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中2020级学科教学质量检测语 文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8页,答题卡共4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的黑色墨迹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考点、考场号。2.第I卷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第II卷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迹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 (选择题,共21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 )A. 誉为(y) 翘楚(qio) 猝不及防(c) 冠冕堂皇(gun)B. 祈祷(q) 震撼(hn) 戛然而止(g) 鲜为人知(xin)C. 昭示(zho) 斡旋(w) 铢两悉称(chng) 安营扎寨(zhi)D. 撰写(zhun)澄澈(ch) 一泓流水(hng) 自惭形秽(hu)【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字音。A.翘楚(qio)qio;B.戛然而止(g)ji;C.铢两悉称(chng)chn;故选D。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驿道 暄嚣 翩然起舞 鳞次栉比B. 嶙峋 溃退 妇儒皆知 目不暇接C娉婷 掂量 自吹自擂 黯然失色D精萃 雾霭 沁人心脾 故弄玄虚【答案】
3、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字形。A.暄嚣喧嚣;B.妇儒皆知妇孺皆知;D.精萃精粹;故选C。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 仲春时节,美丽乡村繁花遍野,游人纷至沓来,流连忘返。B. 使用公筷公勺成为潮流,备受市民推崇,这种“新食尚”不言而喻地成为时下餐桌文化。C. 读了一上午的书,小敏弄懂了很多问题,果然是开卷有益啊。D. 李大伯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条古训视为立身处世的座右铭。【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A.纷至沓来:形容连续不断地到来。句中用来描写游人不断来乡村赏花,符合语境;B.不言而喻:不必说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浅显。句中用来形容饮食风尚,使
4、用对象不对;C.开卷有益:读书就有好处。句中用来描写小敏看书后所取得的积极效果,符合语境;D.立身处世:指在社会中自立以及与人相处等活动。句中用来描写古训是李大伯与人交往的准则,符合语境;故选B。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中国女足健儿超越自我、挑战自我、进而实现自我的拼搏姿态,总能给人以砥砺前行的追梦勇气。B. 国家领土当然寸土必争,纵是面积狭小的弹丸之地,也要誓死捍卫。C. “二十四节气”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它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的理念。D. 为了加大宣传整本书阅读的力度,学校采取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学生在活动中陶冶了情操,领会了做人、修身、行事的道理。【
5、答案】C【解析】【详解】考查病句辨析修改。A.语序不当,将“超越”与“挑战”互换位置;B.语义重复,应将“面积狭小的”删去;D.搭配不当,应把“采取”改为“开展”;故选C。5. 下列各句中,所引古诗文名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 到了秋天,秋雨连绵,道路上枯叶满地,一片萧瑟。让人不禁想起“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B. 暑假小辉跟随家人来到大海边,用“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来形容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再合适不过了。C.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诉我们,在求学路上要认真处理学习与思考关系,真正做到二者相辅相成。D. 进入初中,开启新的学习之旅,父亲希望小雨能够爱上
