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突破要点10诗词鉴赏之名句理解与赏析(教师版).docx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突破要点10诗词鉴赏之名句理解与赏析(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突破要点10诗词鉴赏之名句理解与赏析(教师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要点10 古诗词鉴赏之名句理解与赏析例1: 【2022广西贺州中考真题】按要求回答问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诗人借_的典故,表达_的感情。(2)请赏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两句诗的妙处。【答案】(1) 鸿雁传书 思念故乡(2)答案示例一:这两句诗写“行舟”所见景色,“风正一帆悬”这一诗句有小景传大景之神,把春潮涨涌,江水浩荡,江面开阔,波平浪静的大景表现出来了。答案示例二:这两句诗写“行舟”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用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
2、”,帆才有悬空的态势。诗句对仗精准,意境开阔,情绪饱满。(能从整体画面感,“平”“阔”,“正”“悬”,对仗角度等选取两个角度答题,意对即可。)【解析】(1)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意思是:我的家书应该送到什么地方呢?北去的归雁啊,请给我捎回洛阳那边!诗人目睹北归大雁,自然想起了“雁足传书(鸿雁传书)”的典故,这个典故出自汉书苏武传。苏武被困匈奴多年,单于诡称苏武已死。后来汉使探知实情,声言汉天子在上林苑射得大雁,雁足系有苏武所写帛书,云在某泽中。单于不得已,交还苏武等九人。后遂以“雁足传书(鸿雁传书)”指大雁能传递书信。作者借这一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一个游子的深切思
3、乡之情。(2)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古诗词句子的赏析,要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揣摩、推敲语句的妙处。赏析可以从诗句的特色,或修辞,或表达方式,或遣词造句,或表现手法,或表现的情境等方面分析,并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示例:诗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从修辞的角度看,运用了对偶的方法,从描写角度看,采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从词语运用上看,选用了“平”“阔”“正”“悬”等词语,生动形象传神地写出了春潮涨涌,江水浩荡,江面开阔,波平浪静的景色,并将一叶“行舟”置于这一大背景下,勾勒出一幅壮美的大江行船图。且用“正”“悬”写出了顺风,又是和风,写出帆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用词准确而传
4、神。据此理解赏析作答。例2:【2022贵州铜仁中考真题】阅读杜甫的春望,按要求答题。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首联抓住了“_”和“_”两个形容词,描绘了_的景象。(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字字千钧,吟之更觉有味,请任选角度赏析。【答案】(1) 破 深 国都沦陷,城池残破不堪,乱草丛生。(2)参考答案一:诗人触景生情(融情于景)花鸟本是悦人之物,但是诗人面对残破的都城,想到妻儿的安危,诗人见花而落泪,闻鸟鸣而惊心,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情感。参考答案二:这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移情于物,花鸟为感
5、恨的主体,将花鸟拟人化,花鸟因感恨离别而落泪惊心,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情感。【解析】(1)本题考查赏析重要字词和诗句描绘的景象。首联写春望所见,意思是: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破”字写出了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深”字写出了荒无人迹的凄凉。这两句营造了长安沦陷,国家破碎,荒凉凄惨的气氛,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2)本题考查赏析重要诗句。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人将花鸟人格化,把自己的感情寄寓在花鸟上:我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泪落潸然;我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
6、越会增添内心的伤痛。这联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1.古诗词名句理解、赏析常见的题型主要有:(1)某诗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该如何理解?(2)诗歌的某联流传成了千古名句,请分析原因。(3)从某句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2.答题策略: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被后人传诵的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这类题多为开放题,要掌握常见的鉴赏评价的角度,(1)如果是写景的句子,要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的结合等),说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和思考。(2)如果是抒情的句子,要明确抒情方法(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还要说
7、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和思考。(3)如果是采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要指明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夸张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4)如果是富含哲理的句子,要阐明句子意蕴,还要说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和思考。描写类答题格式:A.本诗在描写上成功的运用了描写, 写出了(诗句解说即字面含义),烘托了诗人感情。B.本诗在景物描写上的特色是,这样的描写使景物(答作用: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同时渲染了的气氛,表达了诗人的感情。抒情方法答题格式:这句话运用了抒情手法,全诗主要写出了(诗句内容解说),抒发了情感,这种方式使诗人情感抒发得(用术语)。修辞类答题格式:本句或本诗
