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7文言文阅读(下)(解析版).docx
《2023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7文言文阅读(下)(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7文言文阅读(下)(解析版).docx(3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07文言文阅读【2023北京中考】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完成下面小题。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水中藻、荇交横”中的“交”与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四季交替B阡陌交通C交口称赞D君子之交2文中的“闲人”意蕴丰富。下列对“闲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雅趣的人。以“闲人”自称,隐含着豁达的人生态度。B有闲暇的人。以“闲人”自称,透露出两人夜游的情致。C被闲置的人。以“闲人”自称,反映
2、了两人的政治处境。D被贬谪的人。以“闲人”自称,表现了空虚的精神状态。3根据记承天寺夜游及下面两则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材料一乘兴踏月,西入酒家。不觉人物两忘,身在世外。(李白杂题其一)材料二五月十四夜,湖风酣畅,月明如洗,繁星尽敛,天水一碧。偕内人系舟于寓楼下,剥菱煮芡,小饮达曙。人声既绝,楼台灯火,周视悄然,惟四山苍翠,时时滴入杯底,千百年西湖,今夕始独为吾有,徘徊顾恋,不谓人世也。子瞻有云:“何地无月,但少闲人如吾两人。”予则谓何地无闲人,无事寻事如吾两人者,未易多得尔。(取材于徐釚词苑丛谈)亲近自然、从自然中获得美感与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的审美传统。同样是“乘兴踏月
3、”,苏轼在空灵澄澈的月色下,自适其适,自乐其乐;李白在月光中以酒助兴,产生了“”的世外之感;月明如洗,“予”在西湖夜饮,觉得此刻的西湖“独为吾有”、产生了“”的感觉。【参考答案】1B 2D 3 物我两忘 留恋徘徊,似在仙境【点津】1该题考查一词多义。“水中藻、荇交横”中的“交”是“交错”的意思。A.交接;B.交错;C.一齐,同时;D.交往;故选B。2该题考查概念的理解。D.“空虚的精神状态”表述错误,文章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精神;故选D。3该题考查内容的理解。结合“不觉人物两忘,身在世外”句可知,产生了“物我两忘”的世外之感。结合“今夕始独为吾有,徘徊顾恋,不谓人世也”句可知,产生了“留恋徘徊
4、,似在仙境”的感觉。【点睛】参考译文: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准备脱衣入睡,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照进来,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材料一趁一时高兴踏着月色,向西进入酒家。不知不觉忘却了自己,好像置身在人世之外。材料二五月十四夜晚,湖风舒畅,月光明亮得像洗过一样,繁星都消散了,天像水一样碧绿。在寄居的房屋处带着妻子在小艇
5、子游玩,剥煮菱芡,喝酒到天亮。人声已经消失了,楼台灯火,环顾四周静悄悄的,只有苍翠的青山,时时倒映杯底,千百年的西湖,今晚才只为我拥有,徘徊顾念留恋,不像是在人间啊。子瞻曾说:“何地无月,但少闲人如吾两人。”我则认为什么地方没有闲人,没事找事像我们俩这样的,也不容易多得啊。【2023吉林中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内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
6、:“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积累意识】4左传是家(学派)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5请你运用小雅同学总结的解词方法,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方法词语提示解释(填写文字).迁移法齐师伐我王师北定中原日(1)师:字源法战则请从s也甲骨文(2)从:査
7、字典望其旗靡m倒下;华丽,美好;无。m糜烂,破碎;奢侈,浪费。(3)靡:【归纳意识】6本文主要表现了曹刿哪两方面的才能?【比较意识】7关于“何以战”问题,鲁庄公回答三次,第三次回答得到肯定的原因是什么?【品鉴意识】8本文以精练的语言表现出人物的特点,请从第段列举一处并简要分析。【参考答案】4 儒 5 军队 跟从(跟随) 倒下 6.围绕“政治和军事”或“判断力和执行力”回答 7.围绕“取信于民是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回答 8示例一:“公将鼓之”(或“公将驰之”),表现了鲁庄公急躁冒进的特点。示例二:“未可”(或“可矣”),表现了曹刿从容镇定、果断自信的特点。【点津】4该题考查文学常识。左传,是儒家
