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10诗词曲阅读与鉴赏严选试题(教师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10诗词曲阅读与鉴赏严选试题(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10诗词曲阅读与鉴赏严选试题(教师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10 诗词曲阅读与鉴赏 (时间40分钟,共100分)(2022贵州遵义中考试题)阅读下列诗歌。游溪韦应物野水烟鹤唳,楚天云雨空。玩舟清景晚,垂钓绿蒲中。落花飘旅衣,归流澹清风。缘源不可极,远树但青葱。【注】韦应物:唐代诗人,著名山水田园诗人。澹:水波荡漾。源:水流始出的地方。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清新淡雅,以“游”统摄全篇,用生动的语言描写划舟游溪的所见之景。B颔联“绿蒲垂钓”,趣味盎然,突出了诗人悠然自得、怡然自乐的闲适之情。C颈联一“飘”一“澹”用词精妙,从视觉的角度写出了落花与流水的静态美。D尾联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意味深远,富有哲理,表达了一种豁达的人生
2、境界。2“诗中有画”是本诗的特点,请赏析首联描绘的画面。【答案】1C2(视听结合)描绘了一幅清幽旷远的山水图景(或水天鹤唳图)。野外烟水迷蒙,水天一色,白鹤声声鸣叫,清幽婉转;天空(或南方的天空)云散雨停,空旷辽远。【解析】1考查诗歌的理解与分析。C“飘”意为飘动。“澹”意为水波荡漾。这是从视觉的角度写出了落花与流水的动态美;故选C。2考查对诗中画面的理解。本诗首联“野水烟鹤唳,楚天云雨空”意为:溪水细长涨满,村烟中,白鹤多,鹤唳远。方才还阴云密布,春雨潇潇,现在雨住云退,万里楚天舒。“野水”“烟”“云雨空”是从视角的角度描写景物的;“鹤唳”是从听觉的角度描写景物的。连绵的春雨让山中的溪水涨满
3、了,野外一片烟雨迷蒙,几只白鹤直冲云霄,不时发出几声清脆的鹤鸣。转眼间,雨就停了,天空显得是那么的空阔辽远。作者运用白描写手法,描绘了一幅清幽旷远的山水图景。(2022宁夏中考试题)阅读下列诗歌回答问题。初秋行圃宋杨万里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听来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注:行圃:指在园子里散步。咫尺:形容距离很近。3下面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诗歌前两句写夕阳看似无情,其实最有情,正催着园子里树上的蝉鸣叫。B诗歌的后两句写蝉鸣仿佛就在身边,可是去寻找时,蝉却不鸣叫了,就好像是知道有人来找它。C这首诗用寥寥数语描写了初秋时节夜晚的情致,同时含蓄委婉地表达了诗人的感受。D这首诗极
4、为平淡,却充满诗情画意,而且蕴含理趣。4本诗写作手法多样,请你作简要分析。【答案】3C4写景与叙事相结合;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景物赋予人的情感;语言平淡(朴实),情味悠长,充满诗情画意;视觉与听觉结合,富有情趣和理趣。(意思对即可)【解析】3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C.根据文题“初秋行圃”,诗文首句“落日无情最有情”可知,这首诗描写的是初秋时节傍晚的情致,而非“夜晚”;故选C。4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理解。“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意思是:落日看来好像无情却最有情,催促千树万树上的蝉在傍晚时一齐鸣唱。“听来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意思是:听着声音近在咫尺,却无法找到它们,一旦寻到它的近旁
5、,却又没有了声响。据此可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叙事,手法是写景与叙事相结合;前两句中的“有情”和“催”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景物赋予人的情感;“听来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写自己循声找蝉的情态,语言平淡(朴实),情味悠长,充满诗情画意;“落日”“万树”是所见,“蝉鸣”是所闻,可见视觉与听觉结合,富有情趣和理趣。(2022四川巴中中考试题)阅读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5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上片运用借代手法描写月到中秋,飞镜重磨
6、的景象。词人不仅感叹时光流逝,也表示对自己满头白发的无奈。B“苏辛”是豪放派代表词人,本词中“把酒问姮娥”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把酒问青天”有异曲同工之妙。C词的下片“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让我们感受到神舟飞船在太空俯瞰祖国大好河山的豪迈之情;“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的典故出自杜甫,委婉含蓄,别有深意。D辛弃疾是一个词人,更是一位英雄。现实的种种不如意让作者一次次伤心失落,却让笔下的词焕发出倔强的神采,慷慨纵横。6作者想象丰富,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答案】5A6中秋月夜,作者想象自己乘风飞到万里高空,去看一看魂牵梦绕的祖国河山。作者托月色清光表达
7、自己想要“斫去”北伐阻碍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解析】5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注意题干要求的是找出不正确的一项。A.这首词的上片,词人巧妙地运用神话传说构成一种超现实的艺术境界,以寄托自己的理想与情怀。“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作者在中秋之夜,对月抒怀,很自然地想到与月有关的神话传说:吃了不死之药飞入月宫的嫦娥,以及月中高五百丈的桂树。词人运用这两则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借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阴暗的政治现实的矛盾。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己任,但残酷的现实使他的理想不能实现。想到功业无成、白发已多,作者怎能不对着皎洁的月光,迸发出摧心裂肝的一问:“被白发欺人奈何?
