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16散文阅读(下)严选试题(教师版).docx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16散文阅读(下)严选试题(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16散文阅读(下)严选试题(教师版).docx(4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16 散文阅读(下) (时间40分钟,共100分)(一)(2022天津中考试题)阅读寒梅一文,完成下面小题。寒梅林旭华淅淅沥沥的冷雨终于停息了,我决定到附近的花园走走。天空依然阴郁着脸,寒风冷峭得刺骨。原来热闹的花园现在变得一片清寂,唯有我的脚步声在砖石铺就的路面上回响着。花园里的乔木绿叶早已褪尽,光秃秃地呆立着,一片萧索沉寂。转过花园的弯角,蓦地,我的眼睛一亮,一大团鲜嫩的粉红色跃入眼帘,云蒸霞蔚般绚烂原来是路边一树傲然绽放的寒梅。梅在严寒中兀自独立,粗壮的虬枝布满绿苔,裸露着嶙峋的老茧,苍劲而挺拔。枝丫分叉,或直或横或斜,没有叶片,呈现出浅灰或嫩绿的本色,平滑而柔韧。每条枝丫上,粉红色
2、的花儿都挂着晶莹的雨珠。含苞的,娇羞颔首,豆蔻芳华;绽放的,红瓣灼灼,嫩蕊颤颤,犹如一大团粉红色的火焰,点燃了清寂的花园,点亮了阴郁的天空,驱散了寒意。太阳出来了,明媚的阳光下,粉红色的寒梅盛放着烂漫的激情,我似乎听到了源源不断的生命诞生的爆裂声。在满目萧索的严冬里,寒梅傲然绽放的激情与风采,让我震撼,并顿生深深的敬意。倏地,吹来一阵寒风,“簌簌簌”,我听到一阵极其细微的飘落声,轻轻的,柔柔的。转瞬,悠悠飘来一阵淡淡的馨香,丝丝缕缕地在树下弥漫开来,如久酿的老窖,韵味悠长。张臂,清香盈怀;闻之,心旷神怡。抬头,但见一大片粉红色梅花瓣飘洒而下,在树下悠悠地旋转着,飞舞着,如雪花,纷纷扬扬,飘飘洒
3、洒,很快铺就了一地密集的落红。哦,是寒梅洒落的花瓣雨!寒梅无言,只是静静地看着自己粉红的花瓣从树上纷纷飘落,星星点点碎了一地。而那枝头上未落的花朵,依然在阳光下灿然绽放,全然没有丝毫的惊慌失措。因为它深知,生命的意义不只在于绽放时的激情与风采,更在于凋零时的坦然与达观,即使化作尘埃,也能以另一种形态绽放生命的精彩。清代著名诗人龚自珍曾经有过这样的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不为独香,只为护花,诗人将落红的深情,升华为奉献精神,这是何等的人生境界!此刻,花瓣还在风中纷纷飘落着,它们在空中悠悠地打着旋儿,似乎在跟寒梅作最后一场深情的告别。在快要触地的一刹那,那带着雨珠的花瓣在阳光下闪
4、耀着璀璨的光芒,流星般飞速划过一道弧线,然后突然坠地。如此悲壮,如此凄美!寒梅,落红时洒脱从容、宁静自信、恬淡安详的美之绝唱,从此在我心中永远定格成一道壮美的风景。从盛开到落红,寒梅,让我的心灵经历了一场绝美的人生洗礼。(选自青年文学家,有删改)1文中不同生命阶段的梅花呈现了不同的特点,请结合段内容填写下表。生命阶段含苞的梅花(2)(4)特点(1)(3)轻柔地飘落,散发淡淡馨香,悠悠地旋转飞舞2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表达作用。但见一大片粉红色梅花瓣飘洒而下,在树下悠悠地旋转着,飞舞着,如雪花,纷纷扬扬,飘飘洒洒,很快铺就了一地密集的落红。3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
5、为什么说“寒梅,让我的心灵经历了一场绝美的人生洗礼”。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第段写花园萧索沉寂的环境,为下文寒梅的傲然绽放做铺垫。B第段“我似乎听到了源源不断的生命诞生的爆裂声”一句是实写,写出了寒梅盛放的声音。C第段是过渡段,承接上文对花瓣飘落的描写,引出下文作者的抒情议论。D第段引用龚自珍的诗句,意在表明生命无论如何精彩,最终都将逝去,表达了作者的惆怅与惋惜之情。E文中作者将所见、所思、所感巧妙融合,表达了细腻丰富的情感,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答案】1(1)娇羞颔首,豆蔻芳华;(2)绽放的梅花;(3)红瓣灼灼,嫩蕊颤颤;(4)飘落的梅花。2这句话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
6、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梅花飘落时的优美姿态,富有动态美和画面感,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3寒梅在严冬里傲然绽放的激情与风采,蓬勃旺盛的生命力,令作者震撼并产生敬意;梅花凋零时,即使化作尘埃也能以另一种形态绽放生命精彩的坦然与达观,引发了作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落红默默奉献的精神,令作者赞叹,给作者人生启迪;寒梅落红时洒脱从容、宁静自信、恬淡安详的形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提升了作者的人生境界。4BD【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题干说明结合段内容来回答,已知信息“含苞的梅花”对应第段,由第段“含苞的,娇羞颔首,豆蔻芳华”可知,第一空应填:娇羞颔首,豆蔻芳华。由第段“绽放的
