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13文言文阅读三、内容的理解严选试题(教师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13文言文阅读三、内容的理解严选试题(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13文言文阅读三、内容的理解严选试题(教师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13 文言文阅读三:内容理解 (时间40分钟,共100分)(蓝色字为内容理解题)(2022湖南娄底一模)阅读出师表文段,完成下面小题。出师表(节选)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
2、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B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悉以咨之C先帝不以臣卑鄙咨臣以当世之事D恐托付不效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2下面对选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是陆游对本文的评价,也是诗人对诸葛亮忠诚人格的肯定。B“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中的“此”指“奖率三军
3、,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C选文第一段将先汉、后汉对比,借古鉴今,对后主提出了“亲贤臣,远小人”的谏言。D选文第二、三段,诸葛亮追忆往事、剖明心迹,根据刘备遗诏“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以长辈的身份用苛刻的语气要求后主励精图治、自重自强。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4读了此文,你认为诸葛亮最可贵的精神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这种精神对你的启示。【答案】1B2D3(1)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叹息痛心遗憾的。(2)(只想)在乱世中保
4、全性命,不求在诸侯中扬名显贵。4围绕“忠心、诚信、责任感、使命感、知恩图报”来回答即可。(概括诸葛亮精神,围绕“忠心、诚信、责任感、使命感、知恩图报”等中的任意一点来谈自己受到的启示即可。)【解析】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要结合具体语境来分析。A.而: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并列;B.悉:都是副语,全、都;C.以:连词,因为/介词,用;D.效:名词,效果/名词,功效;故选B。2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掌握。D.“以长辈的身份用苛刻的语气”表述有误,细读全文可知,出师表此文中,作者向后主提出了三条建议,并回顾了自己追随先帝的过程,同时对后主提出了期待,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但并无苛责之意;故选D。3考查文
5、言文翻译的能力。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1)重点词:论,谈论;未尝,没有一次不;痛恨,痛心、遗憾;(2)重点词:苟,苟且;全,保全;于,在;求,谋求;闻达,有名望、显贵。4考查分析人物性格和阅读启示。第一问。诸葛亮因为刘备知遇之恩,就为了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体现了他的知恩图报与忠诚。他答应先帝奔走效劳。于是就“夙夜忧叹”,为了国事四处征战,体现了他的诚信。他把“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当作自己的责任,并说“不效则治臣之罪”,可见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第二问。阅读启示。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
6、可。如:我认为他最可贵的精神是诚信。人无信不立,只有做到了诚信,才与得到他人的信任,才能与他人和谐相处。那些不诚信的人,最终都难以在社会上立足。【点睛】参考译文: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对于桓帝、灵帝没有一次不(发出叹息)感到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复兴就指日可待了。我本来是平民百姓,在南阳务农亲耕,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扬名显身。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而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
7、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由此使我感动奋发,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唯恐先帝托付给我的事不能完成,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
8、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2022山东济南二模)阅读富贵不能淫文段,完成下面小题。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欺,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5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诚:真正,确实B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命:教导,训诲C往之女家,必敬必戒 戒:告诫D威武不能屈 屈:使屈服
9、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实是欲界之仙都B往之女家 辍耕之垄上C以顺为正者 以君之力D一怒而诸侯惧环而攻之7下列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是真正的大丈夫,从他提出观点时用了一个反问句,还用了一个加重肯定语气的“诚”,可以看出他对这个观点深信不疑。B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因为他们没有独立地判断善恶是非的标准,只是一味顺从君主的意志。C反驳景春的观点后,孟子从反面提出自己心中的大丈夫的标准,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D选文中的排比句气势非凡,义正词严地指出了大丈夫精神的实质,三个“天下之”的反复
10、,将大丈夫精神的崇高性推到极致。【答案】5C6B7C【解析】5考查实词的含义。C句意: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戒:谨慎;故选C。6考查一词多义。A代词,这/表判断的动词,是;B动词,到/动词,到;C介词,把/介词,凭借;D连词,表顺承,可不译/连词,表修饰,可不译;故选B。7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C孟子在反驳景春的观点后,从正面直接点明“大丈夫”应该遵守“仁、礼、义”的原则,强调“大丈夫”不能受“富贵、贫贱、威武”的影响,正面直接提出自己心中的大丈夫的标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从反面提出自己心中的大丈夫的标准”有误;故选C。【点睛】参考译文:景春说:“
11、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平静居住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孟子说:“这哪里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做有节气
12、有作为的男子。”(2022山东聊城三模)阅读岳阳楼记,完成下面小题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13、,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属予作文以记之属_(2)春和景明 景_9翻译下列句子。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10有人认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伟大的事,与我们普通人无关。对此,你怎么看?【答案】8同“嘱”,
14、嘱托 日光9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10参考答案:我不同意这种观点,“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为人民流血流汗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解析】8本题考查重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词语解释时要注意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1)句意: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属:同“嘱”,嘱咐。(2)句意: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景:日光。9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注意重点词的解释:大观,壮丽景象;备,详尽。10本
15、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及个性化解读能力。属于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首先明确态度,不同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只是伟人的事而与我们普通人没有关系这一观点。然后联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含义和社会现实分析原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作者的忧乐观,寄托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表现作者的高尚情怀。我们普通人可能没有作者那样博大的胸怀,但是对国家、对民族的爱是很多人共同的情感,不管何时都应该以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我们要积极向上、奋发有为。只有每个人把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为民族前途分忧,为人民、为国家流血流汗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所以我不同意这种观点。【
16、点睛】参考译文: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
17、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
18、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2022黑龙江哈尔滨二模)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下面小题。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
19、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日:“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0、;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寨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修:(2)闻:12把下列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1)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2)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13请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邹忌是个什么样的人?【答案】11(1)长,这里指身高。 (2)使听到。12(1)您美极了,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2)朝中的大臣,没有人不惧怕您的。13尊重客观事实,不盲目自信,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爱国,有责任感,善于进谏。(答出两个方面即可)【解析】1
21、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意思。(1)句意为:邹忌身高八尺多。修:长,这里指身高;(2)句意为: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闻:使听到。1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字词有:(1)及:比得上;(2)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的人)。1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邹忌听了妻、妾、客的赞美还能“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说明他尊重客观事实,不盲目自信,有自知之明。由“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可知,邹忌善于思考。由“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
22、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可知,邹忌爱国,有责任感,善于进谏。【点睛】参考译文: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身材容貌光艳美丽。有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呢?”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丽,于是又问他的小妾说:“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和他坐着谈话。邹忌问客人道:“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啊。”又过了一天,徐公前来拜访,(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他
23、美丽;再照着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比不上人家。晚上,他躺在床上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小妾认为我美,是惧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要有求于我。”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丽。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丽。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和身边的近臣,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不惧怕大王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一定很厉害了。”齐威王说:“说得真好。”于是下了一道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中 语文 复习 专题 13 文言文 阅读 内容 理解 试题 教师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