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年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考试(二)语文试题时间:120 分钟 满分:120 分一、古诗文(30分)(一)经典诗文积累(12分)1. 请把杜牧的泊秦淮一诗,默写在下面横线上。_,_。_,_。【答案】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诗句默写。注意“笼”“秦淮”“后庭花”等字不要写错。2. 依据课文填空。(1)春冬之时,则_,回清倒影。(郦道元三峡)(2)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_ ?(鱼我所欲也)(3)宫中府中,俱为一体,_,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4)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_。”(传统文化诗经小雅小旻)【答案】 素湍绿潭 由是则
2、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陟罚臧否 如履薄冰【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古诗文背诵默写能力。注意“湍”“潭”“辟”“陟”“罚”“臧”“履”“薄”的正确书写。3. 根据提示默写。(1)子衿中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诗人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的诗句是:_,_!(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哲理的句子是:_,_。【答案】 一日不见 如三月兮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课文原句填空作答时,一是要深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的语句;三是作答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写错字。注意
3、易错字词“畔、帆”。太原早秋【唐】李白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注释】大火: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即心宿。时当大火流,即指夏历七月之后。汾水:汾河。黄河第二大支流。4. 诗中的“_”字写出了太原早秋秋霜很浓的气候特点。5. 诗歌的最后两句虚实结合,借景寓情,请作简要赏析。【答案】4. 威5. 思念归家之情时时刻刻萦绕心头,就如同汾水一样没有一天断绝过啊,诗人生动地把抽象的思归之情形象化,以水喻情,连绵不断,明确表达了自己思归不断的情怀。(言之有理即可)【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题干要求找的是写出“太原早秋
4、秋霜很浓的气候特点”的字。所以应该从景物描写的诗句着手。此诗前四句是对早秋自然景色的描写。首联“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写光阴逝去,花草渐渐凋零;随着大火星渐渐西移,夏天慢慢离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含蓄地表明了诗歌所描写的季节早秋,所以此联的重点在写时令上。而颔联“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直接描写了太原早秋的自然气候,秋霜早早地从北方来到这里,黄河以北已经呈出一派秋天的气息。此句中的“威”就是威力、威风,在此指秋霜很浓。【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写作手法的赏析。最后两句中“悠悠”本就有忧伤的意思,但也有情悠悠,思悠悠之意。同时,联系上一句“思归若汾水”来看,“悠悠”也有绵延不断的意思。这两句
5、的意思是说,我思念归家之情时时刻刻萦绕心头,就如同汾河水一样,没有一天断绝过啊。以水喻情,这是古代诗歌中常用的方法,也是“流水”这一意象所蕴含的意义之一。在这首诗里,诗人为了强调自己的“思归”之情的深远,也通过日夜不停的汾河水不停流淌为喻,形象而生动地表现出了自己日夜思归的情怀。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
6、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三峡)【乙】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泉甘且洌在悬崖之下。夕宿慈光寺。次早,僧告曰:“从此山径仄险,虽兜笼不能容,公步行良苦,幸有土人惯负客者,号海马,可用也。”引五六壮佼者来,俱手数丈布。余自笑羸老,乃复作襁褓儿耶?初犹自强,至惫甚,乃缚跨其背。于是且步且负各半,行至云巢,路绝矣。蹑木梯而上,万峰刺天,慈光寺已落釜底。是夕,至文殊院宿焉。(节选自清朝袁枚的游黄山记)【注释】兜笼:供游客乘坐,由人抬着上山的竹制器具,类似小山桥。6.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自三峡七百里中(2)略无阙处
