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矿区域多地质灾害综合风险评价技术规范(T-GRM 070—2023).pdf





《露天矿区域多地质灾害综合风险评价技术规范(T-GRM 070—2023).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露天矿区域多地质灾害综合风险评价技术规范(T-GRM 070—2023).pdf(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ICS73.020CCS D00/09GRM中 关 村 绿 色 矿 山 产 业 联 盟 团 体 标 准T/GRM 0702023露天矿区域多地质灾害综合风险评价技术规范Requirements for comprehensive risk assessment of multi geologic disasters inopen pit area2023-10-31 发布2023-10-31 实施中关村绿色矿山产业联盟发 布T/GRM 0702023I目次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目的任务.25基本要求.26露天矿区域和单元评价区域.37评价内容.38评价程序.49灾害发
2、育程度分级要求.410灾害危害程度分级要求.411灾害综合风险分级要求.512成果资料提交.5附录A.7附录B.8附录C.9附录D.12T/GRM 0702023II前前言言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中关村绿色矿山产业联盟提出。本文件由中关村绿色矿山产业联盟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沈阳理工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中关村绿色矿山产业联盟、中煤科工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大连理工大学、抚顺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东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崔铁
3、军、王雪冬、李莎莎、纪玉石、李朝辉、杨天鸿、王金安、孙书伟、王来贵、唐世斌、王忠涛、申力、肖平、张华宾、赵娜、缪海宾、韩猛、冯东梅、曹启坤、孙闯、祁小博。T/GRM 07020231露天矿区域多地质灾害综合风险评价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露天矿区域多地质灾害综合风险评价的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目的任务、基本要求、露天矿区域和单元评价区域、评价内容、评价程序、灾害发育程度分级要求、灾害危害程度分级要求、灾害综合风险分级要求、成果资料提交。本文件适用于露天矿区域内滑坡、崩塌、泥石流、采空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不稳定斜坡等地质灾害风险及多地质灾害综合风险的评价。2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
4、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40112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露天矿区域 assessment area of open pit area露天矿批采范围及周边区域存在或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采空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及不稳定斜坡等安全隐患或地质现象所波及的影响范围。3.2 单元评价区域 unit assessment area根据露天矿区域及地质灾害特点划分的适合于评价的最小区域,单元评价
5、区域各边长度为单元评价区域尺度。所有单元评价区域建议覆盖露天矿区域。3.3 多地质灾害综合风险 multi geologic disasters comprehensive risk考虑单元评价区域中存在的滑坡、崩塌、泥石流、采空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及不稳定斜坡等地质灾害,通过灾害发育程度和灾害危害程度确定的多地质灾害综合风险。3.4 受威胁人数 threatened people number在单元评价区域中,滑坡、崩塌、泥石流、采空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及不稳定斜坡等地质灾害各自威胁的可能人数。T/GRM 070202323.5 可能直接经济损失 possible direct econ
6、omic loss在单元评价区域中,滑坡、崩塌、泥石流、采空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及不稳定斜坡等地质灾害各自可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单位:万元。4 目的任务对露天矿开采期间及闭坑闭井后的各类地质灾害进行调查,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采空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及不稳定斜坡,根据灾害发育程度和灾害危害程度进行各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价,确定多地质灾害综合风险,规范露天矿区域多地质灾害综合风险评价流程和技术方法,促进露天矿区域风险有效确定及合理管控,为露天矿开采及工程建设提供参考。5基本要求5.1地质环境条件调查及地质灾害调查的基本要求分别根据GB/T 40112的5.1节和6.1节规定的方法执行。5.2
7、釆用调査测量、工程地质类比、成因历史分析法等方法进行。5.3对引发地质灾害的隐伏结构面、釆空区、特殊岩土体等宜适当进行物探、坑槽探、取样测试或钻探工作。5.4对岩土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评价中的参数应采用矿山采矿设计时的数据或生产中的测定值。5.5评价工作结束两年后仍需使用评价结果的,应根据实际情况和有关规定的变化重新进行评价工作。5.6评价工作结束后,地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或其他条件发生变化且对评价结论有重大影响的,应根据变化后的条件重新进行评价工作。5.7对露天矿区域的确定应按照本规范第 6 条的规定执行。5.8对露天矿区域划分为单元评价区域,应考虑各地质灾害影响范围的实际情况,通过本规范第
8、 6.8 条的要求执行。5.9露天矿区域地质灾害风险性根据灾害发育程度和灾害危害程度两个指标确定。5.10露天矿区域地质灾害发育程度根据本规范第 9 条灾害发育程度分级要求确定。5.11露天矿区域地质灾害危害程度根据本规范第 10 条灾害危害程度分级要求确定。5.12单元评价区域的灾害风险等级根据本规范第 11.1 条灾害风险等级要求确定。5.13单元评价区域的多地质灾害综合风险等级按照最大等级原则或赋分法根据本规范第11.2.1 条或第 11.2.2 条确定。5.14露天矿区域多地质灾害综合风险分布及风险等级 RGB(Red、Green、Blue,红绿蓝三原色)色标定根据本规范第 11.2.
