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过关练-专题14古诗词曲鉴赏(含解析).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年中考语文过关练-专题14古诗词曲鉴赏(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中考语文过关练-专题14古诗词曲鉴赏(含解析).docx(9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诗文阅读专题十四 古诗词曲鉴赏一、考点引领古诗词鉴赏是中考语文的重要考查内容之一,体现了课标“诵读诗词,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要求,是对学生认读、理解、分析能力的考测。考题一般涉及诗词作品的内容、语言、写作技法及作品风格,要求考生欣赏其描绘的景,鉴别其所表达的主旨,感悟作者的情感。二、备考策略备考策略(一)再现与概括画面【考点解析】该考点包括两个部分,即再现画面和概括画面。一般以填空题和简答题呈现【答题技巧】古诗词都是通过具体的画面来表现景物、抒发情感、展现意境的。赏析时可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式感受画面形象:一是扩展,即通过想象来描绘诗歌所表现的画面;二是浓缩,即对画面内容用自己的语言
2、进行概括提炼。(二)品读与辨析字词【考点解析】古典诗词语言简洁,很讲究炼字。对字词的品读既是赏析的基本素质,又是诗词考查的重点与难点。一般考查动词、形容词,因为它们具有准确、简练、形象、生动、传神、隽永、意蕴深刻丰富、富有表现力的特点。常常以填空题和简答题呈现。【答题技巧】品读与辨析过程中,我们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留心该字词在句中是否活用,理解其在句中的意思;体会该字词在诗中创设的意境和塑造的形象;分析该字词传达的感情;组织答案时,要选择恰当的词语(深刻、含蓄、突出、生动、形象、传神),以强调其妙处。(三)解读与体味意象【考点解析】诗歌鉴赏的重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正确把握诗歌所描写的意象
3、,即诗歌中所描写的形象(人、物、景、事)。解读与体味意象,就是通过形象思维,借助联想和想象,感知诗词中的景物特点和画面,体会作品的情景、意境,领悟作者的情感。【答题技巧】作品中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的主观情意。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就带上了清芳高洁、傲雪凌霜的意趣。解读与体味意象的方法:联系作品内容,对其形象(意象)进行定位,即属于什
4、么形象,并根据具体内容概括特点。(四)品析与鉴赏技法【考点解析】诗词的表达技法是一个含义很广泛的概念,包括内容方面的动静结合,选材方面的虚实结合,结构方面的伏笔照应。在诗词鉴赏中,主要应该掌握修辞方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考查该考点的题目一般以简答题和填空题呈现。【答题技巧】手法技巧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以手法技巧设题,是古诗词鉴赏的又一大热点。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古典诗词常用的修辞方法包括比喻、拟人、对偶、借代、夸张、反复、设问、反问、互文。解答辞格作用,一要答出其通用作用,二要答出其语境作用。2.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古诗词常用的表达方式有抒情和描写。其中抒情又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
5、情(借景或借物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描写按对象分,有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按详略分,有细描和白描。按方法分,有实写、虚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解答过程中,我们要在确定表达方式的基础上,简要分析其作用。3.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常见的表现手法有烘托或对比、渲染、抑扬、借物喻人、用典寓意、以动写静怀古伤今、借古讽今、虚实结合。解答其作用,一要答出通用作用,二要答出语境作用。分析解答时,首先要准确指出诗中用了什么手法技巧;然后结合诗句举例分析这种手法的具体运用;最后点明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旨意或在结构安排、审美效果等方面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表达技法在多数情形下
6、并非单一使用,往往是综合地运用。具体做题时,我们应准确分析,灵活运用。(五)把握与体悟情感【考点解析】阅读诗歌需要把握和体悟其中的情感。诗词抒发的感情一般有感时伤怀、离别之情,友情爱情,爱国思乡之情,赞美祖国大好河山,抒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做好此类题目,要抓住写景叙事的特点来揣摩诗人的情感态度和审美取向。【答题技巧】先把握诗歌内容,并从景物或者物象中体味其中寄寓(抒发)的感情,并根据感情属性用恰当的词语表述出来。分析抒情方式,从不同方式中感受出不同情感,特别要注意一首诗词中可能抒发出多种不同的情感。此外,还要注意词的不同流派抒发出的不同情感,譬如豪放与婉约的区别。三、真题回应1.(2022