8、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作用)地写出了(诗句解说即字面含义), 表达了诗人情感。古诗词鉴赏题大体上可分为五种类型。应对策略如下:(一)品味炼字类解析方法:这类题主要考查对精炼词语的感悟能力。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二)名句理解赏析类解析方法: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被后人传诵的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这类题多为开放题,答案不要求统一,要掌握常见的鉴赏评价的角度:能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的结合等)或采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或用词
9、的生动形象等,并且还要说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和思考等。(三)主旨情感类(思想感情)解析方法: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对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态度的领悟。解答这类题要用一句话概括诗歌形象的特点,并根据所描绘的形象特点及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来推断诗人的情感态度。初中阶段所学诗歌情感大体可分为:离别思念、爱国思乡、友情、爱情、热爱大自然、关心民生等。(四)想象描述类(描述画面、意境)解析方法: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
10、、主题和诗人的情感。(五)表达技巧类(写作手法特点、修辞、表达方式等)解析方法: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首先要了解常见的表达技巧,鉴赏时要准确指出诗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或抒情方式),然后结合诗句和具体词语作分析,分析时要指出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标注的题目考查的是“名句理解与赏析”这一考点。1.【2022河南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甲】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乙】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1)选
11、出对这两首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A【甲】是一首绝句,是晚唐诗人杜牧的代表作之一,【乙】是张养浩在赴任途中写的一首元曲。B【甲】由“折戟”这一小物引发思古之幽情,用“二乔”的命运来折射东吴命运,体现了“大中取小,小中见大”的写法。C【乙】诗中“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两句,写作者看到宫阙残破,倍感可惜。D【乙】这首散曲抒发了作者对统治阶级残暴贪欲的痛恨和对劳动大众所受苦难的同情。(2)任选角度赏析划线句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答案】(1)C(2)“聚”写出了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怒”形容黄河之水奔腾澎湃,这句话从视觉和听觉写出了潼关的险要,暗示这里是兵家必争之地。【解析】(1
12、)本题考查诗词理解。C.乙诗中“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意思是“途经秦汉旧地,引出伤感无数,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描写了秦汉两代,都已成为历史的陈迹。秦皇汉武曾苦心营造的无数殿堂楼阁,万千水榭庭台,而今都已灰飞烟灭,化为尘土。表现出作者对朝代的更替、百姓的疾苦所发出的感叹之情,而不是“可惜”;故选C。(2)本题考查诗词的赏析。“峰峦如聚”从视觉角度写重重叠叠的峰峦,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之中,一“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因地势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波涛如怒”从听觉角度写怒涛汹涌的黄
13、河,潼关外黄河之水奔腾澎湃,一“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如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怒”字还把河水人格化,也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2.【2022内蒙古兴安盟一模】阅读下列诗文,完成下面小题登飞来峰 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请从写作手法角度赏析“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两句。(2)请写出“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两句诗揭示的人生哲理。【答案】(1)“千寻”运用夸张的手法,从正面描写塔高;“闻说”一句虚写站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
14、辉煌景象,从侧面描写,衬托塔高。(2)哲理: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解析】(1)考查对诗句的赏析。作答时,需首先明确从描写的角度来赏析,然后结合诗意和主旨分析其在表情达意上的效果即可。“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意思是登上飞来峰顶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鸡鸣时分在这可以看到旭日升起。“千寻”:古以八尺为一寻,形容高。诗的第一句,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诗的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侧面衬托塔高,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2)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15、。“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意思是不怕浮云遮住我远望的视线,那是因为我站得最高。这本是咏物抒怀之句,却也包含着深刻的哲理。山中的浮云能够遮住登山人的双眼,而人类社会这座高峰上又有多少“遮望眼”的“浮云”,无论生活或学习,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够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1.【2022广东广州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咸阳城东楼许浑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1)“蒹葭杨柳似汀洲”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请说说“山雨欲来风满楼”成为千古名句的原因。【答案】(1)描述