6、学习,体会学习的乐趣,于是选择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两句写成对联粘贴在女儿的书房门口。【答案】A【解析】【详解】考查诗句理解。A.“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这两句诗展现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与“一片萧瑟”语境不符。故选A。二、(6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优孟者,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
7、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何如?”对曰:“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为椁,楩枫豫章为题凑,发甲卒为穿圹,老弱负土,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卫其后,庙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为之奈何?”优孟曰:“请为大王六畜葬之。以垅灶为椁,铜历为棺,赍以姜枣,荐以木兰,祭以粮稻,衣以火光,葬之于人腹肠。”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选自史记滑稽列传,有删改)(注释)题凑:指护棺的木块。穿圹
8、:挖坟坑。太官:主管宫中膳食的官员。6.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故楚之乐人也。 故:原来B. 常以谈笑讽谏 以:因为C. 左右争之,以为不可 左右:君主左右近侍之臣D. 老弱负土 负:背7.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文字断句。(限断三处)以 楚 国 堂 堂 之 大 何 求 不 得 而 以 大 夫 礼 葬 之 薄【答案】6. B7. 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B.错误。“常以谈笑讽谏”意思是:时常用谈笑方式委婉劝诫。以:用。故选B。
9、【7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注意限断三处。这句话意思为:就凭楚国这样强大的国家,有什么事情办不到,却用大夫的礼仪来埋葬它,太薄待了。故断句: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点睛】参考译文:优孟原是楚国的老歌舞艺人。他身高八尺,富有辩才,时常用谈笑方式委婉劝诫楚王。楚庄王时,他有一匹心爱的马,给它穿上华美的绣花衣服,养在富丽堂皇的屋子里,用没有帷帐的床给它做卧席,用蜜饯的枣干来喂它。马因为得肥胖病而死了,庄王派群臣给马
10、办丧事,要用棺椁盛殓,依照安葬大夫那样的礼仪来葬埋死马。周围大臣都纷纷劝阻他,认为不可以这样做。庄王下令说:“有谁再敢以葬马的事来进谏,就处以死刑。”优孟听到此事,走进殿门,仰天大哭。庄王吃惊地问他哭的原因。优孟说:“马是大王所喜爱的,就凭楚国这样强大的国家,有什么事情办不到,却用大夫的礼仪来埋葬它,太薄待了,请用安葬君主的礼仪来安葬它。”庄王问:“那怎么办?”优孟回答说:“我请求用雕刻花纹的美玉做内棺,用有花纹的梓木做外椁,用楩、枫、豫、樟等名贵木材做护棺的木块,派士兵给它挖掘墓穴,让老人儿童背土筑坟,齐国、赵国的使臣在前面陪祭,韩国、魏国的使臣在后面护卫,建立祠庙,用牛羊猪祭祀,封给万户大
11、邑来供奉。诸侯听到这件事,就都知道大王轻视人而看重马了。”庄王说:“我的过错竟到这种地步吗?该怎么办呢?”优孟说:“请大王准许按埋葬畜牲的办法来埋葬它:在地上堆个土灶当做套材,用大铜锅当做棺材,用姜枣来调味,用香料来解腥,用稻米作祭品,用火作衣服,把它安葬在人的肚肠中。”于是庄王派人把马交给了主管宫中膳食的太官,不让天下人长久传扬此事。第卷(非选择题,共129分)三、(26分)8. 把第卷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2)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答案】(1)马患肥胖病而死,让群臣为它治丧,要用棺椁的大夫礼制来安葬它。(2)诸侯
12、听说这事,都知道大王把人看得轻贱,把马看得贵重。【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1)重点字词:病:患病;丧:治丧;欲:想要;礼:礼制;(2)重点字词:闻:听说;皆:全,都;贱:把看轻;贵:把看得贵重。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优孟,是楚国的乐工。身高八尺,能言善辩,常用委婉幽默的方式对君王进行讽谏,这种讽谏效果颇佳。B. 楚庄王对待自己的爱马,给它穿锦绣的衣服,把它安置在雕梁画栋的房子里,用没有帷帐的床给它做卧席,给它吃蜜饯的枣干。马死后,要用大夫的礼仪来安葬它。C. 优孟劝谏楚庄王放弃以大夫礼葬爱马,用了迂回的方法,先顺着他的意思并进一步说要以安
