解词语、句子在文中的意思。结合文章内容推理对“注音心声体”的“潜能”,推断得出C 选项清醒地点破现实生活中某些不太合理之处,委婉地引起修正的注意。5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对比,对比的角度 根据文章内容可以得出可以将源头、精神、态度的对比,根据文章内容筛选文章信息比较得出即可。6 .本题考查社科文的行文思路,首先要概括文章的写作大纲,再根据文章具体内容进行
14、细节填充。按照首先、接着、其次、最后的形式将文章具体板块填充进去即可。7 .本题考查挑选例子对文章内容佐证。仔细审题,需要先明白划线句的观点是什么,然后再找合适的论据材料。本划线句的观点是即使使用修辞进行描写,也会关联价值导向,而括号内的价值导向是需要维持的,括号外的世界是需要修正的。A 和C 选项属于同一种类型,即大部分情况下,括号外的表述更加积极正面官方,但括号内才是作者的真正意图所在,是隐蔽的非正式的表述,两个文本呈现对比关系,形成反差,达到一种诙谐揶揄的效果,不涉及价值观导向。B 选 项 括 号 内“唤醒良知”是价值导向,括号外“勇于扶起”是现实行动,只有“唤醒良知”才 能“勇于扶起”
15、,可以佐证文中划线句的观点。(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 1 1 题。(1 6 分)不老的老木匠干亚群一棵树倒与不倒,得由他说了算。他绕树三匝,手上点着一支烟,耳朵上又夹一支。手上那支是飞马牌的,耳朵上的是五一牌。旁边围着一群人,年长的目光始终盯着树,眼眶里蓄着不为外人所注意的情绪,有期待,也有不舍。年轻的则看着他,脸上有掩饰不住的喜悦。年幼的则懵懵懂懂,一会儿钻进人堆,一会儿挤出人群,用自己的动作制造家有喜事的氛围。他若说,这是块料,这棵树便会在众人的呼呼嗨嗨中轰然倒地。如果他说,还不成材,树便继续立着,伸出它宽宽大大的树杈,盖过屋顶,遮着鸡舍与鸟巢,与村里其他的树一起在风中比比又画画。他是我同
16、学的父亲,姓马。人们有时叫他木匠阿桥,有时称他阿桥木匠,也有的干脆喊他老木匠。其实他那时还不老,也就三十开外。他的父亲也是木匠。老木匠的称呼应该是他父亲的。可奇怪的是,村人把老木匠的称呼给了他,而他父亲居然也一点都不介意。原因很简单,他父亲是国家工人,已经不屑老木匠这个称呼,虽然,他事实上也不过是在另外一个镇上的木器厂里上班,干的也是木器活。但因为身份不同,他父亲从不接村里的木器活,所有的木匠活由他一人包办。他长得五大三粗,有着杀猪胚的身板。一对剑眉左右横卧,只是那双眼睛长得有些对不起上面的眉毛,向外看时一只朝里靠,另一只往外斜,似乎是远光灯近光灯装一块儿了。木匠有一个内容是弹墨线,弹前须用眼
17、睛进行目测。他闭上右眼,用左眼瞄。一闭,一睁;再一闭,一睁,用红铅笔在木头上画一个记号。墨斗在红记号上垂下来,轻 轻 一 啪”,一条墨线准确无误弹在上面。削木头时,他闭左眼,右手的斧子利利索索地咬着,啃着,下面是纷纷扬扬的小木片。木匠的工具最烦琐。这些工具似乎是一堆抽象的符号,由木匠在所需要的材料上使用,至于是感叹号、逗号、句号,还是问号、顿号,全凭木匠的一颗匠心。木匠的工具不能随便拿,如谁想借用,得经过木匠的同意,否则,私自拿了肯定会出事,要么工具豁嘴了,要么工具咬人。木匠得意地说,我的家伙认人,只懂我的手,生手握它,它就不乐意。随着屋里噂里啪啦,的的笃笃,堆在院子里的木材慢慢浅了下去。经过
18、木匠的手,它们变得或长或短或窄或阔,由一根根的木料换成条条框框、板板块块的木材。树上的疙里疙瘩不见了,光滑得像丝绸。这些还仅是半成品,接下来的时间属于敲敲打打,把条条与框框、板板与块块天衣无缝地进行组合。他虽然长得很粗糙,五官也似乎没有组装好,但他做的木工活却一点都不马虎,尤其深入主妇心的是他不浪费木料,一根木头取多少料,他心里清清楚楚,按照婶婶们的说法是:“合门合扣”。对一个木匠来说,让一棵树找到自己的应有位置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荣耀。如果让一棵不应该倒下的树倒下,或者让一棵倒下的树做了一件不应该做的物件,那就是木匠的失职。从某种程度上说,木匠是树的师父。楝树只能做梯子,柳树最好做锄头柄,樟
19、树做上好的箱子。就像人一样,人人都是一块料,用对地方是成器,没有用对地方,就是不成器。一个做木器的手艺人有了老木匠的称呼,是村人对他的尊重,人们尊重他从不败业的手艺。木匠的工序非常严谨,得一步步来。砍、削、凿我们喜欢看木匠刨木。木匠双手握住推刨,用力向前一推,簿簿的刨花像一 一 条绸带一样从刨子的嘴里吐出来,同时发出欢快的哼哼声,“索吱咯,索吱咯”,木匠的两条腿一前一后,身子随着推刨的前进而往前倾,到了木板的顶端,一个紧急刹车,像被谁拽了一下似的,手里的推刨立即往后退。推刨一个回合,身子配合数个动作。一块木板得推无数次的刨,刨花一圈圈地堆在脚下,慢慢淹没木匠的双脚。木匠在刨花堆里进进退退,发出
