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模拟-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仿真模拟卷(上海专用)(解析版).docx
《第一模拟-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仿真模拟卷(上海专用)(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模拟-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仿真模拟卷(上海专用)(解析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仿真模拟卷(上海专用)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2.考生作答时,请在答题卡上作答(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一、 古诗文(40分)(一)(本题15分)默写1晴川历历汉阳树,_。(崔颢黄鹤楼)2._,君子好逑。(诗经关雎)3.人有悲欢离合,_。(苏轼水调歌头)4.周日,小雨同学来到大修后的和平公园,看见老人小孩在园中开心地锻炼、嬉戏的情景,不禁用桃花源记中的“_,_”两句话来赞叹。【答案】 芳草萋萋鹦鹉洲 窈窕淑女 月有阴晴圆缺 黄发垂髫 并怡然
2、自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本题需要注意“萋、洲、窈窕、髫、怡”这几个字词的书写。(二)(本题15分)阅读下面诗文,完成小题。【甲】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乙】岳阳楼记(节选)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丙
3、】唐才子杨炯杨炯博学善文,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辞齐名,海内称四才子,亦曰四杰,效之者风靡焉。炯恃才凭傲,每耻朝士矫饰,呼为“麒麟楦”。或问之,曰:“今假弄麒麟戏者,必刻画其形履驴上,宛然异物,及去其皮,还是驴耳。闻者甚不平,故为时所忌。【注】麒麟“楦”读xun,唐朝人称演戏时装假麒麟的驴子叫麒麟拉,比喻虚有其表没有真才的人物。5(2分)【甲】诗和【乙】文的作者分别是_、_。6(4分)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或异二者之为( )故为时所忌( )7(2分)对【丙】文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杨炯恃才傲物,常常讥笑朝廷官员把自己打扮成麒麟,故称他们是“麒麟楦”。B杨炯恃才傲物,常常讥笑朝
4、廷官员虚伪造作,拖盖真相,称他们是“麒麟楦”。C杨炯恃才傲物,每天讥笑朝廷官员把自己打扮成麒麟,故称他们是“麒麟楦”。D杨炯恃才傲物,每天讥笑朝廷官员过分打扮,掩盖真容,称他们是“麒麟楦”。8(3分)联系上下文理解【甲】诗中加点的“尔”指代的是_,【乙】文中加点的“斯人”指代的是_,【丙】文中加点的“闻者”指代的是_。9(3分)下列对诗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甲】诗“千磨万击还坚劲”句中的“还”,赞美了竹子不惧严酷考验的坚韧品性。B【乙】文“其必曰”中的“必”表现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的坚定信念。C【乙】文“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对现实中志同道合者难见的失望之情。D【丙】文
5、“效之者风靡焉”反映了“初唐四杰”文学造诣之高,在当时的影响之大。10(2分)文人风骨指的是文人所具有的一种处世态度和气节风度,这在【甲】诗【乙】文【丙】文中都有体现。【甲】诗和【乙】文作者对人生共同的态度是_,【甲】诗作者和【丙】文的主人公杨炯都具有_的可贵品质。【答案】5 郑燮(郑板桥) 范仲淹6 做,干(表现) 被7B8东西南北风 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 被杨炯讥笑的那些虚伪造作,掩盖真相的朝廷官员9C10 坚定信念,执着追求 不随波逐流(刚正不阿)【解析】5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竹石是清代书画家郑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题画诗。此诗借物
6、喻人,诗人通过吟咏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情操。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6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句意:或者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为:做,干(表现);句意:所以遭到当时人的嫉恨。为:被。7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句中重点词语有:每:常常;耻:讥笑。句意为:杨炯恃才傲物
7、,常常讥笑朝廷官员虚伪造作,拖盖真相,称他们是“麒麟楦”。故选B。8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结合“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可知“尔”指代的是:东西南北风;结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可知,乙文中加点的“斯人”指代的是: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结合“炯恃才凭傲,每耻朝土矫饰,呼为麒麟楦”可知丙文中加点的“闻者”指代的是被杨炯讥笑的那些虚伪造作,掩盖真相的朝廷官员。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C.“表达了作者对现实中志同道合者难见的失望之情”表述有误,乙文“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意思是:如果没有这种人,我