7、山东德州中考真题)阅读诗歌江畔独步寻花(其五)杜甫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江畔独步寻花(其六)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1)下列作品和这两首诗情感基调最为接近的一项是()A春望B茅屋为秋风所破歌C石壕吏D绝句(迟日江山丽)(2)两首诗写“花”,分别运用了衬托和侧面描写的手法,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3)杜甫眼中,花是美丽的:一种是自由生长,一种是精心管护。由花及人,谈谈这组诗给你的启发。【答案】(1)D(2)前诗先写没有景致,使人懒困无聊;然后鲜艳的桃花突现;精神为之一振。以前衬后,突出桃花的惊艳夺目。后诗蝶飞莺
8、啼,皆因花使然,侧面烘托花的芬芳鲜艳。(3)我们都希望做生活、学习的主人,宽松、自由的环境有利于我们个性的发展;但是我们也需要师长们的引导和培养。【解析】(1)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把握。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共七首。第一首写独步寻花的原因从恼花写起;第二首写行至江滨见繁花之多;第三首写某些人家的花,红白耀眼,应接不暇;第四首则写遥望少城之花,想象其花之盛与人之乐;第五首写黄师塔前之桃花;第六首写黄四娘家尽是花;第七首总结赏花、爱花、惜花。组诗前四首分别描写恼花、怕春、报春、怜花而流露出悲愁的情怀;后三首显示出赏花时的喜悦之情,蕴含春光难留之意。全诗脉络清楚,层次井然,是一幅
9、独步寻花图,表现了杜甫对花的惜爱、在美好生活中的留连和对美好事物常在的希望。A. 春望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全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充分地表现出诗人爱国之情;B.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通过描写作者生活环境的艰辛和个人情感上的痛苦,从而推己及人,感慨天下之大,希望能有万间广厦为寒门学士遮风挡雨,体现了作者关心民生疾苦的济世情怀与宽广胸襟,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安定且美好生活的向往;C. 石壕吏为“三吏三别
10、”之一。这首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D.绝句(迟日江山丽):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意思是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鸳鸯睡在沙上。前二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二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而这
11、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阳光下,和谐而优美,确实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表达出诗人整个身心都沉浸于柔美和谐的春意之中的安然闲适;故选D。(2)考查对诗歌写作手法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时,结合具体诗句,围绕衬托和侧面描写的手法进行分析。江畔独步寻花(其五)大意:黄师塔前江水向东流去,温暖的春天使人困倦,只想倚着春风小憩。一株无主的桃花开得正盛,究竟是爱深红还是更爱浅红呢?“春光懒困倚微风”则写自己的倦态,春暖人易懒倦,所以倚风小息。但这为的是衬托出花的好看,看那“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这里叠用爱字,爱深红,爱浅红,爱这爱那,应接不暇,但又是紧跟着“开无主”三字来的。“开无主”就是自由自在地开,尽量
12、地开,大开特开,所以下句承接起来更显出花的绚烂绮丽;江畔独步寻花(其六)大意:黄四娘家周围小路开满鲜花,万千花朵压弯枝条离地低又低。嬉闹的彩蝶在花间盘旋飞舞不舍离去,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叫声悦耳动人。“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写花枝上彩蝶蹁跹,因恋花而“留连”不去,暗示出花的芬芳鲜妍。花可爱,蝶的舞姿亦可爱,不免使漫步的人也“留连”起来。但他也许并未停步,而是继续前行,因为风光无限,美景尚多。“时时”,则不是偶尔一见,有这二字,就把春意闹的情趣渲染出来。正在赏心悦目之际,恰巧传来一串黄莺动听的歌声,将沉醉花丛的诗人唤醒。通过蝶飞莺啼,侧面衬托了花的芬芳鲜艳;据此总结作答即可。(3)考查语言