7、,红瓣灼灼,嫩蕊颤颤”可知,第二空应填:绽放的梅花。而第三空“绽放的梅花”的特点是“红瓣灼灼,嫩蕊颤颤”。已知信息“轻柔地飘落,散发淡淡馨香,悠悠地旋转飞舞”对应第段,由第段“但见一大片粉红色梅花瓣飘洒而下,在树下悠悠地旋转着,飞舞着,如雪花,纷纷扬扬,飘飘洒洒,很快铺就了一地密集的落红”可知,这里描写的是梅花飘落的状态,故第四空应填:飘落的梅花。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修辞及作用。“如雪花”运用比喻的修辞,将飘落的梅花比作雪花。“在树下悠悠地旋转着,飞舞着”运用拟人的修辞,将飘落的梅花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飘落在空中的优美状态,再结合下文第段“生命的意义不只在于绽放时的激情与风采,更在于凋零时的坦
8、然与达观,即使化作尘埃,也能以另一种形态绽放生命的精彩”可知,即使梅花飘落,也掩饰不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与赞美,也为下文赞美梅花的精神作铺垫。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由第段“在满目萧索的严冬里,寒梅傲然绽放的激情与风采,让我震撼,并顿生深深的敬意”可知,寒梅在严冬里傲然绽放的激情与风采,蓬勃旺盛的生命力,令作者震撼并产生敬意。由第段“因为它深知,生命的意义不只在于绽放时的激情与风采,更在于凋零时的坦然与达观,即使化作尘埃,也能以另一种形态绽放生命的精彩”可知,梅花凋零时,即使化作尘埃也能以另一种形态绽放生命精彩的坦然与达观,引发了作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由第段“不为独香,只为护花,诗人将落
9、红的深情,升华为奉献精神,这是何等的人生境界”可知,落红默默奉献的精神,令作者赞叹,给作者人生启迪。由第段“寒梅,落红时洒脱从容、宁静自信、恬淡安详的美之绝唱,从此在我心中永远定格成一道壮美的风景”可知,寒梅落红时洒脱从容、宁静自信、恬淡安详的形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提升了作者的人生境界。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B.由第段“绽放的,红瓣灼灼,嫩蕊颤颤,犹如一大团粉红色的火焰,点燃了清寂的花园,点亮了阴郁的天空,驱散了寒意。太阳出来了,明媚的阳光下,粉红色的寒梅盛放着烂漫的激情,我似乎听到了源源不断的生命诞生的爆裂声”可知,“爆裂声”是作者想象的内容,是虚写,并非寒梅盛放的声音;
10、D.由第段“不为独香,只为护花,诗人将落红的深情,升华为奉献精神,这是何等的人生境界”可知,引用龚自珍的诗句意在表达作者对落红默默奉献的精神的赞美,给作者人生启迪,并非“表达了作者的惆怅与惋惜之情”;故选BD。(二)(2022广东中考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地图上旅行张凌云作为地理爱好者,我醉心于长时间地盯着地图,或者索性闭上双眼,在脑海里描摹出地图的模样,持续一场场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的神游。只要对着地形图,我就会熟练地穿越时空的罅隙,腾挪跃动,自由飞翔我站在一小块深绿色之上。绿色代表着低海拔,200米以下是深绿,200米至500米是浅绿。此时,我身在中国正东部的长江三角洲。一望
11、无际的平原,是中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接下来,我将由东往西,去做绿、黄、棕、褐、紫等色彩不断变幻的游戏,将平原、丘陵、盆地、高原、山地等地貌不断地更换。我决定不按直线,稍打破常规,折向西南。平坦的地势渐渐消失,眼前山峦起伏,穿插着各种平地缓谷。这里是中国三大平原的终点,通称江南丘陵,横亘在长江以南的一大片土地上,颜色也由浅绿变成浅黄,不少山峰安用深黄色标注,海拔已超过1000米。我腾挪在江西湖南的腹地上,在庐山井冈山街山之间任意切换,满面扑来的是清凉的山风和连绵的翠竹,还有偶尔飘过的茶香和辣椒香。越过雪峰山,我进入中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这里颜色以深黄为主,但我瞥过云贵高原,又折向西北,寻找传说中
12、的天府之国四川盆地,在广袤的中西部有它的存在,近乎于一个奇迹,这块浅绿色的圆形盆地,地势平缓,环境宜人,自有文明起,就一直是西部重镇、巴蜀之间的各种演义,除了金戈铁马和风云际会,更多的还有酒楼茶肆和滚滚红尘。告别四川盆地,我径直北上,穿越汉水谷地,关中平原,到达陕北高原。陕北高原是黄土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土塬广布,地表覆盖着厚达几十米的松软黄土。站在陕北苍茫的大地上,我仿佛听见来自蒙古高原的北风,年复一年地默默搬运堆积着黄土,又仿佛听见头扎白毛巾的老乡,远远地唱着苍凉的信天游,还仿佛听见铿锵的安塞腰鼓,精壮的汉子们手执鼓槌,鲜艳的红丝带来回飘舞离开陕北高原,我向西向南,踏上了