8、(学派)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原名左氏春秋,到西汉班固时才改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全书六十卷,以春秋为纲,并仿照春秋体例,按照鲁国君主的次序,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至鲁悼公十四年间春秋霸主递嬗的历史,保存了许多当时社会文化、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珍贵史料,在史学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5该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注意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1)根据“齐师伐我”可知,句意为: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师,军队;(2)根据“战则请从”可知,句意为: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从,跟从(跟
9、随);(3)根据“望其旗靡”可知,句意为: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靡,倒下。6该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根据第段“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可知,在战争之前,曹刿就预见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与庄公会面时,曹刿分析了庄公的三次答话,曹刿所言,皆着眼于“民”;由此可知,在政治方面,体现了曹刿是一个有政治远见、深谋远虑的人;根据第段“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可知,战斗过程中,
10、曹刿不急于进攻和追击;在军事方面,表现了他在战略上的深谋远虑和卓越的军事才能;7该题考查对文章的分析、理解。根据第段“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可知在战争之前,曹刿就预见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与庄公会面时,曹刿分析了庄公的三次答话,曹刿所言,皆着眼于“民”;这里,写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体现了“取信于民是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表现曹刿是一个有政治远见、深谋远虑的人。8该题考查人物形象。根据第段“公将鼓之”“公将驰之”可知,表现了鲁庄公急躁冒进的特点;根据第段“未可”“可矣”可知,表现了曹刿从
11、容镇定、果断自信的特点;展现了他在战略上的深谋远虑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同时,也表现了鲁庄公的善于纳谏,知人善用的特点。【点睛】参考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
12、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
13、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2023福建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槎上,多赍粮,乘槎而去。十余日中犹观星月日辰,自后茫茫忽忽亦不觉昼夜。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遥望宫中多织妇,见一丈夫牵牛
14、渚次饮之。牵牛人乃惊问曰:“何由至此?”此人具说来意,并问:“此是何处?”答曰:“君还至蜀郡访严君平则知之。”竟不上岸,因还如期。后至蜀,问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时也。(节选自西晋张华博物志)注海渚:海岛。槎:木筏。赍:携带。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B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C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D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10根据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加点词方法提示词义不失期联系课文解释词义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1)失期
15、:人有奇志根据词典推断词义奇:特异,罕见。(古代汉语词典)(2)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查阅词典选择义项次:等次。次数。近旁。(汉语大词典)(3)次: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旧说云天河与海通。(2)此人具说来意,并问:“此是何处?”12本文的思想内涵与课文桃花源记有相通之处,请简要概括。【参考答案】9 A 10 (1)误期 (2)不平凡 (3)近旁 11(1)往昔的传闻说银河与大海相连通。(2)这个人详细说明了来意,并问:“这是什么地方?” 12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点津】9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