13、表达能力。解答时,根据对“杜甫眼中,花是美丽的:一种是自由生长,一种是精心管护”的理解,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进行叙述即可。示例:花和人一样,既需要自由生长,也需要精心管护。我们在学习中,希望得到宽松的环境,但却很难做到自制和自律,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的监督和帮助。自由生长和精心管护并不冲突,双管齐下才能创造出更好的成长环境。2.(2022江苏南通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己亥杂诗(其二十八)清龚自珍不是逢人苦誉注君,亦狂亦侠亦温文。照人胆似秦时月,送我情如岭上云。【注】(1)依据一、二两句,用自己的话说说龚自珍的这位朋友是一个怎样的人。(2)结合“照人胆似秦时月,送我情如岭上云”,说
14、说你在交友方面得到的启示。【答案】(1)龚自珍的朋友是一位狂放、侠义、温文尔雅的人。(2)照人胆似秦时月”是说龚自珍的朋友与人相处肝胆相照,“送我情如岭上云”是说龚自珍的朋友对他情深意切。由此我得到启发,与人交友要坦诚相待,情真意切.【解析】(1)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不是逢人苦誉君,亦狂亦侠亦温文”意思是:不是我每逢遇到人的时候就竭力地赞誉你,是你又狂放又侠义又温文尔雅。据此得出:龚自珍的朋友是一位狂放、侠义、温文尔雅的人。(2)本题考查阅读启示。“照人胆似秦时月,送我情如岭上云”的意思是:示人以肝胆就像秦时的明月那么亮,送给我的友情又像山岭上的白云那么多。据此得出启示:交朋友要真诚,
15、肝胆相照。同时又要以情待人,给自己的朋友温暖。3.(2022宁夏中考真题)初秋行圃宋杨万里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听来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注:行圃:指在园子里散步。咫尺:形容距离很近。(1)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诗歌前两句写夕阳看似无情,其实最有情,正催着园子里树上的蝉鸣叫。B诗歌的后两句写蝉鸣仿佛就在身边,可是去寻找时,蝉却不鸣叫了,就好像是知道有人来找它。C这首诗用寥寥数语描写了初秋时节夜晚的情致,同时含蓄委婉地表达了诗人的感受。D这首诗极为平淡,却充满诗情画意,而且蕴含理趣。(2)本诗写作手法多样,请你作简要分析。【答案】(1)C(2)写景与叙事相结合;运用拟人的修
16、辞手法,将景物赋予人的情感;语言平淡(朴实),情味悠长,充满诗情画意;视觉与听觉结合,富有情趣和理趣。(意思对即可)【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C.根据文题“初秋行圃”,诗文首句“落日无情最有情”可知,这首诗描写的是初秋时节傍晚的情致,而非“夜晚”;故选C。(2)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理解。“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意思是:落日看来好像无情却最有情,催促千树万树上的蝉在傍晚时一齐鸣唱。“听来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意思是:听着声音近在咫尺,却无法找到它们,一旦寻到它的近旁,却又没有了声响。据此可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叙事,手法是写景与叙事相结合;前两句中的“有情”和“催”字运用拟
17、人的修辞手法,将景物赋予人的情感;“听来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写自己循声找蝉的情态,语言平淡(朴实),情味悠长,充满诗情画意;“落日”“万树”是所见,“蝉鸣”是所闻,可见视觉与听觉结合,富有情趣和理趣。4.(2022山东枣庄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甲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乙我爱这土地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呢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1)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杜甫长于律诗,
18、有“杜律”之称。春望为五言律诗,表达了忧国伤时、念家悲己之情。B艾青是“土地的歌者”,代表作我爱这土地,诗节形式自由,句子长短错落,不讲究押韵和对仗。C甲诗颈联写出了战争离乱中人们共有的一种心情,能够引起广泛的同情和共鸣。(2)甲诗以“_”字领起前四句,由远及近,视域开阔;乙诗以“_”一词统领四句,由近及远,虚实相映,以声夺人。(3)情到深处,诗人泪目。杜甫和艾青之“泪”有什么相通之处?【答案】(1)D(2) 望 歌唱(3)因为他们都有一腔爱国热情,而且国家都在遭受战争的摧残。(意思对即可)【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鉴赏。D.甲诗颈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意思是:战火硝烟三月不曾停息,家书