20、:窸窸窣窣的声音,似乎推刨的下嘴唇掉到了地上。我们低头去捡刨花,把口袋装得满满的。我们把刨花放在破碗里,当作一碗碗菜。我们把刨花挂在耳朵上,套在手腕上,甚至挂在脖子上,刨花成了我们的装饰品。我们晃着,摇着,也吵着,闹着,似乎听到了刨花发出的叮叮当当。木匠放下推刨,笑眯眯地看着我们,说:“长大了,我给你们做嫁妆。我们嘻嘻哈哈挤在一起,从他脚下捧起刨花,然后鸟一样地飞走了。木匠很希望他的儿子继承手艺,可惜的是,他儿子,也就是我同学的哥哥,跟他学了三年的木匠活,结果只会做箱子,完全不符合当年“三十六”条腿嫁妆的标准。他非常失望,叹息儿子不成器。他可以替树掐算命数,却无法占测自己儿子的命运与未来。至
21、今,他还没有从老木匠的称呼里退下来。8.第段画线部分的语言很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3分)9.请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对第段进行分析。(4分)10.本文的标题“不老的老木匠”很有特色,请加以评析。(4分)11.乡镇文化部门准备编写 乡村工匠名人录一书,村里打算推荐老木匠入选,请你为他写一则100字左右的推荐语。(5分)【答案】8.(3 分)(1)比拟;(2)用词生动;(3)语言活泼幽默。9.(4 分)第段议论,由选用木料到使用人才,深刻;第描写,动作,拟声,表现高超技艺。通过多种表达方式,使老木匠的形象更加丰满。1 0.(4 分)(1)老与不老形成对比,激发阅读兴趣。(2)不老,指木匠年轻(三十多
22、岁就被称为老木匠);(3)老,指他的手艺被人认可(从不败业的手艺),受到尊重。(4)没有接班人,至今没有退休。(5)表达了作者对老木匠的赞美之情。1 1.(5 分)出身乡村,服务乡亲;技艺高超,量才而用;热爱工作(敬业):为顾客着想(用料节省);乡村手艺人的代表。【解析】8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现力,赏析时不要面面俱到,泛泛而谈,而要找到一个切入点(即从哪个角度入手)做具体分析。一般语言表现力主要从谴词、造句、语言风格的角度进行分析。划线句用词生动,“要么工具咬人。木匠得意地说,我的家伙认人,只懂我的手,生手握它,它就不乐意。”主要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表现了老木匠与工具之间密切的联系,在语言风格
23、上“豁嘴”“咬人”语言幽默诙谐。9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赏析题,而且题干已经明确要求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去分析。第十一段主要是议论,先从不同的树有不同的用途讲起,然后联想到人也是跟树一样,从而升华了主题。第卜二段主要是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通过动作和拟声词的运用,表现了老木匠技艺的高超。1 0 .本题考查的是对标题的评析。首先需要分析标题,其次是评价。“不老的老木匠”通过老与不老形成鲜明的对比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不老是因为其实他那时还不老,也就三十开外,老主要是指他技术高超,受到大家的尊重和认可,而且现在没有接班人,至今没从这个称呼里退下来。通过这个标题,表达了作者对老木匠的赞美之情。1 1 .无
24、论是对人、对物,推荐语都十分重要。好的推荐语可以让人,一下子对所推荐的事物印象深刻,且好感倍增。村里打算推荐老木匠入选 乡村工匠名人录,主要侧重于考查老木匠的人物形象,”所有的木匠活由他一人包办”可以看出老木匠出身乡村,服务乡亲;由文本一内容可以看出有老木匠技艺高超,还会根据不同木材制作不同的家具物件量才而用;他认为“如果让一棵不应该倒下的树倒下,或者让一棵倒下的树做了一件不应该做的物件,那就是木匠的失职”可以看出他热爱工作(敬业);“他做的木工活却一点都不马虎,尤其深入主妇心的是他不浪费木料”可以看出为顾客着想(用料节省);他还没有从老木匠的称呼里退下来成为乡村手艺人的代表。(三)阅读下面作
25、品,完成第1 2 1 4 题。(8 分)水调歌头宋 葛长庚江上春山远,山下暮云长。相留相送,时见双燕语风橘。满目飞花万点,回首故人千里,把酒沃愁肠。回雁峰前路,烟树正苍苍。漏声残,灯焰短,马蹄。浮云飞絮,一身将影向潇湘。多少风前月下,迤遮天涯海角,魂梦亦凄凉。又是春将暮,无语对斜阳。1 2 .填入下片方框处的字,最恰当的是()。(2 分)A.狂 B.香 C.长 D.快1 3 .下列对作品风格的评价,贴切的一项是()。(2 分)A.雄浑旷达 B.清新飘逸 C.清幽郁结 D.洗练自然14.这首词是怎样表达送别之情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4分)【答案】12.(2分)B13.(2分)C14.(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上海 闵行 高三二模 语文试卷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