9、3 条和第 11.2.4 条确定。T/GRM 070202336露天矿区域和单元评价区域6.1应根据露天矿规划范围、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类型及其影响范围确定露天矿区域。6.2露天矿区域应包括根据已有地质灾害类型和特点扩展到地质灾害体的影响范围。6.3露天矿区域应包括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的地质灾害影响范围。6.4露天矿区域应包括泥石流所在的河、沟以上至地表分水岭及泥石流的影响范围。6.5露天矿区域应包括采空塌陷的影响范围,通过搜集矿山开釆历史、规划设计和建设等资料,通过地面调査分析确定。有老采空区且难以査明时,宜通过物探、钻探等方法确定。6.6露天矿区域应包括地裂缝的影响范围,应划至纵向延展
10、与横向错动的影响边界。有全新世活动断裂或发震断裂分布时,应将其影响范围划入露天矿区域。6.7露天矿区域应包括地面沉降的影响范围,应以地下水降落漏斗(或沉降盆地)的影响边界确定范围。6.8对露天矿区域进行单元评价区域划分,根据露天矿区域及各地质灾害影响范围的实际情况,建议划分初始尺度为 500m500m,形成单元评价区域,或根据矿区实际情况设定该尺度。6.9对需要考虑不同地质灾害种类进行专项灾害风险评价的,可根据评价灾害种类对单元评价区域初始尺度进行调整。在考虑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建议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地裂缝的单元评价区域划分尺度缩小;泥石流、采空塌陷、地面沉降的单元评价区域划分尺度放大。6
11、.10对需要考虑不同地质灾害等级的具体影响范围的,可根据评价灾害种类对单元评价区域初始尺度进行调整。在考虑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建议对已评价为风险性大的单元评价区域再次划分,以缩小划分尺度;对已评价为风险性小的单元评价区域进行合并,以放大划分尺度。7评价内容7.1收集评价露天矿区域地质环境条件和前期地质灾害调査等相关成果。7.2调查评价露天矿区域地质环境条件和基本特征。一般情况下应包括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和水文地质。7.3调查露天矿区域中各地质灾害类型、特点及预期影响范围,划分露天矿区域,确定单元评价区域。7.4调査分析露天矿区域各地质灾害的发育程度,根据灾害发育程度分级要求确定灾害发育程度等级。7
12、.5调査分析露天矿区域各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根据灾害危害程度分级要求确定灾害危害程度等级。T/GRM 070202347.6根据单元评价区域的地质灾害发育程度等级和灾害危害程度等级,灾害综合风险分级要求确定综合风险等级。7.7根据露天矿区域划分情况和所有单元评价区域的多地质灾害综合风险等级确定露天矿区域的风险分布。7.8以露天矿区域的风险分布为基础完成露天矿区域多地质灾害综合风险分析。8评价程序8.1接受评价工作任务后,应根据露天矿类型和特点,收集有关资料和现场踏勘,对被评价露天矿当地的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类型进行初步分析。8.2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类型特点,确定露天矿区域和单元评价区
13、域。8.3根据调查、收集的露天矿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的相关资料,分析与地质灾害形成的关系。8.4调查露天矿区域地质灾害特征,确定灾害发育程度及灾害危害程度,对其风险进行评价。8.5根据各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结果,综合评价露天矿区域各地质灾害综合风险,确定灾害综合风险等级。8.6评价程序应根据本规范附录图 A.1 的多地质灾害综合风险评价程序框图执行。9灾害发育程度分级要求9.1灾害发育程度根据地质体的变形和破坏特征确定,分为强发育、中等发育和弱发育三级。9.2滑坡发育程度分级要求根据 GB/T 40112 的表 4 和表 5 规定的方法执行。9.3崩塌发育程度分级要求根据 GB/T
14、 40112 的表 6 规定的方法执行。9.4泥石流发育程度分级要求根据 GB/T 40112 的表 7、表 8 和表 9 规定的方法执行。9.5釆空塌陷发育程度分级要求根据 GB/T 40112 的表 11 规定的方法执行。9.6地裂缝发育程度分级要求根据 GB/T 40112 的表 12 规定的方法执行。9.7地面沉降发育程度分级要求根据 GB/T 40112 的表 13 规定的方法执行。9.8不稳定斜坡发育程度分级要求根据 GB/T 40112 的表 14 规定的方法执行。10灾害危害程度分级要求10.1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分为危害大、危害中和危害小三级,见表 1。表 1 灾害危害程度分级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露天矿区域多地质灾害综合风险评价技术规范T-GRM 0702023 露天矿 区域 地质灾害 综合 风险 评价 技术规范 GRM 070 202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