19、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烽火”是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在此指安史之乱的战火,“烽火连三月”直言战事之久,战争背后是家人的离散,国家的破败;此时能够传达报平安的“家书”就显得弥足珍贵,“抵万金”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家书的珍贵,渴望得到家书以解对家人的思念。此句反映了战争带来的灾难,表现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反映出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平安定的美好愿望。“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意思是: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搔”为动词,表现了诗人因烽火连月,家信不至,国愁家忧齐上心头,内忧外患纠缠难解,才不知不觉搔首徘徊。诗人由国破家亡、战乱分离写到自己
20、的衰老;借助诗人衰老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心系国事,不禁伤时忧国的情怀,思亲之切,感叹自身命途多舛的悲伤。称甲诗“深沉中蕴含着炽烈昂扬,悲愤中预示着新生希望”分析有误;故选D(2)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第一空:甲诗前四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意思是:国都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日的城区里荒草丛生;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悸。诗歌开篇描绘远见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近处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均为诗人所见,可见甲诗以“望”字领起前四句。第二空:我爱这土地写于1938年11月17日。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日本侵略者的铁蹄猖狂地践踏中国大地。“假如我是一只
21、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作者将自己比作一只鸟“歌唱”自己所见;“土地”为万物生长、繁衍提供营养,是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的象征。而现在的土地被“暴风雨打击着”,“风雨”是指祖国正被侵略者无情的践踏,祖国正在经受着苦难;“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中的“激愤、激怒”是中国人民看到祖国被侵略时内心的感受,愤怒并且进行着反抗,是不屈不挠的反抗战精神的象征。“温柔的黎明”中“黎明”代表光明与未来,代表“风雨”(苦难)终会过去,生机与希望还会回归这片“土地”,是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的象征;而作者身为一只鸟,看似身单力薄的一只鸟,它从未放弃对祖国热忱的爱,它“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表达对祖国的拳拳之心。乙
22、诗以“歌唱”统领作为一只鸟的所见。(3)本题考查作者情感。甲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提到了作者的流泪,其意思是: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悸。诗人是为自己的处境而落泪,此时正值“安史之乱”,战事持久,战争背后是家人的离散,国家的破败,诗人为国家遭受战争的摧残而落泪,体现了诗人的爱国热情。我爱这土地写于1938年11月17日。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日本侵略者的铁蹄猖狂地践踏中国大地。“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作者将自己比作一只鸟;“土地”为万物生长、繁衍提供营养,是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的象征。而现在的土地被“暴风雨打
23、击着”,祖国正被侵略者无情的践踏,祖国正在经受着苦难;而作者身为一只鸟,看似身单力薄的一只鸟,它从未放弃对祖国热忱的爱,它“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眼里常含泪水”,表达对祖国的拳拳之心,它愿意将“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作者面对遭受苦难的祖国,愿意倾其所有,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愿意为祖国而献身),表现了对祖国的热爱。据此可知,作者创作诗歌的时候国家都在遭受战争的摧残,杜甫和艾青之“泪”都饱含对国家的热爱。5.(2022广西桂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中 语文 过关 专题 14 古诗 词曲 鉴赏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