7、(3)良多趣味(4)林寒涧肃7.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8.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引五六壮佼者来/属引凄异B. 乃复作襁褓儿耶/不敢出一言以复C. 路绝矣/沿溯阻绝D. 是夕至文殊院宿焉/虽有至道9.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余 游 白 岳 毕 遂 浴 黄 山 之 汤 泉 泉 甘 且 洌 在 悬 崖 之 下。10. 两文都写到了“山”,所写的“山”各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相关语句具体分析。【答案】6. (1)在(2)同“缺”,空隙、缺口(3)甚,很(4)肃杀,凄寒7. (1)如果不是在正
8、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2)在春、冬两个季节,白色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绿色的潭水中有倒映着的各种景物的影子。8. C9. 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泉甘且冽/在悬崖之下。10. 【甲】文的群山具有连绵不断、雄奇险拔、遮天蔽日的特点,从“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的正面描写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的侧面描写分析可知;【乙】文描绘黄山具有险仄、奇雄的特点,从“虽兜笼不能容”“路绝矣,蹑木梯而上,万峰刺天,慈光寺已落釜底”“步行良苦”等正面和侧面描写分析可知。【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的意思。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
9、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在七百里的三峡之间。自:在。(2)句意:完全没有缺口的地方。阙:同“缺”,空隙、缺口。(3)句意:有很多趣味。良:甚,很。(4)句意:树林和山涧就显出一片肃杀凄寒。肃:肃杀,凄寒。【7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能力。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重点词语有:(1)自非:如果不是;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x):日光,这里指太阳。(2)素湍:白色的急流;绿潭:绿色的潭水;回清:回旋的清波。【8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A.带领/延长;B.又/回答;C.断绝/断绝;D.到/达到极点;故选C。【
10、9题详解】题考查断句的能力。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依据句子意思进行断句。本句句意为:我游览白岳峰后,就在黄山的汤泉沐浴了。泉水甜美而清冽,在悬崖的下面。所以,断句为: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泉甘且冽/在悬崖之下。故选C【10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能力。【甲】文,依据“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可知,这是写出三峡两岸的山具有连绵不断的特点。依据“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可知,这是正面描写山的雄奇险拔、遮天蔽日的特点;依据“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可知,这是侧面描写山的雄奇险拔、遮天蔽日的特点。据此,总结概括即可。【乙】文,依据“虽兜笼不能容”“步行良苦”这是侧面描写黄山具有险仄、奇雄的
11、特点;依据“路绝矣,蹑木梯而上,万峰刺天,慈光寺已落釜底”可知,这是正面描写黄山具有险仄、奇雄的特点。据此,总结概括即可。【点睛】参考译文:【甲】在七百里的三峡之间,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午夜,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乘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快。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中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
