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2023-2024学年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充要条件 教案.doc
《【高中数学】2023-2024学年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充要条件 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2023-2024学年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充要条件 教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2.2充要条件一、设计理念按照新课程教学理念,“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在这个活动中,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数学课已不仅仅是一些数学知识的学习,更要体现知识的认识和发展过程,同时要根据教学需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经验,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在探索过程中获得对数学的积极体验和应用。在理论方面,要让学生利用等价转化的思想来判断充要条件,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维的质的飞跃;在实践与能力方面,让学生从问题中质疑、尝试归纳、总结、运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材分析充要条件是
2、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A版选修1-1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1.2.2节,主要内容是充要条件的概念、充要条件的证明、判断充要条件的方法,是一节概念及应用课充要条件是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数学概念之一,它主要讨论命题的条件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目的是为今后的数学学习特别是数学推理的学习打下基础。充要条件是高考中的一个重点,多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常以集合、函数、数列、向量、几何等知识为载体考查,难度适中。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四种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基础上的一次延伸。学生已经具备了数学逻辑思维的能力,和初步判断条件的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充要条件的判定方法,进一步完善
3、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地位至关重要。三、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数学逻辑思维判断能力。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四种命题及其关系有了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与理解对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也有了一定的认识,这些为充要条件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由于这部分内容常与集合、函数、数列、向量、几何等知识联系紧密,学生对这些在必修一至五教材中的知识点遗忘很多,在本节课的学习上还是会遇到较多的困难,针对这一现状,教师在问题的选取上要精益求精,尽量选择学生较为熟悉的问题。我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环环紧扣提出问题引起学生对结论追求
4、的愿望,将学生置于主动参与的地位,完成教学任务。四、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1)正确理解充要条件的定义,了解充分不必要条件, 必要不充分条件,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的定义。(2)正确判断充分不必要条件、 必要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数学思考(1)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2)在学习中体验数学逻辑思想的意义与价值,发展学生对数学逻辑的认识,体会逻辑知识的核心作用,能将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去思考3、问题解决通过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引领学生主动探索四种命题间的关系,经历“分析”“探究”“总结”的过程,在观察和思考中,在解题和证明题中,培养学
5、生思维能力的严密性,学生通过解题实践,总结判定方法,形成辨别充要条件的初步能力。4、情感态度让学生感受“在生活中数学地思维”,增加对学习逻辑知识的兴趣和信心,使学生体验数学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勇于创新,克服畏惧感,激发求知欲。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五、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认识充要条件;正确运用“条件”的定义解题。难点:正确区分四种条件。六、教法与学法在教法上,本节课采用“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概括形成概念获得方法实际应用”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手段上,我采取多媒体课件,目的是充分发挥其快捷、生动、形象的特点,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容量,为学生提供直观感性的材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数学 【高中数学】2023-2024学年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 充要条件 教案 2023 2024 学年 必修 一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