8、同谁一道呢?既表现了作者学习“古仁人”的决心,又表现了对有人滕子京遭贬谪的慰勉,而不是作者对现实中志同道合者难见的失望;故选C。10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结合“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可知甲诗和乙文作者对人生共同的态度是:坚定信念,执着追求;甲诗作者后两句再进一层写恶劣的客观环境对劲竹的磨炼与考验,不管风吹雨打,任凭霜寒雪冻,苍翠的青竹仍傲然挺立。借物喻人,诗人通过吟咏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情操。丙文根据“炯恃才凭傲,每耻朝土矫饰,呼为麒麟楦”可知,主人公杨炯经常讥笑那些造作夸饰的朝廷官员,遭到当时人的嫉恨
9、,说明杨炯也是一个不随波逐流(刚正不阿)的人。由此可知,甲、丙两文的作者都具有不随波逐流(刚正不阿)的品质。【点睛】参考译文:【乙】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者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愿到快乐呢?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丙】杨炯学问广博,善于作文,他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辞齐名,海内称四才子,也称“四杰”
10、,向他们学习的人很风行。杨炯恃才傲物,常常讥笑那些朝廷官员造作夸饰,说他们是“麒麟檀”。有人诘问他,他说:“你看街上那些弄假麒麟的,总是刻画头角,修饰皮毛,然后披在驴身上,大造声势,好像真的麒麟一样。等到撕掉那张皮,不还是一驴吗?”听到这些话的人,心里很不平,所以遭到当时人的嫉恨。(三)(本题10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张秀才,寿州人也。寿俗尚武,比户蓄兵器。邻人有市鸟枪归者,夜试之宅旁,猝闻号声。急往视之,有死者,则秀才子也。邻人惧,曰:“杀他人子且不可,况杀张秀才子乎!”乃率家人环跪秀才门,泣诉其故,且曰:“惟君所欲为。”秀才强忍痛,曰:“子岂敢故杀吾子哉,是吾子命当绝也。且安知非我不德
11、,天之降罚,杀吾子以报吾耶?”自具棺葬之,无他语。(选自徐珂清稗类钞)【注释】俗:风俗。惟:愿,希望。【补充注释】市:买乃:于是邻人:邻居具:准备11(4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比户蓄兵器比( )(2)子岂敢故杀吾子哉故( )12(2分)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A邻居有人到集市上买鸟枪,夜里在宅子旁试枪,突然听到有大哭声。B邻居有个买了鸟枪回来的人,夜里在宅子旁试枪,听到有人死了的声音。C邻居有人到集市上买鸟枪,夜里在宅子旁试枪,听到有人死了的声音。D邻居有个买了鸟枪回来的人,夜里在宅子旁试枪,突然听到有大哭声。13(4分)任何人与事都要一分为二看待,文中张秀才的优点是_。
12、但同时他也有不足之处,即_。【答案】11 靠近,挨着 故意12D13 待人宽容且遇事冷静(或“宽容他人且善于调适心理”等) 没有原则、盲目迷信等【解析】1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每家每户都藏有兵器。比,靠近,挨着。(2)句意:你怎么敢杀故意我儿子呢?故,故意。12考查句子翻译。市,买。归,回来。之,代词,指鸟枪。猝,突然。闻,听到,号声,大哭声。故译为:邻居有个买了鸟枪回来的人,夜里在宅子旁试枪,突然听到有大哭声。故选D。13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根据“子岂敢故杀吾子哉,是吾子命当绝也。且
13、安知非我不德,天之降罚,杀吾子以报吾耶”可知,他并没有追究邻居杀了自己儿子的罪责。可知他是一个待人宽容的人。他安慰自己是儿子命当绝于此,也是自己德行不够,可知他是一个善于安慰自己,调适心理的人。换一个角度来看,他把儿子的意外死亡看成是儿子命如此,看成是上天对自己的报复,可知他是一个没有原则,盲目迷信的人。【点睛】参考译文:张秀才,寿州人。寿州人崇尚武术,每家每户都藏有兵器。邻居从集市上买鸟枪回来,晚上在宅子旁边试枪,突然听到嚎叫声。赶忙去看,有一个人死了,是秀才的儿子。邻居害怕了说:“杀别人的儿子都不行,更何况是张秀才的呢?”于是,率领全家人跪拜在秀才家门,哭着说明缘故,并且说:“任由秀才发落
14、。”秀才强忍悲痛,说:“你怎么敢杀故意我儿子呢?是我儿子的命如此。而且,你怎么知道不是我德行不好,上天降罚我,杀掉我儿子来报复我呢?”自己准备了个棺材葬了儿子,没再说什么。二、 现代文(39分)(一)(本题17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楹联趣话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对联起源于汉文学形式中的对仗或满句,可谓源远流长。比如诗经采薇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尚书大禹谟中“满招损,谦受益”之句,皆属于工稳之对仗。到骈体文出现后,几乎通篇皆用偶句,对仗俯拾即是,比如唐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经典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
15、长天一色”,更是对仗的千古绝唱。而对联,则是偶句与早在先秦时期便已形成的我国民间过年悬挂桃符的习俗相结合的产物。所谓桃符,即书写着传说中二位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之名号的两块桃木板,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续了千余年后,至五代时,人们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A】据宋史西蜀孟氏世家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孟昶自题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B】到明代,开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与当今所见的春联如出一zh。据簪云楼杂话栽,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某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副,并微服出巡,逐门逐户观察欣赏,大得其乐。