13、中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这里有着世界上最伟岸的高原,也有着地球上最雄峻的山脉。地图上的黄色不见了,代之以浅棕。深棕、褐色、紫色,每变换一种颜色,海拔上升1000米,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有的地方居然用白色标注。哦,终年积雪的雪线!凡间的色彩已不能说明高原的挺拔,那是接近天穹的地方。我像一个朝圣者艰难地跋涉着,依次穿越汉民族的万山之祖昆仑山和藏民族的各座神山阿尼玛卿山、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冈底斯山,脚下也越来越高,最后到达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对着地图上8848.86米的珠穆朗玛峰,我知道,现实世界里,今生今世都不可能攀上这座最高的山峰,但在想象的空间里,此刻我正如高山兀鹫,自
14、由翱翔在世界之巅,俯瞰所能见到的一切。我看到十多座超过8000米的高峰一路排列,它们就像不发一言的巨人,矗立在冰清玉洁的世界里,时间仿佛就此凝固,唯有离太阳最近的阳光照耀着这片永恒之城。或许是其境过清,不宜久居,我向北轻轻一跃,飞越了整个青藏高原,进入新疆境内。此时,我正在昆仑山下,即将踏进塔里木盆地的主体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留下无数关于沙漠的诗篇,如著名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等,但背景多是发生在阳关、玉门关以西,至多北疆一带,提及塔克拉玛干的很少。我略作停留,随即翻越天山,来到遥望阿尔泰山的准噶尔盆地,中国真是一个神奇的国度,既有莽莽高山,也有浅洼低地,准噶尔盆
15、地的最低点艾丁湖,低于海平面154米,其周围的一圈陆地,也不得不标注以低于海平面的军绿色。在这片人称中国死海的地方,我定定地站住了。惠风和畅,浅草依依,三三两两的飞鸟掠过湖面,又停在不远处的芦苇之上,远山连练,牛羊聚集,这田园牧歌般的风光,让我忘记了自己身处遥远的北疆。那么,就让这里成为此行的终点站吧,我将找个幽静处躺下,轻轻逍遥走一段宁静时光。(有删改)5第段画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6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段画线的句子。7下列诗句填入第段横线处,符合语境的一项是()A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B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C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8
16、选文描述的是一场虚拟的旅行,为什么能带给人真实的感受?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答案】5内容上,交代了本文的写作内容,即在地图上遨游四川盆地、西藏高原等美景。结构上,呼应标题,“对着地图”与标题中“在地图上旅行”形成呼应。也为下文“我”在想象中自由穿梭于中国的各大美景作铺垫。6这里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在想象中游历陕北高原所见到的独特自然风光和鲜明的人文文化,又好似作梦真的在游历陕北,使读者也身临其境,又能表达出作者对陕北高原以及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7C8作者按顺序从我国的第三级阶梯写到第一级阶梯,在整体上为我们还原了中国地理的全貌。作者在文中所写的四川盆地、青藏高原等都
17、是我们所熟知的美景。作者在描写自然美景时候并非单纯描写景色,而是融入了主观情感,如写到青藏高原时感叹道“我像一个朝圣者艰难地跋涉着”,使用第一人称,容易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也能让读者进入“我”这个角色,容易给人以情感上的共鸣。【解析】5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从内容和结构等方面分析即可。结合第段“我身在中国正东部的长江三角洲。一望无际的平原,是中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第段“这里是中国三大平原的终点,通称江南丘陵”、第段“越过雪峰山,我进入中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这里颜色以深黄为主,但我瞥过云贵高原,又折向西北,寻找传说中的天府之国四川盆地”、第段“告别四川盆地,我径直北上,穿越汉水谷地,关中平原,到达
18、陕北高原”、第段“离开陕北高原,我向西向南,踏上了中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第段“我像一个朝圣者艰难地跋涉着,依次穿越汉民族的万山之祖昆仑山和藏民族的各座神山阿尼玛卿山、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冈底斯山,脚下也越来越高,最后到达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第段“或许是其境过清,不宜久居,我向北轻轻一跃,飞越了整个青藏高原,进入新疆境内。此时,我正在昆仑山下,即将踏进塔里木盆地的主体塔克拉玛干沙漠”等内容分析,“我就会熟练地穿越时空的罅隙,腾挪跃动,自由飞翔”,内容上交代了本文的写作内容,即在地图上遨游长江三角洲、江南丘陵、四川盆地、陕北高原、青藏高原、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塔克拉玛干沙漠等美景。