13、葬君王的礼仪安葬他的马,再大肆渲染葬礼的隆重使之到荒谬的程度,从而让楚庄王意识到自己的错误。D. 优孟请求用六畜之道来安葬楚王的爱马,采用火化的方式,用铜锅作棺椁,埋进土中,再用粮食稻谷来祭祀它。【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D.有误,根据“以垅灶为椁,铜历为棺,赍以姜枣,荐以木兰,祭以粮稻,衣以火光,葬之于人腹肠”可知,意思是把马放到灶台上的铜锅里煮,然后把它安葬在人们的胃肠里,即让人吃了,而非用铜锅作棺椁,埋进土中,再用粮食稻谷来祭祀它。故选D。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山寺夜起 江湜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谁见无家客,
14、山中独不眠。10. 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11. 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答案】10. 三四两句中“烟”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一是具有动态。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写山岚之动态,形象生动。11. 诗人不眠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喜爱山中夜景,前四句描写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开门惜夜景”,“惜”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二是思家,最后两句中“无家客”“独”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羁旅思家之情。【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从“烟色如云白”可知,烟是白色的;从“流来野寺前”可知,烟是流动的。
15、诗人用比拟修辞,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被风吹动时千变万化、飘依无定的姿态。而且,洁白的水气飘渺轻盈、流落无定,不禁让作者联想到自己漂泊无依的生活。【11题详解】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分析。解答时要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本诗前四句描写山中的月夜美景:月亮从山石处升起,挥洒下来的光辉照得满溪烟雾腾绕。那烟的颜色像云那样白,溪水潺潺流到了这荒野里的寺庙前。第五句“开门惜夜景”意思是打开门,赶紧欣赏这夜景。一个“惜”字直接表达了作者对这种景色的喜爱之情。“谁见无家客”中诗人称自己为无家客,表现了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这两者就是作者“不眠”的原因。12. 名篇名句默写。(1)子曰:“三军可夺帅
16、也,_。”(论语子罕)(2)_,学诗谩有惊人句。(李清照渔家傲)(3)可怜身上衣正单,_。(白居易卖炭翁)(4)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_。(庄子北冥有鱼)(5)_,零丁洋里叹零丁。(文天祥过零丁洋)(6)_,锦鳞游泳。(范仲淹岳阳楼记)(7)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将雪花比作梨花,以浪漫的笔调抒发内心热情与豪情的句子是:_,_。(8)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各种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请你用陆游游山西村中的诗句来表达面对挫折时的应有之心境:“_,_。”【答案】 匹夫不可夺志也 我报路长嗟日暮 心忧炭贱愿天寒 去以六月息者也 惶恐滩头说惶恐 沙鸥翔集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
17、梨花开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匹、嗟、炭、贱、愿、鸥、村”等字的正确书写。四、综合性学习(11分)13. 学习语文,可以在课堂上,也可以在课外生活中。语文学习的机会无处不在,只要留心就会有收获。学校九(8)班开展“我的语文生活”综合实践活动,请同学们完成以下任务:(1)【活动环节】根据提示,完成活动环节设计。活动:正眼看招牌步骤一: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条街道;步骤二:_;步骤三:分享交流,错字汇总展示和评选“最
