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含答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含答案.pdf(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1页/共10页 2023 北京海淀高三(上)期中 历 史 2023.11 本试卷共 8 页,100 分。考试时长 90 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 22 题,每题 2 分,共 44 分。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晋陕大峡谷东岸的山西兴县碧村遗址,是一座有内外双重城垣的石城,城内遗存面积达 75 万平方米。研究表明,距今 4000多年前的居民在此居住,形成以粟为主要粮食作物,并养殖猪羊牛的农耕经济;与同期的陶寺、石茆等古国遥相呼应。这一城垣遗址的发现 反映当地先民的定居和防卫等条件 证
2、明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国家出现 说明当时人们已成为食物的生产者 提供中华文明起源的又一考古证据 A.B.C.D.2.竹书纪年载:“(西周)昭王十六年,伐楚荆,涉汉(汉水)。”“过伯簋铭文(如右图):“(昭王时)过伯(封地在今山东)从王伐反荆,孚(缴获)金(铜),用乍(作)宗室宝尊彝。”运用这两则史料,可以证实的有 昭王带兵征伐不臣服于周的楚 昭王十六年楚地向周王贡献铜 诸侯有带兵随周王作战的义务 儒家学说传播到长江流域的楚 A.B.C.D.3.东汉末年,为镇压黄巾起义,汉灵帝选任重臣担任州的行政长官,“出(刘)焉为监军使者,领益州牧,太仆黄琬为豫州牧,宗正刘虞为幽州牧,皆以本秩(保持原先的职位)
3、居职。州任之重,自此而始”;以前边地刺史和太守主兵的制度,也由边境州郡推广至腹地。以上举措的影响是 A.造成了地方割据的局面 B.强化了皇帝的专制权力 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 D.有利于对地方官员监察 4.引经注律,是指汉代儒家学者根据儒家经义来研究、解释法律,魏晋时期律令儒家化是重要的变化。下列魏晋南北朝时期关于法律的言论中,反映了“引经注律”趋势的有“律法断罪,皆当以法律令正文”(晋书刑法志)“峻礼教之防,准五服(血缘亲疏)以制罪也”(晋书刑法志)“齐之以法,示之以礼”(魏书刑法志)“(南朝陈)不孝及内乱者终身不齿”(隋书刑法志)A.B.C.D.5.以下魏晋隋唐时期的史实与结论对应准确的
4、是 史实 结论 公众号:高中试卷君 第2页/共10页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在其祖母冯太后的支持下,实行俸禄制、均田制、三长制等 巩固了北魏政权,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唐穆宗长庆年间,唐与吐蕃会盟,立碑于逻些(拉萨),碑文中写道“患难相恤,暴掠不作”唐朝与吐蕃基本停止了纷争,保持和平相处 唐代刘肃的大唐新语载:“高祖尝幸国学,命徐文远讲孝经,僧惠乘讲金刚经,道士刘进嘉讲老子”反映唐初在文化领域兼容并包的特点 唐律疏议规定:“诸主殴部曲(依附民)至死者,徒一年。故杀者,加一等”“诸部曲、奴婢过失杀主者,绞”反映唐代社会成员的地位趋于平等 A.B.C.D.6.隋唐时期,政府将人口体貌与户籍登记相对
5、照,称为“貌阅”,以核定户籍,严防不实;唐朝政府规定户籍三年一造。其目的是 提供赋役征发的依据 严格官员的考试诠选 完善基层管理与治安 强化羁縻府州的职权 A.B.C.D.7.对下图“杭州户数迅速增长”的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江南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 大运河加强了南北的交通 隋文帝灭陈,实现了统一“靖康之变”和南宋建都 A.B.C.D.8.关于辽宋夏金元的历史,对照右图表述正确的是 A.契丹族首领阿保机在建立辽 B.元军占领结束了南宋的统治 C.金为控制中原地区迁都到处 D.元朝设宣政院加强对的管理 9.摘录元史地理志中元朝设置的部分行政区及其辖区,如下表。处应填写的是 公众号:高中试卷君 第3页/
6、共10页 行政区 管辖的路府州例举 “统山东西、河北之地,谓之腹里”;(统)大都路、上都路、保定路、济南路、大同路等 岭北行省“统和宁路总管府以西有哈剌和林河,因以名城”江浙行省“为路三十、府一、州二”;(统)杭州、湖州、台州、福州、泉州等 A.中书省 B.陕西行省 C.甘肃行省 D.江西行省 10.明史职官志载:“内阁之拟票,不得不决于内监(司礼监)之批红于是朝廷之纪纲,贤士大夫之进退,悉颠倒于其手。”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出现了外戚专权和党锢之祸 B.内阁大学士能决策国家大事 C.明中后期宦官专权问题严重 D.明朝中央政府治理效能提高 11.俺答汗对明朝将领王崇古表示:“天子幸封我为王,藉
7、威灵长北方诸酋,谁敢不听?誓永守北边,毋敢为患。即不幸死,吾孙当袭封,彼衣食中国,其忍背德乎?”上述材料说明 归顺朝廷有助于稳固俺答的权位 俺答衷心认同于明朝臣属的身份 册封的礼仪和事务由理藩院掌管 经济交流能够促进边疆地区安宁 A.B.C.D.12.清朝道光年间,四川内江县志要记载:“沿江左右,自西徂(c,到)东,尤以艺蔗为务。平日,众夫力作,家辄雇数十百人辘轳(压榨甘蔗)煎煮(蔗汁),昼夜轮更。其壅资工值(利润),十倍平农。”据此可知当时 制糖业有雇佣劳动 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形成 已经出现手工工场 多种经营增加经济收入 A.B.C.D.13.某学生在历史选择性必修的学习中,根据拓展阅读的相关