16、了一幅烟迷蒹葭、雾锁杨柳,颇像水中小洲的萧条荒凉的画面。(2)这句诗既描写了雨即将来临,咸阳城东楼充满风声飒飒的自然环境,也暗指当时唐王朝危机四伏的局势;后常用来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因而成为千古名句。【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画面描述的能力,注意抓住重点意象分析。“蒹葭”,即芦荻,暗用诗经国风秦风蒹葭的诗意,表思念心绪;“汀洲”,水边之地为汀、水中之地为洲,这里指代诗人在江南的故乡。诗人一登上咸阳高高的城楼,向南望去,远处烟笼蒹葭,雾罩杨柳,很像长江中的汀洲。诗人游宦长安,远离家乡,一旦登临,思乡之情涌上心头。蒹葭杨柳,居然略类江南。笔触低沉,景致凄迷,触景生情,苍凉伤感的情怀落笔即
17、出,意远而势雄。据此分析作答。(2)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山雨欲来风满楼”结合前一句“溪云初起日沉阁”可知,诗人傍晚登上城楼,只见磻溪罩云,暮色苍茫,一轮红日渐薄远山,夕阳与慈福寺阁姿影相叠,仿佛靠近寺阁而落。就在这夕照图初展丽景之际,蓦然凉风突起,咸阳西楼顿时沐浴在凄风之中,一场山雨眼看就要到了。这是对自然景物的临摹,也是对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机四伏的没落局势的形象化勾画,它淋漓尽致而又形象入神地写出了诗人“万里愁”的真实原因。云起日沉,雨来风满,动感分明;“风为雨头”,含蕴深刻。“山雨欲来风满楼”既是自然界中人们十分熟识的规律,又蕴含着一种深刻的社会或政治局势的体验,常用来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
18、的紧张气氛,描写动感鲜明,意象生动,含蕴丰厚,是千古传咏的名句。根据以上分析作答即可。2.【2022云南红河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次北固山下王 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请结合诗歌具体内容,说说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句历来为人称道,请你任选角度赏析这一名句。【答案】(1)从首联的“客路”“行舟”可知,诗人当时漂泊在外;尾联中“乡书”“归雁”则表达作者想要托大雁带家书;由此可以看出诗人表达的思乡之情。(2)示例1:哲理:揭示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自然规律,蕴含着旧事物
19、中孕育新事物的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鼓舞力量。示例2:炼字、修辞:“生”“入”二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日”和“春”以人的意志和情思,生动有趣地写出了新旧变化的自然规律。【解析】(1)本题考查诗人情感的分析。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给人积极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想要托大雁带家书,与首联呼应,抒发诗人的思乡之情。全诗用笔自然,写景鲜明,情感真切,情景交融,
20、风格壮美,极富韵致,历来广为传诵。据此分析提炼概括即可。(2)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意思是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作者在本联中从炼字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入”二字使之拟人化。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这两句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生动有趣地写出了新旧变化的自然规律,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揭示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自然规律,蕴含着旧事物中孕育新事物的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鼓舞力
21、量。任选一个角度赏析即可。1.【2022广东广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1)请找出诗中体现山西村民俗的诗句。(2)请阐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蕴含的理趣。【答案】(1)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2)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敢于探索,就会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意思: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
22、存。这一句体现山西村民俗。(2)本题考查概括诗句蕴含的哲理的能力。答题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本义,然后在本义的基础上进行引申。“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是“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没有路了,忽然又出现了村庄,看到了希望,说明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道路是曲折的,而在绝境当中往往蕴含着希望,这两句诗启示我们要有乐观主义精神,道路可能曲折,但未来一定充满光明和希望。2 【2022海南中考真题】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过零丁洋南宋 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
23、?留取丹心照汗青。(1)本诗颔联运用了_和_的修辞手法,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人生遭遇。(2)紧扣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说说你对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解。【答案】(1) 比喻 对偶(2)示例:这一诗句告诉我们,人世间谁能免于一死?真正的英雄只求留下一颗赤胆忠心,永远照耀在史册上。我认为,爱国主义精神就是要始终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放在心里,当国家和民族需要的时候,要勇于担当、乐于奉献、舍生取义。【解析】(1)本题考查修辞手法。颔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意思是:国家危在旦夕似那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将危亡的国势比作狂风中的柳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中 语文 一轮 复习 考点 突破 要点 10 诗词 鉴赏 名句 理解 赏析 教师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