18、美招牌”(2)【赏评广告】请你仿照示例,从以下两个广告中任选一则进行赏评。示例:天气预报广告:共担风雨,分享阳光赏评:运用了对偶和双关的修辞手法,“风雨”与“阳光”既指天气现象,又指人生的坎坷与顺境。体现了责任与关怀,饱含人间温情。医院广告:分手了就别来找我。节能广告:随手关灯一小步,节约能源一大步。(3)【关注传统】经典咏流传用现代的唱法和曲调来演绎传统经典,将诗词文化与电视媒介有机结合,兼顾诗词文化的意境悠远和表现形式的通俗易懂。经典传唱人结合自身的音乐风格,将经典诗词转化为优美的歌曲,以现代人更喜闻乐见的方式,去歌咏诗词,弘扬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受到广大
19、观众的一致好评。有同学根据上面材料拟写了一副对联的上联,请你写出下联:上联:变形式演绎经典 下联:【答案】(1)记录商店招牌,整理错别字;发现设计好的招牌(2)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医院希望人们病愈后能一直保持健康的美好祝愿。运用了对偶和对比手法(写出1种即可), 突出了“随手关灯”看似小事,实则是关乎节能减排的国家大计。(3)咏诗词弘扬传统【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活动环节设计。根据活动名称“正眼看招牌”以及步骤三“分享交流,错字汇总展示和评选最美招牌”可知,我们需要找到有错别字的招牌,并记录下来,对于一些设计很有特色的招牌也需记录下来,便于评选,故步骤二围绕整理有错别字的招牌和收集设计优秀
20、的招牌展开即可。【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广告赏析。“分手了就别来找我”,医院的这句广告语是医院对康复病人说的话,显然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表达希望病人永远健康的美好祝愿,亲切感人。“随手关灯一小步,节约能源一大步”是一则宣传节能的公益广告,“一小步”与“一大步”对比鲜明,有力地突出了每个人”随手关灯“的这个小动作意义重大,直接关乎节能减排的国家大计,具有很强的震撼力。【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对联拟写。注意对联的特点: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应、节奏相合、平仄相协、内容相关。根据材料可知,上联“变形式演绎经典”出自于“经典咏流传用现代的唱法和曲调来演绎传统经典”;根据“以现代人更喜闻乐见的方式,去歌咏
21、诗词,弘扬文化”可提炼动宾结构“咏诗词”对“变形式”,动宾结构“弘扬文化”对“演绎经典”;故下联为:咏诗词弘扬文化。14. 【名著分享】时光荏苒,日月如梭。三年十二部名著,我们沉醉在阅读的世界里,感受沉寂时光中生命的华彩;我们遨游在文字的海洋里,体会与他人分享阅读的快乐。作为名著阅读推广大使,你与大家分享了“初中经典名著分类复习计划”,所分享的计划表(如下)中,有几个遗漏的信息需要补充。初中经典名著分类复习计划表月份分类经典名著阅读关注重点1月纪实作品_纪实性,理想信念、爱国情怀2月科普作品昆虫记科学精神、思想、方法,艺术趣味3月中国小说西游记水浒传儒林外史骆驼祥子_4月_海底两万里钢铁是怎样
22、炼成的简爱叙事角度,文化内涵【答案】 红星照耀中国 人物、情节,中华人文精神 外国小说【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著知识。根据题干“纪实作品”“纪实性,理想信念、爱国情怀”可知应该填红星照耀中国,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经典名著,是第一部向世界介绍和传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程的书,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百科全书。根据题干“中国小说”“西游记水浒传儒林外史骆驼祥子”可知,阅读关注重点可以为:中国古典章回小说、人物、中国文化。根据题干分类中的“纪实作品、科普作品、中国小说”可知,海底两万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简爱的分类应为:外国小说。五、现代
23、文阅读(32分)(一)(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娘的红色木夹刘绍堂娘的传家宝,是一个做鞋用的木夹。木夹用红色枣木做成,经年累月被磨得光滑照人。说它是娘的传家宝,是因为娘用这木夹做了很多对社会、对家庭有益的事。母亲当年常讲,用木夹做军鞋支援前线的事。那是1944年春季的一天,敌人在冀鲁边区进行拉网式大“扫荡”。在我们村北碱河滩的那场阻击战里,八路军一个连将从河北省盐山县小马家据点出来“扫荡”的几十名鬼子大部消灭。当时,身为民兵的父亲,负责抬担架护送伤员和牺牲的战士。他们经过我家时,母亲看到战士们穿的鞋子大多都破了,有的用绳子一道道地捆着,还有人露着脚趾。更令人心酸的是,一位烈士竟只穿着