8、内容制作了如下的时空变迁图示。据图可以推断,该生拓展阅读的内容是 A.古代印欧人的迁徙 B.苏美尔人的城市与商贸 C.古代埃及国家统一 D.美洲作物在欧亚的传播 14.1877 年出土的一块石碑上刻有公元前 419 年雅典与阿尔哥斯等城邦缔结条约的铭文,考古学家把它与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记载的盟约内容相对照,两者相差无几。由此可见,修昔底德 A.记述了亚历山大征服波斯帝国 B.重视社会文化史撰述 C.注重推广雅典的民主政治制度 D.记载的盟约真实可信 公众号:高中试卷君 第4页/共10页 15.阅读 1012 世纪德意志的科隆城市扩展示意图。对科隆城市发展的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罗马帝国
9、统治时的扩建 城市工商业的发展 城市取得了一些自治权 德意志国家的统一 A.B.C.D.16.阿拉伯医学家伊本西那在总结希腊和阿拉伯医学的基础上,写成医典。12世纪,这部系统的医学百科全书被译为拉丁语,直到 17 世纪仍是欧洲各大学的医学教科书。据此,对伊本西那的医学成就评价准确的是 推动了希腊化时代的到来 融合欧洲和亚洲的医学成果 促进西欧医学教育的发展 开创了欧洲实验科学的先河 A.B.C.D.17.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规定,德意志各诸侯国“享有他们自古以来的权利、特权、自由、优惠、自由行使领土权,不论是宗教的,还是政治的或是礼遇的权利”。这一规定实质上 促进了德意志的宗教改革 承认了德意志各
10、邦国为主权国家 消除了德意志内部的纷争 在法律上确认德意志的政治分裂 A.B.C.D.18.法国 1791 年宪法规定,年满 25 岁的男子享有公民权,同时规定“在法国任何地方缴纳至少相当于三个工作日价值的直接税并出具收据”“非处于家仆地位,即不是领工资的仆人”的公民有选举权;“有真实证据证明已破产或资不抵债者”没有选举权。这导致 700 万公民中有近 300 万人被剥夺了选举权。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A.以财产不平等代替出身不平等 B.启蒙思想家的理想最终实现 C 推翻了法国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D.标志法国成文法体系的确立 19.1806 年,在被拿破仑的军队打败后,普鲁士被迫签订屈辱的条约,激起
11、有识之士进行改革。1809 年,威廉洪堡出任普鲁士文化和教育大臣,提倡“民族教育”,实行强制义务教育,发展师范教育,兴建大量工业学校,把大学建成学术研究和知识传播机构。推动普鲁士教育改革的因素有 维也纳体系建立 工业革命的影响 民族意识的觉醒 普法战争的胜利 A.B.C.D.20.1780 年,自称印加王族后裔的图帕克阿马鲁酋长发起暴动,冲击工场,占领村庄,运动席卷秘鲁南部地区。他宣布誓死战斗到底,目标是“废除劳役制、销售税、内地关卡以及其他各种苛捐杂税”。运动虽然被镇压,但此后西班牙人废除摊派劳役制。这反映了 A.印第安人实现了自身解放 B.拉美反抗殖民斗争的状况 C.秘鲁率先实现了国家独立
12、 D.拉美的奴隶制度宣告结束 公众号:高中试卷君 第5页/共10页 21.在曼彻斯特,恩格斯一有空闲时间就与普通工人交往,详细了解英国工人的生活和斗争状况,还研究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和德国古典哲学。1844 年,他在德法年鉴上发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英国状况等文章,指出必须废除私有制。据此说明,恩格斯的实践与研究 注重汲取人类优秀思想成果 探讨了工业革命后社会变化 实现了工人阶级的国际联合 总结英国工人阶级斗争经验 A.B.C.D.22.西方学者在评论 19 世纪末非洲大陆的情况时写道:“短短的二十几年就把非洲大陆分割成了外交几何学家们发明的若干对称体。”直接造成非洲形成以上局面的
13、因素有 罪恶的奴隶贸易造成非洲人口锐减 欧洲冒险家深入非洲内陆探险 苏伊士运河开通后英法在北非扩张 柏林会议后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A.B.C.D.第二部分 本部分共 5 题,共 56 分。23.(10 分)书同文 材料一 (战国时期七国)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是时秦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大发隶卒、兴戍役,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取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汉许慎说文解字序 材料二 秦王朝实行“书同文”政策,既是一个重要的政治事件,也是我国汉字发展史上的转折点。小篆和隶书促进了文字的统一规范,为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市 海淀区 2023 2024 学年 上学 期中考试 历史 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