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地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河北省石家庄地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石家庄地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1. 古诗文默写(1)潮平两岸阔,_。(王湾次北固山下)(2)日月之行,_。(曹操观沧海)(3)_,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4)不知何处吹芦管,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5)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运用拟人手法,把明月人格化,表达了对友人深切的安慰、同情、牵挂的两句诗是“_,_”。【参考答案】 风正一帆悬 若出其中 枯藤老树昏鸦 一夜征人尽望乡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点津】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
2、悬、藤、鸦、尽、直、郎”等字词容易写错。2.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问题。甲汉字既是中华文明形成的标志,也是记录中华文明的_(载体、承载),更是(zhu s)中华文明源流的根脉和纽带。乙国家森林公园十万亩森林,层峦叠嶂,像铺开了巨大的绿色画布。彰显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独特(mi l)_。丙不管人们怎样不停(迁徙、迁走),无论漂泊多久、离家多远,故乡是在异乡之人永远的牵念!丁“自古英雄多磨难”。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并不自暴自,大多是在与挫折斗争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成就辉煌的事业。(1)根据上面甲乙两段文字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zhu s( )mi l( )(2)给上面丙丁两段文字中加点的词语
3、注音。漂泊( ) 挫折( )(3)从甲丙两段文字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丙两段文字的空缺处。(将答案写到答题纸相应位置)【参考答案】(1) 追溯 魅力(2) pio b cu zh(3)载体迁徙【小问1点津】本题考查字形。zhu s:追溯,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mi l:魅力,很能吸引人的力量。【小问2点津】本题考查字音。漂泊:pio b,比喻生活不固定,居无定所,犹如水上漂流。挫折:cu zh,指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阻碍人们达成目的的障碍。【小问3点津】本题考查词语运用。甲文:载体,名词,泛指一切能够承载其他事物的事物;承载,动词,指承受支撑物体;句中用来描述汉字特点,故选
4、“载体”。丙文:迁徙,迁移;迁走,离开原来的所在地而另换地点;句中用来形容人们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行动,故选“迁徙”。3.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积淀丰厚。B. 科幻电影流浪地球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吸引大批观众走进影院观看。C. 在演讲比赛中,王磊夸夸其谈,最终以优异的表现获得了“最佳风采奖”D. 先进文化理念是科技创新的思想源泉,科技创新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文化和科技是相辅相成的。【参考答案】C【点津】本题考查成语运用。A.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刻苦不知疲倦,句中用来形容富有创造性的人 汲取知识的特点,符合语境
5、,使用正确;B.跌宕起伏: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也比喻音乐音调忽高忽低和故事情节的曲折,句中用来形容故事情节,符合语境,使用正确;C.夸夸其谈: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含贬义,句中用来形容取得优异成绩的王磊,贬义褒用,使用不当;D.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互相补充,互相配合,缺一不可,句中用来形容文化和科技的关系,符合语境,使用正确;故选C。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一个人是否善良取决于他能用自己的爱心去包裹这个世界。B. 广大中学生在写作时一定要表达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C. 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后,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个性化的服务。D. 无论是在二十四节气中还是在
6、人们的生活中,“大雪”都是一个诗意的存在。【参考答案】D【点津】本题考查语病的判断。A.两面对一面,应在“他能”后边加上“否”;B.否定不当,可删去“不要”;C.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将“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后”改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故选D。5. 下面是抗疫宣传标语,请你选出最喜欢的一条,并说出理由。个人防护四要素:戴口罩、勤洗手、不串门、不聚集。戴口罩是阻断呼吸道分泌物传播的有效手段。全家齐戴口罩,胜过吃上一堆补药!戴口罩、勤洗手,测体温、勤消毒,少聚集、勤通风。我选第_条,理由是_。【参考答案】 示例: 概括全面,方便记忆。 直接、简洁明了。 通俗易懂,印象深刻。音韵和谐,
7、朗朗上口,方便记忆。【点津】本题考查宣传标语。本题考查宣传标语特点分析,可以从内容、句式、修辞等方面入手进行分析,言之成理即可。示例一:我选第条,本条标语内容精炼,语言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诵。示例二:我选第条,本条标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把“戴口罩”和“吃补药”进行比较,生动地突出了“戴口罩”的重要性,便于大家记忆。示例三:我选第条,本条标语对防疫知识概括全面,语言简明,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易记易诵。第二部分 阅读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各题。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6. 这首诗的作者是_(朝代)的_