24、一只鞋!母亲很痛心,回到家对我姥姥说:“八路军战士为咱拼命流血,咱得让他们穿上鞋!”说干就干,母亲将家里最好的一床被子拆了,用粗布被里做鞋底,用青色的被面做鞋面,又找来破衣服撕成碎块,打成布夹子做鞋衬。为把军鞋做好,姥爷找了一块枣木,请木匠做了一个纳鞋底用的木夹。这木夹,在冀鲁边区的乐陵和盐山交界一带,是寻常老百姓家做鞋常用的工具。它由两块宽20多厘米、长约二尺多的木板组成,中间部位用铁轴固定。纳鞋底时,两腿将木夹下部夹紧,木夹上部紧夹着鞋底,比起用手拿着鞋底一针一针去纳,既省力又快捷。在昏暗的油灯下,全家齐动手。母亲纳鞋底,缝鞋帮。姥姥识几个简单的字,也会画些花草。她把柳树枝烧成炭做笔,在鞋
25、底画上花草,写上“抗日光荣”“杀敌立功”,再将用煮杏树根水染成的红线,沿着画好的痕迹绣上去。姥爷在门口观察动静,一旦发现可疑情况,立即给屋里传递信号,母亲和姥姥就迅速把鞋藏入炕洞中。半个月后,军鞋做了两包袱。当36双绣着“抗日光荣”“杀敌立功”字样的布鞋送到部队时,战士们向母亲敬礼,纷纷表示:“穿上拥军鞋,一定要多杀敌人!”那时,驻冀鲁边区的部队领导龙书金、陈德曾夸奖母亲,说她送的鞋能保障一个排。从此,母亲成了我们当地小有名气的支前模范。母亲说:“多亏这木夹,用它做鞋又省力又方便。”意思是,功劳有这木夹的一半。新中国成立后,这木夹又派上了新用场。那时,家里打油称盐的日常开销,孩子满月的份子钱,
26、过年添置新衣和表达喜庆的鞭炮钱,差不多都是娘用这木夹做鞋卖掉挣来的。白天,母亲去生产队干活,夜晚就在油灯下用木夹纳鞋底、上鞋帮。我记忆最深的是,我从小喜欢读一些儿童读物、小人书,所需钱大都来源于娘用这木夹做的鞋。我长大后,入了团,非常喜欢读中国青年杂志。那时,订全年的杂志需要几元钱,可家中很难拿出来。母亲最了解我的心,亲切地安慰我:“有用,咱就订!”她又连续几个夜晚做鞋到天亮。那天,到集上卖了鞋后,母亲一到家就交给我一份全年的杂志订阅单,我高兴得跳了起来。再看看母亲手上的老茧和血泡,我忍不住泪流满面。从一份份杂志上,我认识了董加耕、侯隽、邢燕子,特别是认识了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从他身上学到
27、了许多可贵品质,这对我的成长非常有帮助。1964年12月,我应征入伍。临行前,母亲又将木夹找了出来,接连两个夜晚忙到鸡叫,做出一双结实的千层底布鞋和15双鞋垫,每双鞋垫上都有“当兵光荣”或“保卫祖国”的大红绣字。我从老家带到军营的物品,都与这做鞋的木夹有关。一是母亲用木夹做鞋赚钱订的中国青年合辑本,二是一双结实的千层底布鞋和15双鞋垫。对于专刊雷锋事迹的中国青年合辑本,我经常反复阅读,将雷锋的事迹和日记,深深地记在脑海里。母亲不识字,还常托人给我写信,激励我“好好干,要像雷锋那样做人做事”。我休息时穿着母亲做的千层底布鞋,心里格外温暖。那鞋垫,班里战友每人一双,每当训练或执行任务碰到艰险时,战
28、友们都会相互打气:“别忘了家乡老人当兵光荣、保卫祖国的嘱托。”之后,大家立马虎气生生、信心百倍。母亲爱那木夹,因为它承载着艰苦岁月中的风风雨雨;我们爱那木夹,因为它将一位普通妇女的母爱,传递给了她的儿女。这木夹,理所当然地成了娘的传家宝,我们子女更是这传家宝的受益者。去年,小外孙入伍时,我又将木夹的故事讲给他听,期望他也当一个不负新时代的好兵!(有删改)15. 请按时间顺序认真梳理文中与“红色木夹”相关的情节,将下面空缺的事件补充完整。1944年春天,母亲用红木夹做拥军鞋。“我”入团后,母亲熬夜用木夹做鞋换钱给“我”订全年杂志。去年,“我”给入伍的小外孙讲木夹的故事。16. 本文语言平实质朴,
29、字里行间饱含深情。品读下列语句,感受母亲形象及作者的情感。(1)白天,母亲去生产队干活,夜晚就在油灯下用木夹纳鞋底、上鞋帮。(2)母亲最了解我的心,亲切地安慰我:“有用,咱就订!”17. 作者在文中讲述了很多与“红色木夹”相关的事件,他是如何把这些事有条不紊地组织在一起的?请结合相关内容概括作答。18. 文中的“传家宝”有丰富的内涵,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主旨加以探究。【答案】15. 新中国成立后,母亲用红木夹做鞋挣日常开销。1964年12月,“我”应征入伍,母亲用红木夹为“我”做鞋和鞋垫。16. (1)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母亲一直在为家人辛勤操劳着,没有一丝空闲,/从中可以看出母亲的吃苦耐