12、柏,山峰间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峻,草盛,有很多趣味。每逢初晴的日子或者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就显出一片肃杀凄寒,常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凄惨悲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停止。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之中巫峡最长,猿猴鸣叫几声凄凉得令人眼泪打湿衣裳。”【乙】乾隆四十八年四月二日,我游览白岳峰后,就在黄山的汤泉沐浴了。泉水甜美而清冽,在悬崖的下面。晚上在慈光寺住宿。第二天早上,和尚告诉我说:“从这里开始,山路狭窄危险,连滑竿也容不下。您自己步行太辛苦,幸亏当地有背惯游客的人,叫做海马,可以雇用。”便领了五六个健壮的来,人人手
13、里拿着几丈布。我自笑,瘦弱的老人又重做了襁褓中的婴儿!开始时还想强撑着自己走,等到疲劳不堪时,就绑缚在“海马”的背上。这样一半自己走一半靠人背着攀登。走到云巢,路断了,只有踩着木梯子上去。只见万座山峰直刺苍穹,慈光寺已经落在锅底了。当晚到达文殊院,住了下来。二、现代文(4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灯笼父亲做灯笼的手艺远近闻名,但父亲从不靠它来赚钱。许多人为父亲遗憾,嫌他浪费了这身手艺。父亲却总是憨厚地笑着说:当玩了,闲着也是闲着。逢年过节,很多人家都来求父亲做灯笼,父亲总是有求必应。自然不会白求,家境殷实些的,会给些闲钱。所以童年里,我们过年总会吃到很多好吃的,也有新衣服穿,放的鞭炮也
14、多,和别人家的孩子比,我们要算是幸福的了。家境贫寒的穷人,会拿些粮食来求灯笼,他们宁可从嘴里省出来几升粮食,也要做个大红灯笼,图个喜气。他们把灯笼当成一种寄托,当成了好日子的火种。父亲对穷人富人一视同仁,害得自己整个腊月都闲不下来,忙得昏天黑地。但望着一家家大红灯笼高高挂,父亲就会一边抽着烟袋,一边很满足地笑,把眼睛眯成了一条连小咬儿都钻不进去的缝。这种呈椭圆形的灯笼被称为长命灯。灯笼通体由竹子制成,故有富贵驱邪之说。竹子四季常青,在民间寓意长命富贵。依我们这里的民俗,逢年过节点亮灯笼不仅增加年气,还可保一辈子不受穷。还有的人说,点上灯笼,可以使家里人都健健康康的,没病没灾。各种各样的说法,不
15、一而足,但都是些善良而美好的愿望。做灯笼是个细致活儿,需经过片竹、削竹、编织、定型、上纸、写字、上油等繁琐的过程,每个过程都需要严谨细致的操作。只有在灯笼腰身裱上一图红色皱纹纸的时候,灯笼才有了灵魂。细密的纹路衬上红色,一份喜气便骤然附到灯笼身上,挥之不去。父亲认真对待每一盏灯笼,他虔诚地认为,每个灯笼都是有灵魂的,只有认认真真地编制,每尺每寸都一丝不苟地完成,让每根竹条都规规矩矩,恰到好处地排好队,站好岗,灵魂才能在灯笼的身体里呆得安稳。那些灯笼做好后,父亲的手上便落满疮疤,那都是让锋利的竹条划伤的。一年除夕,邻居拴柱拎着半袋米来求灯笼。他挠着头,不好意思地对父亲说,因为带阿爸去治病才回来,
16、没赶上定做灯笼。只想来碰碰运气,看父亲有没有多做出一个来。“我只想把灯笼高高地挂起来,没准那样阿爸的病很快就会好了。”拴柱充满期待地说,仿佛这灯笼真的成了救命良方。堂堂一个五尺汉子,在父亲面前直抹眼泪。父亲刚开始犹豫了一下,但听到拴柱这样说,便斩钉截铁地说道:“有,正好多一个。”父亲从里屋拿出了一个又红又大的灯笼递给拴柱,“把这个拿回家挂上吧,希望它能灵验,让你阿爸的病早日好起来。”拴柱一个劲地道谢。父亲还撵出家门,硬是把那半袋米原封不动地塞给了拴柱。那是留着自己挂的灯笼,可是父亲却将它送人了。我在心里和父亲赌气,父亲却说,如果拴柱的愿望可以成真,我自然愿意把自家的灯笔送给他。那年除夕夜,我们
17、家没有挂起灯笼,但左邻右合高挂起了灯笼。那些被赋予了灵魂的灯笼。仿佛格外地惦记着编制它们的人,争着要把光亮照过来似的,把我家的院子照得透亮。人们不约而同地仰起了头,看着那光闪闪的被赋予了生命喜气的灯笼,仿佛看到了光灿灿的丰收的年景,看到了衣食无忧的将来,看到了一个个即将成真的美梦微醉的父亲,看着那些在风中飘荡的大红灯笼,满脸荡漾着笑意:“总算没有瞎了这身手艺!”现在我才懂得,父亲在编制那些灯笼的时候,把自己也做成了一盏灯笼,用善良做芯儿,用爱心为罩,这盏灯笼高挂在我的心里,一生都不会熄灭。11. 通读全文,根据提示,概括本文围绕“父亲”和“灯笼”写了哪些事情。_父亲制作每一盏灯笼都一丝不苟_1
18、2. 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1)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第段画线句。让每根竹条都规规矩矩,恰到好处地排好队,站好岗,灵魂才能在灯笼的身体里呆得安稳。(2)结合语境,赏析第段中加点词语。父亲还撵出家门,硬是把那半袋米原封不动地塞给了拴柱。13.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段画线句“那些被赋予了灵魂的灯笼,仿佛格外地惦记着编制它们的人,争着要把光亮照过来似的,把我家的院子照得透亮”的理解。14. 简要分析“灯笼”在文中的作用。【答案】11. 示例:父亲对待求做灯笼的人家一视同仁、有求必应; 父亲将自家的灯笼送给了拴柱,满足他的美好愿望。12. (1)示例: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将竹条和灯笼拟人