16、也可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语句“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的意思是:离开了十多天,忽然到达一个地方,有城市的样子,房屋整齐。根据句意,正确的句读是: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故选A。10该题考查对重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1)“不失期”的句意是:从不错过预定的时间。失期:误期。这与“度已失期”中的“失期”意思相同。(2)“人有奇志”的句意是:有人有个不同寻常的想法。奇:本义是奇异;不同寻常,这里是不平凡。(3)“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的句意是:看到一男子牵着牛到小岛旁边饮水。次:近旁。11该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
17、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1)句中的“旧(过去)、天河(银河)、通(相通)”几个词是重点词语。(2)句中的“具(详细,详尽)、此(这)、何处(什么地方)”几个词是重点词语。12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桃花源记作者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本文则虚构了有人在乘坐木筏遨游星际的经历,勾勒出一个房屋整齐、男耕女织的理想境地,也表现了对美好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从渔人和本
18、文中的“有人”看,又都体现着对他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据此概括作答。【点睛】参考译文:旧时传说天河与大海相连通,近代有个住在海岛上的人,年年八月会看到海上有一只漂浮着的木筏,来来去去,从不错过预定的时间。有人有个不同寻常的想法,他在木筏上建造了一座阁楼,又带足了干粮,于是乘木筏而去。十多天时间里,他还能见到日月星辰,后来则茫茫一片,分不清白天黑夜。离开了十多天,忽然到达一个地方,有城市的样子,房屋整齐。远远望去,只见宫里有许多织女,又看到一男子牵着牛到小岛旁边饮水。牵牛的人吃惊地问:“你怎么来到此处的?”这个人详细的说明来意,并问这是什么地方。那人告诉说:“你回去后到蜀郡,寻访严君平便知道了
19、。”最终他没有上岸,于是按时回来。后来此人到蜀郡,找到严君平问起这件事,严君平回答说:“某年某月,有位客人的星象遇到了牵牛星宿。”计算年月,正是他到银河见到牵牛人的时间。【2023吉林中考】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吴隐之传吴隐之字处默,濮阳邛城人。博涉文史,以儒雅标名。年十余,丁父忧,每号泣,行人为之流涕。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迁左卫将军,禄赐皆班亲族,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勤苦同于贫庶。后迁中领军,清俭不革。每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振亲族,家人绩纺以供朝夕。时有困绝,或并日而食,身恒布衣不完,妻子不沾寸禄。隐之清操不渝,屡被褒饰,廉士以为荣。(选自晋书,有删改)【注释】丁父
20、忧:遭父丧。毁:特指居丧时,因哀痛过度而伤害身体。班:分给,赐予。振:同“赈”,救济。绩:把麻纤维拧成线。【积累意识】13文中“行人为之流涕”中“涕”的意思是。【语感意识】14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两处)冬 月 无 被 尝 浣 衣 乃 披 絮【崇德意识】15博雅小组以“养德修身”为主题进行交流,请你参与并围绕以上两文中的人物分享个人体会。小博:我要像曹刿一样,心怀家国。小雅:我要像吴隐之一样,养成节俭的好习惯。我的体会:【参考答案】13 眼泪 14冬月无被/尝浣衣/乃披絮 15示例一:我要像吴隐之一样,孝顺父母。示例二:我要像鲁庄公一样,虚心听取他人建议。【点津】13该题考查学生对文
21、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注意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根据“行人为之流涕”可知,句意为:行人都会为他(的遭遇)而流泪。涕,指眼泪。14该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解答时,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本句的意思是:冬天没有被子,他曾洗衣时,没有替换衣服,竟然披上棉絮。这里“冬月无被”表示原因,应断开;“浣衣”“披絮”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应该断开。故据此断句为:冬月无
22、被/尝浣衣/乃披絮。15该题考查人物形象和个人体会。根据题干“博雅小组以养德修身为主题进行交流”和“小博:我要像曹刿一样,心怀家国。小雅:我要像吴隐之一样,养成节俭的好习惯。”可知,围绕人物“养德修身”方面的品质分析即可。根据第段“年十余,丁父忧,每号泣,行人为之流涕。事母孝谨,及其执丧,哀毁过礼”可知,吴隐之是一个孝顺父母的人;所以,启示是:我要像吴隐之一样,孝顺父母;根据第段“每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振亲族,家人绩纺以供朝夕。时有困绝,或并日而食,身恒布衣不完,妻子不沾寸禄”可知,吴隐之是一个乐于助人、生活勤苦的人;所以,我要像吴隐之一样,做一个乐于助人、生活勤苦的人。根据第段“隐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中 语文 分类 汇编 专题 07 文言文 阅读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