30、劳,默默奉献,/表现出了作者对母亲的敬重与心疼。(意近即可)(2)通过对母亲的“亲切”神态和朴实语言的描写,/表现了她温柔贤惠,通情达理,关爱理解孩子,/蕴含着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与爱。(意近即可)17. 以“红色木夹”为线索,将这些事组织在一起。详略得当。详写母亲做拥军鞋支前和为“我”订杂志的事,略写“我”入伍时母亲为“我”做鞋和“我”给入伍的小外孙讲木夹的故事。按时间顺序写与红色木夹相关的事件。18. 示例:“传家宝”在抗日时期见证了军民鱼水情,/新中国成立后还是“我”家日常开销的主要经济来源,/并将母爱传递给了她的儿女,/将勤劳能干的精神,保家卫国的家风传递给了后代。【解析】【15题详解】本
31、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概括。已知信息:“1944年春天,母亲用红木夹做拥军鞋”对应第段“为把军鞋做好,姥爷找了一块枣木,请木匠做了一个纳鞋底用的木夹”,第段“在昏暗的油灯下,全家齐动手。母亲纳鞋底,缝鞋帮”;“我入团后,母亲熬夜用木夹做鞋换钱给我订全年杂志”对应第段“她又连续几个夜晚做鞋到天亮。那天,到集上卖了鞋后,母亲一到家就交给我一份全年的杂志订阅单,我高兴得跳了起来”;“去年,我给入伍的小外孙讲木夹的故事”对应第段“去年,小外孙入伍时,我又将木夹的故事讲给他听,期望他也当一个不负新时代的好兵”;第空:综合以上信息,根据第段“新中国成立后,这木夹又派上了新用场”第段“那时,家里打油称盐的日常开
32、销,孩子满月的份子钱,过年添置新衣和表达喜庆的鞭炮钱,差不多都是娘用这木夹做鞋卖掉挣来的”可概括为:新中国成立后,母亲用红木夹做鞋挣日常开销;第空,结合第段中“1964年12月,我应征入伍。临行前,母亲又将木夹找了出来,接连两个夜晚忙到鸡叫,做出一双结实的千层底布鞋和15双鞋垫”可概括为:1964年12月,“我”应征入伍,母亲用红木夹为“我”做鞋和鞋垫。【16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理解赏析。(1)联系“白天,母亲去生产队干活,夜晚就在油灯下用木夹纳鞋底、上鞋帮”的内容可知,母亲一直在为家人辛勤操劳着,没有一丝空闲,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都在忙碌,联系后文,“家里打油称盐的日常开销”“差不多都
33、是娘用这木夹做鞋卖掉挣来的”,从中可以看出母亲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性格特点,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敬重与心疼之情。(2)联系“母亲最了解我的心,亲切地安慰我:有用,咱就订!”的内容可知,“亲切”是神态的描写;“有用,咱就订!”是语言描写。通过对母亲的“亲切”安慰我时的神态描写和朴实的语言描写,体现出母亲对我的关切,对我读书的支持,并没有因为家里经济拮据就拒绝给我买书,彰显出母亲十分温柔贤惠,通情达理,关爱并理解孩子的特点,表现出作者对母亲的深深的感激与敬爱之情。【17题详解】本题考查线索和写作顺序。联系第段中“娘的传家宝,是一个做鞋用的木夹。木夹用红色枣木做成,经年累月被磨得光滑照人。说它是娘的传家
34、宝,是因为娘用这木夹做了很多对社会、对家庭有益的事”的内容可知,文章以“红色木夹”为线索,将这些事组织在一起;由第段中“母亲当年常讲,用木夹做军鞋支援前线的事。那是1944年春季的一天”,第段中“新中国成立后,这木夹又派上了新用场”,第段中“1964年12月,我应征入伍。临行前,母亲又将木夹找了出来”,第段中“去年,小外孙入伍时,我又将木夹的故事讲给他听”的内容可知,全文采用时间顺序将有关红木夹的事件连贯在了一起;联系全文可知,文章详写了母亲做拥军鞋支援抗日前线和为“我”订中国青年杂志的事,略写“我”入伍时母亲为“我”做鞋、写点和“我”给入伍的小外孙讲木夹的故事。有详有略,使文章点面结合,详略
35、得当,主次分明,重点突出。使读者感到文章更加生动形象,详的完整,丰富文章内容,略的言有尽而意无穷,两者结合,恰到好处,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18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结合第段中“娘的传家宝,是一个做鞋用的木夹。木夹用红色枣木做成,经年累月被磨得光滑照人。说它是娘的传家宝,是因为娘用这木夹做了很多对社会、对家庭有益的事”的内容可知,传家宝,是一个做鞋用的红木夹,娘用这木夹做了很多对社会、对家庭有益的事;结合第段中“当36双绣着抗日光荣杀敌立功字样的布鞋送到部队时,战士们向母亲敬礼,纷纷表示:穿上拥军鞋,一定要多杀敌人!从此,母亲成了我们当地小有名气的支前模范。母亲说:多亏这木夹,用它做鞋又省
36、力又方便。意思是,功劳有这木夹的一半”的内容可知,“传家宝”在抗日时期见证了军民鱼水情;结合第段中“那时,家里打油称盐的日常开销,孩子满月的份子钱,过年添置新衣和表达喜庆的鞭炮钱,差不多都是娘用这木夹做鞋卖掉挣来的”的内容可知,新中国成立后,红木夹还是“我”家日常开销的主要经济来源;结合第段中“母亲爱那木夹,因为它承载着艰苦岁月中的风风雨雨;我们爱那木夹,因为它将一位普通妇女的母爱,传递给了她的儿女”,第段中“这木夹,理所当然地成了娘的传家宝,我们子女更是这传家宝的受益者”,第段中“去年,小外孙入伍时,我又将木夹的故事讲给他听,期望他也当一个不负新时代的好兵”的内容可知,红木夹将母爱传递给了她
