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第2课时教学设计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x
《【公开课】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第2课时教学设计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开课】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第2课时教学设计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第2课时)一、 教材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涉及神经元之间联系的结构突触。教材首先介绍了突触的组成,然后分析突触信号传递的过程与特点。在介绍这部分内容时,教材配了“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图解”。这幅图在左上方显示了神经元之间的联系,然后通过放大图突出显示突触的结构,使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突触在神经联系中的位置。配图在文字标注上,左侧是突触的结构,右侧是突触传递的过程注释,将结构与生理功能、生理过程清晰地在同一图上反映出来。在分析突触传递过程时,教材是从信息的角度来处理的。既让学生明确突触传递的过程,也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信息流的传递特点,对学生的信息观的确立有帮助。此外
2、,教材还指出,突触的传递包括效应器中神经元与支配的肌肉、腺体等细胞间的联系,使学生对反射活动中兴奋的传导过程的认识更加完整。关于本节内容,在课程标准、选择性必修1教师教学用书中有如下要求和说明。1、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2020年版)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概念3 生命个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各结构协调统一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并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保持稳态1.3神经系统能够及时感知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并作出反应调控各器官、系统的活动,实现机体稳态1.3.3阐明神经冲动在突触处的传递通常通过化学传递方式完成完成本节学习后,学生应该能够:1.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情境,分析说明人体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对内
3、外环境的变化作出反应,以维持内环境稳态(生命观念、科学思维)。2.评估各种生活方案,认同并采纳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远离毒品,向他人宣传毒品的危害(科学思维、社会责任)。2、稳态与环境教师教学用书在普通高中教科书生物学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环境教师教学用书中指出,学完本节后,学生能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情境,分析说明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内外环境的变化作出反应,以维持内环境稳态;评估各种生活方案,认同并采纳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远离毒品,向他人宣传毒品的危害等。二、学情分析神经系统的结构以及反射等知识,学生不仅在初中学习过,而且在生活中他们也有经验性认知。对于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学生从社会及各种媒体的宣
4、传中会有所了解。三、教学目标【生命观念】在了解突触结构的基础上,能概述并理解突触处兴奋传递的过程,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通过分析科学史资料和实验事实,认识突触传递的特点和分子机制,培养严谨归纳、证据导向的科学思维。【科学探究】通过探究“研究神经系统控制心脏活动时,在神经元与心肌细胞之间传递的信号是化学信号还是电信号?”渗透科学探究的一般流程,提升科学探究素养。【社会责任】通过分析可卡因作用机制、讨论生活实例,培养远离毒品的意识和愿向他人宣传毒品危害的社会责任。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1)突触的结构(2)突触处兴奋传递的过程及特点(3)兴奋剂和毒品作用的机制及危害
5、 2、教学难点:理解突触处兴奋传递的过程及特点五、教学方法 问题启发式教学、任务驱动教学、讨论法、观察法、归纳法六、教学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搜集兴奋剂、毒品相关资料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科学史素材等七、教学过程教学程序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传导速度非常快,展示科学家研究成果:【资料1】1897年,英国神经生理学家谢灵顿通过研究狗的屈腿反射,发现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的速度与其在反射弧上的传导速度不同:前者约为40m/s,而在反射弧上的传导速度平均低于15m/s。学生对比实验数据,带着探究的心态进入本节主题,创设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开课 公开 神经 冲动 产生 传导 课时 教学 设计 上学 生物 人教版 选择性 必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