8、(人名)。7. 前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谈谈诗歌第三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表达作用。8.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你认为诗人眼中“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么?【参考答案】6. 唐 刘禹锡7. “排”,在这里是“排开、推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黄鹤一飞冲天,仿佛冲破白云阻隔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8. 全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激越向上人生态度。原因是在如此秋高气爽的天气,看见黄鹤直冲云霄,诗人心情豁然开朗,诗情广阔,于是说“我言秋日胜春朝”。【6题点津】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秋词二首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组诗作品。两首诗的可贵之处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
9、去文人悲秋的传统,赞颂了秋天的美好,并借黄鹤直冲云霄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7题点津】本题考查炼字。1.解释词语意思。“排”是排开、推开的意思。2.语境义。这里指晴朗的天空下,一只孤独的鹤推开层层叠叠的云,直冲而上。3.效果。“排”是“推开”之意,这是个动词,具有动态感;同时通过具体的动作写出了鹤一飞冲天、冲破白云阻隔的气势;鹤是作者的化身,鹤在秋天冲天而上,没有屈服,象征着作者面对自己的仕途的困境,也没有屈服,还具有战斗意志,有不向恶势力低头的决心和乐观的情怀。【8题点津】本题考查诗歌主题。第一问,结合首联,作者把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作对比,直白的表达了自己对秋
10、天的赞美,直观的展现了作者的乐观精神。结合尾联可知,作者通过描写一飞冲天的鹤,暗示自己的不屈的斗志和战斗精神,表现了积极乐观的、激越向上的人生态度。故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激越向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第二问,结合“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可知,这里作者重点描写了一只鹤奋力冲上云霄、冲破白云阻隔、来到碧霄之上,碧霄之上是广阔的天空,是开阔的世界,这是作者认为“秋日胜春朝”的理由。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11、,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选自诸葛亮诫子书)【乙】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狐,母郑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加冠,嶷然有声。一日,修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麓中,读而心慕焉。苦志探賾,忘寝食,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遂以文章名冠天下。修母尝谓之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死狱也,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吾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夫常求其生,犹有死也,而世常求其死也。其平日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修闻而服之终身。(宋史欧阳修传)【注】荻:.形状像芦苇。嶷然(y)有声,很高的声望。麓(l)竹编的器物。賾(
12、z):精微、深奥。治:研究。服:服从。9.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1)非淡泊无以明志 明:_ (2)年与时驰 驰:_(3)遂以文章名冠天下 遂:_ (4)修母尝谓之日 尝:_10.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2)修闻而服之终身。11. 甲文中“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有着强烈的画面感,请根据自己的理解,简要赏析“驰”和“去”中两个字的表达效果。12. 诸葛亮认为“才须学也”,请结合甲、乙两文谈谈如何做才能学有所成。【参考答案】9. 明确、坚定 疾行,指迅速逝去 最终 曾经10. (1)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2)欧阳修听后
13、终身遵循这个教导。11. “驰”与“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时光流逝速度之快,一去不复返的状态,告诫儿子珍惜光阴,坚定意志。(能写出“驰”与“去”所形容的状态及表达效果,意思接近即可。)12. 须有“志”。明确志向,选定目标。须能“静”。摒除杂念和干扰,保持宁静专一的状态,专心致志学习。须能“勤”。不怕苦累,刻苦勤奋的学习。须惜“时”。善于利用时间,能在生活中挤出时间来学习。9题点津】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2)句意:年华随时光而飞驰。驰:疾行,指飞
14、速逝去。(3)句意:最终凭借文章名冠天下。遂:最终。(4)句意:欧阳修母亲曾经对他说。尝:曾经。【10题点津】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注意重点词的解释:(1)淫慢:放纵懈怠。淫:放纵。慢:懈怠。励精:振奋精神。励:振奋。险躁:轻薄浮躁。险:轻薄。治性:修养性情。治:修养。(2)闻:听。服:服从。【11题点津】本题考查对词语的赏析。解答此题,先要
15、理解词语的意思,再结合整个句子来理解。驰:疾行,指飞速逝去。年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飞快逝去。去:消逝,逝去。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驰”与“去”,有惜时的力量,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时光流逝速度飞快,诸葛亮告诫儿子要珍惜时间,坚定意志,刻苦勤奋学习。【12题点津】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从甲文中“非志无以成学”和乙文中“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可以知道:学习须有“志”。要选定目标,明确志向,勤学励志。从甲文中“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可以知道,诸葛亮认为,学
16、习须能“静”。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从乙文中“苦志探賾,忘寝食”,甲文中“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可以知道:学习须能“勤”。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下苦功勤奋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要有不怕苦累的精神,刻苦勤奋的学习。从甲文中“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可以知道,诸葛亮认为,学习须惜“时”。要珍惜时间,善于利用时间,才能在生活中挤出更多时间来学习,才能学有所成。据此回答即可。【点睛】参考译文:【甲】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北省 石家庄 地区 2022 2023 学年 年级 学期 期末 语文试题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