16、朱元璋采取行政命令之方式,要求家家户户贴春联,对形成春节贴春联的风俗功莫大焉。【C】尔后,文人学士无不将题联作对视为雅事。【D】清代,对联更是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直至当今,对联仍随处可见,表现出其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就应用类型而言,随着时光推移,早已不限于春联,还衍生出喜联、寿联、挽联、行业联、交际联、谐趣联和装饰联等多种形式。民国年间出版的楹联集成,将对联分成二十个类别,即庆贺、哀挽、学校、商业、会馆、祠庙、寺院、剧场、第宅、圆墅等。而按字数来分,又可分为短联、中联、长联。按联语来源来分,有集句联、集字联、摘句联、创作联。就表现形式而言,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珠对、集句对
17、等。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都必须具备以下特点:一曰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特定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二曰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在实践中,对联创作所遵循的的平仄规律,与律诗对仗基本相同,一般上下联的第一、三、五个字平仄不必严格相合,第二、四、六个字平仄要相合。三曰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四曰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而又不能重复。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汉族传
18、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14(2分)看拼音写汉字:如出一zh( )15(3分)下列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对联是在古代“桃符”和“偶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B对联又叫“楹联”、“对子”、“春联”。C春联源远流长,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D楹联习俗对弘扬我国民族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16(6分)上文围绕“楹联”,第-段依次介绍的内容有:(1)_;(2)_;(3)楹联的特点;(4)_。17(3分)下列文字若要放回原文,放在A.B.
19、C.D哪处最合适?请写出你的理由。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多有沿袭旧贯,将春联称为桃符。18(3分)假设你叔叔家即将迎来乔迁之喜,下列最适合送给叔叔家的一副对联是()A东风吹出千山绿,春雨洒来万象新。B白雪抚人片片醉,红梅舒枝点点春。C居之安四时吉庆,平为福八节康宁。D八月秋高仰仙桂,六旬人健比乔松。【答案】14辙15B16 对联的起源与发展 对联的分类及标准 对联的文化价值(意义)17放在B处最合适。因为第段是按照时间顺序这一说明顺序介绍了对联的发展历史,而这段
20、话是介绍“宋代”时的对联发展情况,应放在“五代”后,“明代”之前,所以放在B处最恰当。18C【解析】14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如出一辙:拼音为rchyzh,好像从一道车辙上走过来。形容两种言论或行动一模一样(多含贬义)。1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B.由第段“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第段“就应用类型而言,随着时光推移,早已不限于春联,还衍生出喜联、寿联、挽联、行业联、交际联、谐趣联和装饰联等多种形式”可知,春联是对联的应用类型之一,并非是对联的别称。故选B。1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由第段“对联起源于汉文学形式中的对仗或满句,可谓源远流长”,第段“至五代时
21、,人们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第段“到明代,开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清代,对联更是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直至当今,对联仍随处可见,表现出其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可知,写了对联的起源与发展。由第段“就应用类型而言,随着时光推移,早已不限于春联,还衍生出喜联、寿联、挽联、行业联、交际联、谐趣联和装饰联等多种形式”可知,写了对联的分类。由第段“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都必须具备以下特点”,第段“一曰字数相等,断句一致”“二曰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三曰词性相对,位置相同”“四曰内容相关,上下衔接”可知,写了对联的标准。由第段“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汉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楹联习
22、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可知,介绍了对联的文化价值(意义)。1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观点看法。由第段“至五代时,人们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第段“到明代,开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尔后,文人学士无不将题联作对视为雅事”“清代,对联更是鼎盛一时”可知,第段是按照从五代到明代再到清代的时间顺序介绍对联的发展历史。再结合所给文字“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可知,这段文字是介绍宋代时对联的发展情况,按照时间顺序,“宋代”应在“五代”与“明代”之间,故放在B处最恰当。18本题考查对联的运用辨析。结合题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 模拟 备战 2023 年中 语文 仿真 上海 专用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