19、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编制灯笼时,竹条整整齐齐的样子,表现了父亲对待每一盏灯笼的认真和虔诚。(2)示例:塞给,用力放到手里,动作描写。写出父亲面对家境困难的拴柱,坚持拒绝他的酬谢,体现了父亲对栓柱的体谅,表现了父亲的善良与爱心。13. 示例: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那些被父亲赋予了灵魂的灯笼在照亮了他人庭院的同时, 也照亮了我家的庭院,父亲的善良和爱心得到回报。这句话表达了对内心善良的父亲的赞美,也突出了善良不仅会照亮他人也会照亮自己的文章主旨。14. 示例一:“灯笼”是全文的线索,围绕灯笼,文章写了父亲对邻居们的请求有求必应,仔细做灯笼,把自己家的灯笼送给栓柱等事情,表现了父亲的善良
20、,突显了善良不仅会照亮他人也会照亮自己的文章主旨。以“灯笼”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浑然一体。示例二:“灯笼”是父亲形象的象征。作者以“灯笼”象征父亲,父亲用善良做芯儿,用爱心为罩,如同灯笼,给他人带来光明、温暖和希望,表现了父亲的善良、有爱心,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崇敬、赞美之情,使文章更有意蕴。示例三:文章借“灯笼”喻指父亲,父亲用善良做芯儿,用爱心为罩,就像灯笼,照亮温暖他人,给他人带来光明、温暖和希望,表现了父亲的善良、有爱心,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崇敬、赞美之情,使文章更有意蕴。【解析】【11题详解】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解题时,要先分析出文章的行文思路(线索),再结合文章的主
21、要内容或主要人物的活动,采用“人+事+结果”的方法加以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文章的23段叙写父亲对待求做灯笼的人家一视同仁、有求必应的事;45段叙写父亲制作灯笼时认真、一丝不苟;67段叙写一年除夕,邻居拴柱拎着半袋米来求灯笼,父亲将自家的灯笼送给了拴柱,满足他的美好愿望。据此依照示例概括作答即可。12题详解】(1)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句子,具体解答时可表述为:运用了XX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具体准确、形象生动等)表现了(写出了)人或事物的情感、心理、性格等(特点、特征)。语句“让每根竹条都规规矩矩,恰到好处地排好队,站好岗,灵
22、魂才能在灯笼的身体里呆得安稳”,将“竹条”“灯笼”当作人来写,赋予其以人的情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编制灯笼时,竹条整整齐齐的样子,表现了父亲制作灯笼时的认真、虔诚的态度和高超的技艺。(2)本题考查对词语的赏析。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采用答题格式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注意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语句“父亲还撵出家门,硬是把那半袋米原封不动地塞给了拴柱”中的“塞给”,是父亲强行用力将半袋米放到栓柱手里,运用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父亲态度坚定地拒绝拴柱的拨给的酬谢,突出了父
23、亲的体贴、善良、有爱心的美好品质。据此理解分析作答。【13题详解】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这类试题,不要浮于语句的表面意思,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一般要重点进行片段研读和探究,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紧扣文章中心主题分析其深层意思。语句“那些被赋予了灵魂的灯笼,仿佛格外地惦记着编制它们的人,争着要把光亮照过来似的,把我家的院子照得透亮”,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表面上写灯笼在照亮了他人庭院的同时,也照亮了我家的庭院;从深层次看,既写出了父亲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同时讴歌了父亲的善良和爱心,突出了善良不仅会照亮他人也会照亮自己的主题。据此理解分析作答。【14题详解】考查标题的作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山东省 菏泽市 成武县 中考 语文试题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