8、”这一句有力地展示了英雄怀才不遇的内心矛盾。选项中“借代手法”不正确,选项理解也有误;故选A。6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思想感情及写作手法的理解。作者的这首太常引,通过古代的神话传说,强烈地表达了自己反对妥协投降、立志收复中原失土的政治理想。从词的内容看,作者“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表达了词人感慨时光的流逝和功业难成的愤懑心情。词的下片,作者又运用“直下看山河”“斫去桂树”等词句,展开想象的翅膀,诗人想乘风直上万里长空,俯瞰祖国的山河,又直入月宫,并幻想砍去遮住月光的桂树。直接而强烈地表现了词人爱国,以及为实现理想的坚强意志,更鲜明地揭示了词的主旨。据此理解分析作答。(2022浙江衢州中考
9、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学习任务。刘伯川席上作明杨士奇飞雪初停酒未消,溪山深处踏琼瑶。不嫌寒气侵入骨,贪看梅花过野桥。注释杨士奇:明代大臣。他十四五岁时去拜访父亲的好友刘伯川,应刘伯川之请而作此诗。琼瑶:美玉,这里指冰。7除了深山访友,诗人还做了哪些有趣的事?请你用“深山访友”或“艺花邀蝶”这样的四字短语概括。8这首诗调动了我们哪些感官去想象诗中的情境?结合诗句分析。(写出两种即可)【答案】7示例:踏雪寻梅、喝酒作诗、寒冬赏雪、溪山踏冰、席上赋诗、野桥访梅(四字短语中要有动词。)8示例:调动视觉,诗句中的飞雪、溪山、梅花等景物,让人仿佛看到青山红梅白雪交相辉映的景象;调动触觉,“寒气侵入骨
10、”,让人仿佛感受到了冰天雪地里刺骨的寒冷;调动听觉,“溪山深处踏琼瑶”,让人仿佛听到踏碎冰雪的声音;调动嗅觉,“贪看梅花过野桥”,让人仿佛被梅香吸引,一路踏雪寻梅;调动味觉,由“酒未消”联想到唇齿间尚留酒的醇美滋味。【解析】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用四字短语进行概括。根据“深山访友”或“艺花邀蝶”的提示,四字短语中要有动词。根据“飞雪初停酒未消”的意思“山村中的大雪才刚刚停了下来,而我的酒意还未完全消减”,可概括为:大雪初停、酒意阑珊、喝酒作诗等;根据“溪山深处踏琼瑶”的意思“惬意地在这深山野溪旁踩踏着似玉的雪”,可概括为:溪山踏冰、深山踏冰等;根据“不嫌寒气侵入骨”的意
11、思“我不介意这侵骨的寒气”,可概括为:不惧严寒等;根据“贪看梅花过野桥”的意思“只为走过野桥,贪看那高洁的梅花一眼”,可概括为:野桥访梅、恋看野梅等;也可根据题目“刘伯川席上作”并综合诗意,概括为:席上赋诗、踏雪寻梅等。8本题考查感官理解和分析。根据“飞雪”“溪山”“梅花”等景物和“贪看”可知,调动了视觉;根据“踏琼瑶”仿佛听到踏碎冰雪的声音。可知,调动了听觉;根据“寒气侵入骨”仿佛感受到了冰天雪地里刺骨的寒冷。可知,调动了触觉;根据“酒未消”容易使人联想到唇齿间尚留酒的醇美滋味。可知,调动了味觉;根据“梅花过野桥”仿佛诗人被梅香吸引,一路踏雪寻梅,可知,调动了嗅觉。(2022山东济南中考试题
12、)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春中田园作王维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临觞忽不御,惆怅思远客。【注释】远扬:桑枝。觇(chn):察看。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春天的颂歌,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田园图。B首联通过写斑鸠鸣叫、满树白色杏花开放,侧面展现了浓浓的春意。C颔联描写了农民拿着斧子去修整桑枝、扛着锄头去察看泉水通路的画面。D尾联中“忽”字传神地写出了诗人想开怀畅饮,可是对着酒杯又停住的样子。10诗歌展现出唐代前期的社会生活场景和人们的精神面貌,试结合颈联内容赏析。【答案】9B10示例:燕子
13、回来了,似乎还能认识它的故巢;而屋中的主人在翻看新一年的日历。他们都满怀憧憬,展望和追求美好的明天,展现出人们和平与安定的生活状态。【解析】9B.首联“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意思是:冬天很难见到的斑鸠,随着春的来临,很早就飞到村庄来了,在屋上不时鸣叫着,村中的杏花在争相开放,开得雪白一片,整个村子掩映在一片白色杏花之中。“春鸠”“杏花”都是春天最具有代表性的事物,首联通过鸟鸣、花开,直接把春意写得很浓了,这是正面描写;故选B。10此题考查结合诗句赏析诗歌的能力。颈联“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燕子回来了,飞上屋梁,在巢边呢喃地叫着,似乎还能认识它的故巢,而屋中的旧主人却在翻看新一年的日历。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中 语文 复习 专题 10 诗词 阅读 鉴赏 试题 教师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