37、的儿女,将勤劳能干的精神,保家卫国的家风传递给了后代;据此可知,“传家宝”一词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对家风的传承和对后辈的期待。(二)(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读书与境遇罗建军读书的境遇是指人读书时所处的境况和遭遇。人们总活在特定的境遇之中,境遇不同,对客观世界的认知、理解和感悟也会有所区别。读书作为人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常常会与境遇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同境遇中的人读同一本书,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感悟。因此,科学地认识读书的境遇,是人们不容回避的问题。顺境中读书,可贵的是精神愉悦。人在此时此刻的心境,既有“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明媚,也有“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
38、过万重山”的愉悦。身心轻松,兴趣大增,容易打开视野,汲取新知识。正如罗曼罗兰所言:“你用神采奕奕的眼神看世界,世界也会用宽容的怀抱接纳你。”顺境中读书,关键是要确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高远目标,广采博纳。同时还应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和清醒的头脑,平心静气,深思精进。顺境中读书,可以帮助一个人消除骄气,清醒地认识自己,理性地看待世界。逆境中读书,可贵的是坚持不懈。逆境人人都可能遇到,一些人在逆境中消沉,另一些人却以此为机遇,砥砺磨炼,最终“鱼化为龙”。逆境中读书,因为外界的压力,也因为内心的苦闷,常常会获得不一般的感受,甚至得到对人生世理豁然开朗的认识。古今中外,在逆境中坚持读书学习而成就
39、伟业的不乏其人。司马迁惨遭宫刑,仍持之以恒地博览群书,从而成就了史记这一伟大著作。海伦凯勒失聪失明,却凭借超乎常人的毅力,坚持读书,学会了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语言,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成为人类发展史上的传奇人物。 在这些人身上,我们看到的是“水滴穿石”的韧性,逆境中读书,可以帮助我们驱散心里积压的阴霾,重新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闹境中读书,可贵的是心无二用。当今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仿佛连同这个社会一起变得躁动不安,很难静下心来读书。社会愈是嘈杂,愈需要我们有“非宁静无以致远”的心态,书籍恰好具有这种功能。读书可以帮助我们闹中取静,摆脱嘈杂与喧嚣,丰富学识,增长智慧
40、;能帮助我们摆脱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无纤尘地走进或厚重或轻盈的书中世界;也能帮助我们不被五光十色的世界所左右,追求灵魂与人格的崇高。“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无论客观世界如何变化,人的因素始终具有决定性。只要我们始终坚守“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一信念,时刻把读书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境界、一种信仰,就一定能拓展视野,更新观念, 振奋精神,不断进步。(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9. 下列对原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善于引用名言,如“非宁静无以致远”“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等,这些名言既恰当地证明了观点,又增添了文采。B. 本文采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围绕