19、结构上:“只要对着地形图”照应题目“在地图上旅行”,为下文我遨游长江三角洲、江南丘陵、四川盆地、陕北高原、青藏高原、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塔克拉玛干沙漠等做铺垫。6本题考查修辞方法及作用。结合语境首先写出修辞方法,然后写出表达效果和体现的情感。结合划线句分析,采用了三个“仿佛”的句式,故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结合“蒙古高原的北风,年复一年地默默搬运堆积着黄土;头扎白毛巾的老乡,远远地唱着苍凉的信天游;铿锵的安塞腰鼓,精壮的汉子们手执鼓槌,鲜艳的红丝带来回飘舞”分析,写实般描绘出了陕北独特自然风光和鲜明的人文文化,增强语言的气势,又表达强烈奔放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陕北高原及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0、7本题考查补写诗句的能力。结合上文“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留下无数关于沙漠的诗篇”分析,所补的诗句一定与“沙漠”有关。A.“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意思是: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出自唐代崔颢的黄鹤楼。本句是描写黄鹤楼周围景色的诗句;B“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意思是:青山渐渐消失,平野一望无边。长江滔滔奔涌,流入广袤荒原。出自唐代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本句是描写长江景色的诗句;C“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的意思是:无边沙漠结着厚厚的冰,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出自唐代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本句是描写沙漠景色的诗句;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意思
21、是:一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出自唐代杜甫的望岳。本句是描写泰山景色的诗句;故选C。8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根据第段“我身在中国正东部的长江三角洲。一望无际的平原,是中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第段“越过雪峰山,我进入中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这里颜色以深黄为主,但我瞥过云贵高原,又折向西北,寻找传说中的天府之国四川盆地”、第段“离开陕北高原,我向西向南,踏上了中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分析可知,作者从我国的第三级阶梯写到第一级阶梯,在整体上为我们还原了中国地理的全貌,使读者感觉又一次亲近祖国的大好河山。根据第段“寻找传说中的天府之国四川盆地,在广袤的中西部有它的存在,近乎于一个
22、奇迹,这块浅绿色的圆形盆地,地势平缓,环境宜人,自有文明起,就一直是西部重镇、巴蜀之间的各种演义,除了金戈铁马和风云际会,更多的还有酒楼茶肆和滚滚红尘”、第段“离开陕北高原,我向西向南,踏上了中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或许是其境过清,不宜久居,我向北轻轻一跃,飞越了整个青藏高原,进入新疆境内。此时,我正在昆仑山下,即将踏进塔里木盆地的主体塔克拉玛干沙漠”等内容分析,作者在文中所写的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塔克拉玛干沙漠等都是我们所熟知的地名,感到很亲切。根据第段“站在陕北苍茫的大地上,我仿佛听见来自蒙古高原的北风,年复一年地默默搬运堆积着黄土,又仿佛听见头扎白毛巾的老乡,远远地唱着苍凉的信
23、天游,还仿佛听见铿锵的安塞腰鼓,精壮的汉子们手执鼓槌,鲜艳的红丝带来回飘舞”分析可知,作者在描写自然美景时候并非单纯描写景色,而是融入了主观情感,如写到陕北高原时感叹道“我仿佛听见”,使用第一人称,不但增加了文章的真实感,还给人们带来了一种亲切感,而且第一人称以“我”的叙述视角来看,使文章情节杂而不乱,很好地把游踪的完整性和统一性结合起来,给读者营造了浓烈的阅读氛围。(三)(2022福建中考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潞安城吴伯箫到长治了。在去年冬季第一个冷天里,我们到了这太行山晋东南的第一座大城。一行五人,用了总部两匹日本俘虏马,驮着行李,走了大半天的工夫。在路上刺骨的冷风里并没耽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中 语文 复习 专题 16 散文 阅读 试题 教师版
限制150内