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22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学案-文言文阅读三、爱莲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2022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学案-文言文阅读三、爱莲说.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三、爱莲说周敦颐作家作品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号濂溪,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是学术界公认的宋明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宋熙宁四年(1071),周敦颐任江西南康知军,他在军衙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种植荷花。周敦颐当时已值暮年(55岁),又抱病在身。每当茶余饭后,他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本文即写于此时。本文选自周敦颐集卷三。“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感想,写法不拘一格,多讲究文采。课文译注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
2、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东晋陶渊明只喜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世人(都)很喜爱牡丹。我只喜爱莲花,(因为它)从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中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远闻更加清芬,洁净地挺立(在水中),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赏玩啊。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人。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
3、渊明之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应当人很多了。蕃(fn)多。独只。染沾染(污秽)。濯(zhu)洗。涟(lin)水波。妖艳丽。不蔓不枝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蔓、枝,都是名词用作动词。香远益清香气远闻更加清芬。亭亭净植洁净地挺立。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竖立。亵(xi)玩靠近赏玩。亵,亲近而不庄重。鲜(xin)少。宜应当。文章解读一、内容主旨本文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层层深入,表达对莲花的赞美,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品德。二、结构图解爱莲说莲生长环境体态香气气质风度君子者(清高、坚守)托物言志菊隐逸者(孤独、避世)鲜正衬牡
4、丹富贵者(庸俗、逐利)众反衬三、写作特色1.托物言志。文章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花的气度和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折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风和保持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2.对比、衬托。文中几次以菊花、牡丹衬托莲花之美;还把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使“爱莲”这一主题得以加深。三种形象的对比,起到突出中心、加深立意的作用。考点归纳系统提升1.掌握重点字词。(1)可爱者甚蕃2014年考蕃:多(2)晋陶渊明独爱菊2020年考独:只(3)濯清涟而不妖2014年考濯:洗(4)不蔓不枝蔓:横生藤蔓枝:旁生枝茎(5)香远益清2014年考益:更加(6)亭亭净植2014年
5、考植:竖立(7)宜乎众矣2014年考宜:应该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只喜爱莲花,(因为它)从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中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赏玩啊。(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2014年考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到了。(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对于牡丹的喜爱,应当人很多了。3.默写。(1)文中最能体现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名句是“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文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
6、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文中用“菊,花之隐逸者也”正面衬托莲花,用“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反面衬托莲花。(4)文中点明文章主旨并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5)文章中有前后照应,如“予独爱莲”和“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照应,“世人甚爱牡丹”和“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照应。4.内容理解。(1)本文从莲的生长环境、体态、香气和品性四个方面赞美了莲的君子之风。(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表现了莲的什么美好品质?既不与恶浊的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
7、重而不敢轻侮。(3)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牡丹:“花之富贵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菊:“花之隐逸者”,象征不趋炎附势的隐士。莲:“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尚的贤能之士。(4)“独爱莲”与“独爱菊”中两个“独”字,表现了作者和陶渊明处世态度有何异同?相同之处:他们都遗世独立、不随波逐流。不同之处:他们虽然都不满现实,但陶渊明采取逃避态度,周敦颐则敢于面对现实,在污浊的社会生活中保持高洁的情操。5.思想感情。“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世人缺少君子之德的遗憾,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的鄙弃。6.写作手法。爱莲说中借赞美莲花来歌颂君子的高贵品质,这属于哪种表现手法?试从表达方式上评析本文的艺术特色。托物言志。艺术特色:本文第1段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展现莲的形象;第2段通过对菊、牡丹、莲的议论,揭示“爱莲即爱君子之德”的主旨。通篇章法严谨,行文跌宕有致,摇曳生姿。7.拓展延伸。本文写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但我们在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示例:前者强调的是内因,只要意志坚定、心志高远,就不会因世俗及环境的影响而随波逐流;后者强调的是外因的重要性。我认为,环境可以影响人,但内因才起决定作用,只要主观意志坚定就不会被周围环境影响。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