41、“读书与境遇”的关系展开论述,先提出问题,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条理清晰,层次分明。C. 读书的境遇因人而异,只要我们在逆境中不消沉、不浮躁,坚持不懈,潜心读书,就能成就伟业。D. 人总是活在特定境遇中,不同境遇中的人读同一本书,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感悟。20.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1. 第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2. 下列两则材料中能作为第段论据的是哪一则?请阐述理由。材料一:心枝则无知,倾则不精,贰则疑惑。材料二: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答案】19. C20. 无论身处何种境遇,如果把读书作为一种追求,就能不断拓展视野,更新观念,提升自我(或:无论身处何种
42、境遇。都能用心读书,我们才会收获有价值的人生。)21. 举例论证。列举司马迁、海伦凯勒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坚持的重要性,使论证更具说服力。22. 材料一。理由:第段的观点是:闹境中读书,可贵的是心无二用。材料一的意思是不专心,就等同于无知,强调专心,符合本段观点。材料二意思是读书的方法就是要慢慢来,遇到问题多思考,不符合本段观点。【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C.“在逆境中不消沉、不浮躁,坚持不懈,潜心读书,就能成就伟业”与原文不符。文章讲的是顺境、逆境和闹境三种不同的境遇,而本选项只强调逆境;故选C。【20题详解】本题考查论点概括。第段阐述了读书和境遇的关系,第段论述“顺境中读书
43、,可贵的是精神愉悦”;第段论述“逆境中读书,可贵的是坚持不懈”;第段论述“闹境中读书,可贵的是心无二用”;第段做出总结“时刻把读书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境界、一种信仰,就一定能拓展视野,更新观念, 振奋精神,不断进步”;由此可知,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无论身处何种境遇,如果把读书作为一种追求,就能不断拓展视野,更新观念,提升自我。【21题详解】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的辨析及作用。第段中“司马迁惨遭宫刑,仍持之以恒地博览群书,从而成就了史记这一伟大著作。海伦凯勒失聪失明,却凭借超乎常人的毅力,坚持读书,学会了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语言”可知,列举了司马迁和海伦凯勒的事例,属于举例论证,具体有力地证明了
44、“逆境中读书,可贵的是坚持不懈”,强调了坚持的重要性,使论证更有说服力。【22题详解】本题考查论据辨析。材料一的意思是:如果心不专一就会一无所获,要想求全就学得不精,一心二用就会学不明白。强调的是要用心专一;材料二的意思是:读书的方法是在于循序渐进,一步一步的来,由浅入深,读熟之后在认真去思考 。强调的是读书要循序渐进;第段论述的观点是“闹境中读书,可贵的是心无二用”,可知,与材料一的内容相契合,故材料一适合作为第段的论据。六。作文(60分)23. 作文。“双减”政策的出台,有效减轻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同学们反映,重复性的作业少了,疲惫感减少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
45、的生活都在这样一个没有尽头的加法里度过。其实,人生啊,真的需要做一些减法。请以做点减法,更好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诗歌除外,文体自选;感情真挚,有自己的思考,不得抄袭和套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等信息;不少于600字。【答案】例文:做点减法,更好曾经,吃完晚饭,我总是会和爸爸在书房里讨论我们最近阅读的书籍。可是,自从有了手机,我发觉自己总是低着头,手指不停地在手机屏幕上划动,每次爸爸满怀热情地来找我讨论书中情节时,也只会心不在焉地敷衍两句。而今天,我望望书桌上那本书老人与海,书签依旧夹在第二十页我拿着手机,那上面还有无数的信息加号在跳动,但是我的心里却突然升起了不安。一条条消息,一次次网络聊天,一个个朋友圈,都如切割机一般将我原本完整的生活切成了无数碎片。但是我并没有能学会去规整那些不断增加的碎片,而是被这碎片化的生活左右了。现在的我,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休息日时也一样在玩手机,原本用来静心阅读或是解决难题的时间少之又少。而且,我越来越难静心了。为了缓解那份不安,我放下手机,捧起书本,尝试浸入阅读。但是突然想起有信息没有回,我又拿起手机;有人回复了我的朋友圈,我又拿起手机;在好不容易清净五分钟后,一个电话铃声响起,我又拿起手机我望着我点开的新闻推送,看着那一个个博人眼球、不知真假的标题,突然感受到了一丝乏味。这种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